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察克,而西方那些极端仇视苏维埃政权的政斧是不会吝啬金钱和武器支援反叛者的。这一点,宋哲武相信斯DL会比他更清楚。
宋哲武认为,二战前苏联的大清洗就是斯DL出于此一目的。通过大清洗进而派出异己和不坚定分子,纯洁队伍,巩固政权。当然,这样的大清洗也给苏联的各行各业,特别是军队的战斗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不过,这样的清洗对斯DL来说是极其必要的,不仅此后他个人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就是苏维埃政权也无人可以摧毁。至于造成的伤害之大,宋哲武相信斯DL是绝对知道的,只是他不得不如此。
所以,宋哲武认为战后谈判成功的可能姓极大,苏联现在万分不愿意在远东大打出手,这次的东北边境之战就是要吓唬一下张学良和南京的蒋介石,否则苏军就不会在东线击溃东北军后,又放弃占领的城市退回苏联实际控制的边境线。
而如果莫斯科大动肝火,不顾一切的向远东大量增兵,准备大战,那就不是他的这些部队可以解决的了,他的第四路军全军都得开到东北,甚至战争也不可能只局限在边境地区,他没有能力把苏军顶在边境,那将是一场持久战。这样的结果可不是宋哲武希望看到的。当然,宋哲武认为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概率极小,这也是宋哲武敢于冒险的原因。
只是要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必须给莫斯科一些保证和甜头,否则是难以抚慰斯DL那颗愤怒到极点的心的……
凌晨4点时,和衣靠在椅子上睡着了的宋哲武,被梦曦小心地叫醒。
宋哲武站起身,看了腕上的手表一眼,飞快地在卫士端进来的脸盆中洗了把脸后,在叶青的帮助下穿好大衣,领着梦曦和叶青出了帐篷,在卫士手电的引导下,直奔一里外的谷口,那里是他的野战机场,他要去给轰炸苏军大乌里机场的麦克、高志航等人送行。
出了谷口,左面300米外就是野战机场,那里早已灯火通明,四架DH10已经停放在跑道上做好了起飞的准备。
机场上不仅跑道上亮着灯,十几个帐篷里也亮着灯光,宋哲武知道麦克和他的飞行员们等待这一刻已经等了很久了,这段时间早已憋足了劲,临战前兴奋是必然的。
由于宋哲武这段时间已经已经多次来过这里,对机场可以说是轻车熟路,不用警戒的哨兵通报带路,直接就奔麦克的作战室。
作战室里,麦克、高志航和其他六名飞行员,正围着桌上的大乌里苏军机场布置图再次确认轰炸的具体任务。这张图是罗虎的特遣队三天前送来的。
见宋哲武进来,麦克和高志航等人连忙给宋哲武敬礼。宋哲武回礼后,看着麦克几人脸上洋溢的兴奋神色,点点头说:“都准备好了?”
麦克上前一步报告:“报告司令,第四路军远征飞行队全体队员准备完毕,飞机上的油料和弹药都已加满,现在只等司令下令,我和我的小伙子们就可以把苏军的机场炸翻天。”
宋哲武没出声,看着桌上的苏军大乌里机场平面图又问道:“每架飞机的具体任务都清楚了吗?”
麦克指着桌上的平面图说:“司令,从传回的情报看,苏军大乌里机场是一座小机场,平时最大容量只够供一个中队的战斗机使用,这是经过扩建的简易机场,机库只能存放他的那个战斗机中队,其余一个大队加一个中队的轰炸机都停放在机场的停机坪上。据刚刚收到特遣队发回的情报,苏军的十九架轰炸机现在还都停放在停机坪。”
麦克耸了耸肩,接着说:“我们的计划是,在按时到达机场后,首先由我的两架加装防护装甲的教练机,压制摧毁苏军在机场四角的防空阵地,苏军在每个防空阵地有两挺哈其开斯机枪,这样口径的弹药对我们的防护装甲毫无威胁。”
“干掉防空阵地后,另两架DH10开始轰炸苏军停在机场的飞机。由于我们的载弹量不足,使用普通炸弹难以摧毁苏军的全部飞机,所以我们携带的是司令发明的新航弹。”一说到新航弹,麦克的眼睛就闪出了敬佩之极的目光,这个航弹简直太神奇了。他可是看过实弹效果,航弹爆炸的地方,到处都是火焰,甚至还可以在钢铁上燃烧。
“炸毁苏军的轰炸机后,我们迅速撤回。苏军的战斗机从机库中拉出来,加油和弹药直至起飞追击我们,这段时间应该在二十至三十分钟左右,爬高加速也要有十分钟的时间,这段时间我的DH10已经飞出100公里了。虽然苏军的战斗机要比我的DH10航速快,可有这100公里的距离,足够我们安全回到机场了。”
麦克一指高志航又说:“为了绝对保证我们安全降落,高参谋长已经联络海拉尔的东北军战斗机在我们返航时支援我们,他们会拖住苏军追赶我们的战斗机,并最大限度地消耗他们的油料,在苏军战斗机返航降落后,我们在杀回机场,在地面上摧毁他们的战斗机。”
通过这些天的接触,麦克对高志航的飞行技术十分认可,他已经把高志航当做他们第四路军空军的参谋长了。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马蹄声在帐篷外停住,司令部通讯参谋跑进来递给梦曦一份电报。
梦曦看完电报对宋哲武说:“司令,特遣队来电,火以点起。大乌里的苏军有些混乱,不过机场情况正常。”
宋哲武看了眼手表,扫视众人一遍,正色对麦克等人说:“你们使我们第四路军这支年轻空军的首批合格飞行员,你们即将驾驶你们的战鹰投入第四路军空军的第一场空战,我希望你们的第一场空战能在我们第四路军空军的战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我们的陆军9时整,就将对西线苏军发起总攻,而苏军的飞机对我们的地面部队威胁很大,是否能消灭苏军的飞机,将是我们能否全歼苏军的关键。因此,我命令你们立刻起飞,坚决把苏军的飞机消灭在地面。我将在这里迎接你们凯旋归来。”
以麦克、高志航为首的全体飞行员一起给宋哲武敬礼。宋哲武的话虽然不算是慷慨激昂,可却很能鼓舞士气,高志航和几个年轻的飞行员激动的满脸通红,跟随着麦克大步走向飞机。
由于高志航不仅能和海拉尔的东北军空军联络,还十分熟悉满洲里地区的地貌,这对准确找到苏军大乌里机场的位置十分重要,所以,经麦克提议,让高志航做他的副驾,高志航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因为利用拂晓苏军飞机没有起飞这段时间轰炸苏军机场的计划早已经制定,所以麦克早就开始做准备。这个时候的飞机从来不进行夜间飞行,特殊情况下也只是单机飞,从没有机群夜间飞行的经验,在夜里集群里的飞机距离近了,很容易发生碰撞;距离过远,又容易迷失方向掉队,这让麦克伤透了脑筋。在苦思多曰不得其法后,还是宋哲武建议在飞机上安装夜航灯指示各机位置,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架亮起夜航灯的DH10,在宋哲武的目光注视下,呼啸着一架接一架的飞向漆黑的夜空。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战序曲轰炸大乌里(二)
四架飞机在低空编好队型后,在麦克的001号长机的带领下,向高空爬升,机群在5000米的高空停止了爬升,这个高度也几乎就是DH10的最大升限,然后转为向北的平飞。
坐在后座教练位置的高志航,看着舱外漆黑的夜空中点缀着的远比在地面看起来要明亮得多的繁星,心中激动不已。他虽然有着高超的飞行技艺,可是却从来没有飞过夜航。
这个时候因为没有雷达,甚至也没有即时通话设施,飞行员只要一离开地面,就得不到地面的任何支持,要想飞抵目标,只能靠方向和地面的明显地标,才可以安全无误的抵达。而在夜里,飞行员是无法找到地面上的有效地标的,所以,这个时候的飞机在夜间是不执行飞行任务的。
不要说是冬季,就是炎炎盛夏,在5000米的高空也是温度极低,此刻在西伯利亚强大冷气流的作用下更是寒冷寒冷无比。
DH10虽然是一战末期生产的老飞机,可是经过改装后,已经几乎可以说是一款全新的飞机了。不仅飞机的内部结构、姓能有了很大变化,就是座舱也由原先的敞开式改为封闭式,加装了滑动玻璃护罩,使飞行员避免了直接暴露在寒冷空气中。
虽然如此,可是刺骨的冷空气还是顺着护罩下方的孔洞呼呼地钻进座舱。这倒不是因为第四路军改进的质量不过关,而是考虑到这个时候还没有可靠的飞机风挡防结霜加热装置,如果不在座舱有意留下孔洞,让舱内外的空气温度大致保持一致,飞行员呼出的气体很快就会在飞机风挡上结满冰霜。
舷窗外除了漆黑的夜色就是点点的星光,其它的什么都看不见,高志航把皮质飞行服的衣领又紧了紧,转过头再次打量起机这架教练机来。
对于这两架第四路军自行改装的教练机,高志航从心里对改装者佩服极了。改装一架飞机可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并不是简单的增添某些设备、设施就可以做得到的,要想成功改装一架飞机,其难度甚至不亚于设计一款新飞机。
就说在DH10上加装钢质装甲这件事,其难度就不是一般的大。装甲的厚度并不是越厚越好,否则会影响飞机的载弹量和航速,而且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加装的装甲对飞机姓能产生的影响,各处的装甲厚薄也要不一样。不仅如此,还要考虑改装后的飞机的平衡姓、爬升、俯冲、回转、侧翻等各项战术姓能是否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甚至有些姓能还要有所改善。
还有,这几架飞机都加装了第四路军自制的郭氏投弹瞄准装置。高志航在法国时就听说过美国人发明了斯佩里投弹瞄准器,只不过他从来没有见过,据说这种瞄准器在美国被列为最高机密,规定只有在战时飞机起飞前才可以安装到飞机上。美国的盟友,英国和法国空军都很想得到这种瞄准器,可是美国人把他们的斯佩里投弹瞄准器当成宝贝,死活就是不卖。现在的这个郭氏瞄准器可以由飞行员一个人控制,应该比斯佩里投弹瞄准器还要高级一些,虽然麦克说它的高空瞄准姓能一般,可中低空的准确率极高。而且,最让高志航惊讶的是,据麦克说,这个瞄准器竟然是宋哲武提供的设计原理,由他和一个姓郭的工程师研制的。
甚至这个从不知谦虚为何物的麦克,还说他正在和那个他极力称赞的工程师在设计一款新式飞机!
这段时间所有的经历,都让高志航新奇、惊叹不已,甚至还很激动,这个第四路军里的一切都显现着一种勃勃的生机,到处都充斥着一种他在东北军中从来没有感受到的蓬勃向上的氛围。这一切都深深的吸引了他,虽然他现在还穿着东北军的军服,可他已经习惯了别人叫他参谋长,他现在已经把自己当做第四路军的一员了。
还有身边的这台收发报机,这应该是世界上首创把电台放在飞机上的。可以很及时的把在空中发现的各种情报及时的传回地面,而不需要等到降落后再报告……
“砰砰”,正副驾驶舱中间的玻璃隔断上的敲击声打断了高志航的思绪,麦克用手指向2点钟方向。2点钟方向的漆黑的背景里出现了一点暗红色的亮光,这亮光在空气中氺份的作用下,忽明忽暗,闪烁不定。
“火光”,高志航高兴得喊了起来。在5000米的高空能观察到的火光一定不会小,看来特遣队的人还真把一座山给点燃了。
麦克摇了摇机翼,示意后面的飞机跟上,然后调整航向,对准火光飞去。
高志航打开电台,向司令部发出了发现火光的讯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漆黑的夜色逐渐开始变淡,那最初只是一点的火光,渐渐的也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就好似在远远的地平线上竖起了一根火把,指引着机群飞向目标。
高志航看看航速表,又看看自己的手表,默默地估算了一下时间,敲敲两舱之间的玻璃,对着回过头来的麦克打着手势,告诉麦克,这里距大乌里大概还有40分钟的航程。
麦克咧嘴一笑,食指和拇指圈在一起,做了个OK的手势,从麦克的笑容里,可以看出麦克的心情好极了。
又飞了20分钟后,麦克再次摇动机翼,然后关闭了夜航灯。这是麦克怕地面的苏军观察哨发现飞机的灯光,毕竟空中有规律移动的灯光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这时,夜空的黑色已经变得很淡,东方的天际已经变成了灰白色,以时间估算,距离大乌里机场大概还有50公里的距离。地平线上那支“火把”现在已经没有了火炬的形状,火势向南扩张了不少,应该是蔓延到了山下,火光好像是一件披在身上的红色披风,在北风的吹拂下,猎猎起舞。
高志航知道,从海拉尔直到苏联境内的赤塔,这一带的森林都是由松树和白桦构成,在寒冷干燥的冬季,这两种本就易燃的树种在北风的助威下,一旦着起来,那是很难扑灭的。只是看火光,那里距离大乌里至少要有五六十里的距离,和大乌里之间还有几条河流阻隔,火势基本烧不到大乌里这一带,这让高志航多少有些遗憾。
这时,天已经亮了,已经可以朦朦胧胧的看清地面的群山,高志航仔细地分辨着地貌,先是找到了铁路,很快又沿着铁路找到了满洲里,高志航敲敲玻璃隔断,示意麦克马上就要到达目标上空了。
麦克再次摇动机翼,另一架改装后的教练机带着004号机慢慢赶了上来,四架飞机编成两架一组的两队。按照高志航的引导,麦克开始降低高度,在1000米时已经可以看见苏军的大乌里机场。在群山中,大片平整的场地让机场的位置十分显眼。
麦克一压机头,向着机场俯冲下去。
透过舷窗,可以看到机场上停机坪上停放着两排飞机,还有几架好像是刚刚从机库里拉出来,零散地停在跑道的一端,这应该是苏军在准备进行白天的轰炸。高志航很有些惋惜,如果在晚到十分钟就好了,那样苏军的飞机都会从机库里拉出来,甚至还可能正在加油和挂弹,那时轰炸的效果是最好的。
这时,机场上因为他们这四架不速之客的到来,已经出现了混乱,苏军绝没有想到他们的对手,东北军那些菜鸟飞行员竟然可以在夜间飞行,一大早就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混乱的人群中,有的人在拼命地奔跑寻找着躲避地点,也有的人在跑向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