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
封常清和舒莱克相对无言,大皱眉头,一脸的沉思之色。
“不对劲啊,很不对劲。”舒莱克率先打破沉默:“大食狗突然之间就没影了,我们打谁去啊?没了大食狗,我们就没有军械,没有粮草。”
“真是奇了的怪了,大食狗说没影就没影了,好象凭空消失似的。”封常清的一双邪眼都不知道邪到哪里去了。
自从封常清施行游击战后,他是收获极丰,他手下的军队越来越多,数月下来,已经有几万人了。至于装备,很不错,因为他专以打击大食辎重为目标,想不油水丰厚都不成。
他原本以为,再过一段时间,他的人手更多,装备更加优良,就可以在大食后面搞几次大动作,给安西都护府更有力的支援。
然而,变故骤起,让他想不到的是,大食辎重队竟然神奇的消失了。他派人到处打探,不要说大食辎重队,就是大食的人影子都见不着。这变故太大了,也太惊人了,尽管封常清才智不凡,也是想不明白。
“封将军,有人要见你。”一个波斯人快步进来,向封常清禀报。
“谁?”封常清忙问道。
“高仙芝。”波斯人忙回答。
“高都护?不可能。他怎么到这里呢?”封常清一愣,继而就是大呼小叫。
高仙芝是安西都护府的都护,坚守龟兹,怎么可能来到这里?
“我不就在这里么?你瞎嚷嚷。”然而,就在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
“高都护!”对这声音,封常清是太熟悉了,一蹦老高,旋风一般冲了出去。
和大步进来的高仙芝迎面撞上,封常清一双邪眼瞪得象铜铃,在高仙芝身上一通打量,结结巴巴的问道:“你真是高都护?不是假冒的?”
“你这个封常清,你找一个假冒得这么象的人来看看?”高仙芝对封常清极为欣赏,原本喜滋滋而来,听了他的话,恨不得给他一阵拳脚,把封常清的邪眼打到后脑门上去。
“着实挺象,假冒到这地步,是神了吧。”封常清依然在打量高仙芝,嘀咕个不休。
“你有多少人?”高仙芝突然问道。
“你问这做什么?”封常清一惊一咋的,潜意识里还以为这是冒牌货,不免声调有些高,继而反应过来,忙道:“高都护请恕我无礼。我如今有差不多五万人了。”
“五万,不少了,难为你了。赶紧的,全部集合,马上出发。”高仙芝的命令有些没头没脑。
“集合?出发?要做什么?”封常清还不清楚战局的发展,很不明白。
“当然是去追敌啦。”高仙芝知道封常清不了解战局的发展,也没有心思给他解释,道:“石国安国康国都被我们占了。我们要是去得迟了,就追不上了。大帅快到怛罗斯了吧。”
正如李昌国事先预料的一样,把大食大军歼灭掉,唐军一路西追,如入无人之境,就没有遇到象样的抵抗,进展之顺利远远超出了李昌国的预料。
只要唐军马蹄踏处,就成了唐朝的领土。(。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卷 血战石堡城 第三十四章 波斯后裔
第三十四章波斯后裔
长安,麟德殿,李隆基坐在宝座上,双眉紧拧。//
陈玄礼、李林甫、太子李亨、王忠嗣这些重臣站得笔直,就象标枪似的,他们的眉头也是拧着,一脸的凝重。
“你说说,李昌国能胜么?”李隆基打破沉默,轻声问道。
李昌国要与阿布?穆斯林决战于龟兹,李隆基早就收到了李昌国的军报,对李昌国的谋划很是赞成,对李昌国取胜具有信心。然而,此战关系太大了,李隆基不得忧。
若是唐朝取得,唐朝就可以大举西进,攻入大食的腹地,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盛事,让人期待。若是李昌国战败,大食军队就会兵临河湟之地,剑指长安,华夏震动,这同样是华夏历史上的第一次。
“陛下,臣以为能胜,一定能胜。”陈玄礼的声音很大,嗓门粗,却是完全没有平时那种自信。
因为他和李隆基是一样的担忧,如此大战,关系太大了,只要没有得到胜利的消息,谁敢不担心呢?
“林甫,你以为呢?”李隆基点名了。
“陛下,臣……相信李昌国会拼尽全力。”李林甫很想说李昌国一定能胜,却也担忧,到嘴边的话只得咽了回去。不过,他相信为了取胜,李昌国一定会尽力的。
“父皇,儿臣相信李昌国一定会取胜。”倒是太子李亨信心十足,说话掷地有声。
“哦。”李隆颇感兴趣。有些好奇,问道:“你何以如此相信李昌国?”
“父皇,你不是一直相信李昌国么?父皇,你想想呀,李昌国什么时间让你失望过?就是吐蕃那么难打,积石山那么难以通过,李昌国不是一样拿下来了吗?”李亨大声回答。列举了不少例子。
“是呀,李昌国是没有让朕失望过,吐蕃、积石山都没有挡住他。区区大食一定挡不住。”李隆基前面的话信心十足,后面的话就有些底气不足了,道:“可是。这是大食呀,不是吐蕃。大食的疆域比起吐蕃更广,装备更加精良,训练有素,骠悍善战,更有阿布?穆斯林这样的人杰,李昌国要打胜太难太难了。”
李隆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吐蕃哪能与大食比,无论是疆域还是人口武器装备,两者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星。而是相差很远很远,可以说天差地远。
遇到这样的敌人,谁也不能说百分百能战胜,即使你有很高的胜算。要知道,战场上瞬间万变。上一刻你还是胜算在握,下一刻就可能全线崩溃,尤其是遇到阿布?穆斯林这样具有传奇色彩的名将更是如此。
“王忠嗣,你打过大食,你说说看。”李隆基盯着王忠嗣问道。
“陛下,臣以为李昌国所谋甚大。即使臣统军也不可能比他有更好的谋划了。”王忠嗣很好统兵出战,却是未能如愿,一想起这事就不爽。不过,他的心胸还不错,不得不承认李昌国的谋划是最好的谋划,就是他自己也不见得能比李昌国做得更好。
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道:“不过,所谋越大,难度就越大,阿布?穆斯林逆转的可能就越大。这一仗,李昌国取胜的难度很大,能否成功,只能看临机决断,战场杀伐了。”
再好的谋划也需要执行,要靠战场上的临机决断,指挥及时。
在历名上,天才的谋划因为指挥不力而导致惨败亏输的事情多了去了。
“我们也只能等待。”李隆基知道,他眼下除了等待,什么事也做不了,只能耐着性子等着。
“西域大捷!”
“歼灭大食三十万之众!”
“大帅率军正在追击,直取怛罗斯!”
突然之间,原本平静的长安突然沸腾了,惊天动地的吼声响彻天际,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有声音?在吼什么?”李隆基好象装了弹簧似的,从宝座上一蹦老高,站了起来,眼睛如同两盏灯笼,明亮异常,耳朵竖得老高,凝神静听。
陈玄礼须发飘动,身子有些打颤,双手紧握成拳,他是太想知晓捷报。
李林甫也是激动,若是在为相期间能取得一场大胜利,他的“贤名”就会更具份量。
“一定是捷报,一定是捷报。”太子李亨对李昌国有着无比的信心。
王忠嗣静静的听着,脸色平静。
“西域大捷?是西域大捷?朕没听错?”李隆基听清了,粗着个嗓门,向陈玄礼他们求证。他无时无刻不在盼着胜利,此时听清了,反而有些不敢相信了,需要求证。
“西域大捷,是西域大捷!”陈玄礼双手紧握成拳,在胸前狠狠晃动:“李昌国打了大胜仗,歼敌三十万,三十万啊。”
在唐朝与大食的百年战争中,就没有取得过如此巨大的战果,要陈玄礼不激动都不成。
“李昌国……哦,不,李大帅正在追击,战果还会扩大,扩得很多。”李林甫激动难已,胡须飘动,竟然称呼李昌国为大帅了,这是对李昌国很是高看。
“李昌国好大的气魄,竟然要追到怛罗斯!”太子李亨欢喜难言,不住蹦跳,好象个孩子似的。
“如此大胜啊。”王忠嗣颇有些郁闷,这功劳应该是他的啊,却是成了别人的,他心里极为是不自在。
这是不世奇功,同为名将,若是能自在了的话,那就奇怪了。
“怛罗斯么?好好好,李昌国的胃口越来越大了。”李隆基双手不住搓动,赞不绝口,笑道:“李昌国的胃口越大越好,这样,大唐的疆域才能扩大到天之极!”
怛罗斯的重要性,李隆基不会不知道,他非常清楚李昌国直奔怛罗斯的目的。
“陛下,一定要举行一个隆重而盛大的庆典,要彰显天朝声威!”李林甫满面红光,冲李隆基嚷着。
“庆典么,一定要的。不过,眼下我们第一要务并非庆典,而是要做另外一件事。”李隆基重重点头,大为赞成李林甫的提议,不过,他却非常清楚,一张嘴裂到耳根了,未语先笑,道:“呵呵!如此大胜固然是喜事,却有很多事必须得立时解决。”
说到此处,略一停顿,道:“龟兹一战,李昌国几乎把大食的主力全歼了,从西域开始,一直到呼罗珊,大食都不会有象样的抵抗,李昌国攻入呼罗珊,很快就会实现,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治理这么领土。打下来仅仅是开始,必须要治理好,才能真正属于大唐。”
李隆基不愧是明君之才,这话太有见地了,打下一块土地不过是开始,暂时属于你的,只有治理好了,才能真正属于你。
打下广阔的土地,却没有治理好,最终丧失了所有权,这在历史上比比皆是,蒙古大帝国不就是如此吗?
“陛下圣明!”陈玄礼、李林甫他们对李隆基的话很是赞同,齐声颂扬。
“呼罗珊是波斯旧地,是时候让波斯复国了。传令,要火罗儿前来见朕。”李隆基大声下旨。
高力士应一声,忙去办理。
“波斯要复国了!”
陈玄礼、李林甫、太子李亨和王忠嗣长吁一口气,眼中精光暴射。
“是啊,波斯终于要复国了!”李隆基眼国泪光涌现,仰首向天,轻声呢喃,道:“先祖太宗在天之灵有知,足以自慰了。”
让波斯复国,牵制阿拉伯帝国,是从唐太宗时期开始的一个战略构想,却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法实现。历经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一共六代人都在努力,都没有成功。
在唐高宗年间,那时大食东进的势头很猛,唐朝又灭了西突厥,把波斯复国这一构想正式提到台面上,为此,一代名将裴行俭率军西进,准备护送波斯后裔回国,却是没有成功。
自此以后,唐朝一直在为此努力,却没有机会。不仅没有机会,阿拉伯帝国的东进势头越来越猛,更于天宝元年对安西都护用兵了。
如今,大食惨败,呼罗珊没什么防御力量,是时候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时候了。
一个身材瘦高的波斯胡人进来,身着华贵的绸衣,气质还不错,他就是波斯王室的后裔火罗儿。
他是波斯帝国第一代亡国太子俾路斯的七代玄孙了。自从在唐太宗年间,俾路斯在唐朝帮助下,从波斯逃难到唐朝开始,他的后裔都在唐朝。
“臣火罗儿参见陛下。”火罗儿一口流利的华夏语,冲李隆基大礼参拜。
“起来吧。”李隆基微微颔首,道:“火罗儿,你都听见了,大食惨败于龟兹,波斯旧地不日就要拿下了,你有何打算?”
“启禀陛下,臣听陛下的。”火罗儿很是激动,李隆基这话里透出的信息,足以把他的祖先激动得从棺材里爬出来。
“嗯。”对他的态度,李隆基很是满意,道:“朕要送你回波斯,你可愿意?”
这能不愿意么?七代人,一百多年的等待呀,火罗儿眼里泪水直涌,哽咽道:“谢陛下!谢陛下!陛下,臣还有臣的后人,愿世世代代奉大唐为主。”
唐朝扶持波斯帝国,那是出于唐朝的国家利益考虑,用来牵制大食的。即使大食灭了,唐朝也需要在中东地区有一个强有力的盟友,准备说应当是傀儡,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中东地区。(。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三卷 血战石堡城 第三十五章 怛罗斯之战(上)
第三十五章怛罗斯之战(上)
“隆隆!”蹄声如雷,漫天的烟尘,只见一队唐军正在疾驰。/ //
这支唐军人数不多,不过千把人,却是声威不凡,一人双马,共计一千人,两千匹战马奔驰,动静仍是不小,具有惊天动地之威。
从龟兹出发时,李昌国的命令是唐军以万人为队进行追杀,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就变成了几千人为队,然后就是千人为队。
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不是别的,是因为大食残兵不够杀,很快就被唐军追杀得差不多了,为了赶路,为了更加灵活,唐军只能分兵,一分再分,就分成了这样,以千人为队了。
在刚离开龟兹时,唐军倒是追上不少逃跑的大食残兵。这些残兵疲惫不堪,想逃又没力气,压根就逃不掉,很快就成了唐军的刀下亡魂。
逃走的大食残军不过十来万,而追击他们的唐军接近五十万,唐军的追杀就象风卷残云,所过之处,不要说大食残兵,就是连喘气的都难以找到。
唐朝这次出动三十大军西进,李昌国调集了二十三万突厥军队,共计五十三万。大战中,损失了五六万,剩下还有四十七八万。
“娘嘞,大食狗真不经杀啊,这么快就没得杀了。”
“大食狗自吹如何如何了得,也不过如此,连杀都不经杀,丢人啊。真丢人。”
“已经一千里没遇到大食狗了,这追击太无聊了吧?这还能叫追击?”
“你觉得无聊你就回去,我们绝不留你,我们还要去大食的老巢瞧瞧,好好的杀上一番。”
“我才不会上你的当呢,这种好事怎能少得了我?”
疾驰中的唐军七嘴八舌的议论,把大食军队贬得一文不值。只需要放眼一扫。就发现唐军红光满面,兴奋莫铭,比起打了鸡血还要让他们欢喜。
这也难怪。唐朝与大食争斗了百年,打了数十年的仗,就没有如龟兹一战那样的大胜仗。谁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