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3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形之根;形是气之宅,神是气之真。神用气养,气因神住。神行则气行,神住则气住。此经要 
妙之义也。 
阳精魂主,阴精魄成。二精相搏,而成神明。神以形用,形以神生。神去则形毙,神全角可 
延。神以道全,形以术延耳。 
骨肉以精血为根,灵识以元气为木,神气乃性命之本也。神为气之子,气为神之母,子母不 
可以斯须离也。元气湛然止于丹田,则变化成矣。神能御气,气能留形。出息微微,入息绵绵, 
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也。故曰∶天门常开,地户密闭,呼至于根,吸彻于蒂,谓之丹田,谓 
之气海,如抱鸡卵,如鱼生水,法就圣胎,自然蝉蜕。 
炼精者,炼元精,非淫 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 
非心意会虑之神。故此神气精者,与天地同其根,与万物同其体;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以阳火 
炼之则化成阳气,以阴符养之则结成阴精;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也。 
发宜多梳,齿宜多叩,液宜常咽,气宜精炼,手宜在面,五者所谓子欲不死修昆仑耳。 
养耳力者常塞,养目力者常瞑,养臂指者常屈信,养股趾者常步履。精者神之本,气者神之 
主,形者气之宅。故形大用则羸,精大用则竭,气大劳则绝。是以人之生者神也,形之托者气也。 
若气衰则神托而得长生者,未之闻也。夫有者,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馆也; 
形者,神之宅也。倘不全宅以安生,修身以养神,则不免气散归空,游魂为变。仿之于烛,烛虚 
则火不居焉;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存焉。身劳则形散,气劳则命终,形疲则神毙,神毙则向导 
游矣。已游者无返期,既朽者无生理。故神者魂也,魄者阴也。神能复气,形能食味。气清则神 
爽,形劳则气浊。服气者,千百不死,故身飞于天;食谷者,千百皆死,故形归于地。人之死也, 
魂飞于天,魄落于泉。水火分散,各归本源。生则同体,死则相捐。飞沉各异,禀之自然。何者? 
譬如焚之木,以火焚之,烟则上升,灰则下沉,亦自然之理也。夫神明者,生死之本也;精气者, 
万物之体也。全其形则生,养其精气神则性命长生矣。 
养生有五难∶名利不灭,此一难也;喜怒不除,此二难也;声色不去,此三难也;滋味不绝, 
此四难也;神虑精散,此五难也。五者必存,虽心希难老,口诵至言,咀嚼英华,呼吸太阳,不 
能不夭其年也。五者无于胸中,则信顺日深,玄德日全,不祈喜而自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 
大理所归也。 
圣人一度循轨,不变其宜,不易其常,放准修绳,曲因其当。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 
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偏也。人大怒伤阴,大喜坠阳,暴气发喑,惊怖为 
狂。忧悲多患,痛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 
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爱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则通于神明。通 
于神明者,得其内者也。 
夫孔窍者,精神之户牖也;而气志者,五脏之使佐也。耳目淫于声色之乐,则五脏摇动而不定也。五 
脏摇动而不定,则血气滔荡而不休。气血滔荡而不休,则精神驰聘于外而不守矣。精神驰骋于外 
而不守,则祸福之至,虽如丘山,无由识之矣。使耳目精明玄达而无诱慕,气志虚静恬愉而省嗜 
欲,五脏定宁充盈而不泄,精神内守形骸而不外越,至望于往世之前而视于来世之后犹足为也, 
岂直祸福之间哉?故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以言夫精神之不可使外淫也。故五色乱目,使目 
不明;五声讹耳,使耳不聪;五味乱口,使口爽伤;趋舍滑心,使行飞扬。此四者,天下之所养 
性也,然皆人累也。故曰∶嗜欲者,使人之气越;而好憎者,使人之心劳。弗疾去,则志气日耗 
矣。夫人之所以不能终其寿命而中道夭于刑戮者,何也?以其生生之浓。夫惟能无以生为者,则 
所以修得生也。 
凡夫不徒不知益之为益,乃又不知损之为损也。夫损易知而速焉,益难知而迟焉。而尚不悟 
其易,亦安能炽其难哉?夫损之者,如灯火之消脂,莫之见也,而忽尽矣;益者如禾苗之播殖, 
莫之觉也,而忽茂矣。故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 
不防。凡聚小所以就大,损一所以至亿也。若能爱之于微,成之于着者,则当乎知道矣。 
养生以不伤为本,此要言也。且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 
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戚戚所患,伤也;久谈言笑,伤也;寝息失时, 
伤也;挽弓引弩,伤也;沉醉呕吐,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笑泣,伤也;阴阳不交,伤也。 
是以养性之方,唾不及远,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 
先热而解。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可过多。凡食多则结积聚,过饮则 
成痰癖也。不欲甚劳甚逸,不欲起晚,不欲汗流,不欲多睡,不欲奔车走马,不欲极目远望,不 
欲多食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欲数数沐浴,不欲广志远愿,不欲规造异巧。冬 
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不欲露卧星下,不欲眠中见扇。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欲冒之。五味 
入口,不欲偏多。故酸多伤脾,若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此五行自然之理也。 
凡言伤者,亦不便觉也,谓久则损寿耳。 
古之知道者,筑垒以防邪,疏源以毓真。深居静处,不为物撄,动息与神气俱,魂魄守。 
谨防室兑,专一不分,真气乃存,上下灌注,气乃流通。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而不休。阴营其 
脏,阳固其腑,流源 ,满而不溢,充而不盈,夫是之谓久生。 
里语有之∶人在世间,日失一日,如牵羊以就诸屠所,每进一步,而去死转近。此譬虽丑而 
实理也。达人所以不愁死者,非不欲求生,亦固不知所以免死之术,而空自煎愁,无益于事。故 
云∶乐天知命,故不忧耳,非不欲久生也。且夫深入九泉之下,长空罔极,始为蝼蚁之粮,终与 
尘埃合体,令怛然心热,不觉咄嗟。若心有求生之志,何不屏置不急之事,以修玄妙也哉? 
世人不察,惟五欲是嗜,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脏腑,醴醪煮其肠胃, 
香芬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消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夫以蕞尔之躯,攻之非一途;易 
竭之身,而瓜分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大凡住生,先调元气。身有四气,人多不明。四气之中,各主生死。一曰干元之气,化为 
精,精反为气。精者连于神,精益则神明,精固则神畅,神畅则生健。苦精散则神疲,精竭则 
神去,神去则死。二曰坤元之气,化为血,血复为气。气血者通为内外,血壮则体丰,血固则颜 
盛,颜盛则生合。若血衰则发变,血败则脑空,脑空则死。三曰庶气,庶气者,一元交气,气化 
为津,津复为气。气运于生,生托于气,阴阳动息,滋润形体。气通则生,气乏则死。四曰众气, 
众气者,谷气也。谷济于生,终误于命,食谷虽生,蕴谷气还死。精能附血,气能附生,当使循 
环,即身永固。干元之阳,阳居阴立,脐下气海是也。坤元之阴,阴居阳位,脑中血海是也。 
生者属阳,阳贯五脏,喘息之气是也。死者属阴,阴纳五味,秽恶之气是也。气海之气以壮精神, 
以填骨髓;血海之气以补肌肤,以流血脉;喘息之气以通六腑,以扶四肢;秽恶之气以乱身神, 
以腐五脏。 
形者,生之气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故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 
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也,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神,则不诱于 
外。神恬心清,则形无累矣。虚室生白,人心苦空。虚则纯白不浊,吉祥至矣。人不照于昧爽而 
照于莹镜者,以莹能朗也;不鉴于流波而鉴于静水者,以静能清也。镜水以清明之性,故能照物 
之形。由此观之,神照则垢灭,形静而神清。垢灭则内欲永尽,神清则外累不入。今清歌奏而心 
乐,悲声发而心哀。夫七窍者,精神之户牖也;志气者,五脏之候也。耳目诱于声色,鼻口之于 
芳味,四体之于安适,其情一也。则精神驰惊而不守,志气系于趋舍,则五脏滔荡而不安。嗜欲 
之归于外,心腑壅塞于内;曼衍于荒滔之波,留连于是非之境,而不败德伤生者,盖亦寡矣。是 
以圣人清目而不视,聪耳而不听,闭口而不言,弃心而不虑。贵身而忘贱,故尊势不能动;乐道 
而忘贫,故浓利不能倾。容身以怡情,而游一气,活然纯白于衷,故形不养而自全者,不劳而道自至也。 
身之有欲,如树之有蝎。树抱蝎则远自凿,人抱欲而反自害。故蝎盛则木枯,欲炽而身亡。 
将收情欲,先敛五关。五关者,情欲之路,嗜欲之府也。目爱彩色,命曰伐性之斧;耳乐淫声, 
命曰攻心之鼓;口贪滋味,命曰腐脏之药;鼻悦芳馨,命曰熏喉之烟;身安舆驷,命曰召蹶之机。 
此五者所以养生,亦以伤生。耳目之于声色,鼻口之于芳味,肌体之于安适,其情一也。然亦以 
之生,或为贤智,或为痴愚,由于处之异也。 

卷之九十九养生余录(上)
养生主论
属性:甚哉!坟素之书以心为身中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以此养生则寿,而齿不殆。主不明则道闭 
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故《庄子》有养生主篇,盖有心者必有身,故人我交相, 
而物欲蔽其明也。 
昔者太王之去国也,召其耆老而告之曰∶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故逾梁山而迁岐山之 
下。养生之为道,莫大如此,而身外琐琐,又何足以累吾之灵府哉?是则人心之病,如面不同。 
混浓之辞难为通治。故述方内之道,以正其心;方外之道,以广其志;百氏之言,以返其流;游 
谈之说,以攻其蔽。或因激怒而愤悱,或因随喜而投机,使其各有所入,则庶不溺于常见也。试 
请论之。 
夫一心万虑,其义有三∶有天理,有人情,有五行。仁者梦金革,此五行之所役也。甚饥梦 
取,甚饱梦与,非人情之使然乎?夫天理者何?一言而蔽之曰∶上帝临汝,毋贰尔心。故由仁义 
行,非行仁义也。不获己者,如达摩大师云∶外息诸缘,内心无惴。庄子云∶宇宙者,发乎天光。 
故黄帝赤水求玄珠,非罔象无由得之。此道甚易,人自为难。从浅而言,唯息奔竞,默聪明,涵 
智能而已。 
是故余尝有言曰∶世人不必聪明,不必愚鲁。是必愚鲁者,下愚也;是必聪明者,上智也。 
其余察察,皆系祸福之门。故嵇康从孙登三年,登未尝出一言。康欲辞去,登乃曰∶子识火乎? 
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 
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保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求乎! 
康不能用,果遭非命,乃作幽愤诗曰∶昔惭柳下,今愧孙登。如《庄子》寓言,祖习《老》《列》, 
证引孔颜,伪仁义而显仁义,出世间而居世间,故非明论庄政之言,实出诸子百氏之表。下学人 
窃取文华而为笔力,诵其汗漫而为高谈。中才以上者 绎之,如人之美食美器,可以味能虚心实 
腹。上达者观之,则如程孔目击而已矣。 
故《太乙真人破迷歌》云∶道傍逢一鱼,犹能掉红尾。子若欲救之,急须送于水。道傍逢一 
人,性命将沦委。子若欲救之,急须与道理。《黄帝阴符经》云∶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国 
安民之法,下有强兵战胜之术。故以身为国,以心为君,精气为民,抱一守中,心不妄用。故精 
充气住,则如物阜民繁,然后阴虎阳龙,烹炼三尸而战退百邪。丹田有宝,四大轻安。修之不已, 
内功外行。乃证真仙,再历真空。果位无修,可修则 
与佛同体,故名万法之尊,心之灵妙。有若是者,上为三界诸天之祖,下为六道四生之源。然则 
何为然而霄壤之间乎? 
所谓天理也、人情也、五行也,五行人情交战于物欲之私者,小人也,故有刑灾异类之差。 
人情天理相符于显微之机者,君子也,故无宠辱若惊之患。若夫仰钻瞻忽之道,颜子心斋日至, 
孟子浩然难言。必也还源之士,超出乎理路之表者,强名曰佛,亦名大觉金仙。此非一曲之士之 
所知,再请敷露。 
夫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孔子已尝许为庶人之孝也。既孝矣,又何 
加焉?故当体认喜怒哀乐未发之先,毫发无间之地。此则心君之实相,号曰本来面目。以是了了 
尝知,言之不可及,故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倘居上而骄,为下而乱,在丑而争,思无不邪,言 
必纵欲,窃仲尼之冠佩,掩盗 之忍残,苟侥幸而免于刑戮,则欣灾危昏梦之间,游魂为变之际, 
意光业镜,心事阎王,不待六审三推,自然根据款承伏,故沉而为地狱饿鬼,从而为胎卵湿化,恶 
趋将尽。次因缘再托人身,而又私计人我,残贼天真。报缘既尽,新业已成,复入轮回,备偿夙 
债,不失人身则幸矣。余尝有曰∶天地熔金作一炉,鼎钟盂鉴总由吾。他年要识方圆器,各自而 
今观造模。其有志趣不凡者,因而步入道环,则朝市山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而游戏三昧也。 

卷之九十九养生余录(上)
天元之寿精气不耗者得之
属性:男女居室,人之大伦。独阳不生,独阴不成,人道有不可废者。庄周乃曰∶人之可畏者,衽 
席之间,不知戒者过也。盖此身与造化同流,左为肾属水,右为命门属火。阳生于子,火实藏之, 
犹北方之有龟蛇也。膀胱为左肾之府,三焦有脂膜如掌大,正与膀胱相对,有二白脉由中而出, 
夹脊而上,贯于脑。上焦在膻中,内应心;中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