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场定亲仪式,一切顺利照常进行。
既然两家要定亲,那李小婵一家就不好住在府里,便收拾了东西,搬回了李家村。
李名远和文娴爱炫耀的个性,到了故土之后,迅速恢复了,所以很快,整个李家村的人都知道李小婵要嫁给姚怀瑾了。大家在啧啧惊叹的时候,又纷纷都来送上贺礼,上门交好,李名远和文娴两人忙得是不亦乐乎。
李小婵虽然生气,但是乡里乡亲的也不好拒绝,只得收下了,只是记了帐,准备来日用别的方式给人家都还回去。
本来,想到之前因为李小龙和自己的乌龙婚事,闹得两家不可开交,冷落了好一阵,李小婵还担心自己和姚怀瑾的婚事,会不会惹得李大娘一家不高兴什么的。
但是,李小婵显然是多虑了。
~~
第三章 临别依依
自打李小龙当上李家村的农事小队长之后,李大娘一家就作为举荐人的李小婵颇多感激,再加上之前李小婵和李大娘一家的关系都很好,所以自然而然,李大娘和李大爹就将李小婵当做自家女儿看待了。
自家女儿要出嫁了,而且还是嫁到富贵之家,做父母的虽然有些舍不得,但是哪里有不高兴的。
所以,李大爹和李大娘也代表全家人,备了一份大大的贺礼,送给了李小婵。
李小婵想着这些年来李小龙帮自己买地、照看的事,便不好意思收李大娘的贺礼,但是,哪里又推拒得掉,只得又收下了。
十一月十六,是个好日子。
这一天,姚士卿找了李名远的老师康有为,让他亲自带着定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到了李小婵家,正是定亲。
这一场浩大的定亲仪式,是整个李家村前所未有的,惹得 整个村子里的人都来 观看。
李名远和文娴,为此乐得几天都合不拢嘴。
定了亲,姚士卿一家启程进京的日子,就迫在眉睫了。
西川府在大夏的西南角,而京城在大夏的中心稍微偏东北的位置,再加上大夏幅员辽阔,这路程不可谓不遥远。再加上路上还有许多未知的状况要应付,所以,姚士卿想要顺利抵京述职,最晚也必须要在十一月二十左右出发了。
而姚怀瑾和李名远还要参加明年春天的会试,所以,也要一起启程。
同去赴考的,还有今年也顺利考中进士的李安。
据说,廖云清因为姚士卿的极力劝说,此次也要进京,同自己的学生李安,还有远在京城的刘文举一起,参加明年春的会试。
这样一来。人多事杂的,就要尽快出发了。
所以,姚士卿定在十一月二十这一天,全员出发前往京城。
但是。这个全员里,并不包括李小婵和文娴,也不包括李安的妹妹小红。
李小婵从姚怀瑾口中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眼圈一下子就红了,鼻尖酸酸的。
姚怀瑾一见她这个样子,顿时着了急,忙解释道:“都是我不好。先前的乡试,因为这些儿女情长的,学问做得差了一些。我爹这才害怕你一同进京,我会无心考试的。你放心。反正明年春天,会试就要开考了,等到考完,放了榜,安了我爹的心。我就立刻回来找你!你放心,为了你,我这回至少要考进二甲,得中进士!将来做了官,也能风风光光地迎娶你!”
李小婵抬起头,哀怨地说:“话都让你说完了,我还有什么可说的。惟愿你此次会试。旗开得胜,早些回来找我。”
见李小婵如此体贴自己,又对自己满怀深情期许的,姚怀瑾顿时很开心,体内雄性荷尔蒙一分泌,便有些把持不住了。但是好在他还记得为李小婵的名声着想,懂得克制。
环视周围一圈,见没有人,姚怀瑾便凑到李小婵耳边,小声问道:“小婵。我,我可以拉一下你的手吗?”
说完,就很是忐忑地看着李小婵。
原本牵手并不是一件要做什么激烈的思想斗争的事,但是李小婵被姚怀瑾搞得也紧张起来,只管垂着头,红着脸,不说话。
姚怀瑾等了半天,见李小婵不出声回应,便有些急了,小声说:“那你不说话,我就当是你同意了。”
说罢,又偷偷地看了李小婵一眼,见李小婵还是不说话,姚怀瑾便激动地伸出自己的手,颤颤巍巍地碰了一下李小婵的小手,这才敢将那一双小手护在自己的手里。
两个人就这样站着,双手轻握,谁也不说话。
直到院子里响起脚步声,姚怀瑾和李小婵才赶忙松开手,走到门口一看,是刚刚去与村人好友辞别的李名远和文娴回来了。
因为此次进京的名单中,也没有文娴,所以李名远和文娴两人也是难舍难分的,不管到哪里都形影不离,抓紧时间享受最后的团聚时刻。
中午,自然是要留了姚怀瑾在家里吃饭。
午饭后,姚怀瑾又找借口在李小婵家赖到晚上,直磨蹭到吃过晚饭,城门快关闭了,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第二天,就是十一月二十,姚士卿等人进京的日子。
一大早的,天刚蒙蒙亮,李家三口就起了身,带着行李,赶着牛车,直奔府衙。
到了那里一看,李安和小红两兄妹已经在等着了。
双方便见过了礼,在门口等候着,顺便各自叙些离别的闲话。
小红和哥哥李安相依为命,此番要分别,自然很多话讲。絮叨了老半天,小红才期期艾艾地开口,红着脸,小声道:“哥,你到了京城,若是,若是见到了刘公子,千万记得帮我带一句好。顺带着,也问一下,他打算什么时候回来,我们俩的事,该,该怎么办……”
李安一听小红这话,顿时拍着胸脯说:“放心吧,都包在哥哥身上!”
话是这么说,但是李安心里却有些担心。
自打刘文举离开之后,这一晃都两三年了,可是除了那几封干巴巴的书信,他就没有给小红寄来过任何东西,更别提是回来看一看小红了,似乎之前在西川府时,他对小红的那些感激和浓情蜜意,都渐渐地淡了。就连先前对待小红很热心的刘文举的家人,现在也很少再去家里看望小红,或是接了小红去刘家玩。
但是,这些话,李安哪里敢跟情根深种的小红说,只能是面上笑着应承着她,心里却在祈祷刘文举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不会辜负了小红的一片深情。
而那厢,李名远和文娴两个人也临别依依的,有着说不完的话,倒是李小婵,被两个人晾在了一边。
不过,李小婵对于这种事,早就见怪不怪了,也没什么失落难过的。
最后,李名远倒是没有忘记嘱托李小婵几句,不过是照顾好自己,看好门户,尤其重要的是照顾好文娴之类的话。
李小婵嘴上应下了,心里却有些微凉,看来,李名远和文娴这对恩爱夫妻,果真不适合养个孩子插在他们中间。
好在,很快姚士卿一家人就大包小包地出来了,同行的,还有姚士卿的心腹廖云清,一直跟随姚士卿的马总管、巧娘和马恩厚一家三口,以及细柳和春儿。
原本,姚怀瑾和姚怀礼两兄弟是不同意带上细柳的,毕竟,细柳妄图麻雀变凤凰的心思,他们谁不知道。别的不说,就说上次,姚怀瑾和姚怀礼两兄弟第一次拳脚相向,也是因为姚怀瑾误会了姚怀礼既是李小婵内定的未婚夫,却又和细柳拉拉扯扯的。
但是,刘氏一直都打算留着细柳这颗棋子给姚怀瑾添堵,给李小婵添乱,哪里肯同意。一句“姚馨还小,需要人服侍,细柳又是伺候惯了她的,不能在赶路的这个关键的时候辞退细柳”,就硬是将细柳留了下来。
姚士卿多少也知道这件事,但是在他看来,若是自己的两个儿子连这种琐事都处理不好,那就更别提什么远大前程了,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做是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当下,李小婵便在姚怀瑾的暗示下,悄悄走了过去 。
姚怀瑾盯着俩熊猫眼,从怀里掏出厚厚的一个大信封,偷偷递给了李小婵,说:“给。”
李小婵一边接过来,一边好奇地问:“这是什么?”
“信!”姚怀瑾温言道。
“信?”李小婵摸着足有十厘米后的信封,诧异地问。
姚怀瑾点点头,说:“我知道这次才刚定了亲,我就要走,你心里肯定不舒服,就熬夜写了十来封信,先给你每天看着,宽宽心。你放心,这一路上我一定会每天给你写信的,把这一路上的见闻都写下来告诉你,只要一碰到驿站,我就都给你寄过来。”
李小婵顿时感动得泪花直冒,但好在她还有理智,知道情深意长并不急在这一时,眼下最重要的是姚怀瑾能够顺利通过会试,这样两个人才能够长长久久地在一起。
“你不需要为了我这么费心的。”李小婵认真地说:“眼下你最重要的事,是要顺利通过明年春的会试……”
李小婵还未说完,姚怀瑾就笑着打断了她,说:“你真是‘关心则乱’。这一路上写个见闻,能费多少功夫?而且,你没听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路上,正好大开眼界、广博见闻的时候。这眼界开了、见闻广了,会试,也才更有把握。”
见李小婵还是一脸忧心的样子,姚怀瑾便笑道:“你放心,为了咱们的将来,这次的会试,我一定会全力以赴的!”
见姚怀瑾分得清轻重,李小婵便略略放了心,将厚厚的信封收了起来,又礼尚往来,递给了姚怀瑾一个荷包。
姚怀瑾一见李小婵也费心给自己准备了东西,便慌忙开心地接了过来,一脸喜色地边打开荷包,边美滋滋地问:“到底是什么好东西?我可得好好地瞧瞧!”未等李小婵回答,又喜滋滋地自言道:“你送的东西,不论什么,定然都是好的!”
第四章 新人换旧人
李小婵瞧姚怀瑾那猴急开心的样子,不由地笑了,说:“你也知道,我只会种地。所以,我就用五谷杂粮,给你串了一对小人儿,一个是你,一个是我。你以后每天看着它们,就当是看见了我一样。你放心,这些五谷我都打过蜡的,没个三五年的坏不了。我想,你就是学问或是运气再不济,总不至于,三年五年都考不上吧。”
最后一句,是李小婵故意说来调侃姚怀瑾的。
姚怀瑾也知道,便笑笑,并不在意,只是很宝贝荷包里的那对栩栩如生、相依相伴的小人,怎么看都看不够。
但是,很快姚士卿就下令启程了。
离别在即,离开的人和留下的人都红了眼圈。
李小婵和文娴、小红共三人,一直送姚士卿他们出了城门口,站在那里一直挥手到看不见队伍的行踪,这才依依不舍,暗自神伤地各回各家去了。
姚士卿一走,这西川府知府的职位就空了下来。
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这西川府也不可一日没有主事人。所以,很快朝廷的任命就下来,原本只是姚士卿副手的刘有德,被正式提拔为西川府知府。
这刘有德在姚士卿在任的时候,虽然不如廖云清受重用,但也算得上姚士卿信任的左膀右臂,能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此次刘有德能够荣升为西川府知府,这其中,也少不了姚士卿的举荐之功。
正是因为受姚士卿的重用,所以刘有德对于李小婵在农事上的成就,多多少少也知道一点。只是,刘有德并不是不清楚,这功劳到底是李名远的,还是李小婵的而已。
有了姚士卿的“姚青天”美誉在前,这刘有德继任之后。便想要也像姚士卿一样,大展身手,这其中一项,就是在农事上做出更大的成就来。所以。预料之中,刘有德找上了李小婵。
李小婵想了想,婉拒了,说:“多谢知府大人厚爱。只是农监一职都是家父担任的,我和家母,也不过是帮他搭把手,所以,此次虽然承蒙大人厚爱,只怕我也难以担当此重任。还请大人另寻高明才是。”
刘有德虽然早就有心里准备,觉得但凭李小婵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帮助姚士卿在农事上取得如此巨大的功绩,但是刘有德还是不死心,又两次三番地找上了李小婵,竭力劝服李小婵帮忙。
李小婵无法,只得将自己在农事上的经验总结了一下。写了一厚沓,交给了刘有德,歉然道:“知府大人,实在是抱歉,我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这些纸上,记的都是家父之前在农事上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所授得人,能够帮得上大人一二。”
刘有德接过了一厚沓纸张,虽然觉得小有收获,却还有些失望。
李小婵见状,灵机一动,说:“若是大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我倒是有一个人可以举荐。”
刘有德一听,立刻问是谁。
李小婵便笑道:“就是我家隔壁的李小龙,现任的李家村农事小队长,家父曾经指点过他一二。当然,我举荐这李小龙。也并非全都是为了私心,毕竟农事有关国本,疏忽不得。这李小龙任职李家村农事小队长这么多年,做出了许多成绩。大人若是不信,只管去打听打听,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李小婵如今是姚怀瑾的未婚妻,而 姚怀瑾是什么身份,那是西川府数一数二的才子贤人,刘有德前任上司的儿子,王翰林的外孙,将来的国之栋梁,刘有德 可不敢得罪她。
“李姑娘哪里的话,你举荐的人,本官哪里还需要去打听。”刘有德笑道,“此次,还夺赖李姑娘仗义相助。看来,姚大人的眼光果然不错!”
李小婵自然是又笑着谦虚了两句,顺带着十分诚恳地吹捧刘有德几句。
于是宾主尽欢而别。
话虽如此,辞别了李小婵之后,刘有德没有转去别处,直接找上了李小龙,想要试探一下李小婵举荐的人到底有几分本事。
真金不怕火炼,没什么悬念的,李小龙继任李名远西川府农监一职。
李小婵得到这个好消息的时候,备了一份大礼,和文娴一起给李小龙送了过去。
李小龙一家都知道,这次又是李小婵的举荐之功,便都十分感激她,热情地留了吃饭。
李小婵也不客套,大大方方地留下来吃饭了。
文娴如今是举人老爷的妻子,还是姚怀瑾的未来丈母娘,为人不免有些傲气,言谈举止之间,就有些看不起李大娘一家是乡下人、没见识的意思,浑然忘了,前不久,她自己也不过是西川府农监的妻子而已;而且当时任西川府农监的李名远,还没有现在任西川府农监的李小龙受知府大人的器重和信任。
幸好李大娘一家都了解文娴那和李名远如出一辙的无谓傲气的秉性,虽然当时一听不好话忍不住面色微变,但是好在也没有真的生气。
其实,李小婵并不是不愿意继续在农事上做出自己的成绩,但是,刘有德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