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本草品汇精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11-本草品汇精要-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性 
论云)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石龙芮(出神农本经)主风寒湿痹心腹邪气利关节止烦满久服轻身明目不老(以上朱字 
神 
农本经)平肾胃气补阴气不足失精茎冷令人皮肤光泽有子(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地椹 石 
龙彭根 天豆 水堇 天灸 鲁果能【苗】(图经曰)一丛数茎茎青紫色每茎三叶其叶芮 
芮 
短小多刻缺子如葶苈而色黄(唐本注云)今用者俗名水堇苗似附子叶似桑椹故名地椹生下湿 
地 
五月熟时叶子皆味辛山南者粒大如葵子关中河北者细如葶苈气力劣于山南者(衍义曰)石龙 
芮 
今有两种水中生者叶光而末圆陆生者叶有毛而末锐入药须用水生者陆生者又谓之天灸取少叶 
揉系臂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烧者是真也【地】(图经曰)出泰山川泽石边(唐本注云)生关中 
河北 
(陶隐居云)近道处处有之(道地)兖州【时】(生)春生苗(采)五月五日取子二月八日 
取皮【收 
】阴干【用】子及皮【质】子类葶苈而黄【色】黄【味】苦【性】平泄【气】气之薄者阳中 
之阴【臭】朽【主】除痹舒筋【助】大戟为之使【反】畏蛇蜕皮吴茱萸【治】(疗)(图经曰) 
能逐诸风除心热燥(补)(衍义曰)陆生者补阴不足茎常冷失精【赝】蓄菜子为伪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飞
内容:x无毒附苗花根屋茅 丛生x 
茅根(出神农本经)主劳伤虚羸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利小便 苗主下水(以上朱字 
神 
农本经)下五淋除客热在肠胃止渴坚筋妇人崩中久服利人(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兰根 茹 
根地管 地筋 兼杜【苗】(图经曰)春生苗布地如针俗谓之茅针可啖甚益小儿夏生白花 
茸 
茸然至秋而枯其根至洁白味亦甘美陆机草木疏云菅似茅而滑无毛根下五寸中有白粉者柔韧宜 
为索沤之尤善其未沤者名野管诗所谓白茅菅兮是也入药功用与茅等其屋苫茅用之须经久者良 
【地】(图经曰)生楚地山谷田野今处处有之(道地)澶州鼎州【时】(生)春生苗(采)四 
月取花 
六月取根【收】晒干【用】根花苗针【质】根类茅香根而粗【色】白【味】甘(茅针)甘(花) 
甘【性】寒缓(茅针)平凉(花)温【气】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香【主】除瘀血下五淋 
【制】 
刷去沙土锉碎用【治】(疗)(日华子云)疗妇人月经不匀通血脉淋沥○茅针通小肠花 刀箭 
疮止血并痛○屋四角茅止鼻洪(唐本注云)菅花止衄血吐血灸疮(药性论云)白茅破血并止 
消渴 
( 
及暴下血【合治】合脂膏疗诸竹木刺在肉中不出及因风致肿○屋茅合酒煮疗卒吐血○屋上烂 
茅和酱汁研敷斑疮蚕啮疮○茅针合酒煎服疗痈毒软疖不作头【禁】妊娠不可服【解】茅屋滴 
溜水杀云母毒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紫菀(出神农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痰蹶安五脏(以上朱字神农本经) 
疗咳 
唾脓血止喘悸五劳体虚补不足小儿惊痫(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紫茜 青菀 液牵牛【苗】 
(图经曰)三月布地生苗叶其叶三四相连五月六月开黄紫白花结黑子本有白毛根甚柔细【地】 
(图经曰)生房陵山谷及真定邯郸今耀成泗寿台孟州兴国军皆有之【时】(生)春生苗(采) 
二月 
三月取根【收】阴干【用】根润软者为佳【质】类重台根作节而有茸【色】紫【味】苦辛【 
性】温散【气】气浓味薄阳中之阴【臭】香【主】气喘咳嗽【助】款冬花为之使【反】畏茵 
陈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制】(雷公云)凡使去头土用东流水洗净以蜜浸一宿至明于火上 
焙干用【治】(疗)(药性论云)除尸疰及胸胁逆气百邪鬼魅(日华子云)调中及肺痿吐血消 
痰止 
渴劳气虚热(补)(药性论云)补虚(日华子云)润肌肤添骨髓(衍义曰)益肺气【合治】 
合款冬花 
百部为散生姜乌梅煎服疗久嗽不瘥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紫草(出神农本经)主心腹邪气五疸补中益气利九窍通水道(以上朱字神农本经)疗腹 
肿胀 
满痛以合膏疗小儿疮及面渣(音查)(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紫丹 紫芙(哀老切) 藐 
香 
茎赤节青二月有花紫白色秋结实亦白人家园圃或种莳其根所 
以染紫也【地】(图经曰)生砀山山谷及楚地今处处有之(陶隐居云)襄阳南阳(道地)单 
州东京 
为胜【时】(生)春生苗(采)三月取根【收】阴干【用】根色赤者为好【质】茎类威灵仙 
而粗 
壮【色】紫【味】苦【性】寒【气】味浓于气阴也【臭】香【主】透斑疮利水道【制】(雷 
公云)凡使须用蜡水蒸之待水干取去头并两畔髭细锉用每修事紫草一斤用蜡二两于铛中熔熔 
尽便投蜡水作汤用【治】(疗)(图经曰)治伤寒时疾发疮疹不出并豌豆疮(药性论云)疗恶 
疮疹 
癣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前胡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名医所 
录)【苗】(图经曰)苗青白色似斜蒿初出时有白芽长三四寸味甚香美又似芸蒿七月开白花与 
葱花相类八月结实根细青紫色今 延将来者大与柴胡相似但柴胡赤色而脆前胡黄而柔软不 
同耳今诸方所用前胡皆不同京师北地者色黄白枯脆绝无气味江东乃有三四种一种类当归皮斑 
黑肌黄而脂润气味浓烈一种色理黄白似人参而细短香味都微又有如草乌头肤黑而坚有两三岐 
为一本者食之亦戟人咽喉然此皆非前胡也【地】(图经曰)出陕西梁汉江淮荆襄州郡及相州 
孟 
州皆有之(道地)吴中寿春及越衢婺陆等处皆好【时】(生)春生苗(采)二月八月取根【收】 
曝 
干【用】根润实者为好【质】类北柴胡而柔软【色】黄褐【味】苦【性】微寒泄【气】气味 
俱薄阴中之阳【臭】香【主】止痰嗽去寒热【助】半夏为之使【反】畏藜芦恶皂荚【制】(雷 
公云)凡修事用刀刮去苍黑皮并髭土了细锉用甜竹沥浸令润于日中晒干用之【治】(疗)(图 
经 
曰)下气化痰(药性论云)去热实下气并时气内外俱热(日华子云)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 
破症 
结开胃下食通五脏及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禁】野蒿根为伪误 
服之令人反胃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败酱(出神农本经)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以上朱字神农本经)除痈肿浮 
肿结 
气风痹不足产后疾痛(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鹿肠 鹿首 马草 泽败 鹿酱 酸益【苗】 
(图经曰)叶似水莨及薇衔花黄根紫色丛生嗅如陈败豆酱之气故以为名耳(陶隐居云)叶似 
根似柴胡【地】(图经曰)生江夏川谷今江东亦有之(道地)江宁府【时】(生)春生苗(采) 
七月 
八月十月取根【收】曝干【用】根【质】根类柴胡【色】紫【味】苦咸【性】平微寒泄【气】 
味浓于气阴中之阳【臭】臭【主】痈肿风痹【行】手厥阴经足少阴经【制】(雷公云)凡使 
收 
得后便粗杵入甘草叶相拌对蒸从巳至未出焙干去甘草叶取用【治】(疗)(药性论云)除毒风 
痹破多年凝血能化脓为水及产后诸病止腹痛除疹烦渴(日华子云)疗赤眼障膜 肉 耳血气 
心腹痛破症结产前后诸疾催生落胞血晕排脓补 鼻洪吐血赤白带下疮痍疥癣丹毒(别录云) 
蠼 
尿绕腰者煎汁涂之瘥【合治】合薏苡仁附子治腹痈腹有脓者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白藓(出神农本经)主头风黄胆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以 
上 
朱字神农本经)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以上黑字名 
医 
所录)【名】白羊藓 白膻 金雀儿椒 地羊膻【苗】(图经曰)苗高尺余茎青叶稍白如槐亦 
似茱萸夏开花淡紫色似小蜀葵根似蔓荆皮黄白而心实其气膻似羊故名地羊膻也【地】(图经 
曰)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今河中润州皆有(道地)江宁府滁州蜀中【时】(生)春生苗(采) 
四月五 
月取根又云宜二月取瘥晚则虚恶【收】阴干【用】根上皮【质】类牡丹皮而白【色】白【味】 
苦咸 
】(疗)(图经曰)鼠 巳有口脓血出者煮汁服一升当吐鼠子愈(药性论云)去一切热毒恶风 
风疮 
疥癣赤烂眉发脱脆皮肌急壮热恶寒解热黄酒黄谷黄劳黄(日华子云)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 
一 
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附根子 植生x 
酸浆主热烦满定志益气利水道产难吞其实立产(神农本经)【名】醋浆 苦 (音针) 
寒浆【苗】(图经曰)苗似水茄而小叶亦可食实作房如囊囊中有子如梅李大皆赤黄色根似菹 
芹 
色白绝苦尔雅所谓 寒浆郭璞注云今酸浆草江东人呼为苦 是也(衍义曰)苗如天茄子开小 
白 
花结青壳熟则深红壳中子大如樱亦红色樱中腹有细子如落苏子食之有青草气此即苦耽也又一 
种三叶酸浆草生人家园林亭槛中着地开黄花味酸亦入药用【地】(图经曰)生荆楚川泽及人 
家 
田园中今处处有之【时】(生)春生苗(采)五月五日取根【收】阴干【用】叶根实【色】 
茎青 
根白【味】酸苦【性】平寒【气】味浓于气阴也【臭】腥【主】除热催生泄水【制】捣汁用 
【治】(疗)(陶隐居云)实小儿食之能除热亦主黄病(别录云)根捣汁治黄病【合治】三叶 
酸浆 
草阴干为末空心合酒下三钱匕治妇人赤白带下○三叶酸浆草净洗研绞自然汁合酒各一合令温 
暖空心服之治卒患诸淋遗沥不止小便赤涩疼痛 

卷之十草部中品之上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丛生x 
郁金香主虫野诸毒心气鬼疰鸦鹘等臭(名医所录)【地】(图经曰)陈氏云其香十二叶为 
百 
草之英按魏略云二月三月有花状如红蓝(陈藏器云)郁金香平入诸香药用之说文郁金芳草也 
十 
二叶为贯将以煮之用为莹为百草之英合而酿酒以降神也【地】(图经曰)生秦国【时】(生) 
春 
生苗(采)四月五月取茎叶【收】曝干【用】花茎叶【质】花类红蓝【色】黄【味】苦【性】 
温泄【气】气浓于味阳中之阴【臭】香【主】除一切臭【治】(疗)(陈藏器云)除心腹间恶 
气 
鬼疰 

卷之十
一十二种陈藏器余
内容:兜纳香味甘温无毒去恶气温中除暴冷广志云生剽国魏略曰大秦国出兜纳香○海药云(谨 
按广志云生西海诸山味辛平无毒主恶疮肿 止痛生肌并入膏用烧之能辟远近恶气带之夜行壮 
胆安神与茆香柳枝合为汤浴小儿则易长)○风延母味苦寒无毒小儿发热发强惊痫寒热热淋解 
烦利小便明目主蛇犬毒恶疮痈肿黄胆并煮服之细叶蔓生缨绕草木南都赋云风衍蔓延于衡皋是 
也○海药云(谨按徐表南州记生南海山野中主三消五淋下痰小儿赤白毒痢蛇毒瘅溪等毒一切 
疮肿并煎服只出南中诸无所出也)○耕香味辛温无毒主臭鬼气调中生乌浒国南方草木状曰耕 
香茎生细叶○大瓠藤水味甘寒无毒主烦热止渴润五脏利小便藤如瓠断之水出生安南太康地记 
曰朱崖儋耳无水处种用此藤取汁用之○海药云(谨按太原记生安南朱崖上彼无水惟大瓠中有 
天生水味甘冷香美主解大热止烦渴润五脏利水道彼人造饮馔皆瓠色)○筋子根味苦温无毒主 
心腹痛不问冷热远近恶鬼气注刺痛霍乱蛊毒暴下血腹冷不调酒饮磨服生四明山苗高尺余叶圆 
浓光润冬不凋根大如指亦名根子○土芋味甘寒小毒解诸药毒生研水服当吐出恶物尽便止煮食 
之甘美不饥浓人肠胃去热嗽蔓如豆根圆如卵 食后弥吐人不可食○优殿味辛温去恶气温中 
消食生安南人种为茹南方草木状曰合浦有优殿人种之以豆酱汁食芳香好味○土落草味甘温无 
毒主腹冷疼气 癖作煎酒亦捣绞汁温服叶细长生岭南山谷土人服之○KT 菜(猪孝切)味 
辛 
温无毒主冷气腹内久寒食饮不消令人能食字林曰KT 辛菜南人食之去冷气○必似勒味辛温 
无毒主冷气胃闭不消食心腹胀满生昆仑似马蔺子○胡面莽味甘温去 癖及冷气止腹痛煮之生 
岭南叶如地黄海蕴味咸寒无毒主瘿瘤结气在喉间下水生大海中细叶如马尾似海藻而短也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紫参(出神农本经)主心腹积聚寒热邪气通九窍利大小便(以上朱字神农本经)疗肠胃 
大热 
唾血衄血肠中聚血痈肿诸疮止渴益精(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牡蒙 众戎 童肠 马行 
【苗 
】(图经曰)苗长一二尺茎青而细叶亦青似槐叶亦有似羊蹄者五月开花白色似葱花亦有红紫 
色 
似水荭者根皮紫黑肉红白色如地黄状(别录云)一种团聚而生根黄赤有纹皮黑中紫五月华紫 
赤 
其实黑大如豆【地】(图经曰)生河西及冤句山谷今河中解齐淮蜀州郡皆有之(道地)滁州 
濠州 
眉州蒲州晋州【时】(生)春初生苗(采)三月六月取实【收】晒干【用】根脂润者为好【质】 
类人参而团聚【色】紫【味】苦辛【性】寒微寒【气】气之薄者阴中之阳【臭】香【主】心 
腹坚胀【反】畏辛夷【制】火炙令紫【治】(疗)(药性论云)散瘀血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 
通 
【合治】以半斤用水五升煎二升内甘草二两煎取半升分三服疗痢 

卷之十一草部中品之中
草之草
内容:x无毒 植生x 
本(出神农本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悦颜色(以上朱字神 
农 
本经)辟雾露润泽疗风邪 曳金疮可作沐药面脂○实主风流四肢(以上黑字名医所录)【名】 
鬼卿 地新 微茎【苗】(图经曰)叶似白芷香如芎 但芎 似水芹而大 本叶细耳五月有 
白 
花七八月结子根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