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唐风月-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亲。此时此刻,他顿了一顿,便继续说道,“给我大发请柬,务必把宁王等诸位大王,还有那些贵主都请来。哼,文武非至亲不得入诸王和外戚驸马之门,可总不成连诸王贵主和驸马之间的往来都要禁绝”
    “是是是……”
    王守一的请柬不但发给了那些亲王公主,连那些嗣王郡王和县主等等都一个不漏地发到了,当杜士仪又一日赴宇文融之约时,从李林甫口中得知这个消息,他不禁愣了一愣,随即便哑然失笑,仿佛漫不经心似的,随口说道:“他为庶子娶媳也要如此粉饰门面,还真的是以为今日还是从前那些嗣王郡王,如今都不得再出外为都督刺史,收入何止锐减一倍,哪里还乐意敷衍他?若是如宁王这样地位尊崇的推辞不去,到时候……”
    说到这里,杜士仪就打住了。而宇文融和李林甫何等聪明人,打了个哈哈便岔到了其他话题。等到杜士仪委婉向宇文融试探了关于税制改革的话题,发现这位被天子誉为计臣第一的精于能员,对此亦是顾虑重重,他想到宋憬从前的告诫,也就再不提这一话茬。而等到他告辞离开之后,宇文融便长长舒了一口气。
    “我如今已经年过四旬,哥奴你是三十许,而杜十九郎却要到明年初才刚好二十。如此年轻便官居左拾遗,几次三番为圣人赏识,后生可畏啊”
    “宇文兄所言固然不错,但正因为年轻,杜十九郎不可能一直留在京师,势必要出外的。”李林甫笑眯眯地捋着下颌几缕长须,轻声说道,“而宇文兄只要能够把括田括户之事推行到底,圣人绝不会舍得放你外任。你刚刚升任殿中侍御史不久,陛下便点了你为覆囚使,可不是大显器重?更何况,我从惠妃那儿打探得知,陛下曾几次透露,对你还有大用”
    尽管大器晚成的宇文融看着锐意进取的杜士仪,颇有一种恨不正当年少时的遗憾,可李林甫这话无疑让他心中大为舒坦。尤其是大用二字,让他不禁大有精神。然而李林甫却狡猾地避过此节不谈,而是似笑非笑地说道:“杜十九郎所言之事,倒是好主意。王守一此人害我舅父丧命汝州,眼下治不了他,让他颜面大失也是好的宁王那边,我自有办法”
    十一月十六,正是王守一娶媳之日。然而,也就是在这一日清早,宁王宅中突然派人来说,宁王昨日偶感风寒,一时身体沉重,不能前来观瞻这喜庆之礼,故而提早命人送来了贺礼。尽管心中有些不高兴,但宁王是天子都要敬礼的长兄,王守一自然也只能认了。可谁知道如此一起头,申王、岐王、薛王,这三位天子亲弟竟是全都派人来说没法参加。其中岐王的理由最为奇葩,竟是说自己已经醉死在床王守一板着脸送走了三家信使,当即气咻咻地再次砸了一个杯盏。可是,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罢了。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自然深恨王守一,两人打发了一拨人前来知会,道是这几日要闭关清修,不理俗务。有他们俩做榜样,其余贵主也都使人送礼,自己却以各式各样的理由不来。待到晚间迎娶时,新人青庐拜堂,而喜堂之中空空荡荡,宾客就只有小狗小猫两三只,就连蔡国公主这嫡母也借故不到场,气得王守一几乎倒仰驸马郎娶媳,宾稀客绝
    也不知道是哪个促狭鬼如是打趣了一句,转眼间各方就都知道了。那户与王守一联姻做了亲家的自然是后悔不迭,而硬着头皮去赴宴的更是懊恼自己消息滞后。一时间,王守一竟成了莫大的笑柄。而作为绊住了宁王的最大功臣,武惠妃便笑吟吟地对瑶光道:“想让宁王给他做面子?那也得他自己聪明才行纵不是哥奴使人求我对宁王说一声,就说玉真和金仙二位贵主差点失去了一个好徒儿,岂还会任由他王守一耀武扬威?”
    而在御史台收押了王钧,历经数日的审讯之后,便将结果呈报了天子。李隆基在得知王钧这小小一个洛阳县主簿,竟然累计受赃六千贯时,又惊又怒的他便越过大理寺,直接令中书省拟了制书。
    当庭杖毙,以儆效尤

    第三百六十六章 速刑杖杀,灭口遭疑

    世人皆以为廷杖大臣,明朝最甚,然而唐自武后起,杖责大臣就渐渐成了家常便饭。虽未必如明代那样,但凡忤逆圣意便往往以杖责廷辱,一时成就了士大夫受廷杖反扬名的畸形价值观,然而,武后年间是杖责忤上大臣,李隆基是杖责犯法大臣,这杖刑甚至杖杀,前后的例子已经不能尽数。
    因而,捏着杖杀王钧的制书,杜士仪不禁轻轻吸了一口气。他封还过杖责姜皎的制书,又在杖责裴柚先的问题上谏劝过,而今王钧因受赃而由天子制令杖杀,他若任其从手边就此而过,那也就显得毫无原则了。就算他是揭出王钧之事的始作俑者,此人贪赃枉法,还贿赂求职,确实罪责非轻,可即便按律当死,也不当如此之死再者,正有人想着杀人灭口呢“王钧洛阳县主簿,非监临主司,其受赃当以坐赃致罪论处。其受赃六千贯,远过三十匹之数,上负天恩,下愧民心,罪莫大焉。然永徽律疏有云,诸坐赃致罪者,一尺笞二十,一匹加一等;十匹徒一年,十匹加一等,罪止徒三年。以王钧之罪,当徒三年,若以其罪重,以监临主司律重处,亦只绞刑。臣左拾遗杜士仪,据实上封”
    这一上封到了门下省侍中源乾曜面前,这位不哼不哈的老好人简直给气乐了。有心把杜士仪叫来责备一番,可他又知道这小子的牛脾气。可若是不责备,他实在难以想象这东西到了御前的后果。思来想去,他索性袖了此物往见张说。果然,这位兵部尚书兼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宰相见了此书,登时眉头一挑。
    “后生可畏”张说用手指弹了弹这一张白麻纸,面上露出了激赏之色,“他此前封还杖姜皎的制书,还有人责他徇私;可之后在御前因裴柚先之事而陈词时,在我们三个宰相面前,他仍旧侃侃而谈;现如今这王钧分明罪莫大焉,而且与他无亲无故,他却依旧按律上封,这对律法的熟悉,竟不逊于法吏,更难得是这份胆子源翁来见我,无非是出自一片爱护之心,既如此,我们这两个宰相替他担待一二又如何?”
    “咦?”源乾曜一下子愣住了。
    “王钧固然可恶,但确实是罪不至死。尤其杖杀,更是不足以为成例。你我二人联名上奏,杜十九郎的上封也就不那么显眼了。如何,源翁可愿和我同进退?”
    源乾曜素来秉承的是缄默是金的原则,可对张嘉贞的咄咄逼人,他已经厌烦透了,如今既知道王钧和张嘉贞中间不清不楚,他才懒得帮其说话。然而,张说这话里话外的暗示却提醒了他,张嘉贞既是曾经打算举王钧为监察御史,那又怎会轻易就从圣命拟了如此杖杀的制书?
    他的眼神闪烁了好一会儿,这才慢吞吞地说:“说之此言有理,既如此,就算我一个吧”
    快刀斩乱麻让王钧没法开口,这就是张嘉贞原本秉持的宗旨。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按照苗延嗣的说法,杜士仪应该不会再多事,他自己也对此深信不疑,可那个他在背地里诅咒痛骂过无数次的乳臭小儿,竟是再次上封若是单单此人,他此次有足够的把握挑起天子的反感,可谁曾想张说和源乾曜竟然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竟然也跟着一块上书谏劝,建言按律处置好在奏疏送入宫中之后,这一次李隆基仿佛并未为之动心,依旧下令一如前议,且齐集文武百官于明堂之前观瞻行刑。前一次姜皎决杖,百官并未亲临现场,这一次虽未至于大朝会那般热闹,但常朝官站在重新改为明堂的乾元殿下头,吹着瑟瑟寒风,眼看着那刑杖重重地打在王钧赤裸的背上,带出一道道血痕,心中无愧的固然还能沉得住气,心中但使有些不得劲的,无不感觉到从脚心冷到头顶。
    “圣人是真的对受赃枉法恨之入骨啊”
    旁边左拾遗窦先那轻轻的嘟囔声传到杜士仪耳中,他登时心中冷笑。李隆基痛恨的并不单单是受赃,更是在东都洛阳这种要紧的都畿赤县,竟然存在这样的害群之马,而且还险些混入了御史台,身为天子却险些受人蒙蔽真要说贪赃枉法,纵观朝野,受赃的何止一个王钧?完善的律法无人遵守,无人监督,天子又更喜欢凭个人喜好处置人犯,怨不得日后埋下祸由他正这么想着,突然就只听一声声嘶力竭的惨叫。吃了一惊的他抬头望去,就只见居中受刑的王钧一改最初的挣扎呻吟,竟已经伏倒在刑凳上一动不动,口中仿佛刚刚喷过鲜血,头前恰是一摊令人触目惊心的血迹。面对这情景,四周围也已经起了一阵阵的骚乱,他甚至能清清楚楚听到宇文融那惊讶的叫声“这才三十四杖当初如楚国公这等老迈,受杖六十尚且暂时完好,更何况王钧还正在盛年?”
    宇文融这质疑声顿时引来了众多附和,一时间,四下一片哗然。张嘉贞面沉如水站出来厉声呵斥了那些出言议论的人,又对着宇文融恼火地斥道:“宇文侍御,你既深得陛下信赖,又身为御史台的殿中侍御史,当此之际不知道弹压众人,还激起众臣失仪,未免太过冲动莽撞了”
    听到这话,宇文融本就看不上张嘉贞自以为是的嘴脸,当即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张相国见谅,我实在是没想到这王钧竟然会这么快就被杖杀圣人令我等观刑,原是为了以儆效尤,可如今这架势,分明是有人生怕王钧说出了什么来,所以速刑杀人所以,你说我身为殿中侍御史,首要职责是弹压其他议论的人?不,如今我的首要职责是先彻查此事中可有徇私枉法,甚至于草菅人命杀人灭口之处来人,将这行刑的二人拿下”
    王钧受杖不过三十许就口吐鲜血而亡,继而张嘉贞怒斥宇文融,宇文融却突然更加强硬地暴起发难,这一幕一幕简直让所有人全都感到目不暇接而两个行刑的皂隶见自己突然成了众矢之的,慌忙齐齐双膝跪下道:“相国,某只是依照从前的旧例行刑决杖,并不敢有丝毫轻重之分……”
    杜士仪见宇文融竟敢和张嘉贞针锋相对,他便也扬声说道:“我听说,杖刑之法,有轻有重,常行刑的皂隶,都是自幼历练出来的。常以一张纸垫在丝衣之上,能够让丝衣无事,而纸张打成碎末;又或是在纸下衬着石板,纸完好而石板尽碎,这才算是出师因而,受杖之时,若是厚厚给钱贿赂,则外间皮开肉绽青紫处处,其实却丝毫不曾伤筋动骨;若是不给钱,或是受人嘱托,则外表看似轻微无伤,内中筋骨甚至肺腑全都重伤,别说打死当场,就是抬回去的时候看似完好,事后也会立时三刻一命呜呼”
    尽管常朝官员多数都在三十往上,不少也曾经做过外任官,但洞悉这等杖刑之道的却寥寥无几。因而,杜士仪这慢条斯理开口一说,不但那两个行刑皂隶为之色变,张嘉贞也是心中咯噔一下,惊怒得无以复加这时候,杜士仪又对源乾曜和张说拱了拱手道:“源相国,张相国,宇文侍御虽则看似冲动,却也是一片公心,今日之事,本圣人警戒百官,骤然出现如此变故,怎可不行彻查”
    苗延嗣在宇文融突然杀出来的时候就觉得不好,待见杜士仪突然更是犀利地一语中的,他亦是更明白事情不妙。此刻见源乾曜和张说对视一眼,分明仿佛有些默契,早就悄悄来到张嘉贞身后的他立时低声提醒道:“相国,当断不断反受其害行刑之人可什么都不知道”
    张嘉贞这才立刻意识到,自己这会儿要是还拦着,指不定就真会被人认为王钧和自己有什么不清不楚了于是,不等源乾曜和张说开口,他便当机立断地喝道:“先将此二行刑人拿下源翁,说之,我等立时去面圣”
    对于张嘉贞这陡然之间醒悟过来,张说却只是嘴角一挑,仿佛并不在意。然而,源乾曜却慢条斯理地说道:“此事是宇文侍御先提出的,杜拾遗又点明了关键,让他们俩也一块去吧。如此圣人若垂询,也更容易说得清楚。”
    “那就如此。”
    不论张嘉贞有多不乐意让宇文融和杜士仪出风头,可如今大势已成不可阻挡,他唯一希望的就是把自己摘于净了,因而只能把心一横答应了下来。等到那两个倒霉的行刑皂隶被人拖了下去,而鲜血染红了地面的王钧也被人抬了出去,又有人来担着水冲洗地面,四周围的文武百官,却仍旧对刚刚的事情议论纷纷。
    这其中,李林甫便不无殷羡地看着那三位宰相和杜士仪宇文融离去的方向,心中隐隐还有一丝懊恼。可想到舅舅临终前还告诫自己不要立时锋芒毕露,他便渐渐定下心来。
    他虽不如杜士仪年轻,但却比宇文融更有年龄上的优势。三十许而官居五品太子左谕德。即使这些官职都并非清贵的实职,但只要品级到了,届时有人愿意提携同列,他便能立时一飞冲天

    第三百六十七章 圣心何在

    宣政殿中鸦雀无声。三位宰相都是常常踏入此间的,而宇文融和杜士仪,大约也是七八品的官员之中,面圣最多的。此时这囊括了老中青三代的宰相站在空旷的大殿上,面色固然沉肃,但心情却各自不一。然而,死板一张脸的大唐天子李隆基却用犀利的目光在五人脸上扫来扫去,突然沉声迸出了两个字。
    “荒谬”
    这却也不知道是在说谁。见谁都不吭声,他方才一推扶手,就此站起身来:“洛阳县主簿,虽看似官卑职小,却是在赤县任官,也就是被人称之为清官的要职,这王钧却无视律法,贪赃不说,还在酒肆与民斗殴,简直丢尽了大唐官员的脸面偏偏这儿还有两个宰相一个左拾遗上书,言道朕杖杀此人不当哼,朕恨不得将其拉到天津桥外天街之上,当着东都洛阳上下百姓的面活活打死了他”
    张嘉贞听到天子这话中无疑是责备张说源乾曜和杜士仪多事,心中不禁暗自称快。可他这高兴劲才刚刚提起来,就只听李隆基词锋一转,脸色突然又和颜悦色了下来。
    “然则杜拾遗年轻气盛,熟读律法,这份忠心体国的心意,朕取了。说之和安阳的建言,朕也知道你们的苦心。只不过杖杀固然是非刑杀人,朕却取的是其震慑之意再者,王钧不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