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古今医统大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17-古今医统大全-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多重着沉痛。痿因血少气虚,火盛克金,肺叶燥枯,宗筋不润,肝木乘胜,脾土受伤,饮 
食少,四肢倦,为精血虚耗,故筋骨痿而不用。治宜润燥、养血、滋阴,非若痹之气血凝 
滞,留而不行,或痛而手足为之麻木不仁,治以行气胜湿为主。三证虽大略相似,而所 
以施治迥然不同。执事者其辨诸。 

卷之十一痹证门
治法
属性:痹因虚而感风寒湿之邪气,有在肌肤血脉浅深之异。入腑者,多死。昔人经论虽详, 
而方未尽其变。今悉考证区别,具眼者识之。 

卷之十一痹证门
脉候
属性:《脉经》曰∶肺涩而紧者为痹痛。严氏曰∶其脉大而涩为痹,脉来急亦为痹。寸口关上 
脉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卷之十一痹证门
药方
属性:(《济生》)x五痹汤x 治风寒湿三气客留肌体,手足缓,麻痹不仁。 
羌活 白术 防己 片姜黄(各一钱) 甘草(一钱) 
水盏半,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 
(《济生》)x蠲痹汤x 治手足冷痹,腰痛沉重及身体烦痛,背项拘急。 
当归(酒浸) 赤芍药 黄 片姜黄 羌活(各二钱) 甘草(五分) 
上水盏半、姜五片、红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一方加防风。 
x三痹汤x 治血气凝滞,手足拘挛,风痹等疾皆治。 
人参 黄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生地黄 杜仲(姜汁炒) 川续断 防风 
桂心 细辛 白茯苓 秦艽 川 牛膝 川独活 甘草(各等分) 
上水三盏、生姜三片、枣一枚,煎五分,不拘时服。 
x活络丹x 治风湿痹痛、诸药不效。 
白术 当归 羌活 独活 川芎(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盏半,姜五片,煎七分服。 
x舒经汤x 治气血凝滞,经络不行,臂痛不可忍。 
羌活 白术 当归(各一钱) 片姜黄(二钱) 甘草 赤芍药(五分) 海桐皮( 
一钱) 
上水煎服。 
x乌药顺气散x(方见风门) 治五痹。 
x乳香定痛丸x 治诸痹,风湿流注,骨节疼痛麻痹。 
苍术(五两,米坩浸) 五灵脂(二两) 草乌(五两,去皮) 自然铜(二两,火 
醋淬) 乳香(两半) 没药 羌活 当归尾(各一两) 两头尖(去皮生用,五钱) 
上为末,酒糊丸,小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酒下。 
x仙传史国公浸酒方x 治诸风五痹,左瘫右痪,口眼 斜,四肢疼痛,七十二般风,二十 
四般气,其效不可尽述。 
当归 虎胫骨(酥油炙) 川羌活 川萆 防风(各二两) 秦艽(四两) 鳖甲(一 
两,醋炙) 川牛膝(酒浸) 松节 晚蚕砂(炒。各二两) 枸杞子(五两) 干茄根(八 
两,饭上蒸熟) 苍耳子(四两,炒捶碎) 一方加白花蛇一条,一方加寻风藤二两。 
上十四味用无灰酒一大坛,将绢袋盛药悬于酒内,密封固,候十四日后,开坛取酒。 
取酒时不可面对坛口,恐药气冲人面目。每饮一盏,毋令药力断绝,饮尽病痊。将药渣晒 
为末,米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空心温酒下。忌食动风辛热之物。此药可以常服。 
x五加皮浸酒方x 治一切风湿相搏,腰腿疼痛,并风痹,四肢挛急,皮肤搔痒,大补五劳 
七伤,和气生血,久服神效。 
五加皮(五两) 南木香(二两) 
上为粗末,用生绢袋盛之,以好酒一坛浸,用 裹封口,入锅内煮一时,取出浸二七 
日,开坛。空心临卧随意饮二杯。 
x黄 酒x 治风湿痹。身体顽麻,皮肤搔痒,筋脉拘急,言语謇涩。 
黄 防风 天麻 官桂 当归 白术 虎骨 云母粉 木香 仙灵皮 甘草(炙) 茵 
子叶 白芍药 川续断 萆 石斛(去根各一两) 
上用绢袋盛,以好酒一升浸之,春五、夏二、秋七、冬十日。每服一盏,温暖服之, 
常令酒气相续为佳。 
x万病无忧酒x除百病,理风湿,乌须发,健腰膝,快脾胃,进饮食,治伤损,补虚怯, 
消积滞,滋血养气,明目清心。 
防风 白芷 五灵脂 川牛膝 台芎 荆芥穗 甘草 天台乌药 八角茴香 木瓜 地 
骨皮(各一两) 乳香 没药 南木香 羌活(各五钱) 赤芍药(二两) 五加皮(两半) 
故纸(炒) 自然铜(制) 威灵仙(各二两) 当归(二两) 紫荆皮 杜 
仲(制。各半两) 黑小豆(二两,炒,去皮) 
上 咀,生绢袋盛之,以无灰酒一大坛,入药在内,密封坛口。春秋浸五日,夏 
三日,冬十日后开坛取酒,温饮之。或晨昏午后随量常饮不绝。去风活血和气,大有神效。 
x秘传药酒方x 治男子妇人风湿相搏,腰膝痛,或因坐卧湿地,雨露所袭,遍身骨节痛, 
风湿香港脚,并皆治之。 
麻黄 白芷 桔梗 芍药 当归 川芎 肉桂 半夏 防己 甘草(各一两) 陈皮 
浓朴 枳壳 乌药(各二两) 苍术 槟榔(两半) 川牛膝(二两) 川木瓜 独活( 
各两半) 杜仲(制,二两) 
上锉粗末,以绢袋盛之,用无灰酒三斗浸于坛内,密封坛口,锅内重汤煮一时,然后取 
出,过三日开,取酒饮之,量饮,一日三次。渣晒干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 
丸,空心酒下。 

卷之十一痹证门
药方
属性:x神应丹x 治风痹,四肢不举,手足麻木。 
麻黄(去根节,二斤,用河水一斗熬膏用) 甘松 苍术 桑白皮 白芷 萍叶(七月 
半采) 苦参 川芎(各一两) 
上末,以膏和,弹子大。临卧温酒化一丸,于暖室出汗。三日再汗。 
x通气防风汤x 治诸痹,肩背痛,不可回顾,脊痛项强。 
羌活 独活(各一钱) 防风 甘草(炙) 本(各五分) 川芎 蔓荆子( 
各一钱) 
上水钟半煎七分,热服出汗。 
x薏苡仁汤x 治手足流注,疼痛,麻木不仁,难以屈伸。 
薏苡仁 当归 芍药 桂心 麻黄(各一钱) 甘草(五分) 苍术(米坩浸一宿 
炒,二钱) 
上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服。有汗去麻黄。有热去桂。 
x如意通圣散x 治风湿注痹走痛。 
麻黄 防风 川芎(各一钱) 罂粟壳 当归 丁香 甘草(各五分) 
水二盏煎八分,去渣,入乳没少许,再煎一沸,热服出汗。 
x茯苓汤x 治风寒湿痹,留着不去,四肢麻痹,拘挛急痛。 
赤茯苓 防己 川芎 桑白皮(各一钱) 官桂(五分) 芍药 麻黄(去根节,先 
煎掠去沫,方入众药) 当归 甘草(炙,八分) 
水二钟、枣三枚,煎一钟。空心睡时各一服,食姜粥取汗出。 
(《良方》)x通痹散x 治腰以下至足,风寒湿三气合而成痹,两足至膝冷如冰,不能 
自举,或因酒热立冷水中,久成此疾。 
天麻 独活 当归 川芎 白术 本(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热酒调下。 
(《灵枢》)x熨汗法x 治大人寒痹,刺而熨之,周痹、众痹,尤宜用此。 
醇酒(二十斤) 蜀椒(一斤) 干姜(一斤) 桂心(一斤) 
上三味咀片浸酒中,用绵絮一斤,白绵布四丈,并纳酒中,泥封坛口,勿泄气。将坛煨 
马粪火中五日,夜取出布絮晒干。复入酒中渍之,又晒又渍,酒尽为度。渣亦晒干,并絮填 
入布内,以布为夹复如小褥。复成,用桑炭火炙复,热裹刺痹处,令热入于病所。寒复炙 
之,热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复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内中,勿出见风。每刺必 
熨,如此则痹痛愈矣。 
x熏蒸方x 治肾气衰弱。脾肾肝三经受风寒湿,停于腿膝,使经络散而不行,变成脚 
痹,故疼痛。此药和荣卫,通经络,治痹证之法。 
小椒(一撮) 葱(三大茎,细切) 盐(一把) 小麦麸(约四五升) 酒(一 
盏) 醋(不枸多少,拌和前件麸子至润为度) 
上放铜器内,炒令极热,摊卧褥下,所患腿脚就于熏蒸上盖衣被,卧一时,要汗出 
为妙,勿见风。 
x桂枝五物汤x 
黄 桂枝 芍药(各二钱) 生姜(五片) 大枣(三枚) 
上水二盏,煎服。 

卷之十一痹证门
药方
属性:(治寒气胜者为痛痹) 
x芎附散x 治五种痛痹,白腿臂间发作不定者。 
小川芎 附子(泡去皮脐) 黄 防风 白术 当归(酒洗) 熟地黄 桂心 甘 
草(炙) 柴胡(各等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空心服。 
(《三因》)x附子汤x 治骨节疼痛,皮肤不仁,肌肉重着,四肢纵缓,遍体酸疼。 
附子(生,二钱) 官桂 人参 白芍药(各一钱) 白术 茯苓 甘草(炙。各八分) 
上水二盏、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温服。 
x十味锉散x 治中风血弱,臂痛连及筋骨,举动难支。 
附子(炮) 黄 当归 白芍药(各一钱) 川芎 防风 白术(各七钱) 茯苓 
肉桂(五分) 熟地黄(酒洗焙干,二钱) 
上水二盏,旧三片、枣二枚,食后临卧服。 
x续断丸x 
川续断 川萆 当归 川芎(各一两) 乳香 没药(各五钱) 天麻 附子(炮) 
防风(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小豆大。每服四十丸,温酒下。 
x神效左经丸x 治诸风寒湿痹,麻木不仁,肢体手足疼痛,极效。 
苍术(米泔浸,) 草乌(去皮) 葱白 干姜(各四两) 
上四味捣烂,装入瓶内,按实,密封瓶口,安于暖处,三日取出,晒干入后药。 
金毛狗脊(二两) 破故纸(酒浸焙干) 本 白芷 抚芎 小茴香(炒) 穿山甲(炮) 川牛膝(酒浸。各 
二两) 川乌(炮) 木瓜 白附子 虎胫骨(酥油炙) 乳香(炙) 没药(炙。各一两,另研) 
上为末,酒打糊丸,小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酒下。 
x乌头汤x 治风寒湿痹,流注经络,筋脉拘挛,不能转侧,亦治香港脚。 
乌头 附子 细辛 桂枝 秦艽 官桂 甘草 白芍药(各七分) 防风 干姜 当归 
白茯苓 独活(各一钱) 
上水盏半,枣二枚,煎八分,空心服。 
凡中风及风痹等疾,皆积宿之久,非一日所能攻。可大剂,久而服之,取效,加以灸 
法,无不愈者。《唐书》载王太后中风,喑默不语,医者煎黄 汤数斛以熏之得瘥,皆此类 
也。今人服之五剂,便欲责效,可怪也。 
x乳香宣经丸x 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筋骨疼痛,行步艰难。 
乳香(另细研,八钱) 萆 (四两) 木香(八钱) 五灵脂(一两) 黑豆(三合, 
生用二两) 附子(制,八钱) 川楝子 小茴香(炒。各二两) 防风 草乌(炒) 黑 
牵牛(生) 威灵仙 乌药 陈皮(各四钱) 
上为细末,酒糊丸,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三十丸,渐加五十丸。 
x乌头粥x治风寒湿,麻木不仁。 
乌头(不拘多少、生研为末) 
上每用香熟白晚米二合,入药末四钱,同米以砂罐煮作稀粥、不可太稠。下生姜汁一 
匙,白蜜三匙,搅匀,空心温啜之为佳。如中湿多,更入薏苡仁末二钱。服此粥,大治手足 
四肢不随及肿痛不能举者,有此预防之。左氏云∶风淫四末,谓四肢为四末也。脾主四肢。 
风邪客于肝则淫脾,脾为肝克,故病在四末。滋谷味引风湿之药径入脾经,以祛邪养正,故 
四肢得安。此剂极功,予常制此方,以授人服,良效。 

卷之十一痹证门
药方
属性:x茯苓汤x 治肢体手足麻痹,多唾眩冒。 
赤茯苓 半夏(制) 橘红(各一钱) 枳实(麸炒) 桔梗 甘草(各五分) 
上水盏半,生姜七片,煎服。 
x芎活汤x 治水饮停留高,注入经络,背痛皆因脾土有亏,平日多饮水浆不能传 
化所致。 
川芎 独活 半夏 陈皮(去白) 茯苓 甘草(炙) 枳壳 白术(各一钱) 
上水二盏、姜七片,煎八分,半饥温服。 
x茯苓丸x 治痹痛,两臂不能举,左右时复转移,由伏痰饮在内,中脘停滞,脾气 
不行,上与气搏,四肢不用。 
茯苓(二两) 半夏(四两) 枳壳(麸炒,一两) 风化朴硝(三钱) 
上为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下。 
x控涎丹x 治人忽患胸背,手脚腰胯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时时走 
易不定。意谓走注是风,用药、针、灸皆无效。又疑风毒欲结痈疽,乱以药敷,亦非也。 
此乃是痰涎伏在胸膈上下,变为此疾。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 
味,痰唾稠粘。夜卧喉中如锯声,口角流涎,手脚重,腿冷痹,气脉不通。误认为瘫痪。 
亦非也。但以此药,不过数服,其病如失。 
甘遂 大戟 白芥子 
上等分为末,糊丸,食后临卧姜汤下五七丸或十丸,量人用。 

卷之十一痹证门
药方
属性:x防风汤x 治血痹,皮肤不仁。 
防风(一钱半) 独活 当归 川芎 秦艽 赤芍药 黄芩(各七分) 甘草(炙,五 
分) 细辛 杏仁(各一钱) 
上水二盏、生姜五片,煎服。 
x萆 丸x 治血痹手足 麻不仁,游走无定,风痹等症。 
萆 (炙) 山芋 牛膝(酒洗) 山茱萸(去核) 熟地黄(焙) 泽泻(各一 
两) 狗脊(去毛) 地肤子(炒) 白术(各五钱) 干漆(炒烟尽) 天 
雄(炮去皮脐) 车前子 蛴螬(各三钱) 茵芋(去皮脐,一钱) 
上除蛴螬生研外,捣为细末,和匀,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空心 
温酒下。 
x黄 酒x(一名小黄 酒) 治血及诸痹甚者,四肢不遂,风寒湿痹,举体肿满,疼痛 
不仁。兼治风虚痰癖,四肢偏枯,两脚软弱,手不能上头,或小肠缩痛,胁下挛急,心下 
有伏水,胁下有积饮,夜梦悲愁不乐,恍忽善忘。由风虚,五脏受邪,或久坐,腰痛耳聋, 
率起眼眩,头重,或举体肿痛,胸中痰满,心下寒疝及治妇人产后余疾并治。 
黄 独活 防风 细辛 牛膝 川芎 附子(炮去皮脐) 甘草(炙) 川椒(去 
目并合口者,炒出汗。各三两) 川乌(炮去皮脐) 山茱萸肉 秦艽 干葛(各二两) 官 
桂(去粗皮) 当归(各二两半) 大黄(生锉) 白术 干姜(炮。各一两) 
上 咀,以生绢袋盛之,清酒一斗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初服二合,日二 
次,夜一次。渐增以微醉为度。虚者加肉苁蓉二两。多忘加石斛、菖蒲、紫石英各一两,下痢 
加女蕤仁二两,心下多忘加人参、远志、茯苓二两。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