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1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14-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文命道 :“贵国有文字吗?”那土人道:“有有。”当下 
 就邀文命等到他家里去坐。屋舍虽矮,而布置却尚精洁。少顷, 
 土人拿出他们的文字来,文命一看,大概都从中国文字变化而 
 成的。文命又询问他国中情形。据土人说,他们无甲兵,不攻 
 战。其国法有南北两狱,罪轻者入南狱,罪重者入北狱,南狱 
 有时遇赦,北狱永远不赦。不赦之男女互相婚配,生男则至八 
 岁而为奴,生女则至九岁而为婢。他们婚姻之礼非常奇异,凡 
 有男子要想娶一女子,先到那女子住的门外筑屋而居。早晨晚 
 间给女子打扫街道及屋宇。如是者一年,假使女子不爱他,那 
 就下令驱逐,不许他住在门外,婚姻就不成功了。假使爱他, 
 就成了夫妇。这种求婚之法,是别处所没有的。 
       文命等辞别了那土人,又到各处游历。只见他们有马车, 
 有牛车,有鹿车,以鹿乳为饮料,民情尚觉质朴。游历了一转, 
 再登鼋鼍背向东进发,已到那土人所说的碧海中。那碧海之水 
 作碧色,甘香味美,而不咸苦。鼋鼍游行,其速度增加,转瞬 
 之间,已见有千寻之木高耸于远远陆地之上,想来就是扶桑了。 
 但是太阳灼烁得格外厉害。渐渐近岸,只见一个太阳在大桑树 
 之上,还有九个太阳在大桑树之下。 
      伯益看了奇怪,便问文命道 :“某闻当年十日并出,经老 
 将羿射下了九个,何以此刻还有十个呢?”文命亦说不出理 
 由。忽然见那岸上一道祥云直迎过来。云中站着一个仙人,大 
 呼道 :“慢来慢来!请回转吧。”这时那众鼋鼍亦顿然停止了。 
 那仙人到了面前,举手与文命为礼。文命答礼,便问道 :“上 

… Page 176…

上古秘史                                                       ·1223· 

 仙何人?”那仙人道 :“某奉太真东王父之命,特来阻止崇伯 
 前进。此地是扶桑榑木之地,九津青羌,再过去就是汤池,日 
 之所出,炎热沸腾,极为历害,于人体不利,所以请回转吧。 
 其实崇伯治水到此,亦可以止了 。” 
      文命拱手道 :“承上仙指教,感激之至。但某有一层疑问, 
 当初十日并出,给敝国司衡羿射下了九个,何以现在还有九 
 个?请问天上的太阳共总有几个?”那仙人道 :“天上的日总 
 名叫作恒星,比太阳大的也有,比太阳小的也有,总共不知道 
 有多少。不过普照这个世界的通常只有一个。但是世间人君无 
 道,或有其他原因,则两个三个,乃至十个同时并出,亦是有 
 的。司衡羿射落九个,所射下的不过日中之鸟,鸟死而羽毛洒 
 遍于众山。至于日的本体顿然隐遁,并未受伤,所以仍然在此。 
 日体之大,一百万倍于地,假使日可以射落,则落下之日在于 
 何处?九日同时落下,地面早早压破了 。”文命等听了,方始 
 恍然,于是谢了仙人,拔转鼋鼍之头,更向西南方而行。 
      到了黑齿国,那国内人民的面目身体无不作黑色,口中之 
 齿尤黑如漆,连那舌头都是黑的。文命等不解其故,找了些土 
 人来问问。那些土人看见文命等,个个匿笑,仿佛有轻蔑的意 
 思。隔了良久,才回答道 :“人生天地间,而为万物之灵,最 
 紧要的是与禽兽有别。一个人的牙齿是饮食生命之所系,假使 
 雪白,那么和禽兽有何分别呢?所以敝国有几句俗语,叫作‘ 
 相狗有齿,狗齿则白。人而白齿,胡不遄死 。’贵国天朝号称 
 文明之邦,何以不将牙齿涅黑,而甘心与畜类一例呢?” 
      文命听到这种话,真是海外奇谈,无理之理。然而亦不和 
 他细辩,便问道 :“贵国人牙齿用何物涅黑呢?”那土人见问, 
 便从衣袋中掏出一把果食来分递与众人,并说道 :“这种是新 
 鲜的,请尝尝吧。吃长久之后,牙齿自然会黑,那就美观了。 

… Page 177…

上古秘史                                                       ·1224· 

 ”文命等细看那果实,其大如黑枣,皮绿质松,软于海绵,但 
 是不敢轻尝。那土人苦苦相劝,说这是某区区一片相爱之意, 
 何妨尝尝,其中决无毒质。大家见他如此说,只得各尝了一个。 
 但是味辛而涩,都不觉眉为之皱。文命便问这果叫什么名字。 
 那土人道 :“名叫槟榔。”说着,就指路旁一株树道:“就是 
 它的果实 。” 
       文命细看那树高约三丈余,叶为羽状复叶,小叶之上端作 
 齿嚼状。果实累累成房而出于叶中,每房簇生数百,形长而尖, 
 正是中土所无之物。于是辞谢了那土人,又向各地考察才知道 
 他们嗜槟榔如命,身畔恒携一袋,满贮摈榔,饮食之外,常常 
 以槟榔投入口中,非至熟寐不休。自幼至长,无日不如此,以 
 至齿舌尽黑,吐沫皆红,反以为美观,真是特别之俗尚了。还 
 有一项,他们的食品又嗜食蛇肉,在那吃饭的时候,往往有一 
 赤蛇一毒蛇在其旁,脔割分切而食之,是亦奇异之嗜好。 
       过了黑齿国,就到青邱国。那些人民食五谷,衣丝帛,大 
 概与中国无异。但发现一种异兽,是九尾之狐。据土人说,这 
 狐出现,是太平之瑞,王者之恩德及于禽兽,则九尾狐现,从 
 前曾经现过,后来有几十年不现了。现在又复出现,想见中国 
 有圣人,天下将太平之兆。文命听了,想起涂山佳偶,不禁动 
 离家之叹。然而公事为重,不能顾私,好在大功之成已在指顾 
 间,心下乃觉稍慰。 
       一日,行到一国。上岸之后,但觉森林重翳,梧桐甚多。 
 梧桐之上翔集了几对凤凰,在那里自歌自舞。伯益道 :“原来 
 凤凰出产在此地 。”正说间,只见前面来了一个人,衣冠整齐, 
 手中拿着一柄大斧,而腰中又佩着一柄长剑。看见了文命等, 
 便慌忙疾趋面前,放下大斧,躬身打拱问道 :“诸位先生不是 
 敝国人,从何处来?敢请教 。”文命等告诉了他。那人重复打 

… Page 178…

上古秘史                                                       ·1225· 

 拱行礼,说道 :“原来是天朝大邦人,怪不得气宇与寻常人不 
 同。请问此刻寓居在何处?” 
      文命道 :“某等此刻才到,尚无寓处。某等之来奉命治水, 
 如贵国并无水患,不须某等效劳,某等亦即便动身,不须寓处。 
 ”那人又拱手道 :“原来诸位先生不远万里,特为小国拯灾而 
 来,那么隆情盛意极可感戴。虽则敝国并无水患,然而诸位先 
 生既然迢迢万里到了此地,万无立即回去之理。某虽是个樵夫, 
 但亦应代国家稍尽地主之谊,不嫌简亵,请先到寒舍坐坐,再 
 报告官长来接待吧 。”文命等察其意诚,就欣然答应。那樵夫 
 又再三请文命等前行,自己只肯随行在后。 
      又穿过了一个森林,只见又是两个衣冠之人,手中各持着 
 一剑,指着一只死鹿在那里苦苦相让。一个说 :“这只鹿明明 
 由老兄捉获,死在老兄之手,当然应归老兄,小弟何敢贪人之 
 功呢 !”一个道:“虽则由小弟捉获,然而非老兄连斩数剑在 
 先,何能立即就擒,论到首功,还是老兄,小弟何敢幸获呢! 
 ”一个道:“小弟虽先斩数剑,而鹿已迅奔,若非老兄连挥数 
 剑,早已逃无踪迹,何处寻见?所以先前数剑其效已等于零, 
 捉获之功全在老兄,照理应该归老兄无疑 。”一个道:“鹿是 
 善奔之兽,若非老兄先与以重创,小弟虽欲斩它亦未必斩得着, 
 这全是老兄之功,还请收吧,不要客气了 。”两个苦让不已。 
      文命上前说道 :“两位真是君子,太辛苦了。某是外邦人, 
 可否容某说一句话?”那两个人看见文命等气象不凡,都慌忙 
 放下手中的剑,整一整衣冠走过来,恭恭敬敬的作揖道 :“不 
 敢拜问诸位先生贵国何处?刚才某等在此放肆,惹得诸位先生 
 见笑,如肯赐教,感激之至 。”文命道:“某是中华人。”刚 
 说得一句,那两人重复作揖,说道 :“久仰久仰!失敬失敬! 
 ”文命还礼之后,就说道:“某刚才见二位所说各有理由,依 

… Page 179…

上古秘史                                                       ·1226· 

 某愚见,何妨将这鹿平分了呢 。”一个道:“某问心实在不敢 
 贪人之功以为已有,照例是应该全归那位老兄的 。”那一个又 
 如此说,于是又推让起来。 
      那樵夫道 :“二位互让不休,既然承这位先生指教,这位 
 先生生长中华礼义之邦,所断必有理由,恭敬不如从命,某看 
 竟平分了吧 。”两人听说,才不让了。但拿剑去割鹿时,又互 
 让先动手,后来分割开了,又复互让。一个说老兄太少了,应 
 该再多一点;一个说小弟太多了,应该再少一点。推逊了好一 
 会,方才各携所有,互说“承赐”而去。 
       文命便问那樵夫道 :“贵国何名?”樵夫道:“承邻邦谬 
 赞,都称敝国为君子国。敝国君虽不敢当,但是说道 :‘人既 
 以君子相期,我亦不可自弃,就定名为君子国。但求顾名思义, 
 能实践君子之行,以无负邻邦之期望,那就好了 。”文命道: 
  “看那刚才那让鹿之事,真不愧为君子。”那樵夫听了,连称 
 岂敢岂敢。 
      走到一座牌坊边,樵夫抢上前一步,拱手向文命等道 :“ 
 这是里门了 。”文命仰首一望,只见上面匾额大书“礼宗”二 
 字。进了里门,曲曲走过几家,樵夫又上前拱手道 :“此地就 
 是寒舍。请诸先生稍待,容某进去布席 。”说着进去,隔一会 
 出来,作揖邀请。 
       文命等进内一看,收拾颇为清洁,当中草堂又横着一匾, 
 大书“退让明礼”四字。坐定之后,文命正要开言,只听得外 
 面一阵车马之声,直到门前,有一人进来问道 :“刚才闻说有 
 二十几个中华大贤,在此地吗?”那樵夫慌忙站起来答道 :“ 
 在此地 。”陡然进来一个衣冠庄严之人,那樵夫见了,先向之 
 行礼,然后介绍与文命道 :“这是敝邑邑长。”那邑长就过来 
 行礼,说道 :“中华大贤,难得驾临,有失迎迓,抱歉之至! 

… Page 180…

上古秘史                                                       ·1227· 

 刚才有二人来报告,说因互让一鹿,不能解决,承大贤判断, 
 平允之至。仔细一问,知大贤已在此地,特备车舆,前来恭迓, 
 请到小署坐坐吧 。” 
       文命固辞不获,只得辞了樵夫,随了邑长同行。沿途所见 
 里门上面都有匾额,有的写“德主”二字,有的写“文材”二 
 字,有的写“后己”二字,有的写“先人”二字。须臾,到了 
 衙署,邑长先下了车,然后请文命等下车。每到一门,必有一 
 番揖让。到了大堂,分宾主坐下,文命仰首一望,只见大堂正 
 中亦有一块大匾额,写着“礼让为国”四个字,上面是年月日, 
 下面有御笔字样,原来是他国君亲手写的。 
       文命就询问邑长一切风俗情形。那邑长指着匾字说道 :“ 
 敝国立国的根本就在这四个字上。这四个字本来是从贵中华上 
 国流传过来的。当初听说贵中华上国有一位大圣人,屡次要乘 
 桴浮海,到敝国来居住。有人说那个地方太简陋,怎样呢?大 
 圣人道 :‘有君子国人住在那里,何至于陋呢。’可见当时敝 
 国的民风已承蒙上国大圣人的谬赞。后来敝国君得到这个消 
 息,早夕盼望大圣人降临,但是终于没有来。敝国君不得已, 
 派人到上国探问,哪知大圣人已经去世,仅仅求到大圣人的许 
 多遗书。敝国君细细阅读,觉得都是天经地义,万世不刊之论。 
 最妙的,恰与敝国立国宗旨相合,所以敝国君立刻采取了这‘ 
 礼让为国’四个字,御笔亲题,颁发各地大小宫署悬挂。又采 
 取“退让明礼”四字,叫百姓制成匾额,家家悬挂,以为训练 
 民众之标准。其余里门、闾门、邑门,及通衢要道各处均有关 
 于札让的格言标示着。多少年来,颇著成效,居然小民无争竞 
 之风,这亦是上国大圣人的恩惠呢 。” 
       文命道 :“敝国那位大圣人所讲的,不止“礼让”两个字, 
 何以贵国独采用这两个字?”那邑长道 :“一则与敝国宗旨相 

… Page 181…

上古秘史                                                       ·1228· 

 同,二则一个国家最怕是乱,乱的原由多起于争,能让即不争, 
 就不乱了 。”文命道:“凡有血气,皆有争心,贵国用什么方 
 法,使他们让而不争?想来决不是到处贴几张标语就可以奏效 
 的 。” 
       邑长道:“这个自然。‘让’之一字,是要两方交让的, 
 决不是一方独让的。所以敝国教让之法:第一,使之习礼。平 
 日彼此相接以礼,就使偶有不平之事,自然能相忍,而不至遽 
 出于争。第二,使之明理。理明之后,自然知道让是美德,争 
 是恶德,让是决不会吃亏的,争是决没有好处的。终身让畔, 
 不枉百尺;终身让路,不枉百步。货悖而入,亦悖而出;言悖 
 而出,亦悖而入。将这种理由时常和百姓讲说,他们能彻底觉 
 悟,自然好让而不争了。第三,是裁判得其平。假使人民发生 
 争执之时,决不可有所偏袒。对于父,总劝其尽父道;对于子, 
 总劝其尽子道;对于兄,总劝其尽兄道;对于弟,总劝其尽弟 
 道。一切都是如此。譬如有财的资本家苛刻做工的贫穷者,原 
 是有的。但是政府对于资本家固然要晓谕禁止,使他万不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