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战旗- 第5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壮被鬼子征用了,但孩子都在。”

“我家的子就是饿的实在顶不住。这才透着刨冰窟窿抓鱼,被打死在江上……”

“只要在鬼子认定的无人区出现,不管什么情况,鬼子都是拔出枪来杀人。根本就不问理由。”

“所以,我们几个老家伙商量了一下。就是对江边的事还比较熟悉,只要是打鬼子的部队。我们就是豁出命去,也要将你们安全送过江。”

……

吴开山耐着兴致听着几个老人越越远,也不知道要些什么?

忽然,‘过江’两字,让他警觉起来,忙问道:“有过江的办法了吗?”

几个老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他们也不是有很大的把握,不过哟一条路或许可行。

只有等冰雪融化的那几天,嫩江上才会变成丰水期,在此之前,都是枯水期。其实江水并不深,但冰面下的暗流自始自终都没有停止过。

“能不能过江可不好。但是往北二十里地,有一个河滩,河面狭窄,在冰冻之前,两岸的距离最短只有二三百米,只要将船和木板绑在一起,往河面上铺上去,走人走马没多大问题。而且这光景的水也浅,就一人来深,即使掉下去,也能扑腾上来,就是天太冷遭罪。只是……”

李林急问:“只是什么?”

“没船。去年准备的木材还没有打成船,以前的又被鬼子烧了个干净。整条河流铺上船,再走上人就能把冰面压下去,两边再让人用钢钎子捯饬,弄好了跟平时的浮桥都一个。”老头挺有意思,了一个他办不到的办法。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他们想到了最短的过河点。

“没有船?”李林黯然的重复着,嘴唇启动,心中盘算起办法。突听得跟着老人来的工兵营的一个连长道:“这有什么难的,用芦苇和树枝就能做好,就是浮力差一点。但要是江水不深的话,一点威胁都没有。”

“徐兴平,你们工兵营有没有把握。”

李林的视线一下子落到了在边上的工兵营长徐兴平的身上,后者挺胸高声回答:“报告司令员,天亮之前,保证完成浮桥的架设。”

“几座?”

李林要的是部队全速通过嫩江,他带着的是先头部队和指挥部,而后续又有三个团的部队正在往嫩江边上赶来,只有一个渡口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纵队的主力全部运送到对岸的。

徐兴平愣了一下,心:“工兵营就三百多人,时间紧任务重,能够赶在天亮之前架设一座浮桥就已经不错了。”

“报告司令员,保证一座,我们再努力一下,争取建两座浮桥。”如果江面真的只有宽300来米的话,速度还能快一点。如果是500米,能够建成一座浮桥,就已经是极限了。

“我给你加派人手,但是你要保证在天亮之前,建成3座浮桥,并保证浮桥能够在江面上存在两天。”

“保证完成任务。”

“命令,1团全团集合。”

很快,1团长就接到了一个命令,协助工兵营在江面上架设浮桥,而司令部的通信营分成十几个传信的组,往来于身后的作战部队,将部队集结地点往北移动了20里,在杨家店一带集结,准备渡江。

铁山县城外的一个被废弃的镇子内,在半年前已经成为了东北抗日政府的总指挥部。

驻扎在这里的上千后勤,指挥部非战斗人员,野战医院,将整个镇子塞的满满的。

曾一阳和往常一样,忙碌的接收各地来的电报,并从中发现对战局有利的情报。结合日军的各地驻军的变动,时刻准备着调整松花江以南,乃至哈东一线的作战部署。

他也知道,在这个季节,松花江根本就没有渡江的可能,只有在嫩江一线,部队还会有一点机会。

但机会有多大,曾一阳心中也没有把握。

命令下达到了齐齐哈尔前线作战指挥部已经两天,陈光也安排了5纵的渡江事宜,其他的不,就后勤储备,就足够让5纵连续作战一个月的物资,给过江带来的困难无形之中又增加了不少。

但是,只要部队渡江成功,带来的好处将是显而易见的。

14师团腹背受敌,北线的满洲里守军被截断,只要战斗顺利,半个月之内,嫩江两岸将彻底被抗日政府接收。

而苏军也将重新对日军的战斗力做出评估,因为远东方面军的所有威胁都将不存在。虎头要塞对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威胁也将紧紧停留在表面,跟深层的一面就是,关东军彻底失去对苏联远东的威胁。

这一天,天还没亮,曾一阳的院子外就传来谢维俊略带亢奋的声音:“来消息了,5纵来消息了。”

屋内的油灯还亮着,曾一阳根本就没有睡觉,而是在地图前看了一夜,对他来,这次的部署是等于将南满纵队推到了风尖浪头上,是否能够保存下来,已经不是他了算,而是要看天意。

曾一阳连忙披起松垮在炕上的大衣,推开房门的时候,警卫员李已经将院门打开了,谢维俊像是回到了年轻的学生时代,走路带风的冲入院子,抱着曾一阳的大喊道:“5纵过江了。”

“真的?”曾一阳心脏不由的砰砰直跳。

一旦5纵过江成功,那么将预示着,他一直想要控制的嫩江西岸也将归入抗日政府的版图。

三十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成为抗日根据地。

对东北的抗日局势,对华北和日军主力9个师团周旋的八路军,都将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你看,半个时前接到的陈光电报,我还特意让电台和5纵联系了一下,确认了消息。5纵主力6个团的主力部队,炮兵团等陆续过江,物资也在抢运过程之中,我军对14师团的合围将在2天内形成,嫩江西岸鬼子恐怕也保不住了,哈哈……”

谢维俊将几分电报在手中挥舞着,这一刻他浑然不知自己的年纪,像个孩子一般在节日中欢悦,嬉笑着。

谢维俊的喜悦也感染了曾一阳,但是他在开心之余,也渐渐的为接下来的事担忧了起来。

“是时候给张吉海下命令了。”谢维俊提醒道,脸上带着的笑容在看到曾一阳的凝重之后,也渐渐退去。

在整个部署中,畑俊六的关东军一直以哈东作为日军震慑威胁的筹码,将哈尔滨当成对曾一阳的诱饵,可曾一阳真没打算打哈尔滨,城市攻坚战的消耗,还这不是他能消耗的起的。

而曾一阳何尝又不是将南满纵队当成对日军的诱饵呢?

 第四七八章 突破点

一将功成万骨枯,曾一阳深知此时不是妇人之仁的时候。/ 

|我||】

和平时期,人命是金贵的。

但在战乱年代,人死的有所值,就已经不错了。

签署命令的时候,曾一阳再也没有犹豫,对于他来,一个稳定的北满局势很重要,但是南满纵队的存在也同样重要,他犹豫,就是但心张吉海在这次偷袭作战中,被关东军野战主力围困。

为此,曾一阳还专门以个人名义发了一份电报,提醒张吉海早做部队突围的打算。

但临江一定要打,打的下固然好,打不下,也能拖住关东军数万精锐,这已经是大功一件。

在临江城外的山林中,已经等待了5天的张吉海感受着时间给他带来的巨大压力。从根据地起运的野战干粮在还运送的途中,可前线战士们的干粮袋中的粮食已经不足以维持三天的量。

加上连续几天没有吃到热食,不少战士的情绪和体力也在下降。

“政委,再这样下去,部队就是不被鬼子围困,也会因为病患的增加,失去战斗力。我们一定要想想办法,赶快对临江下手。”张吉海行色匆匆的营地巡视回来,看到一个个脸色苍白的战士,他的心都快纠结在了一起。

魏拯民抬头眺望了远方,清晨的临江城就像是笼罩在雾气中一般,多了一份神秘的味道,不过他还是固执的问:“总部有消息吗?”

“等,我们已经等了三天了。如果总部还没有命令下来,只要两天,纵队主力就不得不撤退。当然,这样做唯一的好处就是。我们很可能绕过围剿根据地和主力的日军精锐,在其反应过来之前,进入山里。”张吉海带情绪的气话,当然不能做的了数。

但这也是张吉海内心的真实写照。

临江城的防御丝毫没有破绽,就南满纵队手上的这点兵力,想要撼动临江的城门,强攻,那是不可能的。部队再集结在临江周边这些危险区域。对他来,无疑是将部队置身于火山口之上。

一旦被鬼子警觉,等待南满纵队的将只能是突围,突围。再突围。

部队也将在一次次突围中,不断的损失,甚至被歼灭,这个张吉海绝对不愿看到,也不敢看到的一幕。

只有来到通化。来到金川,桦甸。

真真切切的回顾过抗联战斗过的地方,看到那些隐秘在山林之中的斑斑血迹,还有那些失去了部队联系。却仍然和鬼子在周旋的勇士们。张吉海心中沉甸甸的,他感觉到。他接受的不光是总部领导对他下达的开辟根据地的任务,更是接过抗联先烈们未完成的事业。

这份事业不应该在他的手中被终止。而应该发扬光大下去。

正在张吉海胡思乱想的时候,定点开启的电台有了反应。

匆匆刚来的张吉海一字一句的看着通讯参谋将将电报翻译出来,很快一份完整的电报出现在张吉海的面前。

“我松嫩主力集结齐齐哈尔一线,部队已经完成对齐齐哈尔外围日军据点的攻占,正在往纵深插入日军防区……”

魏拯民不明白这份电报的意义,从表面上看,这是总部对南满纵队作战的牵制之举,是一种将日军分神的战略部署。

不过,就北满的战局,会不会影响到南满的作战上来,他还真的没有细想过。再了,即便关东军受到北满战事的波及,下决心的也是关东军高层,也不是魏拯民能够明白得了的。

不过,张吉海似乎从电报中看到一点对他有利的信息,这不正是曾总一直在使用的麻痹敌人的做法吗?

不管齐齐哈尔能否打下,对于南满纵队来,无疑是多一份时间上的准备。因为,关东军必然会怀疑,曾一阳主力进攻方向,而忽略南满纵队这支规模并不大的地方部队。

“政委,马上准备集结部队。”

“司令员,你看出来什么?”

张吉海略带轻松道:“我敢肯定,接下来我们的作战命令马上就会下来,还有和金川的县大队协商,临时给纵队主力准备7天的粮食。”

“好,我马上去办。”

正如张吉海预料的那样,在收到第一份电报之后,在短短一个时之内,接接收到了三份电报,其中正是有一份作战命令。

对于这份迟到了的作战命令,张吉海感受颇深。

好在部队已经全部做好了战斗准备,只要作战命令下达,部队马上就能投入战斗。

侦察连散开遍布山林的寻找,并没有找到日军的炮兵阵地,但这一切都不重要。张吉海从种种日军的奇怪举动中,发现了在在日军大林据点的炮兵,这已经足够了。

但是如何发起攻击,他还需要等。

算算时间,据点的鬼子去临江领取物资补给的日子就在今天,这是一个彩虹难逢的好机会,等待鬼子队人马,带着大量从临江城中运送出来的补给截断,不管临江城的鬼子,还是据点的日军,都将无法坐视不理。

1团高城嘴上的燎泡厚厚的积攒了一层,这都是几天来心急难耐熬的。

不过高城的好心情马上被张吉海调动了一起来,蹲在张吉海边上,装模作样的看了一阵地图,地图太大,高城没有看出什么门道来。吉林和奉天的鬼子主力可不是他能考虑的。

等了一会儿,高城忍不住问:“司令员,怎么打?”

张吉海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两个点,再用线将两个点连接起来,高城很容易的就看出,这一应该是一场围点打援的作战:“1营。3营担任主攻,炮连支援,我保证在两个时之内解决战斗。”

“哦,你都知道怎么打了?”张吉海诧异的撇了一眼兴奋不已的高城。语气却不太友好。

高城搓着满是老茧的双手,嘿嘿笑道:“当然,需要司令员您点播,这仗才能打出彩来。”

张吉海在两城之间,画了一条道,这是卡在公路边上的一段上坡的地。两面仅仅比公路高处不到不到三四米的高度,部队想要隐蔽都很难,再了。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想打也没有鬼子来送死不是?

看到这里,高城为难的:“司令员,这鬼地方叫秃子岭。其实就是一个土坡,藏一个连都藏不住,更别打打伏击了。”

“我让你在秃子岭上设伏击圈了吗?”

高城无奈的摇摇头,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张吉海比他高了好几级。

“我们抓到的伪军透露。每隔三天,大林据点的鬼子就会从临江领取物资。我们在秃子岭后建立伏击圈,再在岭上布置一个排的兵力。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给我埋设地雷。记住,地雷不一定要密集。但是一定不能让日军车队抵达秃子岭的制高点。”张吉海想了想,还是特意嘱咐部下注意大林方向的日军。

“这是为什么?”

“情报中,日军的炮兵在据点隐蔽,在唯有炮兵具体目标指定的情况下,炮兵想要越过制高点,打到背后的我军,准度就会差很多。如果日军配属的是野炮的话,那么将直接规避日军的炮击。给阻击临江赶来的日军增援部队减少损失。”张吉海的脑中已然有了一个严密的作战方案,他将一点点的实施下去。

每一个方案的指定,都将建立在严谨的推算上。

高城想了想,点头道:“我明白了司令员,这是打中间,两头开花的打法。伏击日军车队,部署一个连的兵力就足够了。”

“不行,将1营带去。”张吉海手中的树枝突然在地上胡乱的哗啦起来,过来一会儿才:“部队打伏击要快,不能让鬼子有一点警觉就要拿下所有的鬼子。控制道路,并等待临江的鬼子打上来。”

“那什么时候打鬼子据点?临江城内的鬼子发现鬼子据点遭遇攻击,会出来增援吗?”高城出了自己的疑惑,在以往的围点打援中,部队围困据点,打周边据点的鬼子援军,这套战术已经非常成熟。

也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让鬼子摸不准脉。

有时候,作战目标是东边的鬼子据点,但是大部队就是围上了西边的鬼子据点,声东击西,不仅可以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