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类本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证类本草-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陶隐居云∶此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搅令浊,俄顷取之,以解中诸毒。山中有毒菌, 
人不 
识,煮食之,无不死。又枫树菌食之,令人笑不止,唯饮土浆皆瘥,余药不能救矣。今注《 
唐本》元在草部下品之下今移。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地浆,无毒。 
圣惠方∶治热渴心闷,服地浆一盏并妙。梅师方∶食生肉中毒。掘地深三尺,取土三升, 
以水五升,煎五沸,清之一升,即愈。 

卷第五
腊雪
属性:味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温疫,小儿热痫狂啼,大人丹石发动,酒后 
暴热,黄胆,仍小温服之。藏淹一切果实良。春雪有虫,水亦便败,所以不收之。(新补 
见陈藏器及日华子。) 
别说云∶谨按霜治暑月汁渍,腋下赤肿及痱疮以和蚌粉,敷之立瘥。瓦、木上以鸡毛羽 
扫取,收瓷瓶中,时久不坏。今宜附腊雪后。 
衍义腊雪,文具半天河条下。 

卷第五
泉水
属性:味甘,平,无毒。主消渴,反胃,热痢热淋,小便赤涩。兼洗漆疮,射痈肿。令散, 
久服却温,调中,下热气,利小便,并多饮之。又新汲水,《百一方》云∶患心腹冷病者。 
若男子病,令女人以一杯与饮;女子病,令男子以一杯与饮。又解合口椒毒。又∶主食鱼肉 
,为骨所鲠。取一杯水,合口向水,张口取水气,鲠当自下。又∶主人忽被坠损肠出,以冷 
水喷之,令身噤,肠自入也。又。腊日夜,令人持椒井旁,无与人语,纳椒井中,服此水去 
温气。《博物志》亦云∶凡诸饮水,疗疾皆取新汲清泉,不用停污浊暖,非直无效,固亦损 
人。(新补) 
沈存中笔谈∶东阿是济水所经,取其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 
膈疏 
痰止吐皆服。济水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 

卷第五
半天河
属性:微寒。主鬼疰,狂,邪气,恶毒。 
陶隐居云∶此竹篱头水也,及空树中水,皆可饮,并洗诸疮用之。今按陈藏器本草云∶ 
半 
天 
河,在槐树间者主诸风及恶疮,风瘙疥痒,亦温取洗疮,今注《唐本》元在草部,今移。臣 
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半天河,单用。此竹篱头水及高树穴中盛天雨,能杀鬼精,恍惚妄 
语,勿令知之与饮,瘥。日华子云∶平,无毒。主蛊毒。 
外台秘要∶治身体白驳。取树木孔中水洗之,捣桂屑,唾和敷驳上,日再。白驳者,浸 
淫渐 
长似癣,但无疮也。 
衍义曰∶半天河水,一水也。然用水之义有数种,种各有理。如半天河水,在上天泽水 
也, 
故 
治心病、鬼疰、狂、邪气、恶毒。腊雪水,大寒水也,故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温疫、热 
痫 
、丹石发、酒后暴热、黄胆。井华水,清冷澄澈水也,故通九窍,洗目肤翳及酒后热痢。后 
世又用东流水者,取其快顺疾速,通关下膈者也。倒流水者,取其回旋留止,上而不下者也 
。 

卷第五
热汤
属性:主忤死。先以衣三重,藉忤死人腹上,乃取铜器若瓦器盛汤着衣上,汤冷者去衣,大 
冷者换汤,即愈。又霍乱,手足转筋。以铜器若瓦器盛汤熨之,亦可令蹋器使脚底热彻,亦 
可以汤捋之,冷则易,用醋煮汤更良,煮蓼子及吴茱萸汁亦好。以锦絮及破毡角脚,以汤淋 
之,贵在热彻。又缲丝汤,无毒,主蛔虫。热取一盏服之,此煮茧汁,为其杀虫故也。又 
猪汤,无毒,主产后血刺心痛欲死,取一盏温服之。(新补见《抱朴子》、陈藏器。) 
陈藏器云∶凡初觉伤寒三日内,但取热汤饮之,候吐则止,可饮一、二升,随吐,汗出 
瘥。 
重 
者亦减半。又冻疮不瘥者,热汤洗之效。野人闲话《朱真人灵验篇》∶有病者,患风疾数年 
不较。掘坑令患者解衣坐于坑内,逐以热汤上淋之。良久,复以簟盖之,瘥。别说云∶谨按 
《外台秘要》有作甘烂水法∶以木盆盛水,杓扬千百下,泡起作珠子五、六千颗,撇取治霍 
乱及入膀胱,治奔豚,药用殊胜。《伤寒论》第三卷,亦有此法。 
衍义曰∶热汤,助阳气,行经络。患风冷气痹人,多以汤渫脚至膝上,浓覆使汗出周身。 
然 
别 
有药,亦终假汤气而行也。四时暴泄利,四肢冷,脐腹疼,深汤中坐,浸至腹上,频频作, 
生阳佐药,无速于此。虚寒人始坐汤中必战,仍常令人伺守。 

卷第五
白垩
属性:(乌恪切) 
r白垩(乌恪切)pd55。bmpr 
味苦、辛,温,无毒。主女子寒热,症瘕,月闭,积聚,阴肿痛,漏下,无 
子,泄痢。不可久服,伤五脏,令人羸瘦。一名白善。生邯郸山谷。采无时。 
陶隐居云∶此即今画用者,甚多而贱,俗方亦稀,《仙经》不须。臣禹锡等谨按唐本云∶ 
胡 
居士言,始兴小桂县晋阳乡有白善。药性论云∶白垩,使,味甘,平。主女子血结,月候不 
通,能涩肠止痢,温暖。萧炳云∶不入汤。日华子云∶白善,味甘。治泻痢,痔 ,泄精, 
女子子宫冷,男子水脏冷,鼻洪,吐血。本名白垩,入药烧用。 
图经文具代赭条下。 
唐本余注云∶此即今画工用者,甚易得,方中稀用之,近代以白瓷为之。雷公云∶凡使, 
勿 
用 
色青并底白者,先单捣令细,三度筛过了,又入钵中研之。然后将盐汤飞过,浪干。每修事 
白垩二两,用白盐一分,投于斗水中,用铜器物内,沸十余沸了,然后用此沸了水飞过白垩 
,免结涩人肠也。 
衍义文具代赭条下。 

卷第五
冬灰
属性:味辛,微温。主黑子,去疣(音尤)息肉,疽蚀疥瘙。一名藜灰。生方谷川泽。 
陶隐居云∶此即今浣衣黄灰尔,烧诸蒿、藜,积聚炼作之,性亦烈,又荻灰尤烈。欲销 
黑志 
、疣赘,取此三种灰和水蒸以点之即去,不可广用,烂人皮肉。唐本注云∶桑薪灰,最入药 
用,疗黑子、疣赘,功胜冬灰。用煮小豆,大下水肿。然冬灰本是藜灰,余草不真。又有青 
蒿灰,烧蒿作之。柃灰,烧木叶作。并入染用,亦堪蚀恶肉。柃灰一作苓字。臣禹锡等谨按 
陈藏器云∶桑灰,本功外,去风血症瘕块。又主水阴淋,取酽汁作食,服三、五升。又取鳖 
一头,治如食法,以桑灰汁煎如泥,和诸症瘕药重煎,堪丸,众手捻成。日服十五丸,症瘕 
癖无不瘥者。其方文多,不具载。 
图经文具锻石条下。 
衍义曰∶冬灰,诸家只解灰而不解冬,亦其缺也。诸灰一烘而成,唯冬灰,则经三、四 
月方 
彻 
炉。灰既晓夕晓灼,其力得不全燥烈乎?而又体益重。今一 而成者体轻,盖火力劣,故不 
及冬灰耳。若古紧面少容方中,用九烧益母灰,盖取此义。如或诸方中用桑灰,自合根据本法 
。既用冬灰,则须尔。《唐本》注云∶冬灰本是藜灰,未知别有何说。又汤火灼,以饼炉中 
灰细罗,脂麻油调,羽扫,不得着水,仍避风。 

卷第五
青琅
属性:r青琅 pd56。bmpr 
味辛,平,无毒。主身痒,火疮,痈伤,白秃,疥瘙,死肌,侵淫在皮肤中。煮炼 
服之,起阴气,可化为丹。一名石珠,一名青珠。生蜀郡平泽。采无时。(杀锡毒,得水银 
良,畏鸡骨。) 
陶隐居云∶此《蜀都赋》所称青珠黄环也。黄环乃是草,苟取名类而种族为乖。琅 亦 
是昆 
山上树名,又《九真经》中大丹名也。此石今亦无用,唯以疗手足逆胪(音闾)。化丹之事, 
未的见其术。唐本注云∶琅 乃有数种色,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且琅 五色,其以青 
者,入药为胜。今出 (音髓)州以西乌白蛮中及于阗国也。臣禹锡等谨按陈藏器云∶琉璃 
, 
主身热目赤,以水浸令冷熨之。《韵集》曰∶火齐珠也。《南州异物志》云∶琉璃本是石, 
以自然灰理之可为器,车渠、玛瑙并玉石类,是西国重宝。《佛经》云∶七宝者,谓金、银 
、琉璃、车渠、玛瑙、玻璃、真珠是也。或云珊瑚、琥珀。今玛瑙碗上刻镂为奇工者,皆以 
自然灰又昆吾刀治之,自然灰,今时以牛皮胶作假者,非也。日华子云∶玻璃,冷,无毒。 
安心,止惊悸,明目,摩翳障。 
图经曰∶青琅 ,生蜀郡平泽。苏恭注云∶琅 乃有数种,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琅 
五 
色 
,其以青者入药,为胜,出 (音随)州以西乌白蛮中及于阗国也。今秘书中有《异鱼图》 
载 
,琅 青色,生海中,云海人于海底以网挂得之,初出水红色,久而青黑,枝柯似珊瑚而上 
有孔窍如虫蛀,击之有金石之声,乃与珊瑚相类。其说不同,人莫能的识。谨按《尚书· 
禹 
贡》∶雍州厥贡球琳琅 。《尔雅》云∶西北之美者,有昆仑墟之球琳琅 焉。孔安国、郭 
璞皆以为石之似珠者。而《山海经》云∶昆仑山有琅 ,若然是石之美者,明莹若珠之色, 
而其状森植耳。大抵古人谓石之美者多谓之珠。《广雅》谓琉璃、珊瑚,皆为珠是也。故《 
本经》一名青珠。而左太冲《蜀都赋》云∶青珠黄环。黄环是木,然引以相并者,亦谓其美 
如珠,而其类实木也。又如上所说,皆出西北山中,而今图乃云海底得之。盖珍瑰之物,山 
海谷俱产焉。今医方家亦以难得而稀用也。 
唐本余∶味甘。 
衍义曰∶青琅 ,《书》曰∶三危既宅。三危,西裔之山也,厥贡唯球琳琅 。孔颖达 
以谓 
琅 
石似玉。《新书》亦谓三苗、西戎。《西域记》云∶天竺国正出此物。陶隐居谓为木,名 
大丹名。既是大丹名,则《本经》岂可更言煮炼服之。又曰∶可化为丹。陶不合远引,非此 
琅 
也。《唐本》注云∶是琉璃之类。且琉璃火成之物,琅 又非火成。《经》曰∶生蜀郡平 
泽,安得同类言之,其说愈远。且《佛经》所谓琉璃者,正如鬼谷珠之类,乃火成之物也, 
今人绝不见用。 

卷第五
自然铜
属性:r自然钢pd57。bmpr 
味辛,平,无毒。疗折伤,散血止痛,破积聚。生邕州山岩中出铜处,于坑中及石 
间采得,方圆不定,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今附) 
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自然铜,凉。排脓消瘀血,续筋骨,治产后血邪,安心,止惊 
悸 
图经曰∶自然铜,生邕州山岩中出铜处,今信州、火山军皆有之,于铜坑中及石间采之, 
方 
圆 
不定,其色青黄如铜,不从矿炼,故号自然铜。今信州出一种,如乱铜丝状,云在铜矿中, 
山气熏蒸,自然流出,亦若生银,如老翁须之类,入药最好。火山军者,颗块如铜,而坚重 
如石,医家谓之 石,用之力薄。采无时。今南方医者说,自然铜有两、三体∶一体大如麻 
黍,或多方解,累累相缀,至如斗大者,色煌煌明烂如黄金、 石,最上;一体成块,大小 
不定,亦光明而赤;一体如姜、铁矢之类。又有如不冶而成者,形大小不定,皆出铜坑中, 
击之易碎,有黄赤,有青黑者,炼之乃成铜也。据如此说,虽分析颇精,而未见似乱丝者耳 
。又云∶今市人多以 石为自然铜,烧之皆成青焰如硫黄者是也。此亦有二、三种∶一种有 
壳如禹余粮,击破其中光明如鉴,色黄类硫石也;一种青黄而有墙壁,或纹如束针;一种碎 
理如团砂者,皆光明如铜,色多青白而赤少者,烧之皆成烟焰,顷刻都尽。今药家多误以此 
为自然铜,市中所货往往是此。自然铜用多须 ,此乃畏火,不必形色,只此可辨也。 
雷公云∶石髓铅即自然铜也。凡使,勿用方金牙,其方金牙真似石髓铅,若误饵,吐煞 
人。 
石髓铅,色似干银泥,味微甘。如采得,先捶碎,同甘草汤煮一伏时,至明漉出,摊令干。 
入臼中捣了,重筛过,以醋浸一宿,至明,用六一泥泥瓷合子,约盛得二升以来,于文武火 
中养三日夜,才干便用盖盖了,泥用火 两伏时,去土抉盖,研如粉用。若修事五两,以醋 
两 
镒为度。丹房镜源云∶可食之自然铜,出信州铅山县银场铜坑中,深处有铜矿,多年矿气结 
成,似马 勃,色紫重,食之苦涩,是真自然铜。今人只以大碗石为自然铜,误也。别说云 
∶谨按今辰州川泽中出一种形圆似蛇含,大者如胡桃,小者如栗,外青皮黑色光润,破之 
与石无别,但比 石不作臭气尔,入药用殊验。 
衍义曰∶自然铜,有人饲折翅雁,后遂飞去。今人打扑损,研极细,水飞过,同当归、 
没药 
各半钱,以酒调,频服,仍以手摩痛处。 

卷第五
金牙
属性:r金牙pd58。bmpr 
味咸,无毒。主鬼疰,毒蛊,诸疰。生蜀郡,如金色者良。 
陶隐居云∶今出蜀汉,似粗金,大如棋子而方。又有铜牙亦相似,但外色黑,内色小浅, 
不 
入药用。金牙唯合酒、散及五疰丸,余方不甚须此。唐本注云∶金牙,离本处入土水中,久 
皆色黑,不可谓之铜牙也。此出汉中,金牙湍湍两岸入石间,打出者,内即金色,岸摧入水 
,久者皆黑。近南山溪谷、茂州、雍州亦有,胜于汉中者。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金牙 
石,君。治一切风,筋骨挛急,腰脚不遂。烧浸服之良。日华子云∶金牙石,味甘,平。治 
一切冷风气,暖腰膝,补水脏,惊悸,小儿惊痫。入药并烧淬去粗汁乃用。 
图经曰∶金牙,生蜀郡,今雍州亦有之。《本经》以如金色者良,而此物出于溪谷,在 
蜀汉 
江 
岸石间打出者,内即金色,岸摧入水,年久者多黑。葛洪治风毒厥,有大小金牙酒,但浸其 
汁而饮之。古方亦有烧淬去毒入药者。孙思邈治风毒及鬼疰,南方瘴气,传尸等,各有大小 
金牙散之类是也。又有铜牙,亦相似而外黑色,方书少见用者。小金牙酒,主风疰百病,虚 
劳,湿冷缓不仁,不能行步,近人用之多效,故着其法云∶金牙、细辛、地肤子、莽草、干 
地黄、蒴 根、防风、附子、茵芋、续断、蜀椒各四两,独活一斤,十二物,金牙捣末,别 
盛练囊,余皆薄切,并金牙共内大绢囊,以清酒四斗渍之,密泥器口,四宿酒成,温服二合 
,日三,渐增之。 
衍义曰∶金牙,今方家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