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疮。
x龙泉散x 治瘰 末破,涂之自消。
龙泉粉(即磨刀石上浓汁,青石者佳) 瓦粉(各半两) 昆布 广术 三棱(各二钱)
上为细末,熟水调涂之。用此去痰尤速。一日一易。
x螺灰散x大田螺(连壳 成灰)为细末。破者干掺,未破者香油调敷。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内托
属性:x一方∶x大蜘蛛(屋角头网者,五枚,晒干。)为细末,酥酒调如面脂,一日
两度,贴。
x一方∶x治风肿瘰 赤肿,地松,(捣末)。香油调敷,鲜者烂捣敷。
x《外台秘要》治 疮∶僵蚕x(炒,为末。)水调五分服,每日一服,半月效。
x一方∶x马齿苋阴干,烧灰存性,腊月猪油和,敷。先用温泔水渍洗疮,拭干敷之,月
两度。
x《肘后方》∶x治瘰 初起如毒核,宜速消之。海藻、(一斤,洗净。)酒一升,渍
数日,稍稍饮之自消。
x又方∶x七月七日日出时取芝麻花,五月五日取麻叶,二件晒干作炷子,于 上灸
百壮,效。
x又方∶x用生玄参捣烂敷之,日二易之。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内托
属性:《灵枢·寒热篇》帝曰∶寒热瘰 在颈腋者,何气使生?岐伯曰∶此皆鼠 ,寒
热之毒瓦斯也,留于脉而不去者也。帝曰∶去之奈何?岐伯曰∶鼠 之本,皆在于脏,其末
上出于颈腋之间,浮于脉中,而未内着于肌肉,而外为脓血者易去也。帝曰∶去之奈何?
岐伯曰∶请从其本引其末,可使衰去,而绝其寒热,审按其道以取之,徐往徐来以去之。
其小如麦者,一刺知,三刺而已。(按∶经言其末出于颈项、肩上、缺盆,当于手足少阳
经取之。针与灸如后穴。)
x天井 肩井 曲池x(各灸五壮)。x肘尖x(上穴皆手少阳之经。)
疮出于颊下及颊车者,当于手足阳明经取之后穴∶
x合谷x x足三里x(各七壮)
一法∶以手仰至肩上微举,肘骨尖上是穴,随疮灸之,疮在右边即灸右手,疮在左边
即灸左手。艾炷如箸头大。再灸如前,三次永无恙。如患四年,用药不退,辰时着艾,申
时即落,所感稍深,三灸即安。仍以蒜片贴 疮上,灸之五七壮,易蒜再灸,多灸,效。
一法∶以线系项,垂下至乳头,用铜钱记丢过背脊心是穴,灸五壮。灸了,可服通
利药。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内托
属性:一妇患瘰 延至胸腋,脓水淋漓,日久,五心烦热,盗汗,食少嗜卧,月水不调,脐
腹作痛。予谓血虚而然,非止 疮。服逍遥散,月余小可,更服八珍汤加牡丹皮、香附子,又
月余而经通,再加黄 、白敛,两月而愈。(此证书也。)
一人劳倦,耳下 肿,恶寒发热,头疼作渴,右脉大而软,当服补中益气汤。彼自用
药发表,遂至呕吐,始信。予用六君子汤,更服补中益气汤而愈。(此证书也。大抵内伤,荣
卫失守,皮肤间无气滋养,则不任风寒,胃气下陷,则阳火上冲,气喘发热,头痛脉大,此不
足之证也。误作外感表实而反泄之,宁免虚虚之祸?东垣云∶内伤右脉大,外感左肺大,当
以此别之。虽然,以左右脉别内外,此亦虽凭,必须察形,观色,审证,参之以脉,乃得不误。
丹溪治一老人饥寒作劳,患颈痛,发热恶寒,骨节疼痛,无汗妄语,脉洪数而左甚,治以参、
、归、术、陈皮、甘草,每贴加附子一片,五贴而愈。)
一少年九月间发热,头痛妄语,大渴形肥,脉数左大,以参术为君,茯芍臣, 佐,附子
一片使。盖人肥而脉左大于右,事急矣,非附则参 无捷功。五十贴,大汗而愈。此皆在左
脉大,丹溪悉以内伤治之,若根据执东垣作外感,宁不杀人?
一妇年二十二岁,耳下结核,经水每过期,午后头痛,服头痛药愈甚。治以八珍汤加柴
胡、地骨皮,二十余剂,愈。(此证书也。)
一妇 疮,溃后发热,烦躁作渴,脉大无力,此血虚也。以当归补血汤,六剂顿退,又
以圣愈汤数剂,少健,加以八珍汤加贝母、远志,三十余剂而敛。(此证凭脉也。)
一妇患 ,四肢倦怠,类痒证,以养气血,健脾胃而愈。(此证书也。)
一人患 ,痰盛,胸膈痞闷,脾胃脉弦,此脾土虚肝乘木也,当实脾土,伐肝木为主。
彼以治痰为先,乃
服苦寒化痰药,不应,又加破气药,病甚,始用六君子汤加芎归,数剂,饮食少思;以补中益
气汤加白术,月余,中气少复,又以益气养荣汤,月余,肿消而气血亦复。夫右关脉弦,弦属
木,乃木盛而克脾土,为贼邪也。虚而用苦寒之药,是虚虚也。况痰为病不一,主治之法不
同。凡治痰,利药太多,则脾虚而痰反易生,如中气不足,必用参术为主,佐以痰药。(此证书
与脉也。)
一人患瘰 ,久而不敛,神思困倦,脉虚。予欲投以托里,彼为不然,乃服散肿溃坚汤。
半月后,发热,饮食少思,复求治。投益气养荣汤三月,喜其谨守,得以收救。(此证书也。)
齐氏曰∶瘰沥结核,初觉,宜内消之;如经久不除,气血渐衰,肌寒肉冷,或脓清稀,毒
气不出,疮口不合,聚肿不赤,结核无脓,外证不明者,并宜托里。脓未成者,使脓早成,
既以溃者,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大抵托里之法,使疮无变
坏之证,所以宜用也。
一人患瘰久而不敛,脓出清水,面黄羸瘦,每清晨作泄。与二神丸数服,泄止,更以六
君子加芎归,月余,肌体渐复,灸以豆豉饼,及用补剂,作膏药贴之,三月而愈。(此证书也。)
一妇溃后核不腐,以益气养荣汤,三十余贴,更敷针头散腐之,再与前汤,三十余剂而敛。
一人患 肿硬,久而不消,亦不作脓,服散毒药不应,令灸肘尖二穴,更服益气养荣汤,
月余而消。
一人尚硬,亦灸前穴,服前汤,脓成,针之敛。尝治二三年不愈者,连灸三次,兼用托里
药,即愈。
一人患 肿痛,发寒热,大便秘,以射干连翘散,六剂热退大半,以仙方活命饮,四剂
而愈。
一妇耳下肿痛,发寒热,与荆防败毒散,四剂,表证悉退,以消肿溃坚汤,数剂,消大半,
再用神功栝蒌散,四剂而平。(以上俱证书也。)
一妇肝经积热,患 作痛,脉沉数,以射干连翘汤,四剂少愈,更用散肿溃坚丸,月余而
消。
一妇肝经风热,耳下肿痛发热,脉浮数,以薄荷丹治之而消。
一人年二十岁,耳下患 , 痛,左关脉数,此肝经风热所致。以荆防败毒散,三贴,
表证悉退,再与散肿溃坚丸,月余平复。(已上俱恁脉也。)
一妇因怒耳下肿痛,以荆防败毒散加连翘、黄芩,四剂而愈,(此无脉证,而用发表药,必
有所见也。)
尝治前证旬日不消者,以益气血药,及饮远志酒,并效。无脓自消,有脓自溃。
一人因怒耳下肿,或胁作痛,以小柴胡汤加青皮、红花、桃仁,四剂而愈。(此证书也。)
一人肿硬不作脓,脉弦而数,以小柴胡汤兼神效栝蒌散,各数剂,及隔蒜灸数次,
月余而消。(此凭脉与证也。)
一妇颈痛不消,与神功栝蒌散,六剂少定,更以小柴胡加青皮、枳壳、贝母,数剂,痛肿
减大半,再以四物、小柴胡,数剂而平。
一人气血已复,核尚不溃,用针头散及必效散各三次,不旬日而愈。(此皆证书也。)
一妇年三十,患瘰 已溃不愈,与八珍汤加小柴胡、地骨皮、夏枯草、香附、贝母,五十剂,
形气渐转,更与必效散二服,疮口遂合,惟气血未平,再用药三十余剂而平。
治瘰 ,用必效散与栝蒌散相间,服之神效。(今人不论虚实,概用必效散,殊不知斑蝥
性冷大毒,利水破血,大损元气。若气血实者用此劫之,而投补剂或可愈。若虚而用此,或用
追蚀之药,瘀肉虽去,而疮口不合,元气虚,不可救。)
一人耳下患核五枚,如贯珠,年许尚硬,面色痿黄,饮食不甘,劳而发热,脉数濡而涩。
以益气养荣汤六十余剂,元气已复,患处已消,一核尚存,必效散进二服而平。
一妇瘰 不消,脓清不敛,用八珍汤少愈。忽肩背痛,不能回顾。此足太阳经气郁所致,
当服防风通气汤。彼云∶瘰 ,胆经病也,是经火动而然。自服凉肝降火之药,反至不食,
痛盛。予诊之,胃气弱甚,先以四君加陈皮、炒芍药,羌活、半夏、蔓荆子,数剂,食进痛
止,继以防风通气,二剂而愈。(此皆凭脉与证也。)
一人神劳多怒,颈肿一块,久而不消,诸药不应。以八珍汤加柴胡、香附,每日更隔蒜
灸数壮,及日饮远
志酒二三杯,渐消。
一妇月经不行,渐热,咳嗽肌瘦,胸膈不利,颈肿一块,日久不消。令服逍逍散,月余,
更服八珍汤加丹皮、香附,又月余,加黄 、白蔹,两月余,热退肿消,经行而愈。
一人因暴怒,项下肿痛,胸膈痞闷,兼发热,用方脉流气,二剂胸膈利,以荆防败毒散,
二剂而热退。肝脉尚弦涩,以小柴胡加芎归、芍药四剂,脉证顿退。以散肿溃坚丸,一料
将平,唯一核不消,服神仙无比丸,二两而瘳。(此证书与脉也。)
一小儿周岁,项患胎毒,俟有脓出碗许,乳食如常,用托里药,月余而愈。又一儿患此,
待脓自出,几至不救。大抵疮浅宜砭,疮深宜刺,使瘀血出于毒聚之始,则易消也。况小儿
气血不弱,脓成不针不砭,鲜不毙矣。
一人项下患毒已成,因畏针烙,延至胸,赤如霞,其脉滑数,饮食不进,月余不寐,
甚倦。予密针之,脓出即睡,觉而思食,用托里散,两月而愈。又一人患此,及时针刺,
数日而愈。又一人素虚患此,畏针,直溃通项颊,气血愈虚而死。
一人耳后患毒,脉证俱实,宜用内疏黄连汤。彼以严冬不服寒剂,竟至不救。
罗谦甫曰∶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假者反之,虽违其时,以从其证。又云∶凡治病必
察其下,谓察时下之宜而权治之。故曰经者,常也;法者,用也;医者,意也,随其所
宜而治之,则万全矣。
一妇因怒项肿,后月水不通,四肢浮肿,小便如淋,此血分证也。先以椒仁丸数服,经
行肿消,更以六君子加柴胡、枳壳,数剂痊。亦有先因小便不利,后身发肿,致经水不通,
名曰水分,宜葶苈丸治之。《良方》云∶妇人肿满,若先因经水断绝,后致四肢浮肿,小
便不通,名曰血分。水化为血,血不通则复化为水矣,宜服椒仁丸。
一 妇咽间如一核所哽,咽吐不出,倦怠发热,先以四七汤而咽利,更以逍遥散愈。
一妇所患同前,兼膈不利,肚腹膨胀,饮食少思,睡卧不安,用分心气饮并效。(以上皆证书也。)
一妇久郁,患 不溃,既溃不敛,发热口干,月水短少,饮食无味,日晡尤倦,以益气
养荣汤二十余剂,少健。予谓∶须服百剂,庶保无虞。彼欲速效,反服斑蝥之剂,及用追蚀
毒药而复结,以致不能收敛,流水不止,遂致不救。
一人因劳而患 ,怠情发热,脉洪大,按之无力,宜用补中益气汤。彼不信,辄服攻伐之
剂,吐泻而死。
大抵此证原属虚损,若不审虚实,而犯病禁、经禁,鲜有不误。凡治先以调经解郁,更
以隔蒜灸之,多自消。如不消,即以琥珀膏贴之,候有脓则针之,否则变生他证。设若兼痰、
兼阴虚等证,只宜加痰药,不可干扰余经。或气血已复而核不消,却服散坚之剂,至月许不应,
气血亦不觉损,方进必效散,或进神仙无比丸,其毒一下,即止二药,更服益气养荣汤数剂,
以调理。疮口不敛,豆豉饼、琥珀膏贴之。虚甚,而不慎饮食起居七情者,俱不治。此证以气
血为主,气血壮实,虽不用追蚀之药,亦能自腐,但取去其核,易于收敛。若气血虚,不先用
补剂,而数用攻蚀之药,适以自败。若发寒热,眼内有赤脉贯瞳人,亦不治。一脉者,一年死,
二脉者,二年死,最验。(《灵枢经·寒热篇》)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流注
属性:流注多因郁结,或暴怒,或脾虚,湿气逆于肉理,或腠理不密,寒邪客于经络,或闪扑,
或产后瘀血流注关节,或伤寒余邪未尽为患,皆因其气不足,邪得乘之。常治∶郁者开之,怒
者平之,闪扑及产后瘀血者散之,脾虚及腠理不密者,徐而补之,伤寒余邪,调而解之。大要以
固元气为主,佐以见证之药。如久而疮口寒者,更用豆豉饼或附子饼灸之,有脓管或瘀血者,
用针头散腐及锭子尤效。若不补血气,及不慎饮食起居七情,俱不治。
抑郁所致而不痛者,宜调经脉,补血气。肿硬作痛者,行气和血。
溃而不敛者,益气血为主。
伤寒余邪未尽者,和而解之。
暴怒所致胸膈不利者,调气为主。
脾虚湿热,凝滞肉理而然,健脾除湿为主。
闪肭瘀血凝滞为患者,活气血,调经铬。
寒邪所乘,筋挛骨痛,或遍身痛,宜温经络,养血气。
一人因怒,胁下作痛,以小柴胡对四物,加青皮、桔梗、枳壳而愈。
一人因怒,胁下肿痛,胸膈不利,脉沉迟,以方脉流气饮,数剂而少愈,更以小柴胡,
二十剂而痊。
一妇因闪肭肩患肿,遍身作痛,以黑丸子,二服而痛止,又以方脉流气饮,二剂而肿消,
更以二陈汤对四物,加香附、枳壳、桔梗,愈。
一妇腿患筋挛骨痛,诸药不应,脉迟紧,用大防风汤,二剂即退,又二剂而安。
一人腿患流注,溃而不敛,用人参养荣汤,及附子饼灸,更以补剂煎膏贴之,两月而愈。
一人脾气素弱,臂肿一块,不痛,肉色不变,饮食少思,半载不溃。先以六君子加芎归
芍药,二十余剂,饮食渐进,更以豆豉饼日灸数壮,于前药再加黄 、肉桂,三十剂,脓熟,
针去,以十全大补汤,及附子饼灸之,月余而敛。
一人肿腿,肉色不变,不痛,脉浮而滑,以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枳壳、木香煎,以
附子饼灸之。彼云∶气无补法,乃服方脉流气饮,愈虚,始用六君子汤加芎归数剂,饮食少进,
再服补剂,月余消。
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