《龙啸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啸大明- 第7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人相见之后也是悲喜jiāo加而现在也基本确定běi jing已经失守而纲等一干人十有是失陷在běi jing城里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撤回到meng古去再说不过三个人也知道刚才中华军是不知虚实才暂时撤退一但出动大军再来追击可就逃不掉了因此也连夜逃出了古北口赶赴meng古

而这时在běi jing城里成进接到了骑兵的报告之后也有些吃惊原来是meng古人也参和进来了因此立刻下令第十五军赶奔北方驻守宣府、密云一线防守住各个长城隘口以防meng古军再突入到长城以南来同时又令第十一军马上返回山西立刻清扫山西的清廷最后残佘力量收复山西全境并严密驻守大同一线确保长城以南地区的安全第一军、第十军留守běi jing

 第二三三章 访欧船队归来(一)

商毅收到中华军攻占北京的消息; 是在四月一曰。 /

而这时除了辽东和北京地区以外,西北地区的捷报也在三月下旬传来,李定国率颌中华军基本以经收复了陕西、甘肃地区。

西北地区,也是中华军北伐的一个重点方向,因为西北地区也是中国全盘的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连结着蒙古西部、新彊、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建立之后,设立的九边重镇中,就在四个属于西北地区。因此西北地区收复不了,也就不能算是初步完成了国家统一。

不过虽然西北地区的战事,是中华军北伐战斗中开战最晚的一路,但却是结束得最早的一路。而且无论是在辽东还是在北京,中华军和清军之间,都发生过一些战斗,有些战斗的规模还不小。但在西北地区,确确实实没有发生过一场超过千人以上的战斗。清军几乎是一路退让,完全撤出了陕西。

驻守西北地区的是清廷的世袭礼亲王瓦克达,和顺亲王勒克德浑叔侄两人。这时两人手下的总兵力己超过了七万人。实际是等于一个半独势力存在。

在中华军进行北伐之前,清廷屡次下诏,要求瓦克达、勒克德浑放弃西北地区,退守山西保护北京。但瓦克达、勒克德浑对清廷的命令置之不理,一心守着西北地区。不过就在二月中旬的时候,李定国从南阳出兵,向西安发动进攻,也展开了西北地区的进攻。

瓦克达、勒克德浑当然知道,以现在自己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中华军的进攻,好在是两人早就己经做好了后路准备,和蒙古的伊克昭盟的盟主,郢腭尔多斯左翼中旗旗主,扎萨克多罗郡王额磷臣达成了协议,额磷臣答应接纳他们。因此根本就没有做任何抵抗,马上就放弃了西安,向北撤退。

中华军占领了西安之后,继续北进,而清军一路退让,基本就是清军退出一城,然后中华军立刻过去占领。双方都表现得十分默契,清军一步一步的退让,中华军没有过份紧逼,只是跟在清军的后面,一步一步的接收,结果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清军从西安一直退到了延安府榆林镇,从榆林镇出关,退出长城以外伊克昭盟地区,基本全部让出了陕西地区。而其他西北地区的清廷官员也都陆继向中华军投降。李定国一面派遣人马,接收陕西的其他各地的投降; 一面又分派部队驻守陕西地区的各处长城关隘; 以防蒙古的进攻。

内阁于四月四日下达内阁令,取消北直录,除北京地区以外,设立河北省,省会设在真定府;将陕西分设为陕西、甘肃两省、省会分别为西安府、肃州府;辽东地区设辽宁、吉林两省,省会分别为沈阳府、吉林府,各省地区,基本与后世差不多。目前暂时实行军管,内阁将在今年以内,在各地陆续建立行政机构。

而在第二天,统战部也正式下令,改淮南军区为北京军区,总部设在北京,暂时兼管北京、河北地区;原山东军区第四、五、二十四军组成辽宁军区,兼管辽宁、吉林、以及朝鲜,由周少桓出任军区司令官、童大勇任副司令官;湖广军区改为甘肃军区,兼管甘肃、陕西地区。

这样一来,帝国的八大军区也以经全部完成,总计有二十四个军分区,其中南京、北京两个军区为四个军分区,山东、广东两个军区设有二个军分区,其余匀为三个军分区,再加上直属于商毅指挥,并付责保卫皇室的中央警卫军,总计兵力在六十五到七十万之间,再加上海军部的兵力,这也就够成了帝国的主力常规军队。将付责保卫帝国安全,抵御外敌,维护帝国的统治及领士完整,以及开拓彊域。当然还有各地方还有各地方的留守部队,以及维持地方治安的机构,也将由统战部来逐步完善。

到这个时候为止,中华帝国才算是将过去明朝直接控制的土地全部收复为己所有,因此国家的初步统一,也基本完成。现在只剩下东北北方的宁古塔地区,和西北方边境的蒙古、青海、新彊、西藏等边远地区。不过在这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对这些地区形成过有效的实质性管理,因此只能逐步来现实,不能急于一时。

不过这也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情,因此整个南京城也大街小巷也都张灯结彩,庆贺国家统一的基本完成。

而就在四月十日; 耗时达两年零两个月的访欧使团船队; 终于顺利回到中国; 并且到达南京外金川门码头靠岸。

访欧使团船队是从后明五年(1649年) 二月十二日从南京出发; 二月三十日到达吕宋; 然后驶向欧州的。 出航的时候; 中国方面派出了五艘帆船; 英国出动了一艘帆船; 一共六艘船足成了船队。 而在途中还被毁坏了一艘船; 但到达南京的船队却有十八艘之多; 除了中国方面的四艘船以外; 英国也又派出一支由四艘船组成的使团回访中国; 而且这一次英国是希望与中国建立进一步的合作关系; 另外十艘船都是欧州各国; 以及南洋地区的其他国家派出的船只使都; 随使团一起; 访问中国。 当怨也有一些国家没有派船; 但搭乘中国的船只; 或其他商船; 也随船队一起; 来到中国。 而商毅也决定; 将亲自到码头去迎接船队的返回到港。

这一些访欧使团船队回归; 自然又一次引发了轰动; 因为在年削; 就己经报导了船队回平返回到南洋; 并不日将抵达中国的消息。 因此在船队抵京的当天; 到码头上迎接船队达港的人员也达到了十余万人;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是出海人员的家属; 毕竟这一去就是两年多的时间; 现在终于回来了; 当然也都十分激动。 同时由于商毅决定亲自去港口迎接船,

虽然这时中国人海洋意识并未完全觉醒; 并没有意识到; 这一次访欧使团船队的欧州之行的重大意义,除了出使人员的家属以外,其他人大多都是怀着一种看热闹的心理前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现在帝国正处在上升时期,而且南京的百姓生活也比较稳定富足,因此人们的兴致都很高,才会对其他新奇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连自已的温暧都保证不了,谁还有心去管其他的事情呢?

虽然商毅并没有要求其他官员们也去迎接船队到港,都不过皇帝出动了; 大臣们当然也不能再稳坐钓鱼台,都在各自的办公室里坐着。最后也成了倾朝出动; 内阁、各部的部长,还有正在筹备中的国会人员也全都出动,都到码头去迎接船队的归来。因此这一次迎接船队返航的规格也提得很高。商毅当然也不会反对,因为这样也算是一次表示自己以及政府对航海外交活动重视的态度。

而在商毅的后宫当中,亚莉桑德拉和林凤舞都是对航海持支持态度的人,而且在出访使团中,还有她们的亲属,因此也陪着商毅一起出迎。另外一个就是朱媺婕,当然她纯粹是想出来看热闹的。不过商毅也没有反对; 也把她带出来了。 其他人则留在皇宫里。

虽然众大臣们对商毅决定亲自迎接船队归来,都觉得有些礼遇过重了,但毕竟南京地区的风气相对开放,而且绝大部份官员都知道,现在帝国的财政有一半以上都是依靠海外贸易支撑,而且一些老臣也知道商毅对航海、经商活动十分感兴趣,因此也都理解商毅的行动。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商毅的行为,就有少数官员直接上疏商毅,对商毅的这一决定表示反对,认为如此礼遇,确实太过了,如果只是对一个从海外归来的船队就给以这样的礼遇,那么以后还有为帝国建立奇功者,又当以何礼相待呢?

而在民间也同样有一些反对声音,有一部份学者甚致认为,航海行为纯属劳民伤财之举,与海外诸国交流来往,也不过是可有可无之事,海外诸国之事,与中国并无相干,并非国家发展的正途;致于海外经商贸易,更是微未小道,而治国大道在于恪守圣贤的教晦,推崇教化,以礼治国,这才是正途。而现在朝廷重小道而忽大义,实在是舍本求末,因小失大。

原来随着局势的安定,经济恢复,士大夫、读书人也都逐渐开始活跃起来,中国的读书人天生都有喜欢议论政治的习惯,而在帝国建立之后,许多制度与过去相比,都出现了很大的不同,许多地方更致与中国传统的观念相违,因此也引发了不少争论的地方。一些传统道德的维护者对帝国的政策制度都有许多不满之处,当然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指责商毅,因此只能把矛头指向帝国的政府部门,这一次多少也是有些借题发挥。

商毅一向主张放宽言论禁止,不过放宽言论的负面效应就是各种理论观点都会出现,那怕是明知不对,错误的言论观点,也都必须容忍,不能以行政手段强行干涉,只能够让全社会来参与讨论,或者是用实际的结果来检验各种理论的对错。

因此对于这次关于访欧使团出现的争论话题,商毅也只说了一句话:让历史来评论。

 第二三四章 访欧船队归来(二)

/ 就在访欧使团船队到达台湾以后,就巳经得到了通知,知道商毅会亲自到港口迎接船队的归来,因此对于皓队进港,也做了一番布置首先是由四艘中国船先进港,接受商毅的欢迎,等欢迎仪式结束,商毅回宫之后,其他各国的船只才陆续进港,甴外交部的官员接待

因为迎接自己人,可以理解为对他们的礼遇和褒奖,但按照外交对等的原则,商毅不可能亲自迎接其他各国的使臣虽然商毅并没有自大到以天朝上国自居,只要是来中国的,都是海外偏邦,向中国进贡朝拜的国家,伹这一点是关系到国家的颜面,因此也不能随意

不过这个时代的礼节和后世不同,虽然是商毅亲自迎接,但并不是站在岸边等着他们下船在几天以前,港口就已搭好了一座彩棚,商毅、后妃和内阁、各部的部长官员们都是坐在彩棚里等着其他官员则只能在彩棚外面站着一是彩棚装不下这么多人,二是商毅并没有要求官员出来迎接,一切都是自愿的

远远的可以看见四艘中国帆船陆续进港靠岸,而在港口上也早就准备好的鼓乐队也是鼓乐齐鸣,演凑欢迎的乐曲又过了好一会儿,从四条船上才陆续有人下来,汇聚到一起,才走进了彩棚前,等着准备晋见商毅因为在船队到达在吕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商毅已在南京称帝了,因此礼数也就不同了

第一批上棚晋见商毅的,是这次访欧使团的主使梁秉业、副使张仲侨、船队的总指挥吴全福,两名文案陈永华和林旭林五人当然在商毅称帝之后,林旭进现在也升级成了正式的国舅爷而在商毅左侧就坐的林凤舞眼呈,也充满了对弟弟的赞许之情

见礼之后,商毅道:“梁秉业、张仲侨,这次你们率团远赴重洋海外、出没波涛凶险之间,几经转拆生死之地,去中国数十万里,到达欧州各国,扬我中华之名于海外,实现东西大陆之交流,纵使张弿通西域、郑和下西洋也不可与其相比,开疆扩土赤逊se一筹,实为我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之第一壮举足可名垂青史,永世不忘”

五个人听了,也都觉得有些意外,得知商毅会到港口来迎接自己的船队,己令全团上下惊喜不己了,却没有想到商毅会对这次出访的行动给予这么高的评价,“中华上下五千年以来之第一壮举”,试想还有比这句话高的评价了吗因此五个人也赶忙又叩首谢恩

梁秉业代奉五个人答道:“回禀皇上,臣等受皇上重托,敢不尽心竭力,完成朝廷重任,如今终于平安归来,能蒙皇上如此看重,臣等纵死而无怨了”

商毅摇了摇头,笑道:“朕方才所说,并非是只对你们的褒奖之词,等到百年之后,后人再来回顾你们的壮举时候,就会明白,朕所说的,犹有未及之处”

五个人听了,也再次谢恩

商毅又问道:“朕听说这次出访欧州,有一艘船在途中被毁,所去的人员可都安好”

梁秉业道:“回禀皇上,这次出访欧州,去时共计二千三百四十七人,但同有一百三十二人在途中遭遇不幸其余匀健好”

商毅也点了点头,这个时候航海确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由其是这么一次几乎是模穿了半个地球的远距离航海,人员损失是再所难免的,因此商毅也道:“你们放心,在途中遭遇不幸者,都是国家的有功之臣,zheng fu当给予重恤,家子,也必会给予恩养”

梁秉业听了,又再次向商毅致谢

商毅又问道:“梁秉业,这次你出访欧州,沿途的海路记录,航海笔记,出使欧州各国的经历,还有各种见闻异录等等,可曾都有收集”

梁秉业道:“回禀皇上,这次出访,凡两年一个月二十二天,每一天都有详细的出使笔记,另有航海曰志,沿途见闻散记,共记有五百二十七册,另有沿途绘画一百二十六幅臣为防有失,全都做了两份备案,蒙皇上鸿福佑护,三份文册全都无有损失,现在都在船上另外还有使团中其他各人的笔记、ri记未计”

商毅听了也十分满意; 道:“你到是想得周道”

梁秉业又道:“另外还有欧州各国、南洋诸国所赠皇上之礼共一十八箱,还有臣等在欧州各国辨购物品二十箱货物八百五十余箱,不过因路途遥远,而且在途中又有一艘船沉没,因此有一些损失,还请皇上治罪”

商毅笑了一笑,道:“海上航行,风险再所难免,出现这样的事情,也怪不得你们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