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人物汉武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风云人物汉武帝-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匈奴兵打了胜仗,心中高兴,一路谈笑风生。李广在吊网上纹丝不动,假装昏死过去。匈奴兵走着走着,警惕性也就很快地全放松了。 
  李广在吊网上估算着这些人已经走了有几十里地,就偷偷地睁开眼,看见刺眼的阳光勾勒出一匹骏马的头影,李广知道这是一匹善跑的好马。他使劲从吊网上跳起来,飞身骑上那匹骏马,抱住了马上的匈奴兵。别的骑兵都惊呆了。李广夺过他怀抱中那个匈奴骑兵的弓和箭,把他推下马去,调转马头,拼命往回跑。其他匈奴兵半晌才反应过来,他们也一齐勒转马头,在后面猛追不舍,疾驰的马蹄在荒原上扬起滚滚的烟尘。 
  李广回头看匈奴兵快要追上来了,他一面使劲打马疾驰,一面弯弓搭箭,匈奴的追兵跑在最前面的几个都应弦落马。匈奴骑兵只好放慢速度,眼睁睁地看着李广越跑越远。 
  公孙敖领一万人马从代郡出发,也遇上了匈奴一支主力骑兵。公孙敖的部下被匈奴兵大杀一阵,死伤七千多人,几乎全军覆没,幸好他逃得快,领着残兵败将总算逃回来了。公孙贺从云中出发,一路上连个匈奴兵的影子也未见到,他还想在附近找到匈奴兵决战。后来得到消息说雁门和代郡的两路兵马吃了败仗,公孙贺心中发慌,害怕匈奴兵再回兵来围攻自己,所以不敢总在原处等候,只好下令班师回朝。只有上谷的那一路卫青的军队,一直攻击到笼城。匈奴兵大部分调往雁门攻击李广去了,所以后防空虚,在笼城守卫的仅有几千人。卫青领一万人马,以多攻少,占了便宜,他打了胜仗,所杀和俘获七百多人。一看别的将军撤退的撤退,战败的战败,不敢孤军留在敌后,马上也领兵撤回。   
  北击匈奴冲突再起(2)   
  这次出击,李广和公孙敖两路大败亏损,公孙贺白跑了一趟,只有卫青这一路取得了小胜,从整个战局来看,汉朝是失败了,匈奴军队取得了胜利。 
  第二次反击又遭失败,汉武帝大发雷霆,他下令把公孙敖和李广及违反军令的中下级指挥官、军吏送交司法部门,又把溃败逃跑的士兵抓起来,把他们投入到牢狱之中,听候处理。 
  接着,汉武帝按这次出兵的功和罪进行赏罚。因为只有卫子夫的兄弟卫青打了胜仗,所以汉武帝格外地赏赐他,封卫青为关内侯。公孙贺总算没有损失人马,被封为南窍侯。公孙敖和李广损兵折将,大败而回,本当斩首,准许他们赎为庶人。公孙敖和李广交了钱从狱中放出又做起了平民。对其他不服从指挥、弃军逃回的校尉和违反规定的军吏,则依军法严肃处理, 
  汉武帝的第二次反击,虽说从战局全盘看失败了,但损失不大。汉武帝从中发现汉军校尉和将领之间配合不好,而且中下层军吏中有许多人有违反军令的现象。汉武帝就想通过赏罚来调动士气,并对军风军纪进行了整顿。这次反击为汉武帝提供了许多治军的经验。 
  卫青虽是奴仆出身,然而精于骑马射箭,勇敢超过常人,指挥有方。卫青对于上下的官员都十分谦恭,对手下的士卒也格外地恩遇。众人都乐于为他效命,称赞他有大将的气度和才能。汉武帝把卫青从奴仆一层层地提拔上来,天下人也因此佩服汉武帝慧眼识才,能够破格用人。   
  收复河南地(1)   
  过了不长时间,第二次反击失败的阴云被一件喜事冲得无影无踪。原来卫子夫给汉武帝生了个儿子, 
  汉武帝虽后妃成群,但一直没能得到一个儿子。今年汉武帝已经二十九岁了,对于早婚早育的古代来说,这个年龄得子,已算太晚。汉武帝因而为此事狂喜,把失败的事抛到九霄云外,成天去看他的宝贝儿子,心里高兴有了接班人。母因子贵,卫子夫在生了三个丫头之后,终于为汉武帝生了第一个儿子,自己也暗自得意。果然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三月十三日,汉武帝册封卫子夫为皇后,赦免天下的罪犯。卫子夫终于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 
  可是汉武帝没能高兴几天,边关告急文书又奏到案前。因为已经到了秋天,匈奴人肥马壮,就想报复一箭之仇,南下侵犯汉朝边境。军臣单于派两万多人马打进汉境,攻杀辽西太守,掳走两千多人。转过马头,又围攻渔阳,渔阳太守被匈奴兵击败,匈奴兵在渔阳把将军韩安国团团围住。韩安国打了败仗,逃到右北平,守在那儿。过了几个月,他病死了。匈奴军队连连告捷,又举兵入侵雁门,杀掠汉朝一千多人口。面对这种情况,汉武帝再也捺不住性子了,他决定坚决反击。 
  汉武帝为了找人代替韩安国的位置,就想到了闲居在家的李广。李广自从被赎为平民之后,回到家中,打猎喝酒,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但他的心里一直挂念北方的战局。汉武帝召用他的诏书一到,李广马上收拾行装,到右北平担任太守一职,接管韩安国曾经带领的部队。 
  李广到了右北平,每天领兵巡逻边境,匈奴不敢进犯。匈奴因为李广行动快,箭法好,就送他一个十分好听的外号,叫“飞将军”。从此“飞将军”李广的美名留传后世。 
  李广在右北平太守任上,除了严密防守匈奴的入侵以外,也时常出去打猎散散心。右北平一带有老虎出没,时常出来伤害百姓。李广就把老虎当做狩猎的主要对象。只要老虎遇到他,没有一只能逃脱被射杀的命运。李广艺高人胆大,一定要等老虎走到近前时才会拉弓放箭,一般一箭就能结果老虎的性命。 
  有一天,李广晚上巡逻,天色昏暗无光,只有几点星光点缀在黑色的天幕上,此时正是老虎出来觅食的时间。李广一行人走到山脚,忽然看见草丛中伏着一只老虎。李广急忙抽弓搭箭,手下人还没有反应过来,李广已经把箭使劲地射了出去。他的箭法能百步穿杨,所以很轻松地射中了目标。他手下人看老虎中箭之后一动也不动,就跑过去捉这只大猎物。他们走近前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李广射中的是一块虎形的大石头。箭射入石头中很深,这些手下人谁也拔不出来。大家对于李广的神力感叹不已。 
  李广感到很奇怪,他退回到原来的地方,又射了一箭。那枝箭与石头相撞,进出了耀眼的火星,掉在旁边,仅在那块大石头上多凿了一个小洞。李广又连射了两箭,箭头都折了,都没再能射入到石头里去。其实不必再射,有那一箭就够了,大家已经亲眼看到李广的箭竟能射穿硬石头。这个消息传到匈奴那边,他们摸摸自己的胸口,心想,李广的箭连石头都能射穿,何况我们的血肉之躯呢?他们越想越害怕,以后匈奴人就不敢再去骚扰李广所管辖的那个右北平郡了。 
  汉武帝除了派李广代替韩安国镇守右北平之外,还把卫青派到北方。 
  卫青率领三万人的大军从雁门出发,将军李息也带领一支骑兵由代郡北上,与卫青的部队互相呼应。汉武帝吸取了原来分兵太多,各部兵力不足,易被各个击破的教训,加强了这两路的兵力。由于这两路军队的力量比较集中,因而具有较强的突破能力。这两支军队迅猛地向北推进,每战告捷,共歼灭匈奴数千人。卫青又立战功,更加得到汉武帝的宠信。 
  卫青和李息得胜还朝没几天,汉武帝又让他们再登征途。这已是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的春天了,匈奴兵再次攻入上谷和渔阳地区,杀掠吏民一千多人,骚扰不断。汉武帝马上让卫青和李息重整战袍,发动了第四次反击。 
  这一次汉武帝改变了策略。以前几次都直奔向匈奴骚扰的地区,赶走入侵者。往往汉军占有优势时,匈奴军队就会迅速撤走,因而总是没有多大的战果。甚至有时汉军小股力量落入匈奴大集团武装的包围之中,反而被匈奴人利用优势兵力杀得大败。汉武帝吸取了前几次出兵的教训,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声东击西的策略。 
  这次入侵的匈奴集中攻击汉朝东北部的边郡渔阳和上谷。匈奴人集中优势兵力想给救援的汉军以迎头痛击。卫青就作出伪装,让部队向东北方向推进。到了北部时,兵锋却突然西指,挥兵长驱直入攻击匈奴西部没有防御准备的高阙(今内蒙古阴山西长城口)和陇西,匈奴在东部,遇到了汉朝渔阳郡和上谷郡两地军吏的顽强抵抗,主力都集中攻击这两个地区,而匈奴人决没有料到汉朝会不解渔阳和上谷之围,反而扑向他们西部防御空虚地带,一时惊得天旋地转。 
  卫青和李息领兵直捣高阙,以优势的兵力打得匈奴人大败而逃。汉兵又沿黄河南下陇西(今甘肃临洮南),由北向南迂回地攻击寄牧于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以南)的匈奴。匈奴人没有想到汉军会从北面杀过来,大败溃散。卫青和李息挥兵一顿砍杀,匈奴兵死伤五千余人。   
  收复河南地(2)   
  在河南地的匈奴楼烦王和白羊王一看形势不妙,只好慌慌张张带着少数心腹士兵弃地而逃,匈奴人畜养的百万多头牛羊全部落到了汉军手里。 
  河南地原先在秦朝时,由蒙恬将兵三十万从匈奴手中血战夺得。后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秦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而且抗击匈奴的名将蒙恬也被胡亥和赵高设计害死。匈奴人趁着中原地区乱成一团的时候,派兵轻取河南地,赶跑了秦朝的戍卒。这之后,匈奴经营河南地已有八十多年,直到汉武帝才又从匈奴手中夺回这个地方。 
  河南地是中原和匈奴两大对手必争的一块战略要地。河南地距汉朝都城长安不过数百里的路程。匈奴骑兵只用一两天的时间便可以从河南地赶到长安城下。所以匈奴把河南地作为向中原进攻的桥头堡。而对汉朝来说,匈奴占有河南地就等于在汉朝头上悬挂了一把利刃,汉廷随时有刀临脖颈的危险。河南地的收复,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扭转了汉朝对匈奴战争中的被动的军事态势。汉朝占有了河南地,等于往匈奴的胸膛中插进一把钢刀,河南地成了汉朝军队进攻匈奴的一个最好的军事基地。因此,汉朝收复河南地,是一次有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的胜利。这次胜利大大振奋了汉朝的士气和君臣抗击外侵的信心。 
  汉武帝这次出击获得了很大胜利,除杀死不少匈奴兵之外,还夺回了军事要地河南地,汉武帝按功行赏,封卫青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卫青部下校尉苏建被封为平陵侯,张次公为岸头侯。士兵们也得到犒劳和赏赐,军心大振。 
  这时候,郎中主父偃又给汉武帝献上一条计策,他对汉武帝说:“河南地一带土地肥沃,有黄河作为天然的水渠,是块膏腴之地。况且黄河天险阻止了匈奴的进攻,秦朝的时候,蒙恬就曾在那里修造城墙,抵御匈奴。现在臣以为应该在这些地方重建新城,设立郡县。这是从根本上抗击匈奴、保卫边疆的重要措施。” 
  汉武帝也认为河南地的地理位置有利于防御匈奴,但在那么大一片地方兴建城池也是国家大事,这需要花费许多人力和物力。汉武帝决定召开廷议,讨论固边筑城之事。不想大臣们多数持反对意见,他们反问道:“这件事与秦始皇筑长城又有什么两样呢?不但劳民伤财,而且在那么偏远的地方筑城,又有谁愿意搬到那边去住呢?” 
  汉武帝并不讨厌秦始皇,他所做的事有些是秦始皇做过的。汉武帝为了抵抗匈奴,是不在乎人力和物力的。他赞成主父偃的意见,大臣们也没有谁敢再提反对意见了。 
  汉武帝派将军苏建征调十多万人民去建筑朔方城(今内蒙古黄河以南的鄂尔多斯),又征发关东地区的民夫,把黄河以南蒙恬时修建的所有要塞都加固修理一下。这次筑城固边,花去的金钱以亿计,汉朝的府库也空了。崤山以东的百姓每十万人一批轮流去服劳役,一座座城堡在边境上夯实筑成,河南地的防守能力比以前有很大提高。 
  汉武帝在北方防御问题上系统考虑了一段时间,他除了在河南地筑城防守之外,把东部上谷郡里伸到匈奴界中去的一块土地放弃给了匈奴。因为上谷郡斗辟县造阳以北的地方九百里凸到匈奴境内,无险可守,派出防守的士兵经常遭到匈奴的突然袭击,而汉朝又不能及时派出援军救助。为了这小块地方,汉朝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汉武帝把这小块地方放弃给匈奴也是为了防守的方便。这说明汉武帝对北方边防已经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安排。 
  北方经过这次整顿,的确加强了防御匈奴攻击的能力。但这里除了戍卒之外,少有人烟,而且军粮得全部从内部调运。为了以民养兵,解决国家负担,汉武帝下令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实边活动。汉武帝移民十万人充实到朔方郡。这大量的移民不但加强了边防,而且也部分地解决了没有土地的农民的生活。 
  大规模的移民使荒凉的河南地又充满了生气。土地被开垦出来,原先的牧场又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河套地区有黄河灌溉的便利条件,土地肥沃,经过汉朝军民的共同开发,成为塞北的一颗明珠。汉武帝为了便于管理河南地,就在原来秦朝九原郡的基础上,改名为五原郡,治所在九原(今包头市西北)。河南地又正式地回到中央政权的怀抱之中,又重新得到了开发。   
  匈奴境内追亡逐北(1)   
  看到汉武帝热心地经营河南地,军臣单于又气又急。在公元前127年的冬天,一病不起,溘然长逝。匈奴境内群王无首,为夺取单于的位置又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 
  军臣单于生前立下太子於单,应该是匈奴王国的正式继承人。但军臣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觊觎单于位置多年,早早就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他一看军臣单于死去了,马上就自立为单于,他有强大的骑兵队伍,不怕太子於单的反抗。 
  太子於单不甘心就这样失去单于的位置,他领着自己所属的人马和伊稚斜展开了决斗,於单势单力薄,被伊稚斜打得大败,於单无路可走,只好逃到汉王朝境内请求投降。汉武帝对于於单采取了友好的姿态,他为了鼓励匈奴人不与汉朝作对,就把於单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