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局方》)x平胃散x 治伤湿泄泻,姜枣煎成为末,米调皆可。 
(《良方》)x加味五苓散x 治伏暑泄泻,发烦渴,小水不利。 
猪苓 白术 白茯苓 泽泻 车前子(隔纸炒研,一钱) 肉桂(五分) 
上作一服,水盏半,加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服。 
(《局方》)x薷苓汤x 治夏月暑泻,欲成痢疾。 
香薷 黄连(姜汁炒) 浓朴(姜炒) 扁豆(炒) 猪苓 泽泻 白术 茯苓(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六钱,水盏半、姜三片,煎七分服。 
(《辨疑》)x倍术二陈汤x 治湿痰泻泄。 
白术(加倍) 陈皮 半夏(制) 白茯苓(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咀,水盏半加姜三片,煎服。 
(《局方》)x六一散x(一名益元散)治夏伤暑水泻。 
桂府滑石(水飞,六两) 炙甘草末(一两) 
上和匀,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丹溪)x青六丸x 去三焦湿热,治泄泻,多与清化丸同用,并不单用,兼治产后腹痛 
或自利,能补脾裨血,亦治血痢。 
六一散(七两) 红曲(炒,二两) 
上为末,饭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五十丸,白汤下。 
(丹溪)x温六丸x 泄泻而呕吐者神效。 
六一散用生姜汤调服。或以末和入七分之一汤调。 
(《局方》)x戊已丸x 治胃经受热,泻痢不止。 
黄连(酒炒,四两) 吴茱萸(泡炒,二两) 白芍药(三两) 
上为末,神曲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饮食前下。 
(秘方)x既济丸x 治一切泻泄不止。 
黄连(切如豆大,四两) 生姜(二两,切成粗丝,同黄连炒黄燥) 
上二味为细末,醋打硬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 
(《集成》)x脾泄丸x 治食积酒湿等泻。 
白术(土炒,二两) 苍术(炒) 半夏(制。各两半) 山楂 神曲(炒) 芍药(炒) 
黄芩(炒。各一两) 
上为末,荷叶煨饭为丸。后重者,加木香、槟榔。 
(《局方》)x太平丸x 治泻泄。 
黄连(一味,同茱萸炒,去萸不用) 芍药(炒,减半) 
上为末,老米糊丸。同干姜炒,加阿胶一半为丸,名驻车丸。 
(东垣)x升麻除湿汤x 白下而上者,引而去之。 
苍术(一钱) 柴胡 羌活 半夏 升麻 神曲 泽泻 防风 炙甘草 陈皮 麦芽曲(各五分) 
益智仁(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盏半煎七分,空心服。胃寒肠鸣,加益智仁,半夏曲各五分,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煎,非肠鸣勿用。 
(东垣)x茯苓汤x 治因伤冷冻饮料水,泄泻注下,一夜十余次,变作白痢,或变赤痢,腹中 
痛,食减热躁,四肢沉困 
无力。 
茯苓 猪苓 泽泻(各五分) 当归 生黄芩(各钱半) 白芍药(七分) 苍术 生甘草 
升麻 柴胡(各一钱) 炙甘草 肉桂(各一分半) 
上咀,作一服,水盏半煎八分,温服。 
(草窗)x白术芍药散x 治痛泻要方。 
白术(炒) 芍药(炒。各二两) 陈皮(两半) 防风(一两) 
上咀,或煎或散或丸,皆可服。久泻者加升麻六钱。 
(《机要》)x白术芍药汤x 治太阴受湿,水泻注下,水谷不化,不欲饮食,困弱无力, 
宜此和之。身重暴下,大势来也,亦宜和之。 
白术(炒) 芍药(炒。各四钱) 甘草(二钱) 
水煎服。 
(《机要》)x白术茯苓汤x 治湿泻,又治食积,湿热作泻。 
白术 茯苓(各五钱)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服。一方有芍药,三味各等分,名白术散。为末,米汤调下。 
(《机要》)x苍术芍药汤x 治前证。 
苍术 芍药(二钱半) 淡桂(五分) 
水煎服。 

卷之三十五泻泄门
药方
属性:(《良方》)x神术散x 治春伤于风,夏必飧泻。 
苍术(半斤) 本 川芎(各三两) 羌活(二两) 细辛 粉草(各八钱) 
上为粗未,每服三钱,姜三片、葱白三寸,煎服出汗。 
(《良方》)x高良姜汤x 治肠胃受风,久为飧泄,下痢呕逆,腹内 痛。 
高良姜 木香 槟榔 赤茯苓 人参(各三分) 肉豆蔻 吴茱萸(泡炒) 陈皮(去白) 
缩砂仁(五分) 干姜(一分,炮) 
上咀,每服五钱,水盏半煎七分,不拘时,日三服。 
(《良方》)x干姜丸x 治肠胃风冷,飧泄注下,腹痛不止。 
干姜(炮) 浓朴(去皮制) 当归 阿胶(炮成珠) 龙骨(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枣汤下。 
(《机要》)x防风芍药汤x 治飧泄身热脉弦,腰痛微汗。 
防风 芍药 黄芩(各二钱) 
水煎空心服。 
(《机要》)x苍术防风汤x 治泄泻脉弦头痛。 
苍术 防风 麻黄(各一钱) 白术(二钱) 
上咀,作一服,水盏半、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局方》)x胃风汤x 治前证,及治大人小儿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 
下,及久泻下后如豆汁,或下瘀血如鱼脑,日夜无度,久不得愈者,三服必愈如神。(方见胃风门。) 

卷之三十五泻泄门
药方
属性:(《宣明》)x桂苓甘露饮x 治水不消,暑热泄泻,呕吐或下痢。(方见暑门。) 
(《和剂》)x六和汤x 治心脾不调,气不升降,伤暑霍乱吐泻,寒热交作,小便赤涩。(方见暑门。) 
(《局方》)x香薷饮x 治脾泄,暑泻尤宜,水酒各一盏煎,水中沉冷服。 
(仲景)x五苓散x 治泄泻,暑热呕吐泻泄,煎姜汤调。(方见伤寒门。) 
(《局方》)x来复丹x 治正气不足,暑热霍乱泄泻。 
硝石 硫黄(各五钱,瓦器内用柳枝搅匀,慢火炒如法用) 五灵脂 陈皮 青皮(各五钱) 
玄精石(三钱) 
上各研为细末和匀,醋糊丸,如豆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时用清米饮下,或淡姜汤下。《易 
简》云∶硝石性寒,佐以陈皮,其性疏快。硫黄且能利人,苦作暖药以止泻,误矣。盖由啖 
食生冷,或胃暑热之气,中脘闭结,挥霍变乱。此药通利三焦,分理阴阳,服之甚验。 
(丹溪)x酒蒸黄连丸x 治一切热泻。 
黄连(半斤净,酒二斤,浸以瓦器,置甑上蒸至烂,取出晒干) 
上为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水下。 

卷之三十五泻泄门
药方
属性:(《局方》)x理中汤、治中丸x 治脏腑停寒泄泻不已。(方见伤寒门。) 
(《机要》)x浆水散x 治暴泻如水,周身汗出,一身尽冷,脉微而弱,气少不能语, 
甚者加吐,此为急病。 
半夏(一两,姜制) 附子(半两,制) 干姜(炮) 肉桂 良姜(各二钱半) 
炙甘草(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浆水盏半煎至半盏,和渣热服。 
(《机要》)x白术散x 治泄泻。 
白术(炒) 芍药(炒) 甘草(炙。各三钱) 干姜(炮半两) 
上如前法煎服,甚者加附子(三钱)。 
(《百选》)x大藿香散x 治一切脾胃虚寒,呕吐霍乱,心腹撮痛,泄泻不已。 
藿香叶(二两) 陈皮(去白) 浓朴(制) 青皮 木香 人参 肉豆蔻(面煨) 良姜(炒) 
大麦芽(炒研) 神曲 诃子(煨去核)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一两) 白干姜(半两) 
上为粗未,每服六钱,水盏半、煨生姜一块、盐一捻煎服。水泻滑泻肠风脏毒,陈米饮 
入盐热调下。赤白痢,甘草黑豆汤下。脾胃虚冷,宿滞酒食,痰气作晕,入盐少许,嚼姜枣汤 
热服,胃气呃噫,生姜自然汁一呷入盐点服。此药大能消食,顺气利膈。 
(《济生》)x大轮丸x 治肠胃虚寒,心腹冷痛,泄泻不止。 
干姜(炮) 附子(制) 肉豆蔻(煨) 
上为末,每服五十丸,米糊丸,空心米饮下。 
(《和剂》)x肉豆蔻丸x 治脾胃虚弱胀满,水谷不消,脏腑滑泄。 
苍术(制) 干姜(炮) 肉豆蔻(面煨) 浓朴(制) 陈皮(各四两) 甘草(炙) 茴香(炒) 
肉桂 川乌(炮去皮脐) 诃子肉(各二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盏半、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温服。 
x金锁正元丹x 治肾虚泄泻,小便频数,盗汗遗精,一切虚证。(方见虚冷门。) 
x豆附丸x 治肠胃虚弱,内受风冷,水谷不化,泻泄注下。 
肉豆蔻(面煨,四两) 木香(二两,不见火) 白茯苓(四两) 干姜(炮) 肉桂 
附子(制) 丁香(不见火。各一两) 
上为细末,姜汁煮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 
(《良方》)x茱萸断下丸x 治脏腑虚寒,腹痛不止泄泻,甚效。 
吴茱萸(二两,炒) 赤石脂 川姜(各两半) 艾叶(炒) 缩砂仁 肉豆蔻 附子(制。各一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每服五七十丸,食前米饮送下。昔赵从简通判丁母忧,食素日久, 
苦泻不止,日七八行,岁余。每服健中不过一二日复作。得此方而愈。后数年间遇泄泻,服 
之即效。 
(《百选》)x缩脾丸x 治滑泻不禁。 
白术(炒) 赤石脂 肉豆蔻(面煨) 浓朴(姜制) 白姜(炮。各一两) 附子(制) 
荜茇 神曲(炒) 
上为细末,醋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饮下。 
(《和剂》)x大已寒丸x 治沉寒痼冷,脏腑虚惫,心腹 痛,胁肋胀满,泻泄肠鸣,自利 
自汗。 
荜茇 肉桂(各四两) 干姜 高良姜(各六两) 
上为末,水煮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 

卷之三十五泻泄门
药方
属性:(丹溪)x保和丸x 治食积泻泄。(方见食积门。) 
(《良方》)x调中汤x 治食滞泻泄呕吐,不思饮食。 
藿香 砂仁 蓬术(炮) 干姜(炮) 肉桂 茴香 草果(各一钱) 麦芽(炒) 益智 
橘红 苍术 神曲(炒) 桔梗 甘草(炙。各半钱) 
上咀,作一服,水盏半、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不拘时服。 
x脾积丸x 因食积作泻。 
青皮 陈皮 三棱 莪术(煨。各三钱) 香附子(炒) 肉果 山楂 丁香 砂仁 槟榔 
姜黄 浓朴(炒。各二钱) 黄连(三钱) 木香(钱半) 檀香 麦芽(各二钱) 荜茇 白豆蔻(各一钱) 
上为细末,溶蜡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 
(《和剂》)x木香槟榔丸x 治伤食泻。(方见积滞门。) 
(《宝藏》)x感应丸x 治食滞泻泄将成痢疾。 
木香(不见火,二两半) 肉豆蔻(二十个) 丁香(一两半) 巴豆(二十粒,去膜去油) 
杏仁(二百四十粒,汤泡去皮尖用) 百草霜(另研细,二两) 
干姜(炮,一两) 
上四味为末,外入百草霜二两研,与豆杏七味同和匀,用好蜡六两溶化成汁,以重绢滤 
去渣,更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数沸倾出,待酒冷其蜡自浮于上,取蜡称用。春夏修合, 
用清油一两,铫内熬令香熟,次下蜡四两同化成汁,就铫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成剂,油纸裹 
旋丸。每服三十丸,空心姜汤下。 

卷之三十五泻泄门
药方
属性:(经曰下者举之是也。) 
(东垣)x升阳除湿汤x(方见前。) 
x升阳除湿防风汤x 如大便秘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有白脓血,慎勿利 
之。利之必致重病,郁结而不通也。以故举其阳则阴气自降。 
苍术(制,四两) 防风(二钱) 白术 茯苓 白芍药(各一钱) 
上水二盏半先煎苍术,至二盏内诸药同煎,至一盏,食前热服。 
(东垣)x升阳益胃汤x 治阳气下陷。泄泻加桔梗。(方见脾胃门。) 
(东垣)x补中益气汤x 加豆蔻诃子 治内伤脾胃,气虚下泄。(方见内伤门。) 
(《秘藏》)x黄 补胃汤x 治大便一日三四次,溏而不多,有时泄腹中鸣。 
当归身 黄 柴胡 益智 陈皮(各三钱) 甘草(炙,二钱) 升麻(二分) 红花(少许) 
上咀,作二帖,每帖水盏半煎七分,去渣食远服。 

卷之三十五泻泄门
药方
属性:(经曰滑者涩之是也。) 
(《发明》)x禹余粮丸x 治滑泄脱下。 
禹粮石(煨) 赤石脂( ) 龙骨(煨) 荜茇 肉豆蔻(制) 诃子(煨去核) 
干姜(炮。各等分) 
上为细末,醋煮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米饮下。 
(《发明》)x五神丸x 劫泻不止。 
肉豆蔻(制) 龙骨( ) 赤石脂( ) 南木香 川木通(各等分) 
上为末,为梅肉捣烂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饮下。 
(《医林》)x固肠丸x 治泄泻及痢疾,日夜无度。 
肉豆蔻(制) 附子(制) 龙骨(研) 阿胶(炒) 赤石脂(煨醋淬) 干姜(炮) 
木香 人参(各一两) 沉香(五钱) 白术(炒二两) 诃子肉(二两) 
上为末,粳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米饮下。 
x震灵丹x 治肾泄滑泄不止。 
禹粮石(火 醋淬不计遍次,手捻得碎为度) 代赭石(制同上) 赤石脂(煨) 
紫石英(各四两,杵碎入干锅内,以瓦盖口,盐泥固济,候干,用硬炭火 通红为度, 
出火毒二宿,研末用) 滴乳香(另研) 没药(另研) 五灵脂(各二两) 朱砂(一两,研) 
上为细末,糯米粉糊丸,小鸡头大,风干。每服三丸,用炒故纸入枣煎汤,调钟乳粉少 
许,空心送下。 
(《良方》)x敛肠丸x 治久泻不止。 
木香 丁香 附子(制) 砂仁 诃子肉 罂栗壳(去筋穣) 川姜 没石子 白龙骨 
肉豆蔻(面煨) 赤石脂( ) 梓州浓朴(姜炒) 禹余粮(醋淬七次。各一两)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米饮下。 
(《良方》)x实肠散x 治泄泻不止。 
苍术(二钱,炒) 诃子(炮) 砂仁 肉豆蔻 陈皮 茯苓(各一钱) 木香 甘草(炙。各五分) 
浓朴(姜制,一钱) 
上水盏半、姜五片、枣三枚,煎七分,食前服。 

卷之三十五泻泄门
药方
属性:(《良方》)x丸宝饮x调理脾胃止泄泻。 
人参 白术 干姜(炮) 诃子(去核) 茯苓 木香 藿香(去土) 炙甘草 肉豆蔻(面煨。各一钱) 
上水盏半姜枣煎,食前服。 
x诃子皮散x 治肠胃虚寒泄泻,米谷不化,肠鸣腹痛脱肛,或作脓血,日夜无度。 
诃子皮(七分) 干姜(六分) 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