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左。(此取手阳明络,)又云∶手太阳之脉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视盛虚寒热
陷下调之也。又云∶耳聋无闻取耳中是也。此取手太阳经。又云∶肝虚则目KT KT 无所见,
且无所闻,善恐,取其经。厥阴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是也。(此取肝经。)
又云∶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是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是
也。(此取肺经。)耳有脓者禁刺。经云∶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干耵聍,耳无
闻也。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属性:《外台秘要》∶治耳聋,用芥菜子捣碎,以人乳调和,绵裹塞耳,数易即闻声。
x一方∶x治耳聋用雄黄、硫黄等分为末,绵裹塞耳?
x一方∶x用全蝎四十九个,去趸泡洗,以糯米半升于大瓦上铺平,将蝎铺于米上,
焙令米黄为度,去米不用。又切生姜四十九片,每片放蝎再焙,姜焦为度,去姜不用。将
竭研为细末。三五日前每日先服黑锡丹、蝎末三服,空心酒调。临服药时,夜饭只半饱,
看人酒量,勿令大醉。令其熟睡,切勿叫醒。待久却轻唤,如不听,得浓煎葱白汤一碗,令
饮,耳即闻。
x一方∶x用蓖麻子五十个去皮,与熟枣十枚同捣,丸如小豆大,更入小儿乳汁就和。
每用一丸,绵裹内耳中,觉热为度,一日一易。如药难丸,日中曝少时即易丸。
x《千金方》x治耳聋久不效,用大蒜一瓣中剜一孔,以巴豆一粒去皮膜,慢火炮极熟
入蒜内,用新绵包定塞耳中,三次效。
x又方∶x用骨碎补削作条,火炮,乘热塞耳。
x又方∶x治耳鸣如流水声,久则成声,久则成声。用生乌头一枚,乘湿削为枣核大,塞耳,日一易,夜一易,
三日愈。
x又方∶x治耳聋,用驴生脂与生姜熟捣,绵里塞耳中,用数次有效,渐久闻声。
x又方∶x用醇醋以微火煎附子、软削令尖,塞耳,效。
x又方∶x用龟溺点耳中即闻。取龟溺法,用龟一枚安于合上荷叶上养之,专看叶上有溺
收取滴耳中,效。一法用秦龟雄者置瓷盘内,以镜鉴龟,既有镜中影往往淫怯,其溺自出,
以物收之,滴耳中。
x又方x 治耳聋,用巴豆一粒去心皮,斑蝥一枚去翅足,二物合捣膏,绵裹塞耳中,再
易,甚验。
x又方∶x治肾虚耳鸣,以嫩雄鸡约一斤重者,以常法治,用无灰酒煮极烂入椒盐,空心
热食之。如此食过三五只见效。
x又方∶x治耳痛、耳聋、用鳝鱼斩尾滴血入耳中。又脓耳经年不绝者亦愈。
x又方∶x治耳聋及脓,用香附子为细末,以锅煎萝卜种汤,饭后临卧服二钱。干萝卜
亦可,莫见铁器。
x秘方∶x治耳大痛,或如有虫奔走,或有血水流出,或干痛不可忍,用蛇蜕皮烧灰存
性细研,以鹅翎管吹入耳中立愈。
x又方∶x用川椒、巴豆、菖蒲、松香,以蜡溶为个子内耳中,治耳鸣如风水、如钟鼓
之声。卒聋者一日一易效。
x《经验方》∶x用巴豆一粒蜡裹,以针刺孔令透,塞耳中。
卷之六十二耳证门
药方
属性:令患人坐地交叉两脚,以两手从曲脚中入,低头叉项上,治耳重,数次效。
又法∶脚着项上不息十通,必愈。
卷之六十三口病门
病机
属性:《内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口。奇病论帝曰∶有
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热也。)夫五味入
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有病口苦,
取阳陵泉,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曰∶病名胆瘅。
又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下交承浆。大肠手阳明之脉,挟口交人中。此胃与大肠
之脉所挟于口也。
《巢氐病源》云∶脾气通于口,口和能知五味矣。盖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运
化津液,以养五脏。节宣微爽,五脏之气偏胜,由是诸疾生焉。又云∶脏腑热盛,热乘心
脾,气冲于口,故令人口苦生疮。口咸则为寒,咸挟苦或燥为热,酸则停滞,涩则因燥,
淡则由虚,苦则为热,热甚则甘也。凡口甘及干燥,患痈疽之后者多有之。
卷之六十三口病门
病机
属性:胃热则口臭,脾热则口甜、心热则口燥,胆热则口苦,肺热则喉腥,肝热则口酸,肺虚
则口辛,肾热则
口咸,胃虚则口淡。
卷之六十三口病门
病机
属性:谋虑不决,肝移热于胆而口苦者,思虑烦恼气郁于胸膈,及心脾蕴热冲发于口,亦令人
口臭也。脾气凝滞,风热加之,则发口疮也。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也。
卷之六十三口病门
病机
属性:或问口臭一证。曰∶脏腑热气,燥腐蕴积于胸膈之间,冲发于口,则口气臭也。膀胱移
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而烂也。又云∶少阴之脉,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治以苦寒
是也。口疮者,乃脾气凝滞,风热加之则发口疮。小儿将养太过温暖,心脏客热,其口亦疮。
伤寒狐惑之证,上唇生疮,虫食其脏;下唇生疮,虫食其肛。此口疮内应脏腑之邪热然也。
卷之六十三口病门
脉候
属性:左寸脉浮而数者,口生疮。洪数,心热口苦。右寸脉浮数,肺热口辛。左关弦数而虚,
胆虚口苦甚。左关洪而实,肝热口酸。右关沉实,脾胃有热口甘。兼洪数者,口疮,或为重
舌、木舌。脉虚者,中气不足。口疮服凉药不愈,宜理中汤。
卷之六十三口病门
治法
属性:实热口疮新发者,用凉膈散、甘桔汤之类皆可愈。西瓜浆水徐徐饮妙。冬月无瓜以烧灰
噙之。
酒色过度之人服凉药久而不愈者,乃中气不足。虚火泛上无制,用理中汤反治之而
愈甚者,加附子或用官桂噙之亦妙。
肝胆有实热令人口酸而苦,小柴胡汤加甘草、龙胆草、青皮之类,甚者当归龙荟丸、龙
胆泻肝汤。若谋虑不决,肝胆虚而口苦者,人参、远志、茯神、甘草为君,柴胡、龙胆草
为佐使,甚者钱氏地黄丸。所谓虚者补其母也。
心热而口苦,或口舌生疮、黄连泻心汤、牛黄清心丸、凉膈散之类主之。脾热而口甜
者,三黄丸、平胃散之类。肺热而口辛者,以甘桔汤、泻白散、金沸草散之类。
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如圣汤、甘桔汤加芩、连。仍擦以柳花散。
口糜,好饮酒人多有此疾,易老用五苓散、导赤散合服,效。有下颔不收者乃骨脱,令
患人坐定,用手揉脸百十遍,令患人张口,用两大拇指入患人口内拿定牙,外用两手指将
下往上兜,则入臼矣。
阴阳散等方数口疮立愈,不可不知。
卷之六十三口病门
药方
属性:(《千金》)x甘露饮x 治男妇小儿胃中客热,牙宣气,牙龈肿烂,时出脓血,口舌生
疮,咽喉肿痛。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多劳,湿热相搏,致生胆病,身面皆黄。
或时身热而肿,大小便不调。
枇杷叶(拭去毛) 生地黄 熟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枳壳(炒) 茵陈 石斛 黄
芩(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一钟煎七分,食后服。《本事方》无麦门冬、茵陈,加山豆根、犀角屑,
大有神效。
x升麻汤x 治膈上有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 葛根 赤芍药 甘草(各一钱半) 人参(二分) 桔梗(二钱)
上咀,分二服,每服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局方》)x三黄丸x 治脾热口疳口气。兼治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
黄芩(春四、夏秋六、冬三两) 黄连(春四夏五、秋三冬二) 大黄(春三秋二、夏
一冬五)
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三服,一月病愈。久服行如奔马。
(《河间》)x益胆汤x 治谋虑不决,肝胆虚,气上溢则口苦。
黄芩(去朽) 甘草(炙) 人参(各一钱) 官桂(五分) 苦参 茯神(各三分)
远志(七分)
上咀,作一服,水钟半煎一钟,温服。
(《东垣》)x柴胡地骨皮汤x 治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
胃壅热,水谷不化等证。
柴胡 地骨皮(各等分)
上咀,每服五钱,水钟半煎一钟,食后温服。如病患大段实者,加大黄、朴硝以利之。
(《良方》)x龙胆汤x 治热口苦,名曰胆瘅。
龙胆草 黄连(各四分) 人参 天门冬 知母 黄芩(各七分) 柴胡(一钱)
山栀子 麦门冬 五味子 甘草(各五分)
上锉,每服五钱,水钟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良方》)x玄参散x 治满口并舌生疮,连齿龈烂痛。
玄参 升麻 独活 麦门冬(去心) 黄芩 黄柏 大黄(炒) 栀子仁 前胡 犀
角屑 甘草(炙。各三分)
上为末,每服五钱,水钟半煎五分,不拘时温服。
x升麻煎x 治膀胱热不已,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 玄参 射干(各四两) 大青 黄柏(各三两) 蔷薇根白皮(四两)
上咀,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去滓下蜜更煎二三沸取起,冷咽之。
(《直指》)x升麻散x 治心脾有热,口舌破裂生疮。
升麻 玄参 川芎 生地黄(酒洗) 麦门冬(去心。各五钱) 大黄 赤芍药
黄连 枯黄芩 甘草(焙。各三钱)
为末,每服五钱,姜枣煎,食远服。
x生地黄膏x 治口舌疮肿。
生地黄 蓝青叶(各等分)
上入蜜杵细,每服五钱,井水煎,食后服。
x增损如圣散x 治上焦热壅,口舌生疮。
桔梗(二两) 甘草(炙,两半) 防风(五钱) 枳壳(制,三钱) 片黄芩(
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食后服。
(《济生》)x泻黄饮子x 治风热蕴于脾经,口疮唇燥坼裂。
白芷 升麻 枳壳 黄芩 防风 半夏 石斛(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温服。
x洗心散x(治心热口疮) x四顺清凉饮x(治脾热口疮) x甘露饮x x黄连阿胶
丸x x凉膈散x(以上诸方通治上焦诸热口疮,方并见积热门。)
(《集成》)x黑参丸x 治口舌生疮久不愈。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黑参(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噙化津咽。
(《良方》)x冰柏丸x 治口疮。
冰片(一分) 黄柏 硼砂(研) 薄荷叶(苏州者。各二钱)
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丸,龙眼大。每服一丸,津液化下。
(《良方》)x牛黄丸x 治心脾热壅,口舌干燥,及烦渴。
牛黄(三分,细研) 黄连 大黄(酒蒸。各二两) 麦门冬(去心,两半) 朱砂(
半两,细研水飞) 麝香(少许) 山栀子 马牙硝 芎 黄芩 甘草(炙。各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竹叶煎汤化下。
x栝蒌根散x 治风热口中干燥,舌上生疮。
栝蒌根 胡黄连 黄芩(各三两) 白僵蚕(炒) 白藓皮 大黄(炒。各五钱)
牛黄(研,少许) 滑石(二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竹叶汤调服。
x甘露丸x解热毒退风热,治口舌干燥。
寒水石(二斤, ,土地上放一宿去火毒) 马牙硝(三两,细研) 铅霜(细研) 龙
脑(细研) 甘草(炙。各三分)
上为细末,以糯米饮和丸,弹子大。每服半丸,食后新汲水磨化服。
x杏仁散x 治心胃中客热,唇口干燥或生疮。
杏仁(泡去皮尖,麸炒微黄) 黄连 麦门冬 赤茯苓 地骨皮 黄芩 山桅仁 蔷薇
根大黄(炒。各一两) 犀角屑(三分) 甘草(炙,五钱)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钟、淡竹叶十四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服。
x含化丸x 治上焦烦热,口舌干燥、神思不清,头目不利。
石膏(半斤,细研水飞) 寒水石(同上) 白蜜(半斤)
以水四大钟煎取钟半,绵滤过入蜜同煎稠,丸如芡实子大,常含化一丸津咽。
x硼砂散x 治口疮。
硼砂 青黛 龙脑 石膏( 。各等分)
上为极细末,每用少许,临卧敷口中。
x赴筵散x(一名阴阳散) 治口疮极效。
黄连(一两) 干姜(炒黑,三钱)
为细末、干掺口疮上,涎出即愈。
x柳花散x 治口舌生疮。
玄胡索(一两) 黄柏 黄连(各五钱) 蜜陀僧 青黛(各二钱)
上为细末,贴口疮上,有津即咽。
x黄连朴硝散x 治口疮绝妙。
黄连 朴硝 白矾(各五钱) 薄荷叶(一两)
上为粗末,用腊月黄牛胆,将药入胆内,风头挂两月取下。如有口疮,旋将药研细入
于口疮上,去其热涎即愈。
x紫金霜x治大人小儿积热,口内生疮。
黄柏(蜜炙紫色为末,一钱) 诃子(一枚,面包煨) 腻粉 麝香(各少许)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疮上。
x丹蜜煎x 治满口烂疮。
黄丹(一两) 白蜜(一两)
瓷瓯内和匀,坐饭上蒸,鹅翎刷疮上。
x白绿散x 治口舌疮,不能食。
白芷 铜绿(各等分)
为细末掺舌上,以温醋漱之,立效。
x绿云散x 治口疮烂臭久不愈。
黄柏(蜜灸研末) 青黛(各等分)
上为细末,临卧用少许掺舌咽津妙。一方用黄柏、细辛为末敷。
x胡黄连散x 治口糜生疮。
胡黄连(五分) 川黄连(三钱) 细辛 藿香(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敷疮上,涎出愈。一方用黄连、细辛为末掺效。
x秘效方x 治口糜。
明矾 大黄(各等分)
为细末,临卧干掺,涎尽漱之愈。
x五味散x 治口舌疮。
五味子 滑石(飞) 黄柏(蜜炙,各等分)
为末搽疮上,愈。
(丹溪)x盐白梅散x 治口内生疮。
盐白梅(烧存性) 明矾(枯) 黄丹(炒。各一钱) 人中白( 五分) 麝香(
少许,另研)
为末、干掺。甚者加硼砂五分、冰片一分。
x碧雪x治口疮及咽喉肿痛神效。为极细末,用管吹入咽。(方见舌门)
x白矾散x 治赤口疮。
白矾(枯) 没药 乳香 铜绿
上等分为细末,掺之。
x雄黄散x 治白口疮。
雄黄 没药 乳香(各一钱) 轻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