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医林》)x荡疝丹x 治疝气痛,外肾肿坠。 
川楝肉(炒) 小茴香(炒) 破故纸(炒) 牵牛(头末各一两) 青皮 陈皮(各三钱) 广术 
木香(各四钱) 
上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医林》)x当归散x 治疝气大便秘,或因血气凝滞引小腹撮痛。唇青者不治。 
官桂 牵牛(头末,各半两) 当归 大黄 桃仁(去皮尖焙。各二钱半) 全蝎(钱半) 
上咀,每服二钱,用蜜二匙煎,温服。以后药煎服,调和胃气。 
陈皮 青皮 木香 砂仁 茯苓 甘草 生姜 
上等分,水煎服。 
(《百选》)x桃仁膏x 治气血凝滞,疝气、膀胱、小肠气,痛不可忍。 
桃仁(炒,去皮尖研) 茴香(炒。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葱白二寸煨熟,蘸药细嚼,空心热酒下。 
(《局方》)x玉烛散x 治血疝。 
四物汤加大黄、朴硝、枳实、浓朴煎服。 

卷之六十疝气门
敷熨法
属性:牡蛎粉(炒) 良姜(锉。各一两) 
为末津调敷偏处,须臾如火痛即安。 
x淋洗方x 治阴疝肿痛不能忍,及阴肿大。 
雄黄(研) 甘草(各一两) 白矾(研,二两) 为细末,每用一两,热汤五升,通手 
洗肿处,良久再暖洗之,候汗出瘥。 
(严氏)x盐熨法∶x用食盐半斤炒极热,以故帛包熨痛处。 
一法 用布帛扎圈置脐上,用盐填入一寸浓,用熨斗熨之,或上铺艾灼之,妙。 

卷之六十疝气门
敷熨法
属性:(《经验》)x苍术散∶x治下元虚损,偏坠、肾茎痛楚。 
茅山苍术(六斤。一斤老米泔水浸二日夜。一斤酒浸三日夜,切作片晒干。一斤斗子青盐半斤同 
炒黄色,不用盐。一斤小茴香四两同炒黄色,去茴不用。一斤桑椹二斤取汁制过晒干。上共为细 
末,每服三钱,空心酒下。) 
x一方∶x丝瓜架上初结者,直待满架结尽,叶落方取下,烧灰存性,为末炼蜜调,临晚好酒调下 
一匙。如病右则右睡,病左则左睡。 
x一方∶x治小儿偏坠,用双蒂茄子悬于房门上,出入用目视之,茄淹其患亦淹,茄干亦干矣。又 
云用双茄悬门上,每日抱儿视之二三次,铁钉于上,十余日消。 
x《太平圣惠方》∶x治小肠气,脐腹缓痛,阴中疼闷,不省人事。用小茴香(盐炒) 枳壳(麸炒) 
各一两、没药半两,为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 
x又方∶x治寒疝阴中引痛,汗出欲死,丹参(一两)为散,热酒调服二钱。 
x又方∶x治寒疝心痛,四肢逆,全不思食,用桂枝(二两) 去皮捣罗为散,不计时候,每服一 
钱,热酒调下。 
x《肘后方》∶x治小肠气痛不可忍者,用乌药捣碎酒浸一宿,良姜、茴香、青皮各一两为末,每 
服二钱,发时热酒调下。 
x又方∶x五灵脂、蒲黄(炒。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先以醋一盏将药熬为膏,水一盏煎服。 
亦治妇人血痛。 
x《本事方》∶x治疝气痛,有盗汗,用延胡索、小茴、胡椒等分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葱白煎酒食前下。 
x又方∶x茴香、乳香、猪苓、桔梗、木通、甘草等分,灯心、淡竹叶各一握,水盏半煎七分食 
前服。 
x又方∶x用苦楝子炒黄为末,每服二钱,热酒下。 
x《外台秘要》∶x治多年疝气诸药不效者,用腊月八日活麻雀一个,肚中割一小孔,填白矾令 
满,用线缝合。以筒瓦合定盐泥固济,炭火内 ,存性,取出为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服, 
甚效。 
x一方∶x用芜荑捣,和盐末,二物等分,以绵裹如枣大,内下部,去恶水汁,并效。 

卷之六十疝气门
导引法
属性:一法∶坐舒两脚,以两手捉大拇指,使足上头下极挽,五息止,引腹中气周行身体, 
去疝瘕病,利诸窍,往来易行,久行清爽聪明修长。 
一法∶以两手合搓一二百回,以热掌捻大子,久久自消而痛亦止。 

卷之六十前阴十证
病机
属性:《内经·骨空论》云∶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 
端也。其络循阴器, 
合篡间,绕篡后。男子循阴下至篡,与女子等,皆督脉所主也。 
《灵枢·经脉篇》云∶肝足厥阴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 
经筋篇云∶足太阴之筋,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足少阴之筋并足太阴之筋而上, 
循阴股结于阴器。由是知前阴为四经属也。 

卷之六十前阴十证
病机
属性:阴缩,谓前阴受寒缩入腹内也。阴纵,谓前阴受热挺长不收也。《灵枢》云∶足厥阴之伤 
于寒则阴缩入,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气是也。又云∶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 
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经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 
别也。 

卷之六十前阴十证
病机
属性:《灵枢》云∶足厥阴之筋结于阴气络诸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起是也。凡阴痿之疾,皆 
耗散太过,伤于肝筋所致也。又云∶肾脉大甚为阴痿。又云∶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 
阴痿,气大衰而不起是也。阴茎肿或坚而痛,皆是湿热积注而然,亦有房事过多所致。针法取中 
极、太溪、三阴交、复溜。 

卷之六十前阴十证
病机
属性:洁古云∶男子阴头痛,女人阴中痛,宜灸刺大敦怪穴。阴中湿痒,外肾生疮,灸泻海底。 
(在浮囊海底十字健中。) 

卷之六十前阴十证
病机
属性:男子阴囊冷,女子阴中寒,归来穴灸之。东垣云∶前阴湿痒,尽为酒色之过,补肝汤、温肾 
汤、固真汤之 
类选用。丹溪吴茱萸汤、《千金》大苏根汁皆妙。 

卷之六十前阴十证
病机
属性:仲景云∶阴吹为胃气下泄。此谷气之实也,以膏发煎导之。东垣云∶一人问前阴间常 
闷臊臭,又因连日饮酒腹中不和。予曰∶夫前阴者,足厥阴之脉络阴器,出其梃末。夫臭者心 
之所属,散属五方为五臭,入肝为臊臭,此其一也,当于肝经中泻其行间,是治其本;后于心 
经中泻少冲,乃治其标。如恶针当用药除之,治法当求其本。连日饮洒,夫酒气味俱浓,能生 
里湿热,是风湿热合于下焦为邪,故经云∶下焦如渎。又云∶在下焦者,引而竭之。酒者是湿 
热之水,宜亦决前阴以去之,是合下焦二证之治。 

卷之六十前阴十证
病机
属性:(仲景)x附子理中汤x 治三阴寒证,腹痛阴缩。 
x承气汤x 治厥阴烦满囊缩,毒瓦斯入腹,尺寸脉俱沉而短者,阴挺肿而痛,脉数而实者, 
俱用此方以下之。(二方并见寒门。) 
x正阳散x 治阴缩囊缩,大小便俱通,地道不塞,不渴不饮,邪不在里,宜温之灸之,外相接 
以复阳气。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治诸风寒,利九窍,疗腹满及囊结缩) 干姜(炒) 甘草(炙。各 
二钱半) 皂角(一两,酥炙去皮核) 麝香(一钱,研极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五分,不拘时合渣温服。 
x八味丸x 治阳事多痿不振,夏减桂附一半,春秋三分减一,痿去精通全减,只服六味地黄丸。 
(方见虚损门) 
丹溪治一人年二十岁,玉茎挺长,肿而痿,疲塌常润,磨股不能行,两胁气上,手足倦弱。 
先以小柴胡加黄连大剂行其大热,次又略加黄柏降其逆上之气,其挺肿渐收渐减及半,但茎中有 
一坚块未消。遂以青皮一味为君,佐以散风之剂服之,外用丝瓜汁调五倍子抹之而愈。 
x龙胆泻肝汤x 治溺黄臊臭淋沥,雨丸如冰,汗浸雨胯,阴头亦冷。值十二月天 
寒霜雪交集,寒之极矣。 
龙胆草(八分) 升麻 柴胡(各三分) 羌活根 酒黄柏(各一钱) 防风根 麻黄根(各二钱) 
苍术(五分) 猪苓 泽泻(各三分) 本 红花 当归(各二分) 黄芩(五分) 炙甘草 
(三分) 
上咀作一服,水二盏煎稍热服,忌酒面。 
x固真汤x 治两丸冷,前阴痿弱,阴汗如水,小便后有余滴臊气,尻臀并前阴冷,恶寒而喜热, 
足膝亦冷。 
x温肾汤x 治面色萎黄,身黄,脚软无力,阴汗,阴茎有火色。 
麻黄(六分) 防风(一钱半) 白术 苍术(各一钱) 猪苓 泽泻 白茯苓 酒黄柏 升麻 
(各八分) 柴胡梢(六分) 
上作二服,每服水二盏煎一盏,食前稍热服。 
x柴胡胜湿汤x 治外肾冷,两髀阴汗,前阴痿弱,阴囊湿痒臊气。 
柴胡 升麻 羌活 泽泻(各一钱) 甘草 龙胆草 酒黄柏(各八分) 麻黄根 当归尾 防己 
茯苓(各七分) 红花(少许) 五味子(十二粒) 
上水二盏煎一盏,稍热服,食前,忌酒面房事。 
x清震汤x 治阴部时常湿痒臊臭。 
当归尾(三钱) 柴胡 木通 泽泻(各五分) 车前子(一钱) 草龙胆 生地黄(各四分) 
上水二盏煎一盏,空心稍热服,以美膳压之。此药用当归滋肝血之不足,用柴胡入肝为引, 
车前、木通淡渗小便之邪以去臊,是在下者引而竭之也。生地、胆草以去湿热酒面之邪毒。 
x椒粉散x 治前阴两丸湿痒,秋冬尤甚,夏月减。 
麻黄(一钱) 黑狗脊(五分) 斑蝥(二个) 猪苓(三分) 肉桂(一分) 当归尾 
(三分) 轻粉(少许) 红花(少许) 蛇床子(半两) 小椒(三分) 
上为末,干掺上。避风湿冷处坐卧。 
(丹溪)x吴茱萸煎x 治肾囊湿痒。 
吴茱萸(半两) 寒水石(三钱) 黄柏(三钱) 蛇床子(半两) 樟脑 硫黄 白矾 槟榔(各 
三钱) 轻粉(一钱) 
上为末干掺。先用吴茱萸煎汤洗过,即用此掺。 
(秘方)x牡蛎散x 治阴囊湿痒,搔之则汁水流珠,用此极效。 
醋牡蛎(一两) 枯矾 硫黄(各二钱) 雄黄(一钱) 苦参(二钱) 蛇床子(二钱) 
上为细末,先用苍术椒盐水煎汤洗过,后用此药掺上。 
x蒸洗法x 治一切阴囊湿痒。 
陈茶(一撮) 苍术(二钱) 花椒 蛇床子(各一钱) 苍耳草(量入) 煨盐(半两) 皮 
硝(三钱) 白矾(一钱) 
上水四碗煎汁,去渣,入盐硝矾泡化,先蒸后洗,三四次绝痒。 

卷之六十一眼科
病机
属性:《内经》曰∶诸脉者,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 
《针经》曰∶五脏六腑注于目而为之睛,睛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 
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则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 
于脑,后出于项中。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之虚,其入深,则随眼系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 
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中其情,则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故目者 
五脏六腑之精,荣卫魂魄之所常营也,神气之所主也。故神劳则魂魄散,志意乱。是故瞳子黑 
眼发于阴,白眼赤脉发于阳,故阴阳合传,而精明也。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 
精神乱而不转,卒然见非常之处,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卷之六十一眼科
病机
属性:《内经》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又云∶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 
而能视。又云∶肝 
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而明矣。又云∶心合脉,诸脉皆属于目也。 

卷之六十一眼科
病机
属性:东垣曰∶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清阳气上散于目而 
为明,其气走于耳而为听。因心烦事冗,饮食失节,劳役过度致脾胃虚弱。心火太盛则百脉 
沸腾,血脉逆行,邪害空窍,天明则日月不明矣。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 
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心 
者,君火也,主人之神,宜静而安,相火化行其令。相火者,络也,主百脉皆荣于目。既劳 
役运动,势乃妄行,又因邪气所并而损血脉,故诸病主焉。凡医者不理脾胃,乃养血 
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正理也。 

卷之六十一眼科
病机
属性:人有双眸,如天之有两曜,乃一身之至宝,聚五脏之精华。其五轮者应五行,八廓者象 
八卦。凡所患者,或因过食五辛,多啖炙爆,热飧面食,饮酒不已,房室无节,极目远视,数 
看日月,频挠心火,夜读细字,月下观书,抄写多能,雕镂细作,博奕不休,久被烟火,位泪 
过多,刺头出血多,若此者,俱散明之本。复有驰骋田猎,冲冒尘沙,日夜不息者,亦伤目之由。 
又于少壮之时,不自保惜,逮至四十,以渐昏蒙。故善卫养者,才至中年,无事常须瞑目, 
勿使他视,非有要事,勿宜辄开,则虽老而视不衰。大抵荣卫顺,则斯疾无由而生, 
荣卫衰则致病多矣。且伤风冷则泪出,虚烦则昏蒙,劳力则 赤。白肿则肺家受毒,生疮则风热 
侵肺,黄乃酒伤于脾,血灌瞳仁及赤色俱是心家有热,羞明见红花为肝邪,黑花则肾虚,青花 
胆有寒,五色花为肾虚有热,不可一概为治。若虚不补而实不泻,亦难收救。然上虚乃肝虚, 
下虚乃肾虚,肝虚则头晕耳聋目眩,肾虚则虚壅生花,耳作蝉鸣,大宜补肝益肾。其有热泪交流, 
两睑赤痛乃肝之极热,迎风有泪为肾虚客热,凉肝泻肾, 
必得其宜。至于五脏各以类推,虚则生寒,实则生热,补泻之用,须在参详,亳厘之差,千 
里之谬。余则无非有所触动,或大病之后,所患不一,至于暴赤一证,多因泛热冲上,或 
眠食失时,饱食近火得之,加以劳役失于调摄,过食毒物变成恶证。医者不原本始,但知暴赤 
属阳,或以散血之剂,或以凉心之药,纵使退散,遂至脾经受寒,饮食不进,头目虚烦,五脏 
既虚,因成内障。亦有见其不进饮食,俾更服热药,遂致暴燥热气上攻,昏涩眵泪。或犯盛怒, 
辛苦重劳,遂生 肉,心气不宁,风热交并,变为攀睛,证状不一,是为外障。又若读书博奕 
等劳过度,名曰肝劳,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