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恩科,不同于一般的科举,而是特别的机会才开恩科。
张玉堂一喜:“这次开恩科是?”
是什么原因呢?
欧阳先生道:“当今太后大寿,人皇慈孝,就举办这次特殊的科举,来选拔天下人才,为皇上所用。”
张玉堂点头道:“原来是太后大寿,怪不得会开恩科,这次开恩科与往时相比,又什么不同吗?”
欧阳先生道:“有些不同,以往多是开文科,这次是文武并举,都要取一个状元,这武状元之说,许多帝王开国乃至一终,都不曾有过的,可以说是开天辟地的壮举。”
“自古以来,武人粗鲁不堪,何曾有过状元之说,这次人皇雄才伟略,可以说是惊天动地,准备把天下人才都收入朝中,为人皇所用,打造一个古往今来所不曾有过的盛大皇朝。”
欧阳先生言语之间,自由一股兴奋之情,仿若鸿鹄得志,翱翔千里。
“这一次开恩科与以往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天下学长,皆可前往帝都,一时长短,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身份地位,只要你有才学,只要你比别人强,就能取得好名次,就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这一次,龙蛇齐聚,风云顿涌,不知道会出现多少天才人物,到帝都中一争长短。”
张玉堂点头笑道:“恩师,这一次人皇开恩科。取士天下,恩师也要去吧?”
欧阳先生道:“为师自然会去,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若是不科举、不牧守一方,所学何用?”
“这一次,我来就是告诉你这件事,明年开春的时候,就是恩科开始的时候,我希望你早日准备上路。去的一个好成绩。”
站起身来:
“我要走了,你也好好准备。”
“不用送、不用送!”
欧阳先生满面生光,仰天大笑出门去,放声高歌:“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张玉堂喃喃的重复了一遍,看着精神抖擞的欧阳先生,情不自禁的笑道:“这一回。恩师一朝直上青云路,锦衣还眉扬气吐。多年的夙愿或能得偿。”
欧阳先生满腹才学,一直以来郁郁不得志,这一次人皇开恩科,对天下许多人而言,都是一件令人热血沸腾的事情。
尤其是,不论身份、单论才学,这一条,就能让许多寒民直步青云。
而且,还多了一项武举!
一直以来只有文状元。春风得意马蹄疾,何曾有过武状元!
这是一件旷古未闻的大业绩!
张玉堂明白,或许以后,纵使大宋不存在了,开武举的事情也会一直延续下去。
“这一代人皇了不得!”
张玉堂的目光望向了帝都,那里有着人世间最为尊贵的人。
目光悠悠,心中蓦然想起。余梦龙的父亲当初隔空施展道法,救走余梦龙的事情,心中凌然:“这天下卧虎藏龙,想要在这次恩科上面。取得好成绩,害的勤加修行、文物并进。”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犹如阴阳融合,互为补充。
送走了欧阳先生,天色已近到了中午,张玉堂在家里吃过饭,就起身离开,前往钱塘县衙,与彭浦县令相商关于在钱塘县普及武学的事情。
拳无好手,动辄伤人,是一件大事。
一个人,一路独行。
钱塘县衙。
一如既往,县衙门前握卧着两头石雕大狮子,威风凛凛,英气逼人。
大门敞开着,直接看到高堂之上,挂着明镜高悬,一副江海日升图铺开,细浪滚滚,仿若真实。
“圣师!”
把守衙门的官差眼尖,看到张玉堂后,一个人直接去了县衙里面禀告彭浦,另外一个人却迎了上来:
“圣师,已经让人去禀告县令大人,还请圣师稍等片刻。”
彭浦刚刚听说仁心堂举行义诊,为钱塘百姓免费治疗这次疫情的事情,心花怒放,这次义诊,不但救治了钱塘百姓,更是救治了自己的仕途。
只要不出人命,天大的事情,都能够遮掩过去。
一个人脱去官府,换上便装,端着一杯茶,随意拿起一本书,优哉游哉的读着,读的是一首诗品悲慨:“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一首诗咏来,抑扬顿挫,颇具佳音。
诗的意思,倒也简单,说的是大风掀起狂浪,树木也被摧折。在这痛苦得要死的时候,邀来伴我的人偏不来。百年光阴如流水一样地逝去,一切繁华富贵,而今又安在!世道一天天地崩溃,这使得有雄才大略的人也束手无策。壮士拔剑,仰天长叹,悲从中来!这悲愤好似秋风凋木叶,漏雨滴苍苔。
听着书房里彭浦高兴的声音,衙役也是满面笑容,虽然听不懂老爷读的什么壮士拂剑,浩然弥哀是什么意思,但却听起来好像是很厉害的样子。
趁着县老爷高兴,推门走了进去:“老爷,圣师府的白衣卿相张圣师来了!”
“圣师来了?”
彭浦高兴的站了起来,把书放在一旁,说着:“快请、快请,这一次,我可要好好谢谢他在!”
这一次疫情能够这么快的结束,彭浦心里清清楚楚,张玉堂居功至伟,这等于是他救了自己的政(治)生命。
一路笑着,快步走到门口,训斥道:“怎么可以让圣师在外面等着,以后但凡是圣师来了,不用禀报,可以让圣师长驱直入。”
这是莫大的荣耀。
没有一个凡夫俗子能够在县衙中长驱直入的。
两位衙役羡慕的看了眼张玉堂,轰然应道:“是,大人”。
“圣师,里面请!”
彭浦走到张玉堂身前,抱拳道:“圣师光临寒舍,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不敢当!”
张玉堂还礼道:“彭大人请!”
“圣师请!”
彭浦满脸含笑:“这次圣师来,可是听说了圣上开恩科、取士天下的事情,所以前来询问的?”
“非也!”
“那是为什么?”彭浦一愣。
第二百六十九章:武经【第二更求订阅】
二人到了县衙,彭浦、张玉婷分宾主坐下。
彭浦道:“圣师,请上座!”
张玉堂伸手一礼:“彭大人也请。”
坐好以后,彭浦吩咐道:“来人,给圣师上茶、上好茶。”
青衣小厮端着茶水、茶壶而来,给二人各自上了一壶茶,随后,静静的站在彭浦的背后,伺候着,随时准备为二人添茶。
彭浦摇摇头道:“你下去吧,这里不用你来伺候。”
青衣小厮点头道:“是,大人!”
端着盘子,拱腰、后退。
待青衣小厮退下,彭浦笑道:“圣师也已经听说了我皇开恩科、取士天下的事情了吗,听说这次是皇太后大寿,皇上仁孝无双,这次准备开恩科。”
张玉堂点点头,神色一片泰然:“嗯,这事儿我已经听说了,春闺的时候,就在帝都中举办恩科,这次开恩科是一次开天辟地一样的壮举,不但天下所有人都可以进行科举,而且还别出心裁,开创了武举!”
彭浦闻言,站起身来,对着北方龙庭的方向,弯腰行礼,声音恭谨:“我皇雄才伟略,俯仰天下,有凌云之志,准备开辟不朽皇朝,从今以后,文武并举、共治天下。”
“然也!”
对于这一点,张玉堂也是非常佩服的,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这样的气魄与胸襟,胸怀天下、志在凌云。
“咱们钱塘县卧虎藏龙,人才济济。这一次开恩科,一定会有很多人脱颖而出,大放异彩,这都是彭大人多年教化之恩,钱塘的读书人、武者都不会忘记了大人的恩德。”
彭浦眉开眼笑,连连挥手:“说哪里话,这都是圣师的功德,横扫起一切牛鬼蛇神,令他们无法在钱塘立足,更是广建学堂、开启民智。令愚昧百姓明事理,知阴阳,这才有了无数的济济人才。”
张玉堂笑道:“没有大人的雄兵,没有大人的威严,谁能够横扫牛鬼蛇神,只有大人坐拥钱塘,牧守一方,才有这样的本领,至于学堂也是三皇祖师会的吴人杰吴大夫出资资助的。我可不能贪墨了他人的功绩。”
彭浦笑道:“圣师太谦虚、低调了,没有圣师。钱塘就不会有如今的改变,这中改变非一日一朝之功,我们就不要再相互吹捧了。”
“圣师,这才到这里来,有何贵干,还请圣师明说,学生能够做到的,一定会竭尽全力去做,绝不会令圣师失望就是。”
张玉堂摆手道:“大人言重了。大人是官,在下是民,岂敢本末倒置,差使大人,这一次我到这里来,是有一件事,与大人相商。”
彭浦神色一凛:“圣师。请讲!”
张玉堂道:“这次是事情也是一种巧合,这几日钱塘百姓遭受疫情之苦,我看在眼里,苦思冥想。终于明白,除了这次疫情来势汹汹之外,咱们钱塘百姓的身体素质过于差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钱塘县城开辟武场,传授强身健体的法门,提高钱塘百姓的身体素质,只有好的身体,才能够为大宋皇朝做出更好的服务来,身体是服务的本钱,没有健康的身体,纵使学贯古今又有何用处?”
“开辟武场、传授强身健体的法门?”
彭浦眉头一皱:“圣师,钱塘百姓良莠不齐,若是传授了强身健体之道,以后一些人,一怒之下,多有血溅三步之事发生,这样做,恐怕不好。”
张玉堂笑道:“大人放心,在别得地方,也许不行,但在咱们钱塘却是可以的,钱塘这些年来,读书之风日盛,人人得到教化,文明知礼,多有善行,断然不会出现血溅三步的事情,再说,就算是有个别几个,也是蚍蜉撼树,不影响大局,个中利弊,大人还需要仔细斟酌。”
“那好,容我想想!”
彭浦神色凝重:“就算是我答应了你,圣师,有一点,我不得不提,那就是你除了传授给平民百姓之外,还要专门准备一份传授给衙役、官兵,不能让衙役、官兵的战斗力比平民百姓差才行。”
“这个好办!”
对此,张玉堂倒是非常认可。
“我早已准备好了一份武学,准备献给朝廷,提高朝廷普通士兵的战斗力。”
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薄薄的册子,册子没有几页,里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小字,也画了几幅人体结构图。
“这是我昨夜通宵所做,请大人看看,有没有什么纰漏。”
张玉堂已经结成了金丹,而且还修行天地霸气诀、地煞数七十二般变化,对于人体筋骨、血肉、气血的了解,可以说是出神入化、炉火纯青,早已到达了庖丁解牛的境界。
根据这些东西,撰写出来的武学自然非同凡响,修成以后,强大自身、飞檐走壁都不在话下,甚至若是机缘巧合之下,也能够n更进一步,聚气成丹,踏上道途。
“果然厉害!”
读书人的事情,通五经贯六艺,要求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
其中射御就是骑射,就是武术。
彭浦乃是进士出身,才学渊博,六艺精深,对于武学之道,也多有研究,此时一眼看去,就看穿了这本小册子的珍贵之处。
这样的小册子,一旦放到江湖上,必然会引起一场血雨腥风。
“圣师,这样的武学真经,一旦流落江湖,为祸不轻啊。”
张玉堂点点头,深以为然,这些年来,他也听说了这么一件事。
大宋一位叫做黄奕的读书人的家人,因为家人被江湖人士所杀,就读诵道经三千,自悟绝世武学九阴真经,九阴真经一出,纵横江湖、天下无敌。
而黄奕也不过是个小小的读书人,谈不上鸿学大儒,这样的人都能够开辟九阴真经。
一些真正的大儒更不用说。
当时张玉堂第一次听说九阴真经的时候,还热血沸腾了一阵,如今想来,也不过如此而已。
“无妨,这样的武学真经只在士兵中流传,人人都可以习练,普普通通,等许多人都会了这武学真经上面的武学以后,也算不得了什么。”
彭浦深以为然。
物以稀为贵,等人人都会了的时候,就算不得什么。
收起来这本武学真经,彭浦道:“圣师,这本真经叫什么名字比较好,还请圣师示下。”
张玉堂闭目冥思了一会儿,说着:“这本经书最善洗经伐髓,易筋锻骨,不如就叫做洗髓易筋经吧。”
“洗髓易筋经?”
彭浦笑道:“好名字,通俗易懂!”
“如此,在下告辞,还请大人早做决定。”
张玉堂站起身来,抱手告辞:
“等大人有了决定,还请大人告诉在下一声,到时候在下开武场的时候,还请大人莅临参加,共襄盛举。”
彭浦道:“等我请示了皇上,立即给圣师回话,能与圣师共襄盛举,是学生平生所愿。”
对于这件事,彭浦心中有数,一旦折子呈上去,十有八九,当今人皇会通过,对自已而言,这也是一项业绩。
…
回到圣师府。
张玉堂潜心读书、修道练武,然后开始总结着一些真正的武学法门,令这些武学法门融会贯通,使一些自治不足、勤奋有余的人,也能够通过不懈的努力,提升自己的实力。
天道酬勤,公道不爽,付出自有回报。
二天后,张玉堂终于整理出来一部武学经书,从最粗浅的黑虎掏心、猴子偷桃,到武道精深,步入先天的武学一有尽有。
而且在经书的最后面,也提示了如何聚气成丹的法门。
天赋绝高的人,看了,就能够走到金丹初期,踏上修行之道。
“这已经是武的最高境界了,再上一层就是道境界,与绝技、神通有关,不属于武学范畴了。”
“这样的经书,不如就叫做《武经》吧,希望这本经书能够真正的改善百姓的身体素质,身体强大,思维才能灵敏,做起事情来,精神抖擞。”
对于这本经书,张玉堂非常满意,江湖中很多武学,需要大量的营养补充身体才能够修行,没有资源,修行就是痴人说梦。
而《武经》弱化了这一点,就算是资源不足、营养不良,也能够修行其中的吐纳功夫,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至于其中的攻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