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司命》写主子嗣的神,《东君》写太阳神,《国殇》写人鬼,为悼念楚
国阵亡的将士而作,最后《礼神》是送神曲。
《九歌》中有一部分是人们对天神的热烈礼赞,如《东皇太一》、《云
中君》、《东君》诸篇,类似《诗经》中礼赞神明的“颂”诗,但《九歌》
中的颂诗主要是赞颂自然神,表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凝
聚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美好愿望。
《九歌》中更多的一些篇章则表现了敬神中的人间恋情,象《湘君》、
《湘夫人》、《山鬼》、《小司命》等,这些神与神,神与人之间的爱恋情
结,实际上是一些十分优美的爱情歌曲。象: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
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茞兮
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 《九歌·湘夫人》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
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
所思。
—— 《九歌·山鬼》
《国殇》是《九歌》中的祭鬼乐章。它以崇敬激越的情怀,生动地描写
出战斗的壮烈场面和英雄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
豪情。诗篇刚健质朴,雄浑悲壮,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b。《九歌》的艺术成就。首先,《九歌》在艺术上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表现为把对自然的神化描写与对人生的幻想追求结合在一起,做到了似神似
人,充满幻想。如写日神:“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以云为
衣、霓为裳,耀武长空,显出威武潇洒的日神气概。写河伯:“与女游兮九
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又是水神的性格,
水神的风彩。写云神则是“与日月兮齐光”。“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
穷?”可见其高处天际、广被原野,纵横飘动、变化莫测的样子。写山神也
有其威仪与风韵。总之,似神而不荒诞,似人而不入俗,表现了人的生活与
神的特征的完美结合,表现出美好的理想境界。
其次,《九歌》还善于把周围的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
起来描写,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如 《湘夫人》开篇写湖畔清秋景色:“袅
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与“帝子降兮北清,目眇眇兮愁予”的心
境相吻合。“沅有茞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
湲。”也是情景交融的名句。译文很难达其神韵。《山鬼》中写双目含情,
笑面盈盈、体态窈窕,身穿薜荔女萝的女山神乘坐赤豹、文狸所驾的桂车来
寻找爱情,结果终日未遇。这时雷鸣雨至,猿鸣断肠,“风飒飒兮木萧萧,
思公子兮徒离忧!”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悲凉境界。
… Page 89…
第三,《九歌》的语言,色彩艳丽,情味悠长,有些还含有哲理名言。
如:
沅有茞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 《九歌·湘夫人》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 《九歌·少司命》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心相知。
—— 《九歌·少司命》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九歌·国殇》
c。从 《九歌》可看出戏剧萌芽。《九歌》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南方的祭神
活动,可以说是诗歌、音乐、舞蹈、演唱的联合表演,已具备戏剧的雏型。
闻一多对此深有研究,曾写出《九歌古舞剧悬解》(见《闻一多全集》第一
卷《诗与神话》),对《九歌》的表演一一安排了人物、场次和出演说明。
由此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歌舞戏剧艺术的萌芽。
(2)《离骚》
《离骚》是“楚辞”中最为宏伟的作品,为楚国大夫屈原所作。全诗共
373句,2490字,是中国诗歌史上最伟大的抒情诗篇。
a。屈原的生平与作品。屈原 (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生于楚国
的怀王、顷襄王时代。他是楚国王室的同宗,以封地为姓。当时中国七雄并
峙,相互兼并,“横则帝秦,纵则楚王”已成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向。屈原
年轻时候即进入楚国宫廷,“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但后来受上官大夫等人排挤,“王
怒而疏屈平”。楚、秦战争之后,更把他流放到沅、湘一带。《楚辞·渔父》
说: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他的许多悲愤
的诗篇,都创作于流放时期。后来秦将白起攻下郢都,楚国灭亡在即,屈原
便自投泪罗江殉国。
屈原的作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提到的有《离骚》、《天问》、
《招魂》、《哀郢》四篇,此外又引录了《怀沙》的全文。班固的艺文志提
到“屈原赋二十五篇”,王逸认为是:《离骚》、《九歌》(共11篇)、《天
问》、《九章》(共9篇)、《远游》、《卜居》、《渔夫》共计25篇。不
包括《招魂》在内。
《九章》包括屈原不同时期创作出来的九篇作品:《惜诵》、《涉江》、
《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
回风》。其中除《橘颂》大约是言志的早期作品外,其余均为流放时期的悲
愤怀乡之作。《天问》是一首非常奇特的长诗,它用诗歌的形式一口气提出
170多个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宇宙的形成、天地的开辟、日月的运行等各类
自然现象;也包括人类远古的神话传说,朝代兴亡的历史等古往今来的各个
方面。其中有些问题极有科学价值。
b。《离骚》的思想内容。《离骚》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爱国诗篇。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叙身世、经历、品质、理想,以及自身的不幸遭遇。他认为
自己是黄帝家族的苗裔,而且品质非凡,理想高远;然而看到楚国现实政治
黑暗之后又深为忧虑。
… Page 90…
第二部分运用充分的想象继续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与失望。首先,他
假设一个爱护他的女伴“女媭”对他忠告,劝他不要象鮌那样刚强固执,以
致丧命。这使他深为失望。于是,他只好渡过沅水,湘江,到苍梧去找帝舜
倾诉心曲。他对帝舜说,夏启,后羿、过浇、夏桀、殷纣的失败,都是由于
享乐纵欲,残害忠良;而夏禹、成汤、文王、武王所以成功,则是因为他们
举贤授能,遵循法度。他的陈述终于得到帝舜的同情,于是他又增强信心开
始上天下地寻找自己的同志,但是没有结果。
第三部分写他在天门不开、陈志无路、求女不成、知己难遇的情况下,
曾经产生出去国远逝的幻想,然而正当他在天空云游自得的时候,事情突然
发生了变化:
陟陞皇之赫戏兮,
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
蜷局顾而不行。
一种眷念故园的深厚感情突然攫住了他的心,远逝异国的幻想被爱国深
情所取代。最后是长诗的尾声:
乱曰:已矣哉!
国无人莫我知兮,
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
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司马迁说:屈原“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
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
原贾生列传》)正是对《离骚》思想内容的深刻理解。
c。《离骚》的艺术成就。《离骚》是屈原用生命和血泪写成的诗。这首
才气纵横,感情起伏的长诗倾吐了诗人赤诚的爱国信念和救国无门的痛苦与
忧伤。在艺术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第一,长诗表现出对进步政治理想的追求,表现出深厚的爱国感情,表
现出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爱国者形象。
以诗人自身为典型的抒情诗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其“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
上下而求索”,“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献身爱国精神,将永
远是我们的榜样。
第二,《离骚》成功地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的特征是
运用幻想的方法去表现精神与激情。它是现实在理想中的变形与升华,可以
产生强烈的感染效果。 《离骚》以新奇的比喻,夸饰的描写,表现出恶与丑
的卑鄙与善与美的崇高,从而启示人们弃恶向善,净化心灵。在长诗的后一
部分,更是完全采取幻想虚构的形式,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
界,形成了生动的情节和美丽的画面。日神羲和、月神望舒,风伯飞廉,雷
师丰隆,以至凤凰、飞龙都供他自由驱使,神话中的县圃、崦嵫、咸池、天
津、不周,都是他瞬息可到的地方。他可以与神女恋爱,可以与天帝交谈,
可以驾着鸾凰、凤鸟飞向天空,可以上天下地寻觅出路。这种浪漫主义的描
写方法显然为他自由地抒情言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第三,《离骚》结构宏伟,长于抒情,成为后世抒情诗的楷模,何其芳
称之为“构成了一个美学中所说的那种崇高美的不朽的建筑物”。《离骚》
… Page 91…
在诗句形式和语言风格上吸收了散文的铺陈形式,把诗句加长,结构扩大,
既增加了内容容量,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鲁迅说,《离骚》“逸响伟辞,
卓绝一世。”说它与《诗经》相比,“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
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
上。” (见《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编:屈原与宋玉)
(3)楚辞的其他作家作品
西汉司马迁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皆好辞
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贾生列传》)
楚辞的其他作家主要讲宋玉,其它主要作品则是 《招魂》。
a。《招魂》。关于《招魂》的作者与主旨,一向有不同看法。一说作者
是屈原,其主旨是为楚王招魂,或为自己招魂;一说作者是宋玉,主旨是招
屈原之魂。古代认为:人除自身以外,还有一个独立于肉体、可以自由活动
的、看不见的灵魂存在,因此便形成招魂的风俗。这种民间风俗,不专施于
死者,也施于生者。《招魂》开篇自序和篇末“乱辞”都用第一人称“朕”、
“吾”等字,似象屈原自招其魂。诗中一再推崇楚国的富丽可爱,四方的恐
怖险恶,也含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情怀。
《招魂》的结构方式开创了后世汉赋的格局。诗篇开始交代招魂的缘由,
中间部分正式招魂,最后有“乱辞”作结束。中间部分的招魂词是全文的主
体,它的写法是“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极其殷切、深情的口
吻,劝戒灵魂不要到天上,地下或四方去,认为还是楚国最美好,可以作为
最后的归宿。如它写东方:
魂兮归来, 灵魂啊,你回家门,
东方不可以托些! 东方不能去栖身!
长人千仞, 长人身高八百丈,
惟魂是索些。 专门要抓人的魂。
十日代出, 十个太阳同喷火,
流金铄石些。 金属成液石化尘。
彼皆习之, 那些长人已晒惯,
魂往必释些。 你去一定烧成粉。
归来归来, 回来吧,回家门,
不可以托些。 千万不能去栖身!
如此这般,从四方上下招魂。其中对天堂的描写,颇有深意:
魂兮归来, 灵魂啊,你快回头,
君无上天些! 你也别往天上走!
虎豹九关, 九座天门虎豹守,
啄害下人些。 咬死凡人吃人肉。
一夫九首, 有个妖怪九个头,
拔木九千些。 一天拔树九千九。
豺狼从目, 豺狼横眉又竖目,
往来侥侥些。 一群一群来回走;
悬人以娭, 把人吊起来取乐,
投之深渊些。 玩罢再往深渊丢;
致命于帝, 他向上帝报告后,
然后得瞑些。 才能让你一命休。
… Page 92…
归来归来, 回来吧,快回头,
往恐危身些! 一去恐怕命难留!
接着,作者用铺陈的手法,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