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智慧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塔木德智慧全书-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敦促儿子不要学习和从事那些涉及意识形态的行业,要他专攻一门科学技术。他们认为,学好数理化,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父母的教育下,勒韦进入大学学习时,放弃了自己原来的爱好和专长,进入施特拉斯堡大学医学院学习。

  勒韦是一位勤奋志坚的学生,他不怕从头学起,他相信专注于一,必定会成功。他带着这一心态,很快进入了角色,他专心致志于医学课程的学习。心态是行动的推进器,他在医学院攻读时,被导师的学识和专心钻研精神所吸引。这位导师叫淄宁教授,是著名的内科医生。勒韦在这位教授的指导下,学业进展很快,并深深体会到医学也大有施展才华的天地。

  勒韦从医学院毕业后,他先后在欧洲及美国一些大学从事医学专业研究,在药理学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由于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奥地利的格拉茨大学于1921年聘请他为药理教授,专门从事教学和研究。在那里他开始了神经学的研究,通过青蛙迷走神经的试验,第一次证明了某些神经合成的化学物质可将刺激从一个神经细胞传至另一个细胞,又可将刺激从神经元传到应答器官。他把这种化学物质称为乙醚胆碱。1929年他又从动物组织分离出该物质。

  勒韦对化学传递的研究成果是一个前人未有的突破,对药理及医学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1936年他与戴尔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勒韦是犹太人,尽管他是杰出的教授和医学家,但也如其他犹太人一样,在德国遭受了纳粹的迫害,当局把他逮捕,并没收了他的全部财产,被取消了德国籍。后来,他逃脱了纳粹的监察,辗转到了美国,并加入了美国籍,受聘于纽约大学医学院,开始了对糖尿病、肾上腺素的专门研究。勒韦对每一项新的科研,都能专注于一。不久,他这几个项目都获得新的突破,特别是设计出检测胰脏疾病的勒韦氏检验法,对人类医学又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生活中,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

  确立目标之前需要作深入细致的思考,要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目标中确立一个。

  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

  有些人做的事情很多,结果没有一样做的精。有一位房产商人,居然记不清自己手头到底有多少宗交易。他先是做一座建筑物的生意,接着增加到两座,后来信用更大了,终于扩展到别的业务。他回忆说:“刺激得很,我在试验自己的极限。”

  有一天,银行来了通知,说他扩张过度,冒了太大风险,并停止给他信贷。这位奇才于是失败了。

  起初他怨天尤人,埋怨银行,埋怨经济环境,埋怨职员。最后他说:“我明白我没有量力而为,欲速不达。”

  答案是重定目标,找出他最拿手的生意——发展地产。他熬了好几年,终于又慢慢振作了起来。如今,他又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做事也更有分寸了。

  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

  在太多的领域内都付出努力,我们就难免会分散精力,阻碍进步,最终一无所成。18世纪早期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圣·里奥纳多在一次给校友福韦尔·柏克斯顿爵士的信中谈到他的学习方法,并解释自己成功的秘密。他说:“开始学法律时,我决心吸收每一点获取的知识,并使之同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在一件事没有充分了解清楚之前,我绝不会开始学习另一件事情。我的许多竞争对手在一天内读的东西我得花一星期时间才能读完。而一年后,这些东西,我依然记忆犹新,但是他们,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那些对奋斗目标用心不专、左右摇摆的人,对琐碎的工作总是寻找遁辞,懈怠逃避,他们注定是要失败的。如果我们把所从事的工作当作不可回避的事情来看待,我们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迅速地将它完成。

  犹太人大卫·布朗是英国的一位商人,他的发迹过程,就是他一生确立目标的实现过程。他出生于1904年,父亲经营一间小型齿轮制造厂,几十年一直惨淡经营,仅可以赚取一点生活费。尽管如此,布朗的父亲还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总结自己没有选好奋斗目标的教训,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

  为此,他严格要求布朗勤于学习和读书,每逢假日就规定他到自己的齿轮厂去参加劳动,与工人们一样艰苦工作,绝无特殊照顾。

  布朗在家庭的教育下,在工厂里工作和生活了较长时间,养成了艰苦奋斗精神,熟悉了工业技术的知识,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这样,布朗父亲的目标总算实现了。而布朗自己的奋斗目标,不在于齿轮厂方面,而是利用自己在齿轮业务积累的经验,往赛车生产这个目标去奋斗。他通过观察,发现当代人对汽车使用已普及,预感汽车大赛将会成为人们的一种流行娱乐。这就形成了他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赛车。就这样,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成立了大卫布朗公司,不惜投入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搞设计,采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生产。1948年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汽车大赛中,布朗生产的“马丁”牌赛车夺了魁,大卫布朗公司因此一举成名,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布朗从此走上发迹之路,布朗父亲及布朗自己确立的目标都实现了,可谓一箭双雕。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塔木德》说:“每个人的机会都一样多,但是每个人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能力是不同的。”

  犹太人的杰出代表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而精深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

  二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现代思维方式,就看不到机遇,只好任凭它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

  人们常常引用苹果落在牛顿脚前,导致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例子来说明所谓纯粹偶然事件在发现中的巨大作用。但人们却忽视了,多年来,牛顿一直在为重力问题苦苦思索、研究。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牛顿思考了该领域内的许多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可以说,关于重力问题的一些极为复杂深刻的问题他都反复思考推敲过。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之所以为常人所不在意,而能激起牛顿对重力问题的理解,能激起他灵感的火花并进一步做出异常深刻的解释,很显然,这是因为牛顿对重力问题已有了深刻的理解的结果。因此,成千上万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却很少有人能像牛顿那样引发出深刻的定律出来。有许多发现和发明看起来是纯属偶然,其实,仔细探究就会发现,这些发现和发明决不是什么偶然得来的,不是什么天才灵机一动或凭运气得来的。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形下,这些在常人看来纯属偶然的事件,不过是从事该项研究的人长期苦思冥想的结果,也就是说,纯粹的偶然性虽以偶然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其实也是在不断实验和思考之后所必然出现的一种形式。

  虽然时机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有一定的神秘性,但也不是无法捉摸和预料的。聪明的人总是一方面从事手头的工作,一方面注意捕捉着取得突破或成功的时机,当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便积蓄力量或者寻找出路,一旦时机成熟就顺应形势或潮流,促成自己的事业达到高潮。

  常常听到有些人抱怨命运女神忽略了他,总以为自己碰不上好机遇,总以为能够利用的机遇太少,因而把工作和生活上的一切不顺心的事,都归结到机遇很少光临自己。

  其实,机遇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这就像阳光雨露会播撒到大地上的每一块地方一样,关键是一个人面对机遇究竟能不能真正把握住。

  在能够把握机遇并且充分地利用机遇的人那里,机会时刻都存在着,对机遇就像有经验的船夫利用风一样,两者之间似乎有一种默契;而在对机遇毫无知觉也不会很好地利用的人那里,即使机遇来到眼前,他也不能及时地抓住,而是常常让机会白白地失去。

  一百多年前,有位叫莱维·施特劳斯的德国犹太人到美国旧金山去经商。除了别的商品他还带了些帆布以供淘金者做帐篷之用。但他还没有来得及下船来,除了帆布,货物都一售而空。一针一线都需从外面进口的旧金山人需求之旺给莱维留下深刻印象。下船后,莱维带着帆布开始了他的“淘金”历程。他几乎立刻就和一位挖金的矿工迎面而遇,此人抱怨道,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帐篷而是挖金时经磨耐穿的裤子。头脑灵活的莱维一点也不含糊,随即和那位矿工一起到裁缝店,用随身的帆布给他做了一条裤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工装裤,亦即今日十分时髦的牛仔裤的鼻祖。那位矿工回去之后,消息不胫而走,大量订货迅即而来。

  矿工需要的是耐磨的裤子,而莱维手头只有做帐篷的帆布。如果莱维的头脑不灵活,他就只会后悔自己带错了商品,而失去这次绝好的赚钱机会。这正表明了犹太人经商方面的精明果然是名不虚传。


风险越大,获益越多

  《塔木德》上说:“在别人不敢去的地方,才能找到最美的钻石。”也就是说,“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会赢得人生辉煌。而且,那种面临风险、审慎前进的人生体验可以练就过人的胆识,这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犹太人无疑是这种财富的拥有者:他们凭着过人的胆识,抱着乐观从容的风险意识知难而进,逆流而上,往往赢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这种身临逆境,勇于冒险的进取精神是成就“世界第一商人”的又一重要因素。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家面对优胜劣汰的竞争性市场,他既不能凭借行政权力进行经营,也得不到行政权力的庇护,他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进行拼搏。企业家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瞬息万变的市场供给和需求、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加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等,使得企业家任何一项重大经营决策都受到客观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都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在风险中寻找机会。

  一个房产开发商多次投资冒险都以赢利而告终,开发商说,他之所以屡屡得手,主要是他敢于冒险。他在选择一个投资项目时,如果别人都说可行,这就不是机会——别人都能看见的机会不是机会。他每次选择的都是别人说不行的项目,只有别人还没有发现而你却发现的机会才是黄金机会,尽管这样做冒险,但不冒险就没有赢,只要有50%的希望就值得冒险。

  工作与生活永远是变化无穷的,我们每天都可能面临改变,新的产品和新服务不断上市、新科技不断被引进、新的任务被交付,新的同事、新的老板……这些改变,也许微小,也许剧烈。但每一次的改变,都需要我们调整心情重新适应。

  面对改变,意味着对某些旧习惯和老状态的挑战,如果你紧守着过去的行为与思考模式,并且相信“我就是这个样子”,那么,尝试新事物就会威胁到你的安全感。


  对于个人发展来说,冒险是通向强者的必由之路。在很多情况下,强者之所以成为强者,就是因为他们敢为别人所不敢为。


透过黑暗,看到光明

  《塔木德》中,有这么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所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通过黑的部分去看东西?”

  这本书自己的回答是:“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这段话对世世代代的犹太人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欧某都市的犹太人街上,发生了一件事情。每当想起此事,都会令人感慨不已。那时,这个东欧国家已经被德国军队占领了。有一天,所有的居民都被叫到一个广场上去集合,训完话后,纳粹军官从犹太人群中拉出一个学校老师模样的中年男子,军官以为只要这位教师肯放弃犹太教,其他犹太人一定会跟进。

  “放弃犹太教吧!只要你肯改宗,保证一辈子吃香的,喝辣的。”纳粹军官大声地宣布,唯恐大家听不到。

  “我拒绝。”骨瘦如柴的教师这样回答。

  “你的神可咒,只要诅咒你的神,那么,你的生活和你的家人就能受到永远的保护。”

  “我拒绝。”教师的声音很平静。

  “放弃犹太教,让我们来保护你。”

  “你绝对不能。”教师用更平静的声音回答。

  “什么绝对,你知不知道你现在在说什么?假如你还这样嘴硬,我就先干掉你,杀鸡儆猴;再说一次,你到底放不放弃犹太教?”

  广场上的人都紧张地屏住了气息,一动也不动,世界像是突然静止了;他们有人注视着军官,有人凝视着教师,有些女人甚至闭起眼睛,不敢观看,因为这一幕实在是太恐怖了。

  “犹太神比你的生命重要吗?犹太神比你一生的命运重要吗?傻瓜!问一问你自己吧!”

  “你不能改变我的信念。”

  “你只要说一声放弃犹太神就好了。”

  “我不要。”教师铁青着脸回答,这时,纳粹军官再也忍不住了,他从枪套中拔出了手枪,伸直右手,瞄准教师,“砰”的一声枪响,射中了教师的肩膀,刹那之间,教师站立不稳,像游泳一样,在空中扑了几个空之后,便倒在地上了,教师流血不止,但还不断的低吟:“神是神,只有神才是神。”

  “猪,你这肮脏的犹太猪。”军官气得大声叫嚷:“你难道不知道我们比你的神伟大吗?你的生命不是由神决定,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