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易解_慧律法师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净土圣贤录易解_慧律法师着-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 能奉

 

能奉。浙江钱塘人,专修净土法门,常常见到佛光照耀她的身体。有一天,毫无疾病,告诉她的徒弟说:‘我往生的时候到了!’不久之后,大众听到她念佛的声音极为高亢恳切,于是前往探视,仔细一看,能奉已经合掌面向西方而坐化往生。此时有异香充满室内,又有音乐声隐隐约约地向西方而去。(佛祖统纪)

 

宋 慧安

 

慧安。浙江明州人,住在小溪的杨氏庵。平日专修念佛法门求生西方,并持诵《金刚经》,无论寒暑都未中断。常常在室内,见到佛光照耀下来。有一天,示现疾病,自己正身端坐,警戒众人不可諠哗。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说:‘佛来了!’命令大众唱念佛名,然后迅速地坐脱往生,时年九十六岁。(佛祖统纪)

 

明 袾锦

 

袾锦。字太素,俗姓汤,杭州人。出家前嫁于同县的沈姓儒生,即是莲池大师也。莲池大师出家时,袾锦年仅十九岁,有人劝袾锦阻止莲池大师出家。袾锦说:‘常常听到他说生死事大,阻止他出家,是误了他,不可以的!’袾锦到了四十七岁时也出家,受具足戒。奉持律仪极为严谨,虔诚专修念佛法门。明神宗万历四十二年(西元一六一四年),得疾病。病重垂危的时候,忽然告诉侍者说:‘经典说十念就可以往生,赶快扶我起来!’起床之后,则端身正坐念佛而往生,时年六十七岁。(孝义庵录)

 

明 广学

 

广学。俗姓龚,苏州(江苏)崇明人。年十二岁时,即断肉食,平日受持经藏,朝晚虔诚恭敬地礼佛,自己发愿不嫁人。年二十八岁时,剃度。前往杭州,依止孝义庵的太素(袾锦)法师而居住。专精奉持清净梵行,纯一而不杂乱。广学体质一向虚弱,可是穷尽心力专事苦行,勤劳苦修而不吝惜自己的身体。不久之后得疾病,舍弃医药,一心等待命尽往生,因此气息奄奄体力不振。

 

有一日,忽然自己起身,面向西方,端身正坐。庵主为她设立阿弥陀佛的圣像,广学双目凝视仔细地观看,双手合掌至心归命。不久之后,盥洗双手,穿著清净的衣服,手持念珠,端身面对佛像,如入禅定。侍者恐怕她会倾斜跌倒,以两个枕头支撑著她的腋下,广学挥手说:‘不用这个!’大众环绕著为她念佛,她又挥手说:‘我自己有主,不必劳动大众!’说完后就跏趺不动。经过两个昼夜之后,以低微的声音称念佛名,气息渐渐急促,然后寂然地往生,当时为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西元一六一一年)二月七日,时年三十三岁。(孝义庵录)

 

明 成静

 

成静。字实修,广州东冈人。从幼年时,即奉持斋戒。后来出家,受具足戒。平日修习念佛法门不曾停止。曾经劝勉大众造栴檀木的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像。到了明年,得了些微的疾病,预知往生的时至。告诉弟子说:‘千手千眼大悲观世音菩萨,来此接引我,我去了!’说完即闭目而往生。(观音慈林集)

 

清 潮音

 

潮音。俗姓金,苏州(江苏)常熟人,嫁给龚姓人士,后来守寡独居严守妇节,与儿子端吾,一同发心出家。端吾既已出家为僧,潮音也到苏州,礼拜比丘尼真如为师。后来回到故里,租屋而在其中修行,日夜六时,念佛的声音浩浩不断。有一天,示现微疾,自己沐浴后披衣,端身正坐在中堂,日落黄昏时,自己计算说:‘亥时(晚上九~十一点)就要去了!’。后来把手收入袖子里,端身正坐而往生,年七十三岁,此事发生于清世祖顺治年间(西元一六四四~一六六一年)。(潮音事略)

 

论曰:‘我收集古代比丘尼修习净土法门而有传闻的,不过是寥寥的数位而已。我想恐怕是流传下来的都散失了呢?或者是女众多随世俗浮沉,自己能自我克制振奋精进的却很少呢?然而留下来可以传诵的大多都能谨慎地持戒诵经,坚定往生的誓愿,临命终时现诸瑞相。现在取录而流传之,以为修行的正确轨范。’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人王第五)

 

慧律法师著

 

往生人王第五

 

乌苌国王

 

乌苌国王。平日雅好佛法,曾经告诉随侍身旁的臣子说:‘我为一国之王,虽然享福受乐,但是不能免于无常。听说西方有极乐净土,可以栖息心志,我现今应当发愿,求生彼国。’从此以后六时精进行道念佛。每当供佛斋僧之时,国王及夫人,都亲自奉持饮食供佛斋僧,如是三十年而不停止。临命终时,颜色容貌欢喜愉悦,现出种种灵瑞的感应。(往生集)

 

论曰:‘自从佛教东传以来,统领国家的君王,能以至诚深心宏扬护持佛法的,代代不乏其人。然而往生时有瑞相感应的,史书传记里面却很少听闻,没有办法去详细考察。过去帝尧治理天下之人民,平定海内的政事之后,前往藐姑射之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之处),拜见四位贤人,到此山之后突然怅然若失其天下,不觉得其天下有什么重要的。如果真的能以极乐净土为归宿的人,其对于天下世间的态度,也应该是如此啊!’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王臣第六)

 

慧律法师著

 

往生王臣第六

 

七万释种

 

七万释种。释迦牟尼佛在迦毗罗卫国的尼居陀林时,命令弟子迦卢,前往度化佛陀的父王。迦卢(陈…东+施…方)夷到了迦毗罗卫城时,以神通力,于虚空中结跏趺坐飞行来到王宫,为净饭王,赞叹如来的希有功德。净饭王于是生起恭敬的信心,率领所有的释迦种族,前往佛陀的住所。佛陀既已为天龙八部各个授记之后,即为净饭王广说三解脱门。又说:‘一切诸法,皆是佛法。’净饭王言:‘若一切法是佛法的话,一切众生亦应是佛。’佛陀说:‘若是能够不起颠倒而妄见有众生相者,当下即是佛。所谓佛者,如实地见众生是虚妄也。如实见众生者,即是见到诸法的实际。实际者,即是法界。一切法无生,此是陀罗尼(总持)门。应当在此法中,而安住其心,不要信仰其他的事。’尔时净饭王等七万释迦种族,听闻佛法解悟其理,得无生法忍。佛陀于是现出微笑,而说偈曰:‘释种已得决定智,是故于佛所说法,决定心住于无生,人中命终已,得生安乐国,面奉无量寿,无畏成菩提。’(宝积经)

 

晋 刘程之

 

刘程之。字仲思,彭城(江苏铜山县)人。年少丧父,事奉母亲极为孝顺。擅长老子、庄子的学说,不随便混杂于当时的俗世。最初担任政府的参军,当时的王公大臣皆先后地引荐他高升其他的官职,刘程之都坚决地推辞。当时慧远大师,居住在庐山的东林寺,修习念佛三昧,刘程之于是前往依止。慧远大师说:‘官禄显赫,云何不为呢?’刘程之说:‘晋朝没有磐石的坚固,有情众生却有累卵的危险,我又何必去作官呢?’当时南朝刘宋的皇帝刘裕因为刘程之不屈服于官禄,因此称他为“遗民”以赞扬他高洁的德行。同时有一些具有清净信心的士人,如宗悫、雷次宗、周续之、张野、张诠、毕颖之等人,也都来庐山依止慧远大师修行。于是大家在西方三圣像前,营建房舍创立莲社,一同修行净土法门,由刘程之镌刻石头立下誓愿,其文章曰:

 

‘因缘变化的道理既已明白,则去来生灭的征兆就很明显了。迁流感生的理则既是相应于事实,则善恶因果之报应就是必然的了。知道人身难得,很快地就失之于交臂之间而沉沦六道,了悟世事无常、生死逼迫的急切。明白三途恶报在急急相摧,知道险难恶趣之难以超拔。此就是那些一同志向的贤者们,之所以于晨朝精勤、夜里警惕,想要仰望有所救济解脱的原因啊!

 

而所谓的不可思议境界,只可以用感通而达到,不可以形象去追求。如果能够感通于实有的事物,则虽然是幽远的道路也近在咫尺。如果求之于没有实在体性的东西,则渺渺茫茫何有目标。今日有幸能够不谋而得感通,归心于西方极乐世界,作文章于篇幅,以表明我等真实的信心,并将情意志愿发露于天地之间。于是这些机缘迹象相通于睡眠梦境之中,以致于有百余位贤者一起前来共同修行的这种令人心中欢欣之事。群贤如云彩般聚集而显出光明,众人形影相齐犹如天造地设。功业必定要有理则才能和谐,此种殊胜的事情,并不是只由人力即可达到。此实在是天地启运其真诚,暗中运助,使得众贤才能聚集一处啊!

 

然而众人的背景德行参差不齐,善根功德也不一致,虽然早晨大家所祈求得生净土的目标是一样的,但是到了晚上心意又有所不同,即使是我同一师承的道友眷属也是如此,这实在是令人感到可悲。是以慨然振奋,命大众整理衣襟前往法堂,令大家齐运一心,将心意寄托在不可思议的究竟之处(西方净土)。誓愿和这些一同修行的人,都能优游地往生于极乐国土。而那些超群绝伦出类拔萃、首先往生净土的人,请不要在高耸的云端独自优游,而忘了要兼顾那些仍然在深谷陷溺的众人。

 

觐见阿弥陀佛绝妙的天容,开启我们的心灵,使其产生真实觉照的作用。迷昧的妄识由真心去启悟,粗重的身形改变为莲华化生的殊胜妙身。依托著莲华于八功德水之间,在七宝行树的覆荫下赞叹阿弥陀佛。于辽阔的天地之间飞行、而飘荡著如云般轻柔的衣裳;在伴著花香的微风中优游、而还忘了时间岁月。低头向三途遥遥地俯谢而去,昂首傲视著天宫而长辞于三界之外。接引众灵以继起往生净土的大道,遥指著阿弥陀佛这个大觉悟者作为归向的目标,如果能够达到这个理想,岂不是很宏伟远大吗?’

 

刘程之后来到西林山涧的北边,自己别立禅修的房舍,专精研究佛法深奥的义理,同时严格地持守戒律,并作念佛三昧诗。居住半年之后,在禅定中见到阿弥陀佛放光照耀大地,皆呈黄金色。又经过十五年,当他正在念佛的时候,见到阿弥陀佛,以白毫相光照触其身,并垂手表示安慰和接引,刘程之说:‘怎样才能获得如来为我摩顶,并以衣服覆盖我身。’才说完不久阿弥陀佛就为他摩顶,并且拿袈裟披在他身上。另外又有一天,梦见进入七宝莲池,见到青色白色的莲华,其水池湛然澄澈。有一个人头顶有圆光,胸中现出卍字,指著池水说:‘此是八功德水,你可以饮之。’刘程之于是饮用此水,觉得很甘美。睡醒之后,异香从毛孔之中散发出来。接著就向人说:‘我往生净土的因缘已经到了!’

 

于是请僧人诵《妙法莲华经》,将近有数百部。刘程之对著佛像焚香,一再地礼拜并祈祷说:‘我因为释迦牟尼佛的遗教,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此香应当先供养释迦如来。其次供养阿弥陀佛。再其次,供养《妙法莲华经》,我之所以能够得生净土,就是由于此经的功德。并且愿与一切的有情,能够同生西方净土。’说完之后即与大众告别,睡卧在床上,面向西方合掌,安然地往生。当时为东晋安帝义熙六年(西元四一○年),时年五十九岁。(东林传。出三藏记集)

 

隋 徐孝克

 

徐孝克。性情极为孝顺,每当皇帝请宴的时候,从不食用任何东西,而把食物带回家奉养母亲。平日素食长斋,持菩萨戒,日夜讲说读诵《法华经》。当他做“都官尚书”的时候,官府中常常有鬼怪,每当黄昏夜里之时,无故而有怪声和光线,或者见到有人穿著衣服官帽从井里出来,居住在官府的常常有人死亡。后来徐孝克居住在其中两年,妖怪灾变都止息了。人人都认为是徐孝克真实正直的德行所致的结果。

 

隋文帝开皇十年(西元五九○年),长安发生流行疾病,隋文帝命令他讲《金刚般若经》。开皇十九年(西元五九九年)往生,临命终时端身正坐安然念佛,室内有异于寻常的香气,邻里的人都感到很惊异。(《陈书》(孝友传))

 

唐 于昶

 

于昶。不清楚他居住的故乡。唐武则天当政的时候,担任并州(河北)的“录事”(缮写文件的官职)。白天判决诉讼官狱的事务,夜里则审判阴间的官司。常常事先知道灾变祸事,而暗中为之防备,如是经过六年之久。后来因为母亲过世,每日以持诵《金刚经》为功课,因此而不再担任阴间的官吏。年八十四岁,将要命终时,忽然闻到奇妙的香气,急忙告诉在左右的人说:‘西方的圣人来迎接我了!’接著就面向西方,连续的称念佛名而往生。(报应记)

 

唐 马子云

 

马子云。不清楚他居住的乡里。科举时中举人,担任泾县的尉官。有一次官府派遣他把本郡的田赋税捐监督运送入京城,当时他所乘载的船只在半途突然翻覆,将一万斛的米沉入江里,因而被关入牢狱之中。马子云在狱中,专心一意地念佛,如是经过五年,因为遇到特赦而出狱。后来隐居在南陵山的寺院之中,持日中一食的斋戒。唐玄宗天宝十年(西元七五一年)命终于泾县。在此之前马子云曾经告诉他人说:‘我因为命运坎坷,而能专精地严持佛法,如今西方的行业已经完成,将要往生极乐世界了!’第二天,自己沐浴,穿著新的衣服,端身正坐恭敬合掌,不久之后突然异香满室,马子云说:‘佛来了!’说完即安然往生。(纪闻)

 

唐 韦文晋

 

韦文晋。不清楚他的出身。在唐朝做官,官位做到“观察使”(负责审察所属部下行为之官员)。建立念佛道场,专志于净土的行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天,正在持念佛名的时候,跏趺正坐而往生,当时有异香充满整个室内。(佛祖统纪)

 

石晋 张抗、翁儿

 

张抗。不清楚他的出身。石晋的朝代(西元九三六~九四六年),为“翰林学士”。曾经课诵大悲咒十万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天,卧病在床,此时张抗只是一心持念佛号。不久之后,忽然告诉家人说:‘西方净土,就在厅堂屋子的西边。阿弥陀佛坐在莲华上,翁儿则在莲华池的金沙地上,礼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