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愤怒:压抑愤怒的十条理由
有时,人们尽力避免发怒。如果你规避愤怒,可能会体验到受伤感,并感觉自己像一个受害者(无能的顺从者)。你这样做也意味着你规避了自信心(见第十四章),你会觉得自己对某些情境无能为力。你认为自己之所以受伤害,是因为自己脆弱,你可能意识不到,别人的态度可能是导致你受伤的部分原因。你应当意识到自己所受的伤害,不要变成一个无力反抗的受害者。
以下,列出了十种可能阻碍你面对自己愤怒情绪的自我观念,这些观念阻碍了你自信地表达愤怒。在每一种观念后面,我都提出了更正性想法:
1.别人比我强大,我永远无法在冲突中取胜
更正:这不是输赢的问题,即使你无法获得所期望的结果,尝 试提出自己的想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告诉自己必须赢,否 则就毫无价值,那么你在没开始之前就先将自己击败了。如果你 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至少你努力了。学会自信,意味着在未获 得理想的结果时不向自己发怒。
2.从小我就知道愤怒是很糟糕的
更正:你父母无法应付你的愤怒,并不说明愤怒是不好的。愤 怒是人类情绪中的一种,它有它的功用。想—想同情性愤怒(参 见前文)。如果你从不对任何事物感到愤怒,你还会有动机去改变 事物吗?愤怒有时是很重要的,它能揭示出我们的伤处,弄清我们在意哪些事物。诚然,大打出手的攻击性行为是不好的。然而,充满自信的愤怒是大有益处的。尽管你父母告诉你愤怒不好,但他们没有教你学会如何自信,他们没有教你学会如何积极地应付冲突,很可能连他们自己都不会,你应当自己学习。
3.我发怒时,变得{艮糟糕,不讨人喜欢
更正:当然,我们宁愿永不发怒,但那是不可能的,说自己不可爱是全或无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自我标识。你否定了生活中的积极方面。当你认为自己不可爱时,你实际上想的是你对某个人而言不可爱。那么,你感觉自己在谁眼里不可爱?如果是你的伴侣,你可以这样想:二人的关系就像一条船,如果这条船只能在平静的海湾行驶,那么它不是一艘好船。我们需要那些能经受住风浪的船。如果你因自己的愤怒感到自己不可爱,说明你们的关系经不起风浪。事实上,拨开疑云,诚实、坦白地面对你的伴侣,只能增强你们的关系,而不会破坏你们的关系。
当然,冲突发生的时候,你不能体验到爱的感觉。但爱情就像气候一样,无论我们做什么,它还是它。一场暴风雨不会改变气候。同样,愤怒和冲突不会使你变得不可爱,你应当学会承受冲突。
4.发怒的时候,我不再忠诚
更正:有时,你把内心对亲人的愤怒告诉他人,会使你产生 强烈的“不忠诚”感。然而,说出你的愤怒能够帮助你更加了解 它。如果令你气愤的人真的伤害了你,那么隐藏愤怒,只会导致 暗中勾心斗角,而不会显出你的忠实。你把秘密告诉别人,只是 希望将自己的感受理出头绪。如果你感到这样做破坏了“忠诚 感”,那么你将很难这样做。但请记住,人们在忠诚外表的掩护下 做尽了坏事。如果你同情自己,局面就会改变。
5.我不应该伤害他人
更正:按照…般人的准则,故意伤害他人是不道德的。但我们此处谈论的愤怒与之大不相同。你发怒只是提醒大家注意你受到了伤害,你想改变这种状况。你并不想利用发怒伤害谁,而只是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正在伤害你,从而阻止他们的行为。并且,如果你尊重他们,将你的状况解释给他们,而不是攻击他们,那么他们不可能因此受到伤害。即使他们真的受到了伤害,他们也需要弄清楚原因。你无需为每一个人的情感负责,那样做太累。总而言之,如果你不真诚地袒露自己的情感,最终要付出代价的,还是你自己和你所拥有的人际关系。
6.我无法忍受愤怒感
更正:如果你不习惯发怒,愤怒的情绪会令你感到恐惧。如果你害怕情绪失控,你很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愤怒情绪。然而,如果你学会了自信,你就不大会这样做。
7.我会失控而伤及他人
更正:你有责任不那样做,但是你需要考虑以下问题:首先, 仿;是否夸大了你的愤怒可能造成的伤害?你是否私下认为除了你 自己,周围的人都很脆弱,无法应付你的愤怒?如果是这样,请 找出令你这样想的原因。找到支持和反对你想法的证据。猛烈抨 击他们不是个好主意,但没有理由在他人面前丧失自信。
8.我会失控,使自己看上去像个傻瓜
更正:你或许认为表达自己的情感会令你感到羞耻,因此你 掩饰自己的感受。你也可能在气愤已极的时候,表现的言语过激 或变得张口结舌。问题的关键是,你要把注意力放在你所要传达 的信息上,而不是愤怒本身。
如果你愤怒,请查看自己是否有自我责备观念或自我标识 (例如我真笨,我是个傻瓜)。若果真如此,你要认识到这是全或 无的思维方式,你贬低了生活中的积极方面。提醒自己记住:愤 怒只是你希望自己改变的一个方面,这并不能使你变成一个蠢人 或傻瓜。
9.我必须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我才有资格发怒
更正:生活中没有多少事情可以百分之百的正确,这是全或 无的观念。或许没有对或错,只是观点上的差异。允许不同见解 的存在能促进我们的成长。
10.如果我发怒,表明我是一个忘恩负义、自私自利的人
更正:“自私”是一种自我标识,你完全忽略了自己为他人奉 献的时候。即使你对某人心怀感激,也不意味着你们之间毫无隔 阂。在适当的情况下,你要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但不要隐瞒自 己的不同意见,这会对你大有益处。要小心,不要使自己的感激 变成负担,因为这只会增女口你的怨恨之情。
第十四章 从愤怒到自信到宽恕
本章中我们将讨论,当我们感觉到愤怒时,我们应当怎么做(既然抑郁状态下的愤怒常与受伤害相关联)。这——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去表达愤怒(至少我们不应以一种怒气冲天或冲动的方式来表达),而是要弄清楚,是什么东西令我们沮丧,从而学会自信,而不是变得更具有攻击性。
自信
什么是自信?
在考虑如何自信以前,我们需要先弄懂什么是自信。研究表明,自信与许多行为相关联。威尔休·阿林德尔与其同事在尼德兰对自信行为进行厂研究,归纳出以下四点:
1.表达消极情感:例如,敢于要求搅扰你的人改变他的行为,表达你的愤怒,争取自己的权利,拒绝他人的请求。这 就是自信首先让人想到的内容。
2.接受并积极应付个人极限:敢于承认自己忽略了某事,犯了某种错误,敢于接受批评,能够不耻下问。
3.敢于表达自己:敢于表达不同见解,接受自己与他人观 点上的差异。
4.积极的行为:能够发现他人的天赋或成就,善于表扬他人,也能够接受他人的赞扬。
本章主要讨论“消极情感的表达”。第十二章的主题是羞耻感,在该章,我们主要讨论如何正视自己的极限、不进行自我攻击;第十一章的主题是赞同,主要讨论了接受赞同及给予他人赞同的重要性。从某种角度而言,前几章讨论的内容,是帮助你如何自信,如何提高自尊水平。
不自信行为、攻击性行为及自信行为
当人们缺乏自信时,他们在冲突面前要么过分屈服、恐惧,很快败下阵来,要么支配欲过强、充满攻击性。下表列出了三种类型行为在非言语性行为、情感及观念上的差异。尽管有些场合表达愤怒是有益的,但我并不赞成你大发雷霆。我建议你学会自信,对你的痛处及易感性做进一步的了解。
有趣的是,不自信的人同攻击性的人具有某些相同的观念。例如两者都以胜败论长短。在冲突情境中,他们都有这样的观念:“我不会让他们赢”;“我不可能打赢”或“我总是失败”。攻击性个体不愿服输,不想被置于顺从的地位。抑郁的人经常感到自己是个失败者,处于顺从的地位。这似乎重演了他们儿时的经历:父母是强大、有支配力的,他们(儿童)感到自己渺小、顺从。抑郁的人对服从于他们的人,同样会表现出攻击性。因此,你有必要提醒自己:儿时,你或许处于顺从地位,但你现在可以不。你要爱自己,平等地对待他人。你现在是个成年人,你的座右铭应该是:“过去的已经过去,我要抓住现在。”
与他人平等相处的另—‘条途径是,消除你头脑中的“全或无”观念(如强大/弱小,强壮/懦弱、赢/输),告诉自己:我和他们不是敌手,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和看法。自信并不是像战斗一样要比出输赢,它只是让你学会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去攻击他人。愤怒——攻击类型的人希望靠武力和威胁取胜,而自信的人则希望获得某种特定的结果。他们刁;愿强迫别人屈服,他们愿意和解。
自信的另—个表现是对事不对人。用运动做比喻就是“打的是球,而不是打球的人”。因此,我们表达自己的愿望或伤痛,但既不是警告他人,也不用消极的方式思考问题。以下是某人典型的愤怒、攻击性行为:
.你是一个愚蠢的人(全或无思维, 自我标识)。
.你经常是这样没有头脑(过分概括化,折损积极方面)。
.我永远不会信任你(全或无思维,折损积极方面)。
.你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以上全部的评价方式)。
以上的话都是对他人的攻击,当他人感觉自己受到攻击时,他们会采取防御行为。他们丧失了对你的兴趣,转而关注于如何防御自己、攻击对方。自信行为很少关注于威胁/攻击他人,而是更关注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此,如果我们有引言,我们就会这样表达某个行为或态度对我们的伤害:
.你这样做使我感到深受伤害,因为我由此认为你不在乎我。
.如果你那样说,我认为你没有考虑我的见解。
.如果你这样对我,我会感到更愉快。
.我理解你的观点,你也有权提出你的观点,但我无法苟同。
你看出其中的步骤了吗?
(1)声明你自己的愤怒;
(2)弄清你为何感到受伤害(当然,要查看自己是否夸大 了受伤害的程度);
(3)关注于痛处本身,以及如何让他人理解你的观点和感受;
(4)不要奢望他人必须同意你的观点;
在自信状态下,我们尽量尊重他人。得胜、认输或击败对方, 都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事实上,即使你得胜了(成功),其他人仍 会对你心怀怨恨,等待时机回击你,得胜将制造敌对的失败者。
避免使他人内疚
提醒你几句:当你声明自己受伤害时,你要尽量避免使他人 感到内疚或羞耻。有时,人们的目的并不是想使对方转变,而只 是想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当说到问题时,他们往往表现出可怜兮 兮的样子,或许他们会说:“我要让他们内疚,为所做的事后悔。” 当然,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却没有什么益处。靠使对方内疚而得 胜,并不是自信的表现。他人或许会对你让步,但靠使他人内疚 的方式取得让步,往往会引起他人的不满。
有时,我们还会通过自伤的方式迫使他人感到内疚。与母亲吵架后,希拉里回家服药自杀。事后,她意识到当时的想法是:“她看到我的行为会感到内疚。”没有人能迫使我们做任何事(除非严刑拷打),问题出现在希拉里的愤怒上。她母亲批评了她,当时她没说话,但她的内心已激起了愤怒,服药是一种还击的方式。经过一番努力,希拉里终于能够自信地面对她的母亲,并对她说:“妈妈,我不喜欢你责备我的方式,我边带孩子边工作得很好,如果你能看重并关注我的成绩而不是失败,对你对我都会有帮助。”她的话使她母亲做了让步。从此,希拉里感到与母亲的关系更加平等了。
有时,抑郁可以用来攻击他人。希拉里曾回忆到,有时她感到很快乐,但她不想让他人知道,她希望自己看起来是个不快乐、饱受痛苦的人,并且,这一切都是他人的错,他们应当为她感到遗憾和内疚。她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是获取他人的同情(尽管很少成功)。她的想法是,如果她表现出快乐的样子,就等于为对她过去的痛苦所应付责的人开脱。
有时,我们靠抑郁传达一种信息,迫使他人来照顾我们,或为我们感到难过。我们可能会逃避可能的快乐,沉溺于痛苦之中。因此,我们有必要反省一下:我们希望他人对我们的抑郁状态作何反应?这样做并不容易,有时,你会发现你用抑郁来逃避工作,但不要为此自我攻击,因为这样做的不止你一个。你面临的选择是:你继续如此下去,还是找到其他方式表达自己。
避免给他人冷脸
不自信行为的另一个表现是给他人脸色看,或称“消极攻击”。我们不表达自己的沮丧,封闭自己,以沉默来影响他人。我们摆出一副“离我远点”的愤怒架势,或表现出的确受伤害的样子,迫使他人内疚。尽管我们否认自己正在生气,但愤怒明显地写在我们的睑上。我们必须澄清:我们给他人冷脸是否是一种报复方式?我们的意图是否是使他人内疚,并以此为手段来惩罚他人?
你或许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因为你认为自己不善于正面 冲突,或认为表达愤怒不好。但是,给他人冷脸同样也不会产生 效果。试想,如果他人如此待你,你反应如何?给他人冷睑带来 的问题是,你破坏了气氛,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你的冷脸给人一 种印象,即你不在乎他人的想法,这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冷脸 引发的第一个问题是:它会导致你生闷气,你越是这样做,就越 想惩罚他人。
你应当认识到,如果你能够学会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