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荐书栏目vol9-蔡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北斗荐书栏目vol9-蔡澜-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电话:25434008

    加东,是新加坡靠海一区的名字,从前那里有家叫Roxy的戏院,后面有个档口卖的叻沙最著名,当今已拆除,附近新起的餐厅都卖叻沙,但已只留下一个形,其味失去。

    以“加东叻沙”为名,上环的孖沙街也开了一家,新开张时第一时间去试过,大皱眉头,说不正宗。

    店里的人问:“什么才叫正宗?”

    我回答:“新加坡叻沙,最基本的配料中有新鲜的血蚶,少掉了,谈不上什么叫叻沙。”

    隔了一些时候,又去试菜,这一回,叻沙中有了血蚶,味道也调配得好,是我在香港吃过最好的其中之一。

    这就叫进步了。香港那么多家餐厅,要生存下去总不能马马虎虎做买卖。在一些新马料理店,一看到没有蚶,店主来问意见时坦白说了,对方推三推四,说香港血蚶难买,不知去哪里找?这都是不努力的逃避,血蚶怎会难找呢?九龙城的潮州杂货店一定出售,近年又开了多家泰国杂货,都卖蚶。

    除了叻沙,这家人的虾面也做得不错。一讲到虾面,印象中总是煮汤的,但他们提供了干捞虾面,汤另上,这是新加波没有的。有些人就批评它违反传统,是邪派。我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问题全在好不好吃,改变得好吃,有什么话说?

    米暹倒是不能干捞的,它是一种有味的熟米粉,淋上香浓的汤汁,才有效果。它由中国食材变化成马来食品,有独特的风味,一定要嗜辣者才能享受,最重要的味觉来自一汤匙的辣椒酱,酱的水准如何,决定米暹的命运。这家餐厅的米暹已经非常接近新加坡味,但是缺少了一丁丁的普宁豆酱。马来人学用中国调味品,用豆酱来调米暹的味道,是他们特别之处,千万不能小看这一点豆酱,勉之勉之。

《》  第一部分 上环(4)

    新创的是香茅加巴兰叶的饮料,这也是他们首创的,新加坡没有,两种香叶的味道配合得很好,值得一试。

    另外,加央Kaya酱够香,涂上多士面包,来一杯咖啡,可享受个很好的下午茶餐。

    图片说明:

    真正的叻沙一定要有新鲜的血蚶。这家店的叻沙做得实在好,抵赞。

    1新加坡有虾面但没有干捞,干捞虾面可算是创新了。只要受欢迎,管他传统不传统。

    2米暹好吃与否,全看辣椒酱,普宁豆酱必不可少。

    3香茅热饮有香茅和巴兰叶两种香叶的味道。

    加央多士的加央有一股浓香。

    新鲜的血蚶。

    MASALA

    地址:上环孖沙街10号

    电话:25819777

    躲在上环孖沙街中,给几家新加坡餐厅包围着的,是间印度快餐,叫“MASALA”

    主人来自新德里,在酒店业服务多年,喜欢香港,爱上个中国女子,就留了下来,已有十五年了,说得一口流利的粤语。

    店很小,一看就看到底,各类食物拍了彩色照片挂在墙上,一目了然。

    坐了一下,先上一碟脆皮薄饼,两碟印度酱,让你点着当小吃。一点其他菜,上桌也快,不必等太久。

    喝什么,我推荐他们做的Lassi,是一种最普遍的印度饮品,基本上是用酸奶打成,可加各种水果,像芒果Lass就很受欢迎,这家人做的又浓又香,还是原味的好喝,不喜欢吃甜的人可以加盐。

    咖喱鱼头上桌,做的和马来式、新加坡式都不同,用的是浓汁;鱼头也不像他们用鱲鱼,采用了三文鱼的。

    “我每天到专门供应给日本寿司店做刺身的店里,买最新鲜的鱼头来做,三文鱼不贵,为什么还要找冰冻的呢?”老板很脚踏实地:“我们店小,地方偏僻,租金相对上不贵,可以花多点钱在食材上面。”

    接着是蔬菜咖喱,食材选了如淑女指头的羊角豆,这种咖喱带甜,很下饭。

    最后是羊肉咖喱,肉煮得又软又熟。大家以为羊肉一定是硬的,这个印象在这里不存在。不吃羊的,可改叫牛肉咖喱。

    三种咖喱吃了下来,已可以不必再叫咖喱鸡了,因为你已经不会吃出分别。

    点咖喱的最好叫一碟加了蒜头的大饼,比普通的更惹味;要不然试他们的印度野米也不错,叫为Basamati的米粒又瘦又长,和丝苗及日本米完全不一样,可以试试。

    如果你是羊痴,其他的菜式有羊架、杏仁烧羊肉、印式烤羊肉、玛沙拉羊肉、特色羊肉和劲辣羊肉数种,包你吃得过瘾。

    小吃则有杂菜咖喱角、印式炸洋葱圈、玛沙拉炸鱼等等,都是这酒的好菜。谈到酒,这里的红白餐酒选择不少,和印度菜配合得极佳。

    图片说明:

    脆皮薄饼当餐前小食很不错。

    咖喱鱼头用三文鱼来做,犹胜星马的做法。

    羊肉咖喱的羊肉一点也不硬,软熟无比。

    小吃有多种选择,这里杂菜咖喱角最宜下酒。

    来自新德里的老板爱上了香港。

    又浓又香的Lassi是常见的印度饮品。

    曾记

    地址:上环皇后街1号皇后街熟食市场8号档

    电话:25406854

    从前上环南北行有条小巷,潮州著名小食云集,每次去都心满意足捧着肚子回家,当今被拆,已成为历史。

    那些摊子散得散,不做的不做,仅存唯一一档,就是目前在西营盘梅芳街熟食市场内的“曾记”了。

    梅芳街一点花香也没有,其实应该叫为“霉”芳街才对,整条街都在卖咸鱼。

    熟食市场在哪里?很难找。躲在店铺之中一个小入口,一下子走过是常事,到了梅芳街,问问卖咸鱼的人就知道。

《》  第一部分 上环(5)

    “曾记”主要外卖,韭菜粿和笋粿做得最好,有绝对的地道潮州味,如果他们再不做的话,香港就绝了种。

    所谓的皮薄馅多,那是潮州人把少爷叫为“阿谢”的那种人吃。

    真正平民化的食品,皮太薄怎么吃得饱?馅一多,价钱就要卖得贵,怎么和隔壁档竞争?“曾纪”卖的粿,煎的时候还下油甚多,在缺乏油食的时代,这才是对路。

    你嫌这三种现象不理想,地方又不够干净,那么,你就没资格尝试最好味的潮州粿了。

    除了粿,档里还有两个平底镬,专门用来煎蚝烙和炒粿的,什么叫做蚝烙?就是广东人的煎蚝饼,而真正的滋味,全港也只有“曾记”做得到。

    炒粿已几乎绝迹,南洋一带还有这种买卖,但用的材料却是萝卜做的,真正潮州炒粿,用个圆盘,注入米浆蒸出来,冷却后切成半个旧火柴盒般大的长条,再下平底镬煎。至微焦,下黑漆漆的甜酱油,再打个蛋进去,此时香味大喷,未上桌已诱死你。

    未试过?是人生损失。

    “曾记”现已搬到皇后街的熟食中心去。

    该熟食中心里,潮洲巷的另一档卖猪杂的也将开业,听后大喜。从前那一档人卖的猪肚是灌了水,中间那层肌肉胀得半透明,那才是真正的猪杂,年轻人听都没听过,哈哈。

    图片说明:

    韭菜粿和笋粿,有绝对的地道潮洲味。

    煎蚝烙即广东人的煎蚝饼,是真正滋味所在。

    潮洲炒粿用米浆熟后冷却,切成长条,煎至微焦。下甜酱油,再打个蛋,香味大喷。

    皇后街熟食市场

    地址:上环皇后街1号皇后街熟食市场1楼

    电话:28580033

    近来试食多家餐厅,毫无新意,正愁没有题材可写时,出现了等待已久的“皇后街熟食市场”,真是一大喜讯,令我整个人振奋起来。

    那条旧时被称为“潮洲巷”中的小食档搬来,都是老饕怀念不已的。如果你记得当年走进巷头第一家的卤鹅,当今开在三号档。那时候没有名字,现在叫为“陈勤记饭店”(现已搬去皇后大道西11号地下),即刻要了一碟鹅片鹅掌翼来试,水准依然。如果你没有机会试过从前的,初尝此味,也会发觉与众不同,至少鹅肉之柔软,已不是在其他店能找到的。

    档中还卖鱼饭,有本杂志说它是当日卤成,这句话不对,鱼饭只是用盐水将生鱼蒸熟后风干而已,和“卤”字搭不上关系。至于鱼的种类,每日不同,看当天渔船捕到什么就卖什么。较为不变的是乌头,在鱼池养殖,货源稳定,但也要看天气,现在入秋,肚中油多才好吃。

    从前的巷口第二档前有个平底鼎,专卖炒粿,是潮州人的典型小食。粘米粉制成罗卜糕的样子,再切长方条后用甜酱油、鸡蛋和韭菜来煎,味道绝佳,百食不厌。当今可以在八号档的“曾记”找到,它以卖韭菜粿、笋粿见称,甜的茨壳粿做得更出色。档中还有粿汁,是另一种典型潮州午餐,在香港不容易找到。

    “亭记小厨”在七号档,做得最好的是沙茶牛肉河,潮州炸豆腐亦佳。晚上光临,有各种小炒,三、四十元一碟,送啤酒一流,都是最地道的潮州菜。

    五号档“陈春记”的陈老太一看到我,即刻互相拥抱,它是潮州巷中我最爱光顾的一家,每次一想起猪杂汤,就想到陈老太。这家人本来迁移到公园内杂乱不堪的档子中,并没招牌,我在专栏写过“无名猪杂店”就是他们。将猪杂清洗得极为干净,又啤了水,刮油,盐洗再煲,还那么香浓,是因为汤用猪骨和瘦肉熬成。在香港也仅此一家,不容错过。

    这个熟食市场还有八档空位没租出去,希望当年在巷中经营的其他老档也来凑一份热闹,那就更发达了。

    图片说明:

    陈春记的猪杂汤最令人怀念,食过翻寻味。

    曾记的粿品多种多样,杂然纷陈,是典型的潮洲小食。

    亨记的沙茶牛肉河(图上)和潮州炸豆腐(图下)都精彩无比。

    陈勤记的鹅片鹅掌翼,做法依然正宗,好吃到不得了。鱼饭(图上,时价)是蒸熟后风干的。

    梨花园

    地址:上环干诺道中119—121号汉贸商业中心地下101室

    电话:25440007

    要维持水准,比创业更难。老店能继续营业,一定有它的道理,不然早被淘汰。韩国菜“梨花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开在上环干诺道中一一九号,韩国贸易大厦地下,如果还不正宗,韩国客人能放过它吗?

    记忆中,“梨花园”应该算是最早在香港开的韩国菜,最初在东英大厦,后来转到堪富利士道,又在河内道开张。现在一共有三家,河内道的、尖东的和这间上环店。

    一走进门,看到的多数是韩国客,本地人只有老饕才会去。还未够水准欣赏韩国菜的,去光顾那些自助餐式的饭馆吧!

    烧烤是大家最先接触到的韩国菜,这里的用料很考究,但价钱并不太贵,最高级的纯肉眼扒才卖一百五十块一客。

    懂得吃韩国菜的人,则很少叫烧烤了。

    从烧烤牛肉到点炆牛肋骨,已经是进一步。“梨花园”的炆牛肋骨永远有水准,软硬恰好,非常入味,百食不厌。

    由炆牛肋骨到蛋拌生牛肉,你已毕业。他们的生牛肉一向用最新鲜的肉,我吃了三十多年,没吃出过毛病。

    如果你会点烩琵琶鱼,那么你已是博士级了。这个辣死人的菜,主要是吸噬鱼骨之精髓。

    更具特色,自助餐中不会出现的精选有:一、韩式猪肠;二、黄芽白猪肉;三、炒辣八爪鱼;四、酱油炒鱿鱼;五、泡菜炒猪肉。六、韩式辣生蟹;七、辣海鲜汤;八、烤牛肉片拌杂菜;九、韩式猪肠锅;十、泡菜煎饼。

    饭面类有:一、杂菜捞面;二、韩式炒粉丝;三、小萝卜泡菜饭;四、生牛肉石头火锅饭;五、辣海鲜面;六、炸酱面。

    “梨花园”的炸酱面受了山东人的影响,黑漆漆的一团,和我们吃惯的完全不同。但是如果你在韩国的山东人中华料理店吃过,你会想念它的。

    酒类有来自韩国的真露、清河和OB酒,更有和尚喝的清酒。

    “梨花园”从来没让我失望过,也许不能说好过在韩国吃的韩菜,但至少抵食,不会走样。韩国菜万岁,真喜欢吃它。

    图片说明

    蛋拌生牛肉的生牛肉保证最新鲜。

    奇辣无比的烩琵琶鱼是给真正欣赏韩国菜的人吃的。

    炆牛肋骨数十年如一日保持水准。非常好吃。

《》  第一部分 中环(1)

    镛记

    地址:中环威灵顿街32—40号

    电话:25221624

    曾经被外国的旅游杂志选为世界十大餐厅之一,卖烧鹅著名的“镛记”,由一间小小的大牌档开至一座大厦,确有它的道理。

    近年有些朋友说试过“镛记”烧鹅,不过尔尔,还没有深井的那么好云云。这是小撮人的批语,我在“镛记”的经验,却是愉快的。

    首先,它的皮蛋,没有人做得保持那么好的水准,这是不容置疑的。

    老板甘健成每天盯场,也是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位先生喜欢研究失传的菜式,有什么要重现的,找他聊聊好了,他亲切近人,会达到任何顾客的要求。

    前一阵子家禽灾难,没有鹅卖,生意损失了不少,现在恢复了供应,“镛记”推出全鹅宴,当然有它的招牌烧鹅,还有白灼鹅肠、鹅脑冻、鹅戈乍、鹅肾片、京烧鹅排翅、鲍鱼鹅肝卷、鳌胶扣鹅翼、鹅油双蔬、鹅红粥、烧鹅粽,和甜品的布甸及果盘,每席卖三千八百八十块,够十二个人吃。也可叫半席六位用,收两千。

    中环一带少不了中午客,有一天请外国朋友,简简单单来个几味。

    先上菜的是太座鸳鸯会,用新鲜发菜的深色和鱼唇的浅色拼成,清淡中见功力。云耳胜瓜炒牛腱则是家庭菜,平凡之余,用的是金钱腱,咬头和滋味十足。椒盐海参扣,采用海参内脏,酒楼之人称之为桂花蚌。这里的海参扣,是桂花蚌的头尾尖部,像是猪的肚尖部分,很特别。

    印象最深的倒是金镶豆腐,把豆腐炸得外面略焦,里面全软,实在是不容易。问怎么做法?原来是要将豆腐浸在极咸的盐水之中,浸个两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