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高云。权。秤锤也。衡。平
也。腐秽充塞。五脏不和。故当平治于权衡。如秤物而得其平也。简按张高虽与王义异。亦当存一说。
x去宛陈 x 马云。宛。积也。陈 。陈草也。吴云。积者谓之菀。久者谓之陈。腐者谓之 也。张云。
。斩草也。吴云。其水气之陈积。欲如斩草。而渐除之也。简按音释。 。音锉。斩也。熊音。 。粗卧反。
斩草也。说文。 。斩刍也。当从张义。王注原本。盖作茎字。故引全本校之。
x温衣x 滑云。当作温之。微动四肢。令阳气渐次宣行。乃所以温之也。或云。作温表。谓微动四肢。
令阳气渐次宣行。而温于表也。张云。温衣。欲助其肌表之阳。而阴凝易散也。简按张注是。
x鬼门x 张云。汗空也。肺主皮毛。其藏魄。阴之属也。故曰鬼门。简按通天论。气门乃闭。王注。
气门。谓玄门。盖气鬼古通。
x净腑x 张云。膀胱也。上无入孔。而下有出窍。滓秽所不能入。故曰净腑。○张氏医通云。开鬼门
之剂。麻黄羌活防风柴胡葱白。及柳枝煎洗。洁净腑之剂。泽泻木通通草防己葶苈茯苓猪苓秋石代盐。去菀陈
之剂。商陆大戟甘遂芫花牵牛。宣布五阳之剂。附子肉桂干姜吴茱萸。
x精以时服x 张云。服。行也。志云。精以时复矣。
x巨气乃平x 马云。巨气大气也。即正气也。志云。巨气者。太阳之气也。简按当从马注。
卷二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属性:吴云。古之帝王。闻一善道。着之方策。以纪其事。谓之玉版。简按贾谊新书云。书之玉版。藏之金柜。
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汉司马迁传。金柜玉版。图籍散乱。如淳注。玉版。刻玉版。书为文本
也。
x揆度奇恒x 马云。病能论云。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
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
x道在于一x 马云。一者何也。以人之有神也。吴张同。
x神转不回x 马云。回者。却行而不能前也。玉机真脏论云。帝曰。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
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迥。迥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脏腑。每
旦读之。名曰玉机。此篇用回字。彼从 。义当参考。张云。回。逆而邪也。简按回 同字。
x至数之要迫近以微x 高云。至数之要。迫近而在于色脉。以微而在于神机。色脉神机。可以着之玉版。
x容色x 吴云。容。面容也。简按全本作客色。近是。
x在其要x 高云。在。察也。所谓色变者。面容之色。见于上下左右。当各察其浅深顺逆之要。简按在。
察也。见尔雅释诂。
x汤液主治十日已x 高云。汤液者。五谷之汤液。十日已者。十干之天气周。而病可已。即移精变气论。
所谓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者。是也。
x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x 高云。齐。合也。即汤液醪醴论。所谓必齐毒药攻其中者。是也。二十日。则
十干再周。二十一日。再周环复。其病可已。马云。齐。后世作剂。
x醪酒主治百日已x 马云。醪酒者。入药于酒中。如腹中论有鸡矢醴之谓。高云。醪酒。乃熟谷之液。
其性 悍滑疾。营运荣卫。通调经脉。故百日病已。百日则十干十周。气机大复也。
x百日尽已x 吴云。言至于百日之期。则命尽而死。张云。百日尽则时更气易。至数尽而已。上节言病
已。此言命已也。不可混看。高云。尽已。气血皆终也。简按王林二家注并误。
x上为逆下为从x 马云。色见于上。病势方炎。故为逆。色见于下。病势已衰。故为从。灵五色篇云。
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
x女子右为逆左为从x 志云。按方盛衰论云。阳从左。阴从右。盖男子之血气从左旋。女子之血气从右
转。是以男子之色见于右。而从左散者。顺也。女子之色见于左。而从右散者。顺也。
x阴阳反他x 张云。作。旧作他。误也。今改之。反作。如四气调神论。所谓反顺为逆也。
x在权衡相夺x 张云。谓度其轻重。而夺之使平。犹权衡也。高云。夺其逆于右者从左。逆于左者从
右。如汤液主治。必齐主治。醪酒主治。皆权衡相夺之义。简按马为察脉之浮沉之义。非。
x奇恒事也揆度事也x 张云。阴阳反作者。即奇恒事也。权衡相夺者。即揆度事也。
x搏脉痹 寒热之交x 张云。搏脉。为邪盛正衰。阴阳乖乱之脉。故为痹。为 。为或寒或热之交也。
简按王以寒热之交。为搏脉痹 之病由。然与下文之例不合。当从张注。
x脉孤为消气x 张云。脉孤者。孤阴孤阳也。孤阳者。洪大之极。阴气必消。孤阴者。微弱之甚。阳
气必消。故脉孤为消气也。高云。脉者气血之先。脉孤则阳气内损。故为消气。孤。谓弦钩毛石少胃气也。
x虚泄为夺血x 张云。脉虚兼泄者。必亡其阴。故虚泄为夺血也。高云。虚泄。谓脉气内虚不鼓动也。
简按吴本。泄。
作涩。非。
x孤为逆虚为从x 高云。脉孤而无胃气而真元内脱。故为逆。虚泄而少血液。则血可渐生。故为从。
x行奇恒之法x 高云。人有奇恒之病。而揆度其脉。是行奇恒之法也。
x八风四时之胜x 吴云。八风。八方之风。四时。春夏秋冬也。胜。各以所王之时而胜也。终而复始。
主气不变也。言天之常候如此。高云。八方之风主四时。各有所胜。如东风主春木而胜土。南风主夏火而胜金。
西风主秋金而胜木。北风主冬水而胜火。四隅中土而胜八风。四时之胜。各主其时。循环无端。故终而复始。
x逆行一过不复可数x 吴云。过。差也。张云。设或气令失常。逆行一过。是为回则不转。而至数繁
乱。无复可以数计矣。过。失也。喻言人之色脉。一有失调。则奇恒反作。变态百出。亦不可以常数计也。此
则天人至数之论。要在逆从之间。察其神而毕矣。
卷二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属性:x天气始方x 吴云。方。谓气方升也。岁方首也。人事方兴也。高云。方。犹位也。正月二月。天气从
阴而阳。故天气始位。简按广雅。方。大也。正也。王注盖本此。
x天气正方x 吴云。正方者。以时正暄也。生物正升也。岁事正兴也。高云。天气由东而南。始正其位。
x水伏x 宋本作冰复。诸本同。吴云。冰复者。冰而复冰。凝寒之极也。志云。冰复者。一阳也。高云。
复。犹伏也。水冰气伏。故冰复。简按王注伏藏于水。明是古本作水伏。
x地气合x 吴云。合。闭而密也。志云。地出之阳。复归
于地。而与阴合也。
x散俞x 马云。各经分散之穴也。四时刺逆从论云。春气在经脉。此散俞者。即经俞也。以义推之。春
之经脉。当在肝胆经也。肝之经穴。在中封穴。胆之经穴。在阳辅穴。张云。即诸经之散穴也。简按马注恐拘。
高云。络脉之散俞。盖与王意同。
x分理x 马云。纹理也。亦肝胆经之分理也。吴云。谓黑白分肉之理。高云。分肉之腠理也。
x甚者传气间者环也x 吴云。病甚者。久留其针。待其传气日一周天而止。少瘥而间者。暂留其针。伺
其经气环一周身而止。张云。传。布散也。环。周也。病甚者。针宜久留。故必待其传气。病稍间者。
但候其气行一周于身。约二刻许。可止针也。简按王马以传气。为传其所胜之义。高以间为虚实相间之谓。并误。
x络俞x 张云。谓诸经浮络之穴。以夏气在孙络也。
x尽气闭环x 吴云。扪闭其穴。伺其经气循环。一周于身。约二刻许。张云。闭环。谓去针闭穴。须
气行一周之顷也。高云。夏气开张。故浅刺络俞。若尽传其气。反闭其环转之机。而痛病必下入矣。简按高注非是。
x痛病必下x 吴云。盖夏气在头。刺之而下移也。
x循理x 吴云。循理。以指循其肌肉之分理也。高云。循皮肤之纹而刺之。简按王注为是。
x刺俞窍于分理x 于。马本作于。注云。于字。当与字。张云。孔穴之深者曰窍。冬气在骨髓中。故
当深取俞窍于分理间也。志云。分理者。分肉之腠理。乃溪谷之会。溪谷属骨。而外连于皮肤。是以春刺分理
者。外连皮肤之腠理也。冬刺俞窍于分理者。近筋骨之腠理也。简按不必于作与。
x散下x 吴云。以指按之。散其表气。而后下针。张云。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针。而稍宜缓也。简按张
仍王注。是。
x法其所在x 马云。正以法其人气之所在。以为刺耳。
x入淫骨髓x 高云。春刺夏分。心气妄伤。心合脉。故脉乱。脉乱则气无所附。故气微。脉乱气微。邪
反内入。故入淫骨髓。志云。少阳主骨。厥阴不从。标本从少阳中见之化。故入淫骨髓也。○简按以下四时刺
逆之变。犹是月令春行夏政等之灾异。不过示禁戒于人耳。
x不嗜食又且少气x 高云。夫脉乱必令人不嗜食。盖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也。不但气微。又
且少气。
x筋挛逆气环为咳嗽x 高云。春刺秋分。肺气妄伤。筋挛。肝病也。筋挛逆气。肝病而逆于肺也。张云。
逆气者。肝气上逆也。环。周也。秋应肺。故气周及肺。为咳嗽也。
x时惊又且哭x 张云。肝主惊。故时惊。肺主悲忧。故又且哭。
x邪气着脏x 张云。冬应肾。肾伤则邪气内侵而着脏。故令人胀。马云。着。着同。高云。着。旧本讹
着。今改。简按着。着俗字。
x又且欲言语x 志云。肝主语。故欲言语也。简按宣明五气篇曰。五气所病。肝为语。
x解堕x 马云。解。懈同。堕。惰同。
x心中欲无言x 吴云。肺主声。刺秋分而伤肺。故欲无言。
x惕惕如人将捕之x 吴云。恐也。恐为肾志。肺金受伤。肾失其母。虚而自恐也。
x少气时欲怒x 张云。夏伤其肾。则精虚不能化气。故令人少气。水亏则木失所养。而肝气强急。故欲
怒也。志云。阳气外张。故令人少气善怒也。
x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x 张云。伤肝气也。心失其母。则神有不足。故令人惕然。且善忘也。志云。
秋主下降。刺春分。是反导其血气上行。故令人惕然。且善忘也。
x洒洒时寒x 志云。冬主闭藏。而反伤之。则血气内散。故令人寒栗也。简按志注本于四时刺逆从论。为是。
x眠而有见x 马云。而。当作如。张云。肝藏魂。肝气受伤。则神魂散乱。故令人欲卧不能眠。或眠而
有见。谓怪异等物也。简按而如古通。如诗小雅垂带而厉。笺云。而。如也。春秋。星陨如雨。是也。不必改字。
x环死x 吴云。心为天君。不可伤损。刺者误中其心。则经气环身一周。而人死矣。凡人一日一夜。营
卫之气。五十度周于身。以百刻计之。约二刻。而经气循环一周也。简按诸注以环为环周一日之义。然据上文
间者环也。则吴义似长矣。○张云。按刺禁论所言。五脏死期。尤为详悉。但与本节。稍有不同。此节止言四脏。
独不及肝。必脱简耳。
x中鬲者皆为伤中x 张云。鬲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心肺居于鬲上。肝肾居于膈下。脾居在下。
近于鬲间。鬲者。所以鬲清浊分上下。而限五脏也。五脏之气。分主四季。若伤其鬲。则脏气阴阳相乱。是为
伤中。故不出一年死。
x知逆从也x 张云。知而避之者为从。不知者为逆。是谓反也。
x布 x 马云。 。当作HT 。布巾也。张吴本作HT 。高作缴。志云。 。定也。以布定着于胸腹。
滑云。HT 。如缠缴也。简按字书。HT 。又作缴。音皎。玉篇。胫行HT 也。集韵。胫布也。本草有缴脚布。
李时珍云。即裹脚布。古名行HT 。乃滑注似是。字书无 字。志聪根据王注形定之解。牵强。
x x 熊音。 。胡计反。 。子用反。马云。反折
。谓手足身体反张。而或急为 。或缓为 。高云。手足抽掣也。简按 又作螈。玉机真藏论曰。筋脉相引
而急。病名曰螈。王注。筋脉受热。而自跳掣。故名曰螈。熊音。尺世反。 同。说文。螈。小儿 病也。
又HT 。引纵曰HT 。别作 。汉艺文志。有金创螈 方。王符潜夫论。掣纵。皆与此同义。明理论云。 者。筋
脉急也。 者。筋脉缓也。急者则引而缩。缓者则纵而伸。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名曰 。俗谓之搐者。
是也。此说得之。
x其色白x 吴本。白。作黑。志云。色白者。亡血也。津液外脱。则血内亡矣。张云。灵终始篇曰。
其色白绝皮。乃绝汗。
x目HT 绝系x 马云。目HT 者。犹俗云眼圈也。其所谓系者。即大惑篇之所谓系也。吴。HT 。作
环。注云。目环。转旁视也。高作寰。注云。谓目之寰字。与眼系相绝。不相维系也。简按HT 。音释。音琼。
说文作HT 。目惊视也。(韵会。葵营切。音琼。)张志并根据王注。为是。
x先青白x 高云。刺禁论云。刺中胆者。一日半死。色先青白者。日半之前。先见木受金刑之色。乃死矣。
x口目动作x 张云。牵引歪斜也。志高同。简按王注。目 。(字典晶荧貌。韩愈东方半明诗。太
白 。)而鼓颔也。未详何义。
x善惊x 阳明脉解篇云。阳明之病。闻木音则惕然惊。
x不仁x 吴云。不知疼痛。若不仁爱其身者。高云。不仁者。身冷肤硬。马云。不知痛痒也。简按王注
痹论云。不仁者皮顽不知有无也。程氏遗书云。医家以不认痛痒。谓之不仁。人以不知觉。不认义理。为不仁。
譬最近。马注本于程子。
x上下不通x 吴云。肾开窍于二阴。故令闭。既胀且闭。
则上不得食。下不得便。上下不通。心肾隔绝而终矣。高云。手经足经。不相贯通。则上下不通。简按当从吴义。
x腹胀闭x 张云。足太阴脉。入腹属脾。故为腹胀闭。手太阴脉。上膈属肺。而主呼吸。故为不得息。
胀闭则升降难。不得息则气道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