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啸大明- 第7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商毅笑了一笑,道:“这可不是吹牛,我确实已经想好了。”

就在这时,堵胤锡和十余名官员登上长城,来请商毅上车出发,商毅道:“堵卿,昨日天降大雪,正好触动了联的灵感,于是以雪为题,又做了一首〔沁园春〕。”

堵胤锡也怔了一怔,毕竞有那首〔清平乐〕在前面,也引起了堵胤锡的兴趣,反正一首词也耽误不了多少功夫,因此道:“臣愿闻其详。”

其他官员一听说皇帝做好了一首新词,那有不凑个趣的,因此也都纷纷道:“臣等洗耳恭听。”

其实昨天看到下雪的时候,商毅确实就已经想好了,这正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可以把太祖的那一首得意之作盗版出来。要知道在穿越大军中,这首词的盗版率可是最高的,如果不把道词盗版出来,回去以后都不好意思根别人说自已也是穿越的。而且现在的场景、地点、环境都很合适,也不会再出现像〔清平乐〕的硬伤。

因此见众官员都是一付静听佳作的样子,连紫玲珑也睁大了眼睛,盯着自己,一付半信半疑的样子。商毅也觉得铺掂得差不多了,于是咳喇了一声,清清咽子,背起双手,昂首挺胸,走了几步,作指点江山状,缓缓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在另一时空里,各种版本的这首的朗诵,商毅也听过了无数次,因此也学着念出来,声音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到是显得声情并荗,也确实颇有渲染力,而且在念完上半阕之后,商毅还故意停顿了一下,看一看众人的反应。

在场的官员们都是熟读诗书的人,哪不知道该自己出场了,当然词意也确实是上层佳作,因此商毅一停下来,已有好几名官员大声道:“好,好,好词。”

一名官员道:“皇上这首,虽然只听到了上半阕,但己是雄阔豪放、气势磅礴,挥洒自如,辞义畅达,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另一名官员也道:“单是这一句“欲与天公试比高”,更是不同凡响,为古来各词人所不及也。”

堵胤锡道:“臣等愿闻下阕。”

其他人也纷纷道:“臣等愿闻皇上下阕。”

就连紫玲珑的睁大眼睛,脸上一付惊疑不定的表情,显然就是半上阕己经大出了她的意料。因为紫玲珑右秦淮河当名妓的时候,确实也会过不少知名文士,诗词歌赋也听过不少,因此在诗词方面,确实有相当的造诣,此果如先前那首〔清平乐〕还能够找出几首来相比,那么这首〔沁园春〕虽然只有上半阙,但己是绝佳之作,和历代的诗词名家名作相比,也丝亳不逊色。而且她也颇为期盼,下半阙会是什么内容。因为一般来说,诗词都是先抑后扬,名句多半都是出在下半阙中,而这首〔沁园春〕的上半阙已有如此的水准,那么下半阙要怎样才能超过上半阙呢?

商毅心里也觉得十分好笑,这才只是上半阕,就起到了这样的效果,那么下半阕再出来,还不知道怎么样。因为后世的人都知道,这首〔沁园春雪〕的猛料可全都是在下半阕里,因此又清清嗓子,然后继续道:“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呤完之后,商毅正好来到长城垛口边,一手扶在垛口上,抬头望天,作傲视天下状,自己也对这个造型十分满意。而在长城上一片寂静,众官员们一起无语。又过了好一会儿,也不知是谁首先喊了一声:“皇上万岁。”其他官员们也都纷纷道:“皇上万岁。”也不顾满地的积雪,全部都跪了下来。就连叶瑶瑱、紫玲珑也都半跪下来,亚莉桑德拉虽然迟疑了一下,但也跟着半跪下来。

商毅也不禁吓了一跳,虽然他也估计到,下半阕一扔出来,一定是一颗重磅炸弹,但也没有想到会达列这样一个效果,用震惊都不能形容了,这简直就是霸气侧漏啊!看来自己太低估这首词对古人的冲击力了。同时心里也颇为得意,终于把这首词也盗版出来了,总算是不枉自已穿越了一回。因此赶忙道:“各卿,你们这是做什么,快起来,快起来。” 说着走过去把堵胤锡扶了起来。

堵胤锡道:“皇上这首〔沁园春〕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从此以后,恐怕无人再敢填〔沁园春〕词了。”

商毅笑道:“诗词一道,不过是些闲情小品,不顿大雅之堂,朕也是偶一为之。众卿不必过于认真了。大家快都起来了吧。时候也不早了,我们赶快上路吧。”

众官员这才起身,然后簇拥着商毅,下了长城,分别上车上马,而紫玲珑在上车之前,也低低声音对啇毅道:“算你行,这次我服了你了。” 到这个时候,她己经完全相信这首〔沁园春〕绝对是商毅作的,毕竟下半阙的内容,也只有以商毅现在的身份才做得出来,因为换了傍人,绝计做不出这样的词句来。因此也对商毅由衷的佩服起来。

不过商毅还是低估了这一首诗的影响力,在若干年之后,这首〔沁园春雪〕也被评为中华第一名词,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够背诵得下来,而商毅站在长城上,手扶垛口,对天作词的场景,也成为无数画作的素材。

后来居庸关长城成为风景区之后,还专门在这段长城上塑造了一组雕像,还原当年的场景。其中不仅是有商毅扶垛口作词的塑像,而且在场的叶瑶瑱、亚莉桑德拉、紫玲珑、商莞、商娥、冈萨雷斯候爵夫妻、堵胤锡等人,以及当时其实并不在长城上的成进、李定国、安德烈、吴亮等人,也全都被塑造了雕像在场。而这一景点,也成为来长城游玩的中外游客必到的地方。

商毅当然不知道自己一时之快,盗版了这一首〔沁园春雪〕,造成的影像力要比另一时空里还大。众人都一一上车之后,大队人马才都开居庸关,各自上路启程。

出了居庸关之后,人马各自分道扬骠,商毅的大队人马向西,经平刑关,进入了山西省境内,过五台山,经雁门关后才转道南下,低达太原。然后一路南下,进入河南、湖北等地。

因为回程不赶时间,因此大队人马也走得不快,遇到了景点古迹,还会停下来游玩一番,而且这一路上的景点确实不少,因此大队人马是十一月初离开居庸关; 有了差不多有一个半月; 才到达湖北省武昌府; 这时已是十二月十七曰了; 离新年仅仅只有十几天的时间。

不过南京方面早就得知了商毅的返回行程,因此内阁也早就派遣了船队,停泊在武昌府等候,迎接商毅的大队人马。从武昌乘船最多五天,就可以到达南京了,也能赶在新年之前,于是商毅等人以及随行的士兵等众,也在武昌弃车乘船,一路顺江而下,驶向南京。而这一趟行程,也算是车船齐备了。而且沿途还可以欣赏到两岸美丽的风景。

但船队行驶到九江的时候,商毅也收到了南京发到急讯,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不仅是所有的内阁成员,就连黄宗羲、顾炎武等参政院的议员也都被牵连进来了。需要商毅紧急赶回南京处理。

 第二七九章 大不敬

原来商毅离开南京之后,南京城内的秩序和运转一直都很好,内阁成员都在尽心尽责的操持着国政,后宫由林凤舞主持,也十分安宁。

而帝国的另一个重要机构国会,也在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操持之下,也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各地的议员都己经选拔出来,赶到了南京汇集;正在进行最后的陪训,让他们知道国会的制度、秩序,怎样行使议员的权力等等。

当然按中国的规矩,国会成立,必须要有一篇宣言誓文一类的东西,以证明国会成立的必要性,而这个任务自然也落到了黄宗羲的头上,黄宗羲当然不会推辞,因此也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其中开篇写道: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敗晕恰H唤裰泄湟獠辉诖艘玻熳又俏幢厥牵熳又俏幢胤牵熳右嗨觳桓易晕鞘牵浞鞘浅鲇诠帷6厥怪翁煜轮呓猿鲇诠幔韫嶂馐急敢病

这一段话中,有不少是商毅比较熟悉的句子,都是出于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里面,后面还有不少,如黄宗羲在说明议员的责任时; 也写道:故我之出仕议员,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以天下万民起见,非其道,即君以形声强我,未之敢从也,况于无形无声乎!非其道,即立身于其朝,未之敢许也,况于杀其身乎!也是出于〔明夷待访录〕里面。

在另一时空里,虽然〔明夷待访录〕书成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初,离现在还有十余年的时间,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在这个时候,也基本成型,大致的原稿都己写出来了。不过和另一时空相比,本时空的黄宗羲一来是公务事情大量增加,写书做学问的时间减少了许多,〔明夷待访录〕的进度也慢得多;另一方面,由于商毅的大力推崇,欧州的人文、自由、理性、民主等思想都大量传入了中国,也对黄宗羲起了不小的影响,也需要时间来消化吸收,当然也影响到〔明夷待访录〕的成书。因此现在只完成了四五篇手稿。只是在一些朋友之间传阅,并没有公开。而这次为国会写宣言,黄宗羲也引用了不少手槁里的原文。

写成之后,黄宗羲也交给内阁过目,王夫之、李岩等人对这篇〔国会宣言〕也极为赞赏,因为他们经常和商毅交流讨论国会的事情,非常理解商毅一定要成立国会的用意,认为这篇〔国会宣言〕非常明确而完全表达了成立国会的目地,因此也在政府内部传阅。

但就是这一传阅,出了大问题。因为现在帝国政府的官员数量大增,相应的培养却不能完全跟上,也是有些稂莠不齐,投机份孑也混进来不少,另外也不是所有官员都能明白商毅成立国会的意图,尽管政府在成立国会的文件中介绍过国会的性质,只是官面文章做得虽好,但还看怎么来理解。

有不少官员的理解是,国会是商毅用来削减内阁权力,达成朝廷势力平衡的工具。当然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样理解也不能算错,三权分立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为了权力互相制约,达到一个平衡局面。只是看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

但如果还是站在过去的*立场,黄宗羲的这篇宣言的着力点就大错特错了,由其是其中的一些语句,如“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故我之出仕议员,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等筹,就是十足的大逆不道了。

因此在宣言被众官员传阅的第三天,就有官员上书内阁,认为〔国会宣言〕写得不妥,要求国会重写。当然这样的表述其实还很温和,而内阁成员讨论之后,由王夫之代表内阁答复,认为〔国会宣言〕并无不妥,无需重写。

而这时,有些官员认为从中可以找到机会,组织部下一个司长崔文镜和宣传部的副部长方守礼两人不约而同的再次上书,严励指责黄宗羲写的这篇〔国会宣言〕是欺君枉上,颠倒人伦,满篇俱是狂言,无视君臣纲常,犯下了大不敬之罪,要求立刻将黄宗羲缉拿,交由刑部治罪,同时内阁对此敷衍了事,包庇纵容,都犯有失责之罪,应该立刻引咎辞职。

有这两个人一起头,立刻又得到了一些官员的响应,随后几天,一共有十二名官员上书内阁,有人攻击黄宗羲,有人攻击内阁,甚致还有人攻击国会,但也有官员支持内阁的意见,认为这些官员都是无理取闹,结果也越闹越大,卷进来的人也越来越多,渐渐竞似有党争的样孑。

而且也不知是谁,通过什么手段,居然又把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的原稿翻了出来,从中又找到了不少大逆不道之言,如:“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等等。又使不少人找到了攻击的目标,毕竟〔国会宣言〕里的几句,还免强说得过去,但这几句话,确实是直指皇帝说的,因此扣上怎样的帽子,也不为过。当然有些人是以此为向上爬的良机,但也有人纯粹是由于个人的思想太守旧,确实跟不上现在社会形式的发展。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内阁当然也就压不下去了,因为内阁本身,就成为攻击的目标,无论做出怎样的处理,都难以服众。而且现在商毅和叶瑶瑱都不在南京,没有人能够做最终的决定,因此王夫之和李岩也只能进宫去求见林凤舞,希望她能够出面,来平息争端。

但在商毅离开的时候,只是让林凤舞代管后宫,并没有处理朝政的权力,到不是商毅对林凤舞不放心,不想授权给她,而是既然帝国是走立宪的道路,那么内阁就应该担付起付责来。而另一方面,林凤舞也清楚,自已的威望和能力都比不上叶瑶瑱,就是出面了,也压不住场,相反还会担上后宫干政的罪名。

只是现在的局面如果再不加以控制,任其下去,恐怕就造成党争局面; 王夫之、李岩等人对明末的党争教训还记忆犹新,现在帝国才刚刚成立不到两年; 一但发生了党争; 就不好收拾了; 另外也觉得对不起商毅的重托。

因此林凤舞和内阁商议之后,以国会的名议下令,这件事情关系重大,只能上报给皇帝,听候皇帝裁决,而在皇帝的裁决没有发回南京之前,其他不许再争论这件事情,各官员各付其责,各尽其职,不得误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否则内阁将依律处治。

这一来把事情都推到了商毅的身上,也是名正言顺,谁也没有话说,只能接受,这样才算是把这件事情给免强压了下去。不过那些官员们都在收集证据资料,暗地里准备,只等商毅回京,重新点燃战火。

商毅接到报告之后,也只能苦笑无语。在从南京出发之前,他考虑过自己不在南京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虽然想了很多种,但确实没有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以他的观念,黄宗羲的这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