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量理宝藏论+明性法师译-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三·断除汝宗相似:

  【转无常故不相似。】然若依汝主张若谓亦缘取瓶之眼识,于墙壁等遮障相似相违?若承许‘瓶’遮障‘常’是谛实,然而不承许彼无常之一切刹那为眼识之因,三缘(眼根、色法、眼识)聚义之刹那,承许其他神我因故。

  未四·若谓彼不变不相似吾等亦承许如是:

  【类彼不变不应理。】汝之常无所差别缘故,由常之体性不变故,转成可缘‘常’或不可缘‘常’。故刚造作即生之故,根识当成立声无常之结果。先前实有根识:‘未必刚造作即生。常必能障碍耳根,无法耳闻一切声,偶然之时无观待,结果不作相违故,如彼耳识偶然间,成立结果是彼因。’

  辰二·观待结合分为三种:

  【若分三不可得因,遮彼相违亦成三。】以结合方式分析正因为三种…(自性因、果因、不可得因)。遮反彼诸是相违故,亦分为三种相违因,如可现之瓶法者为存在,以其不现前之故。

  卯二·随欲诠之方法,分为三种:

  辰一·破斥他宗:

  【法与有法之分类,某一谓有四相违。】某一因明论师云:‘集量论里或以随欲诠之方式,且或以‘法’之方式,或‘有法’之方式或‘彼之差别’方式,而诠释之故,作彼随欲诠之名言’之谓之说法,能依彼之说法,灭除‘法和有法’之体性与差别二者,是四相违。灭除有法之体性之定义:有一或说,差别之有法成立宗法,而且相违有法之体性故,妄颠倒于聚义之总相为因相。若以事相为喻诠说,转成实体之虚空有法,是常,以其无所作故,若设立如是差别有法,唯现虚空相,成立宗法,而且有法体性转成‘实体之虚空’和‘无所作’相违故,是灭除有法体性之相违谓之说法。宗法当不成立,类似真义谛之‘声’设置于有法故。法上论师或谓,欲许虚空无所作且实有唯一设立,虚空法者是常,以其无所作之故,如兔角。若相似‘兔角’既欲许虚空实有亦成立虚空无实,此若灭除有法之体性,则宗法不成立,若宗法成立而不克除有法,所立虚空为实有,则转成灭除所立法之体性故,此立论不应理,且唯谓无知于法称论师之旨趣。

  复次,灭除所立法之体性,声是常,所作性故,如虚空。(眼等有法,必为他用,以其是积聚性故。非积聚性之有境,若结合有法,则为灭除有法差别之相违因。)灭除有法差别之相违因,非积聚性,是转成他利。(眼等有法,非积聚性之有境,是必为他用。非聚集性之有境若结合所立法,则为灭除法差别之相违因。)灭除法差别,非积聚性之有境,是必为他用,谓之作意义分析,不符合量论,非适当。

  辰二·自宗主张:

  【直间接随欲说势,法与有法是相违。】某一诠说直接相违,某一诠说间接相违,某一唯限于诠说‘法’和‘有法’而分析,而非结合相异义故而区分。A。诠直接相违:如无常之声谓常之说法。B。诠间接相违:‘虚空有法’为常谓是作者之说法。法和有法之相违,吉祥智等之说法。C。诠法差别方式:喻:眼等(有法),必为他用之谓,若颠倒彼后,则谓灭除差别法。D。他用若诠‘眼等’,欲许有法方式之诠说,彼之相违亦承许谓灭除有法差别之说法。其二者颠倒性相似。如是因相亦谓‘声无常’和‘无常之声’之说法,亦虽名言有差别,而无常性同一体。如是:(甲)‘无常声之声’,亦所立法之所差别有法之方式诠,说以其别‘常之声’外所差别声(无声之声)。(乙)‘具有声之无常性’谓有法‘声具无常’所差别诠说,以其别‘非声之无常’外所差别声。承许彼二者亦了解‘声无常性’故,无差别义。彼诸能了解所作性之因相是正因,所谓积聚性之故等不能了解故是相违因。此义之功过,是所诠之自义,名声心识之功过,乐许是他用,观待一方之述说草率之故。

  辰三·断诤:

  【若谓正因亦相似,微少作用平舍心。】然若正因亦为何不作如是区分?云:若分类亦乐许无过。然而微少作用故不分类,量决定论云:‘正因亦如相违因,何以不相异谓之,然分析后剔除谁’。

  卯三·他宗承许之分析相违:

  【期许与诠说二者,类似所立宗之故,成立他用相违等,第三相违非旨趣。】数论师主张:眼等有法,必为他用…(期许为自用),以积聚性故,如寝俱与毡垫等支分因相。期许彼非积聚,遮反眼等之中必为他用成立(自用)故。谓存在第三相违因?云:‘论式诠说’和‘期许’二者,无差别所立故,含摄于前之范围。

  癸三·决定彼诸因相有二:

  子一·决定灭除他因

  子二·决定彼诸能力



  子一:决定灭除他因

  【真实灭除余他因,决定引述四种因。】由因相成立不成立宗法有二:若不成立宗法则为不成之相似因,若成立宗法,则能决定所立,决定能破,二者皆不定三种。首先是正因,其次相违因,第三是不定因。

  子二·决定彼诸之能力有二:

  丑一·如何确定效力之法:

  【设立四种之因相,彼之功能有四相。】不成因,于有法中亦不能产生所立且怀疑。不定因,能产生所立且唯‘怀疑’且决定不许相违因。正因是决定产生所立宗。释量论云:‘善巧者智珠,宗无尽二意,许不许确立’。

  丑二·断诤有二:

  寅一·断不成因:

  倘若了知因宗不成立,则不引述,且若不知因宗不成立而引述之,不产生唯一分别谓相违思惟之。既了知因宗不成立,亦设置如是因相。终究认持所观察或产生某一分别,然亦无观待于因相故,无过。

  寅二·断除相违:

  若宗法成立,遮反周遍,不决定为非相违因,若决定相违因,则欲许比测相违为非有?云:虽确定相违因然亦如是承许比测,则耽着或草率之设置,尔后决定相违之时,当成如是诠述不相违。

  辛二·了解彼因相之所立有三:

  壬一·引述定义

  壬二·认定事相

  壬三·遮除妨害宗之诠说



  壬一·定义又分为三:

  癸一·观待否定之定义阐述五点

  癸二·观待肯定成立所立

  癸三·彼诸断诤:

  癸一:观待否定之定义

  【论云定义具五义。】如云:‘阐明体性与随欲、自我、唯一、不遮除。’谓具五法。A。体性:若认持所立,则不容许忆念成立量。否定体性:唯誓愿性,断决已成立量。B。随欲:虽‘言语’未说,然承许隐含性所立。否定随欲:诸外道门主张:虽立论者不诠说,然而敌辩者未以直接听闻,思惟非所立后,云:眼等有法,非摄聚性,必为他用,以其积聚性之故。如寝具和毡毯等设立。观察他用后成立自用,因法之结合非所隐含性期望,断除承许之所立。

  倘若无随行‘言说’是过失,然而无随行隐含期望非过失?云:非如是。‘诠说’与‘不诠说’二者之因相无差别所立之故。彼故,若自性诠说为他性之声,则无随行于喻体,世亲论师云:‘自若谓他彼不成。’如是结合具‘诠说’与‘隐含性期许’二者,亦无随行。瓶有法,显现有心者…身之定义‘士夫’和‘瓶’任一皆可,故是兼俱二者,非青莲花之故,喻如:墙壁谓之。‘显现之士夫’无随行于喻体墙壁,遮除‘宗’和‘同品’任一皆可之故。若设立总聚义因,则无‘宗法’和‘随行’二者,且若引述‘总常’为因则无‘任许其一’之故。C。自我:由量论叙述之非所立,而是立论者之随自欲许。否定自我:某一谓:是由量论现见一切之所立故,彼之妨害量是‘因相’和‘所立’之过,喻:成立‘声无常’之理论,叙述虚空之功德相违,断除之。彼亦事势比量力之理论,不观待于圣言量,若转迁于第三处,采取不相违于理论之圣言量故。D。认定唯一:非承许能立、所立二者,唯独承许所立。否定唯一,释量论云:‘自性随欲说,了达确认义,能立相系故,断余时谓之’。所表述之声趣入三时时态,于此所表述之声,是神义差别‘自性’和‘期许’二者故。由随附神我而产生‘自性’和‘期许’二者而趣知三时,若如是诠说彼不成立之‘因相’和不成立之‘喻体’二者过宽遍相故,彼二者当转成所立。倘若‘噶第’(梵音)之缘趣知现在时式故‘期许之声’亦转成现在式。依如是不成立‘因相’和‘喻体’二者,不期许如是之所立,然而期许能立故无过宽遍相?云:届此之际:宗之定义‘期许’之梵音是耶悉札,非彼馁悉札之支分故。若是未来时式则无法断决所表述之声。若实有唯一之声,则不欲许‘因相’和‘喻体’二者所表述唯一所立,期许表述能立之故。然而理门论(主张)亦须‘唯一之声’,期许‘所立’是宗;若思惟实有最极能作者…‘所立’之声故。期许之辞转成是馁悉札之支分,能断决未来时式故,灭除‘因相’和‘喻体’二者之不成立。喻如:声是无常所作性故,喻如瓶。外道伺察派既不成立所作性因,且不承许立论者之‘所立’,外道数论师:既不成立喻体;且不欲许所立之故,如彼诸诠释非宗。释量论云:‘乐缘此非支,成所乐言等,是支即由彼,破不成因等。’

  倘若所表述‘宗’之辞非能立故不应理?云:不相违。若依汝欲许‘所立’褪色,亦阐述期待不适存于四种遮除相,谓之旨趣。量决定论云:‘倘若允许是所阐述’,复次摄集‘因相之所表述’之辞不相违。E。不遮除:不适存于四相遮除。否定彼…适存于四相遮除,不容承认所立而断决之。

  癸二·观待肯定成立一所立:

  【理门论承许所立。】随行于理门论云:‘欲许所立是宗’,宗之定义是承许所立,彼亦分直接或间接之承许。

  癸三·断诤:

  【此类似未遍过遍,和因相无须诤论。】此分为三:

  子一·断未遍之诤:

  若谓瞬间之比量为未遍,以其无承认之故。有一说欲许瞬间之所立非真实所立,然而容许所立之事相了解聚义故,诠说了解所立,于彼之际虽无直接承认,然亦是瞬间能立,亦是欲许瞬间之所立,如现见瞬间之烟,承认所立之火。

  子二·断过遍

  不适时机之所立过宽遍相,喻如:若质问声为常或无常?则相异眼所见性摄集声之‘总相’和‘实义’于同一体,谓声具无常性。或谓‘山具有火’之誓立等,亦应成所立,若承许之则彼转成非驳斥?若承许所立则信乐是所立,从其余原因之方式转成驳斥,不相违。

  子三·断除相似因相

  如必须承许所立,亦为何不需承许因相?云:不相似。若成立因三式,虽不承许因相亦已转成因相,若不成立因三式,即使承许因相亦不转成因相。直接或适时之承许所立后,成立因相之故。然而此‘所立’观待于立论者敌辩者那一个而设置?云:观待立、敌二者,一个合理适时之所立,敌论者应专注听闻,除彼外,其余当驳斥之故。

  壬二·认取事相有三:

  癸一·破斥他宗:

  【所立定义分实体,或虚体二成立妄。】所立之事相,为实事之聚义或假立‘法’与‘有法’之聚义?此有一说:是唯一虚设,若承许所立是一无能立与无能遮除,则声是常之所立,亦当成无过故。云:不应理,成立声义故,唯独成立增益不成立义自相。复有一说,聚义是存在实体,声是常等非所立,以其可能趣入‘遮遣量’之故。非因相之效力之境故。此亦不应理,若唯‘所立’性之遮遣义,则诠说容许系念遮遣故。若非因相之效力之境故则非‘所立’,则‘神我之有所为义’和‘瓶士夫’二者等当不转成所立之故。法称论师之旨义,亦于声义作‘成立’、‘破斥’故。复有一说:因相之效力境…所立是实体者,而计量‘功’‘过’是假有者,彼诸之定义,依次容许了解因相‘功’,期许俱怀疑之义‘过’为所作境之说法。亦不应理,如是不违越于前述二过之故,与不适于法称论师之旨趣故。

  癸二·自宗所许:

  【错乱声义为自相,是为所立之事相。】不区别各个‘声义’、‘自相’之聚义而为所立故,所作能立能破之声义,而了解自相。故所依‘实’与‘非实’,非所依外义。能依‘有’‘无’二者之谓等为应理。声无常,山有火等聚合实义,和声是常、实有神我等聚合无实,和无虚空之幻花等等诸唯独破斥,若衡量所量‘有’、‘无’自相,由遣遮之方式承认与不承认是实体之支分,转趣入‘遮无’和‘遮非’之择取法。

  癸三·断诤:

  【有实无实之成立,应无诤论之时机。】有一说:若谓声是无常之聚合义表示所立之法,不应理。未成立聚合体之际,无表示之因由。且成立聚合体之际无定义故?观待于立、敌二论者后,能立立论者自身俱时产生‘能立能破’,然而敌辩者不产生‘能立能破’不相违成立。复次如:誓立‘声’是‘常’,应如何表示所立,‘声’、‘常’各自非所立,且不可能聚合之故?云:不相违,声是‘无常’或‘常’。觉识上遣余方式认取成立彼实体或无体之亲取因故。如是能立‘遮除’‘非宗’之有法等为非有,一切现相若了知遣余方式之立论,则远离诤论。

  壬三·诠说遮除妨害量之宗有二:

  癸一·总之理论

  癸二·各个自性



  癸一·总之理论有三:

  子一·定义:

  【遮遣成立宗相违。】彼之定义,若唯‘誓立’性,成立能遮遣彼(唯誓立性)之相违。

  子二·分摄:

  【叙述五者摄集四。】详细分析‘遮除’,理门论谓有五。集量论云有四,法称论师旨意属于后者。释量论云:‘欲说正决定,自他信同故,将自语与论,合说为一种。’于此亦陈述及。

  【比是由境之方式,分成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