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后期经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经济史-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虽然需要100个工人劳动一年的生产物毛呢只换来了80个工人劳动一年 

  的生产物葡萄酒,但是如果由英国自己生产葡萄酒,则需要120个工人劳动 

  一年才能生产出同样数量的葡萄酒。制订比较优势原则是李嘉图的科学功 

  绩。马克思称赞这一原则,认为专业化甚至对比较落后的国家也可能是有利 

  的,因为它由此得到的商品比它自己所能生产的更便宜。 

       英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成熟时期的其他有影响的经济学家还有:约翰·巴 

  顿 (生卒年代不详),他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完成时期“有很大的功劳” 

  的经济学家。他的著作《论影响社会上劳动阶级状况的环境》和李嘉图的《政 

  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于同一年即1817年出版。巴顿在自己的著作中考察了 

  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需求相对减少这一重大问题。乔治、拉姆赛(1800—1871 

  年),他于1836年出版了《论财富的分配》,发展了斯密、李嘉图的一些重 

  要观点。马克思指出:拉姆赛:他事实上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① 

  理查、琼斯(1790—1855年),他的经济理论著作有《论财富的分配和税收 

  的源泉》(1831年)、《政治经济学绪论》(1833年)和《国民政治经济学 

  教程》 (1852年)。和斯图亚特相似,琼斯是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经济关系。 

  马克思指出“在这里我们看到,政治经济学这门实际科学是怎样结束的:资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 卷Ⅲ,人民出版社1874 年版,第360 页。 


… Page 22…

  产阶级生产关系被看作仅仅是历史的关系,它们将导致更高级的关系,在那 

                                                                      ② 

  里,那种成为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基础的对抗就会消失”。托马斯·罗伯特·马 

  尔萨斯(1776—1834年),马尔萨斯在这期间的主要著作有《价值的尺度》 

    (1823年)和《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年)等。马尔萨斯是19世纪初英 

  国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阶级的代表。马尔萨斯为《谷物法》辩护,他认为, 

  由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在英国增加谷物生产必然引起单位成本的提 

  高,但是,这是为了使英国实现粮食自给自足所应付的代价。他认为废除《谷 

  物法》虽然会促进英国工业的发展,可是“不应该由此推论,工业制度不会 

  发展得过分的,或者说它所带来的流弊在超过某一限度之后,不可能多于它 

               ① 

  的优点。”马尔萨斯根据其人口理论,断言英国开放进出口口岸的结果会使 

  谷物价格低贱,刺激人口增长,从而引起下层阶级生活状况恶化。在马尔萨 

  斯看来,谷物贸易的限制政策将给社会各阶级带来利益和幸福。因此,马尔 

  萨斯主张对进口的谷物征收“一种保护性的和有利的课税”,并继续实行谷 

                           ② 

  物出口的补贴制度。 詹姆斯、穆勒 (1773—1836年),他的主要经济著作 

  是182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纲要》。穆勒是李嘉图学说的积极拥护者,他 

  积极维护工业资本家的利益,反对土地贵族阶级,在阐述李嘉图关于地租的 

  理论时,他要求对地租课以高额的税收。约翰·雷姆赛·麦克库洛赫 (1789 

  —1864年),他1825年出版其主要经济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麦克库 

  洛赫试图发展李嘉图的劳动价值学说,却采用了马尔萨斯和萨伊的理论作基 

  础。纳索·威廉·西尼耳(1790—1864年),他的主要经济学著作是《政治 

  经济学大纲》(1836年),此外还有《政治经济学结论》(1827年)、《人 

  口论二讲》(1831年)、 《论工厂法对于棉纱制造业影响的书信》(1837 

  年)等。西尼耳从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出发,他说:萨伊等人把生产三要素 

   “叫做劳动、土地和资本。我们原则上同意这样的分类;……我们还打算用 

                                                     ③ 

  节欲(abstinence)这个词来代替资本。”这样,生产三要素就成为“劳动、 

                          ① 

  节欲和自然要素”。西尼耳认为:“利润是节欲的报酬,而节欲是推迟享乐。 

                                                           ② 

  靠了节欲才能存在或保持的那种商品是资本。”西尼耳还提出了另一个“新 

  发现”,即“最后一小时”论。1836年,英国工厂主为了反对工厂法和 10 

  小时工作日运动,请西尼耳为其资本家利益辩护。西尼耳为工厂主写成了《论 

  工厂法对于棉纱制造业影响的书信》,力图证明:工厂主的利润是11。5小时 

  工作日中的最后一小时创造出来的。因此,若将工作日从 11。5小时缩减到 

  10小时,那么工厂主的利润就会消失,工厂就会倒闭,而工人也就会找不到 

  工作。约·斯·穆勒(1806—1873年),他的经济著作是《论政治经济学中 

  若干未解决的问题》(1844年)和《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 

  用》(1848年)。他的经济理论具有中和的特征。他反对古典学派亚当·斯 

  密和李嘉图关于经济规律都是永恒不变的观点。在他看来,生产规律与分配 

  规律具有不同的性质。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它不依社会制度而改变,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 卷Ⅲ,人民出版社1874 年版,第472、473 页。 

① 马尔萨斯:《论谷物法的影响、地租的性质与发展》,商务印书馆1960 年版,第14、15 页。 

② 马尔萨斯:《论谷物法的影响、地租的性质与发展》,商务印书馆1960 年版,第23 页。 

③ 西尼耳:《政治经济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93、94 页。 

① 西尼耳:《政治经济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95 页。 

② 西尼耳:《政治经济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77 年版,第276 页。 


… Page 23…

  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一经有了物品,人类就可以个别地 

  或集体地按照他们自己的愿望来处理它们。他们可以随意把它们交给任何人 

  来支配,并随意规定条件。所以,财富的分配是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 

  决定分配的规律是统治着社会的那部分人的意见和情感所制造出来的,并且 

  在各个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里是不大相同的;假如人类要这样做的话, 

                   ③ 

  还会更不相同。 罗伯特·欧文(1771—1858年),欧文是英国空想社会主 

  义的代表,其著作有《合理的社会制度的状态》(1830年)等,欧文认为体 

  力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不是个别劳动而是作为平均劳动的一般的劳动是价值 

  的尺度。欧文考察了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的问题,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存在着不断扩大的生产和市场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因此工人的劳动没有得 

  到应有的报酬。他认为,在未来社会即理性社会中,机器将成为人类最伟大 

  的恩惠。约翰·格雷(1798—1850年),他是英国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的 

  著作主要有《论交换原则》(1831年)、 《论货币的性质和用途》(1848 

  年),他认为劳动时间应作为货币的直接计量单位,并建议建立发行“劳动 

  货币”的国民银行。同时,他提倡建立小私有制。 

       查尔斯·巴贝吉(1792—1871年),以研究工场手工业并提出作业研究 

  和报酬制度成为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1832年,巴贝吉发表了著名的《论机 

  器和工厂的节约》。他赞同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的三条经济效益,提出可以 

  按不同的工序所要求的技艺来雇佣不同的工人,支付不同的工资,即所谓“边 

  际熟练”原则。1822年,巴贝吉发明了一种称之为“差值机器”的机器计算 

  机;1833年又设计一种“分析机器”,有着现代计算机所具有的储存装置、 

  穿孔卡输入系统、运算装置和外部储存系统。因此,巴贝吉被称为是计算机 

  之父。 

       安德鲁·尤尔(1778—1857年),1835年,他发表《工厂哲学:或论大 

  不列颠工厂制度的科学、道德和商业经济》。他明确提出要在工厂里建立必 

  要的规章制度;提出对工人实行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产 

  品给予一定数量的报酬的办法等。 



                        2。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缓慢发展 



        (1)“普法战争”后的法国经济 

       拿破仑战败后,波旁王朝第二次在法国复辟封建贵族统治。但是,法国 

  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统治时期,封建制度已被摧毁,资本主义无论 

  在工业或农业中都向前发展了。复辟时期,法国虽然主要还是一个农业国, 

  在30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约占2300万,但是法国的工业生产仅次于英国, 

  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约占20%的份额。拿破仑战败和波旁王朝复辟,15万反法 

  联军占领法国,根据1815年11月第二次巴黎和约,法国不仅要付出7亿法 

  郎的赔款,而且还须负担占领军的给养。尽管波旁王朝不得不把政权建立在 

  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妥协的基础上,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比英 

  国落后了许多,并在近代经济发展中被后起的美国、德国超过。 

       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法国的经济逐渐恢复并得到了缓慢的发展。首先是 



③ 约·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伦敦朗门斯·格林公司1911 年版,第 



123—124 页。 


… Page 24…

  工业生产中使用机器的数量逐渐增多。1814年仅有15家工厂使用机器生产, 

  到1830年已有625家工厂使用蒸汽机和新式机器。工业中棉花用量,1812 

  年为1030万公斤,1829年增加到3500万公斤。1815年丝织品生产总值为 

  4000万法郎,到1830年增加为8000万法郎。蒸汽机的功率从1815年到1826 

  年增加15倍,生铁产量从1810年到1830年增加2倍。煤的开采量1814年 

  为100万吨,1825年为150万吨。贸易总额1815年仅为6。21亿法郎,到1829 

  年增加至12。24亿法郎。 

       19世纪初法国开始产业革命,但是由于连年的战争造成了国家的财政困 

  难;同时在战争期间对英国实行的“大陆封锁政策”,使许多法国工业部门 

  因原料来源断绝而陷入困境,加上封建王朝复辟等,这一切都延缓了法国产 

  业革命的进程,因而法国产业革命直到19世纪20年代才真正开始。1825年, 

  英国废除了关于机器出口的禁令,法国利用有利的时机,取消了对英国的大 

  陆封锁政策,从国外聘请熟练技工并大批输入英国机器以提高国内工业技术 

  水平,工业革命在法国大规模开展起来。随着机器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和 

  蒸汽机的日益广泛使用,最先普遍采用机器生产的纺织工业到40年代末已拥 

  有11。6万台纺织机和350万纱锭,全国已有棉纺织厂566家。伴随法国资本 

  主义的增长,工人阶级人数迅速增多。1828年,巴黎有24万多工人,占首 

  都人口的 34%。此外,巴黎和其它大城市每年还雇佣成千上万的季节工人, 

  其中大多数是来自农村的贫苦农民。工人的日工作时间平均长达14至16小 

  时,工资却极其低微。资本家还大量雇佣廉价的女工和童工,女工的工资只 

  及男工工资的50—60%。1825年,从南特来的一位医生对工人做了这样的描 

  述:“对他来说,生活就是免于一死。除了指望养活他的家庭和他自己的一 

  块面包之外,除了指望使他一时不再意识自己的一瓶酒外,他无所企求,无 

  所期望。……无产者回到家中,就是进入他那悲惨之地——冷风从壁板、顶 

  棚的裂缝中刮入的屋子。一天14小时的劳动之后己是满身臭汗,但他回家时 

                                          ① 

  并不换衣服,因为他没有衣服可换。”法国19世纪的资本主义工业化和英 

  国以及欧洲其它国家一样,伴随大机器广泛使用的同时是以对工人劳动时间 

  的剥夺发展起来的。 

       1830年7月法国再次发生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七月王朝。如 

  果说波旁王朝是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迈进,则七月王朝已经是资产阶级王朝 

  了。不过,其政权并非掌握在整个资产阶级手里,而是资产阶级中的一个集 

  团,即金融贵族手里。因而,七月王朝实行的政策都是有利于金融贵族集团 

  的。但这些政策的实行打击了封建贵族和天主教教士恢复旧制的企图,减少 

  了对外战争,控制了资金外流,因而,在这一时期,法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 

  进一步的发展。棉纺织工业中的棉花用量从1831年的约2800万公斤,增加 

  到1845年6400万公斤;工业投资总额从1830年的300亿法郎,增加到1848 

  年的450亿法郎;工业中广泛采用机器生产,1830年全国仅有625台蒸汽机, 

  到1847年增加到4853台;煤产量1830年为170万吨,到1847年达到550。30 

  万吨;铁产量1832年仅为71。40万吨,到1847年达到160。80万吨;铁路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