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智慧的火花-外国名作家轶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智慧的火花-外国名作家轶事-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在这时,又跑来一个卖报的小孩,那稚气辛酸的“卖报”声,令人不寒而栗。劳森踌躇了,一个是苦难的母亲,一个是不幸的儿童,到底该买谁的呢?“先生,不要紧!全是一回事,这是我的妈妈。”聪明的报童解除了劳森的为难。

  劳森买了报,离开了报摊。可这两张“街头的脸庞”却仍然闪现在他的眼前。他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于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了一首充满愤怒和抗争的诗作。

  这首诗,便是在诗坛上享有盛誉的 《街头的脸庞》。

  1818年炎夏的一天中午,16岁的雨果在巴黎法院门前的广场上,看到了一个永远忘却不了的场景:一大群人围观的木柱上,拴着一个年青的姑娘,颈上锁着铁链。有一张告示说这个姑娘犯了法律上所谓的“仆役盗窃”罪。姑娘的脚边放着一炉烧红的炭火,五把烙铁插在火中。那姑娘披头散发,汗流满面……中午12点,行刑的时候到了,一个壮汉走上来,扯去她的上衣,抄起烙铁就往她裸露的肩头烫去。“啊!”姑娘一声惨叫,撕裂了雨果和许多围观者的心……这一幕给雨果刺激太深了!1862年,他在给日内瓦的朋友的信中,还谈起这件事:“在我的耳朵里,虽然隔了40年之久,仍然响着那被暴行折磨的女人惨痛的呼喊。这是在我的心灵上永远不能磨灭的呼喊。对于我来说,这女子是一个平常的窃贼,但在这特殊的情况下,她是一位烈士。我从那广场走出来,下决心要永远和法律的恶劣行为作斗争。”

  事实,他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世界文学名著正是这样锐利的武器。

  1890年,罗曼·罗兰24岁那年,来到了罗马郊外的霞尼古勒山上,他仰观满天彩霞,俯瞰夕阳披照的罗马城,立足不安,失去了时间概念。忽然,他睁开微闭的眼睛,看见了他的祖国,意识到了自己的生命。克利斯朵夫这个人物便从地平线上“站立着涌现出来,额头先出土。接着是眼光。克利斯朵夫的眼睛。身体的其余部分也慢慢地,从容不迫地涌起出来了”。在霞尼古勒山上的一瞬间,罗曼·罗兰产生了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冲动,并且获得了小说主人公的初步形象,并且用了20年的功夫最终完成了这部世界文学史上的名著。

  英格兰著名学者拉斯金 (1819—1900)是一位在艺术理论和建设美学方面卓有建树的学者。一天,他从众多的读者来信中发现了一只精美别致的信封,他忍不住拆了开来,一行行稚嫩纯真的字迹映入了他的眼帘:

  亲爱的拉斯金先生,我非常敬重您的才华和学识,可惜的是,您写的那些艺术理论和建筑方面的书,我看了总是似懂非懂,领略不出其中深邃的奥义,您有那么丰富的词藻,那么优美的文笔,那么细腻的感觉,我想,同时我也希望,您如果能不吝身份地写一篇童话故事,那将是一定会是十分感人的,我相信这不会浪费您的天才,假如您真的同意我的要求,我还特别渴望您能给一份特殊的荣誉,就是让我成为第一个读到这篇童话的人。

  ——一个14岁的陌生女孩

  拉斯金读完这封信,心情始终平静不下来,他想象那位来信的少女,那么清纯,那么天真,怎么能让这样美好的心灵失望呢。他放下了手头的理论研究工作,昼伏夜写,短短的时间内就写成了一部后来风靡世界的童话——

  《金河王》。发表之前,拉斯金如约将它邮寄给了苏格兰的那位14岁的少女,这位小姑娘做梦也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拉斯金真的答应了她的耍求,并且迅速寄来了手稿,她流着泪水读完了这部童话,从此开始了她与拉斯金之间的通信,几年后,这位少女终于成了拉斯金夫人。

  英国作家查尔斯常常发现济慈把诗胡乱地写在手边的纸片上,然后,不是作为书签夹在书中,就是扔掉了事。那是1819年的春天,一只夜莺恰好和他们做邻居。它的歌声一直使济慈快活异常。

  有天早上,济慈从餐桌旁拉边一把椅子,在葡萄树下的草地上坐了整整一个上午。临了,查尔斯发现他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又不声不响地把手中的碎纸片塞到书架后。趁济慈不注意的时候,查尔斯把那些碎纸片拣了起来。大致可以看出,那是一首关于夜莺的诗。查尔斯把它们复原了。这就是那首人人喜欢的《夜莺颂》。

  1881年一个阴雨的日子,史蒂文生为了哄他13岁的继子,用水彩画了一幅想象中的小岛地图。这张地图使史蒂文生写出了名著《金银岛》。他后来回忆说:“它的形状使我心中产生了无法形容的奇想。我看着那张地图,‘金银岛’里的未来人物开始在我心目中的树林里出现。他们打斗,寻宝。于是我取出纸来,写下了书中的面目。

  威廉·莎士比亚 (1564—1616)的时代,英国女皇伊丽莎白十分喜欢坐在豪华的包厢里观看莎士比亚的剧作。

  当莎土比亚的历史名剧《亨利四世》上演时,女王对剧中的“福斯塔夫骑士”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她还感到这个“无衣无食”的“冒险家”还缺点什么,表示愿意看到“福斯塔夫成为情人”。

  接到女王的圣谕,莎士比亚立即动手,花了两三个星期的时间,赶写了一个让福斯塔夫在情场的喜剧,这就是后来名声大震的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据说, (伊丽莎白女王对这个成为情人的福斯塔夫相当满意。从此,莎士比亚飞黄腾达,不久得到了一枚象征贵族的勋章)。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 (1772—1834)所作的《忽必烈汗》是一首在睡梦中写成的长诗,至少有二三百行,诗人梦醒之后还依旧记得,等他提笔记下54行之后,忽然有客人来访,他不得不暂时搁笔,而当他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谈话回到书房时,梦中得到的诗句已荡然无存,他懊丧地面对这部得自梦中的杰作,后悔不迭。之后,柯勒律治曾几次想续写此诗,都未能如愿。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978—1079)的名著《源氏勿语》,共54卷。令人奇怪的是,这部名作的第41卷却只有卷名——“浮云”,而没有正文,作家想要在这卷里写些什么,对故事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读者只能凭想象去为它续补了。

  英国著名诗人拜伦一生中最重要、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诗体小说 《唐璜》。但是,这部作品只写到第17章第14节,作者就放下了笔,去希腊参加民族独立战争,并且英勇献身了。故事的主人公唐璜的结局究竟会怎么样呢?拜伦再也不可能告诉读者了。尽管如此,但它依然是拜伦最好的作品,是一部真正的杰作。

  司汤达的长篇小说《吕西安·娄万》也被认为是他重要的代表作。但创作到未尾时,作家病魔缠身,不久便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个未完成结局。临终之前,作家还为这本小说没有结尾而难过。

  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1864—1909)在23岁时写处女作——长篇小说《浮云》,是日本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未完成的名著。当作家写完第三编时,产生了单靠文学活动无法改变社会现实的想法,于是愤然掷笔,中止了《浮云》的写作,并且从此不再写作小说,转而从事翻译俄国文学作品了。

  美国作家酉奥多·奥莱塞(1871—1945)立志要揭示“美国的悲剧”,他写了著名的《欲望三部曲》。第一部《金融家》1912的完成;第二部《巨人》1914年完成;第三部《斯多噶》没有写完,作者便于1945年去世。后来,她的妻子海伦为他补上了最后一部分,于1947年出版。

  俄国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1883—1945)创作的历史小说《彼得大帝》被高尔基称为“最优秀的历史小说”,但作者只完成了前2部的写作,第三部没有完成就与世长辞了。

  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名著差一点使我们无缘与之见面:薄迦丘:《十日谈》

  1497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原稿和已付印部分被萨伏那罗拉付诸一炬。1600年,法国:遭巴黎大学取缔。1992年,美国辛辛那提:邮局没收删节本,地方法官罚进口书商1000美元。

  莎士比亚《全集》、《威尼斯商人》

  1818年,色德勒出版《家庭版莎士比亚全集》,把“在家庭中不宜高声朗读的字句”删去。从此“色德勒化”成为“删节”的同义词。

  1931年,美国:《威尼斯商人》在纽约布法罗和曼彻斯特两市的中学课程中被取消。犹太人团体认为这出戏助长对犹太人的偏见。

  伏尔泰: 《哲学书信》、《老实人》

  1734年,《哲学书信》因诽谤宗教被焚。

  1929年,美国波士顿:《老实人》被海关没收,当局认为此书内容猥亵。其实,世界各国大学课堂上都以此为教材。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1796年,丹麦,路德教会查禁该书。

  福楼拜: 《十一月》、《包法利夫人》

  1934年,美国纽约:《十一月》被海关当作海淫作品没收,经专家鉴定始放行。

  1954年,美国:《包法利夫人》列入全国正经文学组织的黑名单。

  刘易斯·卡洛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1931年,中国:湖南省省长下令禁此书,理由是“动物不会人话,不应将动物与人并列”。

  德莱塞: 《嘉丽妹妹》、《美国悲剧》

  1900年,美国:纽约一出版商印了《嘉丽妹妹》,因老板娘反对未能发行。

  1930年,波士顿高等法院取缔《美国悲剧》,罚出版商300美元,但在哈佛大学,这本书是英语课的必修读物。乔伊斯:《都柏林人》、《尤利西斯》

  1912年,爱尔兰都柏林:《都柏林人》经争议多年,方印行1000册,但印刷商认为其中有不妥之处,除一册外全部销毁。

  1918年,美国:《小评论》连载《尤利西斯》,被邮局焚毁。

  海明威:《告别了,武器》、《太阳照样升起》1929年,意大利:《告别了,武器》因真实描写意军后撤被禁。波士顿:连载杂志《斯克里勃纳》有5期遭禁。1930年,波士顿:《太阳照样升起》遭禁。

  1957年,加利福尼亚:旧金山海关没收520本在海外印的海明威诗集。国内印行后,旧金山警察又在书店搜查此书,说不宜儿童阅读,但此书店并非儿童书店。

  1859年,费兹杰拉尔德把波斯著名科学家伽亚谟的300余首抒情诗《鲁拜集》译稿交给一家杂志社,压了将近1年,没有发表。于是他把译稿要回,自己花钱印刷,第二年委托一家旧书店代售,每册定价半克朗(合两个半先令)。但这本小小的诗集仍无人问津。最后被扔进了书店门口每本一便士的廉价书箱里。有一天,英国著名诗人史文明路过那里,为诗集的名字所吸引,并为书中所展示的富有哲理性的质朴语言所折服,他立即将《鲁拜集》介绍给了他的朋友、著名诗人罗塞蒂。引得罗塞蒂也到那家书店买《鲁拜集》。不到1个星期,这本小小的诗集顿时身价大增,从门口的廉价书箱请到了书店最显眼的书架上,每册的价格也提高了10倍。

  1855年,美国诗人惠特曼将《草叶集》付印。但书商拒绝出售,波士顿地方检查官认为《草叶集》属“淫秽书籍,勒令取谛,邮局局长也下令禁止邮寄此书。绝大多数报纸也讥笑和辱骂这本诗集,诗人自己送出许多书请人写评论,而得到的回答是:“惠特曼对于艺术之无知有如猪狗之对于数理……”

  这本不幸的诗集还使惠特曼丢了饭碗。他在一家报纸的编辑职务被撤销,不得已只好去陆军医院当男护士,之后又到内务部谋到一个小职员的位置。当新任部长知道他是《草叶集》的作者后,又毫不犹豫地把他开除了。

  1868年,英国伦敦发行了一部新出的《草叶集》,此书一出,立即受到英国文学界的热烈欢迎。颇有影响的《威斯敏斯特评论》对这位美国诗人大加赞赏。《草叶集》的名声才渐渐远播。到1882年,此书在美国费城第一次出版时,创造了一天之内销售3000册的记录。

  1935年,美国诗人卡明斯用他母亲资助的钱出版了一本诗集。书中的献辞写道:“决不感谢:法勒——莱因哈特、西蒙——舒斯特、科沃特——麦卡思、有限出版公司、哈考特、布雷斯、兰顿出版社、伊奎诺克斯出版社、史密斯——哈斯、瓦伊金出版社、诺夫、达顿、哈帕、斯克里布纳、科维西、弗里德。”

  上面所有的出版商都退回了他的手稿。

  1847年,巴黎上流社会的名妓玛丽·杜普莱西23岁就一病身亡。这位美丽聪颖的风尘女子的凄凉结局触动了与她同龄的作家小仲马 (1824—1895),他依据这女子的身世,创作了一部为《茶花女》的小说。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恋爱悲剧,揭露了当时金融贵族的糜烂生活和虚伪的道德,出版后获得成功,后来,在朋友的鼓动下,小仲马决心把小说改编成了剧本。

  小仲马兴致勃勃地去找自己的父亲、当时著名作家大仲马谈自己的改编计划。不料大仲马一反常态,对儿子的计划一点也不感兴趣。父亲的冷淡刺激了小仲马,他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几天时间就将它改编成了一部五幕剧。

  他一写完就跑到父亲那里,要朗读这部作品给他听,大仲马觉得这不过是浪费时间。因为是自己的儿子,大仲马最后终于答应试着听一听。传记作者是这样描写大仲马听剧本的情形的:

  读完第一幕,他喃喃道:“好极了,好极了!”读完第二幕,他双眼湿润了。有一封急信,小仲马必须亲手送去,朗读中断了。他们约定一小时以后再读,儿子回来的时候,发现父亲满面泪水,原来他等不及,自己读完了全部手稿。“我亲爱的孩子,”他说,“我错了,我替历史剧院接受这个剧本。”

  不巧,这时大仲马经营的历史剧院倒闭了,小仲马只好另寻出路,一家通俗歌舞剧院想冒一下风险,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