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八礼社江之战1
洟源一仗宋军斩首七千佘众,俘虏竟多达三千人,大获全胜。而高建勋和阮酋近领着残兵败将退到初虚的礼社江边之后,查点残余的士兵,竟然不足五千人。两人又惊又怕,没想到宋军的战斗力竟会如此强横,又但心宋军会乘胜追击,进攻大理城,因此急忙派人将左右两路的人马调回,守住礼社江,以保护大理城。同时又命人急报在大理城的高建铭,请他速发援军支援。
左右两路的联军在得知中路军大败的消息之后,也踌躇不定,不知是该继续向前还是后退。不过接到了高建勋和阮酋近退军的命令之后,立刻调过头来,回到虚初和高建勋、阮酋近合军。
合军之后;交趾和高氏联军还有近三万人马;论人数仍然要比驻守在阿宁部的宋军要多了二倍多;不过高建勋和阮酋近却对宋军的悍勇心有余悸;不敢轻易发动进攻;只是守在虚初的礼社江边;等待高建铭的援军;甚至期盼着高建铭能把象军带来。
高建铭接到了大败的消息之后,也吃惊不小,他知道高建勋和阮酋近都有西南一带颇有名气的大将,想不到竟会在宋军手下败得这么惨;因此他亲自率领五千人马也来到虚初,见了高建勋和阮酋近之后;详细询问洟源一战的经过。
高建勋和阮酋近自然将这一战的经过详细的告诉了高建铭,并且着重强调了宋军俱甲骑军是何等的可怕,认为只有象军才能对付宋军的俱甲骑军。因此请求高建铭将象军调来参战。不过其他将将听了以后,都有些不以为然,认为两人是过于夸大了宋军的厉害,其实是为这次大败找借口。
但高建铭也有几分见识,到也听说过以前金国进攻宋国时使用过一种叫做“铁浮图”的俱甲骑军,据说这种骑兵十分厉害,现在宋朝大概也建立了自己的“铁浮图”,在大理用上了。因此他对高建勋和阮酋近也并没有过多的责怪。
高建铭手下原有战象一百多头,自从起兵反大理之后,又多方收罗,现在也增加到了一百多头,又花重金从交趾买来了一百头战象。这三百多头战象是高建铭的王牌,是交由自已的儿子高继能来统领,轻易不会使用。因为这一次发兵进攻阿宁部是攻城战,战象在攻城战中作用不大,而且论兵力,交趾和高氏联军也占了绝对优势,因此高建铭并没有出动战象。
但听高建勋和阮酋近这么一说,高建铭也知道,现在是该动用这支王牌劲旅的时候了,因此立刻下令,派人回大理城,命令高继能速带象军,到虚初来和大军汇合。同时又派人到各个归属自己的部落传令,叫他们都发兵来助战。
同时高建铭也知道,宋朝的人马以经到了大理,即使是有象军助战,也未必就能轻言获胜,恐怕还会和宋军打持久战,因此在礼社江边修筑营寨,一面严密防守,一面等象军和其他各部族的人马到了之后,再与宋军决一死战。
宋军获胜的消息传到了石城郡;尤其是三千被俘的交趾和高氏联军的俘虏也被押到了石城郡之后,大理君臣欣喜若狂;自从高建铭起兵反大理之后;还从来没有过这样辉煌的战果。而先前几个对杨炎一到大理就提出要全面掌控军权不满的大臣这时也无话可说了。
而以经投靠大理这边么些和乌蛮两部见了,也对大理复国充满了信心,么些部立刻发来了一千人马助战,乌蛮部也发来了一千五百人马助战。
这时宋军的步军司左军、广西军中军、后军、游奕军人马终于也到了大理,到达石城郡。见到宋军的大队人马到子,段智兴十分高兴,当即决定,派刘建赫率领么些、乌蛮及大理人马,共计四千,跟随宋军的大队人马,前住阿宁部助战。
大队人马来到了阿宁部,与杨炎、刘仁先合兵一处,这时进入大理的宋军共有六个军,计有二万七千多人,只有押送十二头大象和军需,器械,淄重,粮草等物的步军司后军的五干人马还没到,而聚集在阿宁部的大理军有一万二千人马,而先期进入大理的马军司中军和选锋军也以经休整完毕,这时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杨炎立刻下令,留下刘建赫带七千大理军留守阿宁部,让刘仁先带领五千大理军跟随宋军一起,来到礼社江边。
到达礼社江边后时候,交趾和高氏联军以经在立好了营寨,杨炎一面命令宋军下寨,一面亲自寻找高地观看联军的布置。
只见交趾和高氏联军是背靠礼社江扎营,营墙都是用碗口粗细的木桩密排筑成,有一丈多高,十分坚固。虽然背水扎营是违被兵法大忌的做法,但联军却在礼社江上搭起了九座浮桥,确保了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也有路可退,而且在每一座浮桥两头都修建了两座箭塔,不仅可以守住浮桥,而且在必要所时候还能掩护联军过江。
而且交趾和高氏联军也分两部份,分驻礼社江两岸,在礼社江东岸与宋军对持的是联军的主力,大约有三万人马,而在礼社江西岸屯积是联军的军需,器械,淄重,粮草等物,有五千人马看守。
原来高建铭听了高建勋和阮酋近的报告,怕宋军又从自己的背后下手,因此才采用了这样一个背水扎营的的方法,以防止宋军又绕到自己的背后,同时又在江面上搭了九座浮桥,布置箭塔,以防万一不敌宋军,就可以用箭塔掩护,退守到礼社江的西岸去。
而礼社江在这方圆一百多里的江面较宽,超过了二百步,如果没有船筏一类的渡江用具,跟本无法渡过。因此礼社江无形中也成了联军军需粮草的一道屏障。
( )
八礼社江之战2
看完了交趾和高氏联军的营寨,杨炎这才回到了宋军的大营。//一回到大营,杨炎立刻招集众将,一起商议进军之策。
刘仁先道:“杨大人,据探子回报,现在高建铭正在四处调集人马,准备和我军决战,而且听说他以经派人回大理城去调象军来。”
杨炎微微一皱眉,道:“对付象军的武器是由步军司后军押送,现在还没有到达大理,如果现在就和象军决战,恐怕损失太大了。”他又看了看地图,道:“从大理城到这里大约有三四天的路程,也就是说如果在三天之内,我们无法击败敌军的话,就还是退回到阿宁部驻守,不要和象军硬拼。”
刘仁先道:“杨大人,象军不会那么快就到这里,你对象军不大了解,大象行动的速度虽然不慢,但食量惊人,一头象的食料要低得上十匹战马,因此象军一但要出动,必须先调集到足够的食料,因此象军赶到这里,最少也要六七天的时间。”
杨炎点点头,道:“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有六天的时间。那么大家认为有什么好办法,击败敌军。”
刘复武道:“敌人背水结营,看似犯兵家大忌,但却正因为敌军背后是大河,恰好使我军无法从两侧绕到他们背后奇袭,只能从正面强攻。”
殷世彪道:“那怕什么,就从正面强攻啊!我们不是有俱甲骑军吗?就用俱甲骑军正面强攻,我就不信那帮龟孙子挡得住我们。”
杨炎摇摇头,道:“敌军的营寨扎得十分坚固,我们只有两千俱甲骑军,如果正面强攻的话损失太大,而且敌军一但不敌,还可以从浮桥退回到西岸去驻守,有箭塔掩护,我们也难占到什么便宜。”
殷世彪有些泄气道:“那怎么办?难道我们就这么退回阿宁部去吗?”
刘复武道:“大人,能不能扎一些木筏来渡河?”
杨炎道:“一来时间不够,只有五六天的时间,那来得急扎木筏,二来用木筏过江也容易被敌军发现,早做准备。”转头问刘仁先道:“对了,刘将军,这附近有没有可以趟水渡河的地方?”
刘仁先道:“这方圆百里以内是没有的,只有绕到西南边的马笼部附近,礼社江分成十多支细流,可以涉水踱江,不过那可有一百七八十里远,一去一回没有六七天是不行的。而且马笼部是高建铭的地方,也容易被人发现。”
杨炎微微一笑道:“那就行了,我们可以用骑军出击,一百七八十里路一去一回最多两天就可以走完,而且我们全都是骑军,就算被敌军发现,想通知高建铭也来不及了。”
刘仁先全身一震,道:“大人说的对。我怎么没有想到用骑军呢?”
其实到不是刘仁先没有想到,因为西南一带诸国的产马量不多,骑军及少,很少有大规模使用骑军作战,更没有使用骑军大范围迂回包超的概念,因此所以的作战思路都是建立在步军的基础上的。而恰恰相反,使用骑军大范围迂回包超正是杨炎的拿手好戏,这一点正好令刘仁先和高建铭始料不及。
杨炎道:“刘复武。”
刘复武立刻出列,道:“末将在。”
杨炎道:“你立刻带选锋军的全部人马,只留下一千俱甲骑军,从马笼部渡过礼社江,迂回包抄,到了敌军西岸大营附近,立刻给大营发信号,我们马上出兵,进攻敌军的东岸大营,然后你立刻领人马袭击敌军的西岸大营,放火烧了他们的粮草、辎重。”
刘复武道:“末将尊令。”
杨炎又道:“你们攻下敌军西营之后,如果有东营的败军过江逃跑,你们不要迎头拦截,那样只会逼敌军死战,而是等他们逃走之后,随后掩杀,知道没有。”
刘复武点头道:“末将明白。”
杨炎又对刘仁先道:“刘将军,请你安排向导,给他们引路。”
* * * * * *
半夜,交趾和高氏联军营中灯火阑珊,士军们吃过了晚饭,各自回营休息去了。而高建铭和高建勋,阮酋近正在大营中一起饮酒商议事情。
几个人正喝得酒酣耳热的时候,阮酋近道:“这几天宋军每天都来我们营挑战,看来宋军是要急着和我们决战啊?”
高建铭道:“让他们急吧,我们可不要着急,无论如何也要等象军到了以后,再和宋军决战,建勋,继能他们什么时候出发?”
高建勋道:“跟据继能的来信,他们今天巳经出发了,三天以后就可以到达这里,那时我们也就不用再怕宋军了。”
阮酋近道:“真希望他们能够早一点到,说实话这几天一直躲在营里不出战,听着外面宋军叫骂,我实在有些不甘心,真恨不得出去和他们大战一场。”
高建铭呵呵笑道:“阮将军,你这又何必呢?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小不忍侧乱大谋,宋军骂宋军的,又何必管他们呢?当年韩信不是也忍过跨下之辱吗?而且我们并不是真的害怕宋军,只是不打无把握的仗,要不然就算打赢了,但也损兵拆将,岂不是得不偿失吗?只等象军一到,我们就立刻出战,却时候还要多多依赖阮将军的神勇呢?”
阮酋近也笑道:“那里,那里,都是高候爷运筹帷幄,才能……”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士兵冲进营帐;道:“禀报候爷,两位将军,宋军乘夜,袭击我军大营。”
高建铭听了,也大吃一椋,难通是因为白天无懈可击,因此宋军才选择在晚上偷袭自己吗?这到是很有可能的。急忙道:“宋军乘夜来袭,我们出去看看。”
三人走出营帐,来到前营,只见一道一道火箭划过夜空,飞进了联军的大营里,还有不少士兵以经中箭到下,营中一片大乱,士兵们东躲西藏,纷纷找地方躲避箭矢。甚至有几支箭都擦着几人身边飞过,惊出了他们一身冷汗。高建勋急忙叫来人拿来几个盾牌,每人拿一个挡箭,又叫几个士兵拿着盾牌在几人周围护着,这才觉得安全多了。
交趾和高氏联军的营墙都是用碗口粗细的木桩密排筑成,有一丈多高,在营寨内侧离地五尺高搭有木台; 每隔两尺有一个垛口,营寨内的士兵可以站在木台上防守。
高建铭一手拿着盾牌,在几名士兵的保护下来到了营墙边,蹬上木台,从垛口向外看去。只见宋军早己在联军的营寨百步之外横向排开,最前排是由一排塔盾密密排列,把后面的宋军挡了个严严实实。而宋军的弓箭手也分成十数排,不断向联军的大营中发射火箭。
箭矢划破墨染般的夜空,带出一道一道醒目的火线,如同飞火流星一般,的不断落进联军的大寨中,缤纷烂灿,就像礼花一样。有一些箭矢落到帐蓬上,旗帜上燃烧起来; 好在前营没有粮草辎重等易燃的物品,虽然起火多处,但都还不大。虽然暂时还不能引起大火,但时间长了却就很难说了。
不过高建勋和阮酋近也是久经战场的人,经过了短暂的惊慌之后,高建勋立刻下令营中的士兵把盾牌全都拿出来,人手一个,遮挡箭矢,并且掩护没有盾牌的士兵,挑水铲土,扑灭火焰。营中的混乱局面顿时大有了改观。而阮酋近也调来五百弓箭手爬上木台,从木墙的垛口向宋军放箭。见宋军前排有塔盾遮挡,又调了五百弓箭手在木台下,斜对天空射箭。
而这时后面十几排的宋军都一齐向上斜举着盾牌,挡住从空中落下的箭矢,虽然说交趾和高氏联军的弓箭并不是亳无作用,但对宋军几乎也造不成多少危胁。而宋军在盾牌的掩护下,一面缓缓向前推进,一面仍然继续向联军的大营中射出火箭。
不过现在交趾和高氏联军也作好了防范准备,宋军的弓箭对联军造成的伤害并不大,而且火势也渐渐能够得到控制,令高建铭放心不少,但宋军仍然在向进缓步的推进,虽然宋军前进的速度不快,但走完百余步远的距离也并不需要太长时间。就在联军自己调整的这段时间里,宋军就向前推进了三十余步,最前排的塔盾离营墙不足七十步了。
( )
八礼社江之战3
阮酋近趴在垛口向外看着,对身边的高建铭道:“高候爷,这样也不是办法,宋军在向我们逼近,如果等他们逼到寨墙边可就不好办了,不如我带兵冲出去和宋军打一仗吧。// ”
高建铭摇摇头,道:“不行,现在宋军的阵形严密,前面有塔盾保护,我们冒然冲出去一定占不了什么便宜,说不定宋军还等着我们出战,好乘乱冲进营里来。”
阮酋近道:“那怎么办?难到等着宋军冲到营边来攻营吗?”
高建铭道:“我就是想等他们来攻营,我们有营墙保护,怕什么,一但宋军攻营我们正好据墙而战,那时是宋军进攻,我们防守,是我们占优势啊!而且一但宋军攻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