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急率卤莽,不但不美,反要失礼,即以缓行为贵。
到了宋代,随着礼教加重,缠足之风愈加浓烈,女子的脚也愈加小了,
而越小越受赞赏,成为美人的标志,什么“三寸金莲”、“尖如春笋”,妇
女的痛苦也越来越重了。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康熙曾下诏禁止女子缠足。这对妇女来说真是一件
大好事。但形成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因此闹出了不少纷争。康熙七年,王
熙奏免其禁,于是民间又公开缠足,入关的满族妇女也跟着效法,乾隆皇帝
屡次降旨严责,不许旗女裹脚,满族人才保存了天然双足。
雄鸡避邪的由来
在我国民间,人们相信雄鸡是能避邪的吉祥物。
在一些地区,每家都养一只红公鸡,用来保护房子不遭火灾;有的地方
… Page 10…
在安放棺木时,将一只白公鸡放在底下作为守护神。
为什么雄鸡能避邪呢?
据说,雄鸡是由玉衡星散开而变成的,它的眼睛能避邪。
还有一种说法。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天鸡脚下有两位神,一个是郁,
一个是櫑,他们的手中都拿着苇索,专等不祥之鬼,捉到就把它们杀掉。后
来人们就做两个桃人立在门旁,用雄鸡的毛放在索中用来避邪。还有的人是
在门上画一只雄鸡,同样能起到避邪的作用。
人们用雄鸡来避邪,表示吉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
一幅画着雄鸡和鸡冠花在一起的图案是用来祝贺“官上加官”。
一只雄鸡和五只小鸡画在一起,构成一幅“五子登科”图,这是用来祝
贺金榜高中。
其实,雄鸡表示吉祥的缘由,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鸡”与吉祥的
“吉”发音完全一样,人们就用鸡来谐音“吉”了。
兜肚图案的由来
过去中国民间流行戴兜肚。现在,你也许可以从电影上看到,或者在一
些乡村看到。
兜肚是一种贴身的、护住胸部腹部的菱形的布,用带套在脖颈上,布的
左右两角钉上束往背后的带子。兜肚一年四季护着胸口和肚脐可以避免受
寒,因而小孩子出生、满月或过周岁,亲戚在送庆贺礼时都少不了兜肚。在
南方,小儿从满月起一直带到五六岁;北方戴的时间要长些,有些新郎新娘
结婚时还带着大红的兜肚;在陕西的骊山是从婴儿满月开始带,直到老死入
殓,最贴身的衣物还是兜肚。
兜肚上经常绣着精美的图案。正宗的兜肚图案是“蛙”形图案。为什会
有这样的习惯呢?因为蛙的图腾是女蜗氏部落的标志,尤其在骊山地区用五
彩线绣出蛙的半浮雕图象是当地的传统风俗,人们从出生、结婚到死都系着
绘有蛙图案的兜肚,寓意为以“蛙”为标志,能在生前死后“阴阳两界”互
认族氏。而在黑龙江的一些地方给孩子做兜肚,上面缝一个心形红布,在上
面绞七个眼,是希望孩子将来比一般人的心眼多,能出人头地,有所作为。
生子吃海带的由来
朝鲜族人尤喜海带。按照他们习俗,妇女生孩子时,一定要煮一碗烂烂
的海带,再加上朝鲜族大酱。孩子生下以后,立即让产妇吃。这个风俗是怎
样形成的呢?
相传,从前海上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妇,当妻子怀孕生下第一个孩子后奶
水不多。孩子长到好几岁,仍然很弱小。几年后,妻子又怀孕了,两口子愁
得不知该怎样才好。
有一天,渔夫出海捕鱼,忽然发现一条大鲸鱼向海滩游来,渔夫忙躲到
一边。只见大鲸鱼在水里慢慢地游了一会儿便不动了,不一会儿生下了一条
小鲸鱼。小鲸鱼生下来后,大鲸鱼立即游到浅滩,大口大口地吃起海带来,
吃过后就浮在水面上休息。这时,渔夫发现鲸鱼从尾部排出一团团黑红黑红
… Page 11…
的污血,小鲸鱼也贴到妈妈身上吃起了奶。
看到这情景,渔夫心里想:“是不是海带有排污血的作用呢?”便采了
一船海带带回家了。他把自己看到的事告诉了妻子,俩人忙着把海带晒起来
等生孩子时用。不久,第二个孩子生下来了,渔夫煮了一锅烂烂的海带让妻
子吃。妻子吃下海带后不多会儿污血便排下来了,而且奶也下来了,多得孩
子吃不完。
鸡冠帽的由来
彝族姑娘常常戴一种奇特的帽子。这种帽子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再
用大小1200多颗银泡镶绣而成,戴在头上就像一只大公鸡。所以,这种帽子
就叫鸡冠帽。
彝族姑娘们相信戴鸡冠帽会带来爱情的幸福。为什么她们中会流传着这
样的信仰呢?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对彝族青年男女在一个月夜到森林中约会时被森林
中的魔王发现,小伙子被杀死,姑娘逃跑,当姑娘跑到一个山寨时,寨中突
然响起了公鸡的叫声,魔王听到鸡叫声才不再追赶姑娘了。姑娘知道魔王怕
公鸡,就抱着一只公鸡来到约会的地方,公鸡一叫,她的情人就复活了。于
是他们结为夫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彝族姑娘穿镶边衣的由来
彝族的服装很漂亮,尤其是女孩子的衣裳。彝族姑娘们最喜欢一种镶边
的衣服,这是一种右衽宽长的上衣,衣服的衣袖和胸襟都绣有金、红、紫、
绿等色花纹图案,衣领镶细银泡。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姑娘爱上了一位勤劳的小伙子,可是有
位富有人家的儿子也喜欢这位姑娘,姑娘的父母答应把女儿嫁给富人的儿
子。聪明的姑娘在缝嫁衣的时候给衣服镶上了花边。到了男方抢亲的那天,
姑娘约几个伙伴一起,把镶花边的衣服都穿上,而且都梳下长长的“刘海”,
抢亲人看见一群姑娘都穿着一样的衣服,“刘海”又遮住了眼睛,认不出哪
一个是新娘,只好扫兴而归。以后,姑娘便和心爱的人结婚了,过上了幸福
日子。
从此,这种衣服也就在彝族姑娘中流传开了。
火葬的由来
火葬在我国早已有之。我国考古学家在发掘甘肃临洮县寺洼山的史前遗
址时,发现一个盛有人类骨灰的灰色大陶罐,可见我国的火葬可追溯到原始
社会时期。近年来,又发现了洛阳西区出土的北宋骨灰瓦罐,福州的北宋元
丰年间的火葬墓,山西的宋、辽、金火葬墓,云南西部的宋、元火葬墓等。
据 《墨子·节葬下》记载:“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
而焚之。”仪渠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南,这说明先秦时代的仪渠人是实行火葬
的。《新五代史》上还说:后晋王朝“儿皇帝”石敬瑭的妻子死后,她的皇
… Page 12…
儿出帝,便“焚其骨,穿地而葬焉”。据此推断,我国古代的皇室成员也有
火葬的。13世纪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 《游记》中,也记录了
当时我国北至宁夏,西到四川,东达山东,南到浙江的广大地区内实行火葬
的情况。
追悼会的由来
追悼会是为表示对死者追念哀悼所召开的会议。追悼会源于对死者的追
封。自汉代起,我国就有了追封之说。汉宣帝追封张贺为恩德侯,为追封之
始。后历代帝王均效仿,对其亲信和功绩显赫或生前蒙冤者在其死后追封爵
位。后演化为以追悼会形式悼念死者,以寄托生者对死者的哀思。但追封仍
在继续。
死者家门挂纸条的由来
挂纸条是死者亲属在自家门上表示家中有人去世的一种方法,一般是按
死者年龄计算,终年多少岁就挂多少条。挂纸条的习俗源于宋。据说,宋代
有一个叫赵准的书生,一次去一个远房叔叔家为这位叔叔奔丧,可是他不知
道叔叔的名字,况且又是头一次去他家,便在大约的地点打听哪家有人死了。
想不到一个被问者十分忌讳死人之事,听后竟对他大发雷霆,使他非常难堪。
此事启发他想了个办法:在死者家门或院门上按死者年龄挂上为死者烧纸用
的黄纸条,使人一看便知死者的住处,以免难堪之事发生。
坟柏的由来
在我国北方野外的墓地上,人们常常能看到一簇簇绿绒似的柏树,民间
俗称坟柏。每当严冬,荒芜的原野上点缀着星罗棋布的坟柏,颇有激励后人
奋发图进的生气和肃穆庄严的景象,给大地增添了美丽的色彩。坟柏究竟源
于何时,人们为什么要在坟上植柏呢?公元234年,三国时候,诸葛亮率兵
伐魏,在五丈原与司马懿隔渭水对峙,病死军中。诸葛亮以身殉职后,遗体
葬在定军山。刘禅亲自下诏,在墓地种了54株柏树,象征诸葛亮终年54岁,
以志不朽。那些坟柏在这里生长了 1700多年,至今仍有 22株尚存。
死人盖蒙头布的由来
旧时丧俗,人死了脸上要用一块布遮盖,苏杭一带用的是红布,名叫“遮
羞布”,北方一些地区用的是白布,称为“蒙头布”。东汉袁康撰《越绝书》
记载:春秋末,公元前516年,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战于槜李 (今浙江嘉兴
西南),阖闾败,重伤而死。其子吴王夫差即位后,誓报父仇,在夫椒 (今
江苏吴县西南)大败越兵,许越为属国。从此以后,夫差妄自尊大,不可一
世,连年穷兵黩武,重用奸臣,排斥忠良,纵情酒色,穷奢极欲。不听伍子
胥劝告,开凿邗沟 (今扬州至淮安间古运河),从海上攻齐,捷于艾陵(今
… Page 13…
山东莱芜东北),又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会诸侯,与晋争盟。伍子
胥屡屡进谏,夫差充耳不闻。公元前484年,听信太宰伯嚭谗言,赐剑令伍
子胥自杀。越王勾践得知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认为良机已到,乘虚袭吴,
夫差连连败退。其后10年,勾践大举攻吴,将夫差围于姑苏(今江苏苏州),
夫差求和不准,绝望之下自刭而死。死前含泪对人说:“我悔不该不听伍子
胥的劝告,死后也没脸去见他,请你们在我的脸上蒙上一块遮羞布吧”。
结发夫妻的由来
结发夫妻指的是元配夫妻。在浙南关于“结发夫妻”有“束发托身”与
“投丝慰情”的民俗。所谓“束发托身”就是元配夫妻择日完婚时,男方要
送庚帖,女方要回庚贴。庚贴上写明姓名、出生日子时辰和完婚时间。女方
回庚帖时,附上一束头发,用红头绳扎着,作为定情托身、以身相许之物,
以示结发同心,百年好合。而“投丝慰情”则是结发之夫妻,男人溺水死亡,
尸体寻找无着时,妻子得剪下一束头发,缚在石头上,投入出事的地方,借
此慰藉结发之情。结发夫妻的习俗,相传这是古时有个皇帝登基时留下来的。
说是皇帝登基的头一夜,为担心胡子太短,无法入睡 (古代男人是以胡须长
短衡量人的学识的)。身边的娘娘聪明过人,她剪下自已的头发,仔细地接
在皇帝的胡须上,一夜工夫,使皇帝的短胡子成了长胡子。次日皇帝登基时,
手捋胡须,接受臣子朝拜。臣子惊叹皇帝一夜之间,胡须过脐,真乃“真龙
天子”!娘娘剪发结皇帝的胡须成为结发夫妻的由来。
三媒六证的由来
汉族择偶,过去都以“三媒六证”为正统习惯。这一习俗源于如下传说:
很久前,三个皮匠遇到一位小伙子,想试试他的才学:一个说,请你做一个
太阳大的馍;一个说,请你装海样大的一缸油;一个说,请你织路样长的一
匹布。小伙子说:“请把太阳摘下,我比着做馍;请把海水过秤,我照数装
油;请把路过尺,我依数量布。”三个皮匠被小伙子难住了。小伙子反问他
们,什么是“六证”?三个皮匠都不明白。一天,他们遇到一位姑娘,便求
教“六证”是什么,姑娘从家里取来升、剪子、尺、镜子、秤、算盘,说:
“要知粮有多少,以升为证;衣服裁得好坏,以剪子为证;布有多少,以尺
为证;容貌如何,以镜为证;东西的重量,以秤为证;帐目是否清,以算盘
为证,这就是 ‘六证’。”皮匠将“六证”告诉小伙子,小伙子非常倾慕姑
娘的才学,就请皮匠做媒说亲,姑娘亦愿意,三个皮匠自然就成了“三媒”。
举行婚礼时,桌子上摆上尺、剪、升、镜、秤、和算盘,称之“六证”,以
后就有了“三媒六证”之说。
“月下老人牵红绳”的由来
人们常把婚姻介绍人为男女双方搭鹊桥称作“月下老人牵红绳”,这个
典故从何而来呢?
据唐朝人李复言编的《续玄怪录·定婚店》载:元和二年,有个叫韦固
… Page 14…
的人,离家旅行住在宋城的一家旅店里。晚上,他见一位老人在月下翻检书
信,身边的布袋里装着许多红绳。韦固问道:“这红绳有什么用处?”老人
回答:“这是用来系夫妻的脚的。即使是仇人之家,贵贱悬隔,远在天边,
身处异地,只要系上了,就会结为夫妻,这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您的脚
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