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抑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走出抑郁-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尤其是那些习惯于因失败而自我苛责的人。有时,完美主义会导致失望或“失败感”,这种失败感会进而引发抑郁。
  竞争意识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是否感到满意?如果某人评价说,你作 为一个情人、丈夫、医生、司机或厨师,很普通,你的感觉如何? 在某些方面,我们或许为自己表现平平而满意,比如对于那些不 擅长的方面,表现一般意味着发挥良好。但是,你会为自己各方 面表现平平而感到满意吗?如果宴请宾客,你是否会对“感谢你 做这么多普通的饭菜给我们”一类的话感到快乐?如果你与他人 做事,是否会对他人认为你表现而感到满意?或许是的,但通常 我们需要感到自己是个特殊的人,至少是在有些时候。对有些人 而言(例如:我们的父母或恋人),如果有人认为,父母对待他们 与对待别人没有什么分别,他会感到沮丧。希望自己成为特殊的 人的愿望很正常。事实上,告诉他人其表现一般,常被视为一种 贬低:“什么!仅仅是一般?”
  你可以通过下面两个问题,找到你的竞争意识所在。首先,在 哪些方面你很在乎别人的作为或成绩?你的答案会告诉,你在哪 些方面存在竞争心。这种竞争动机(争取成功,争取被他人看作 特殊的人)在抑郁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某些完美主义是与竞争意识相关联的。有竞争意识的完美主 义者,经常会将生活看作一场比赛。这类完美主义者有两种表现 形式:第一种是我所谓的“追赶型竞争”,这些人尽一切努力向他 人看齐,他们关注他人的所思所想,并对自己说:“别人能做到, 我也应当做到。”他们不断追赶他人,他们害怕自己不能像他人一 样出色,怕被他人看成无能或处于劣势。他们满脑子社会比较思 想,当他人比自己强时,他们会产生消极的思维与情感。
  例如,沃伦尼卡看到她的朋友装饰了寝室,制作了新窗帘,便 想:“我的朋友做这些事得心应手,我也应当像她那样做。如果我 做得不如她,说明我能力比她差。”沃伦尼卡不断追求他人设立的 标准,看他人做什么,就努力学什么。普通人也有这样的倾向,但 完美主义者要求自己“永远”与他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否则他 们就会自我攻击。他们要求自己向高标准前进,因为他们认为他 人已经达到了该标准。他们或许否认自己在这样做,但从他们身 上,你很容易发现其避免被视为弱者的动机。一旦陷入这种生活 方式,他们就会把周围人的标准当作奋斗的目标,而丧失自己的 目标。
  第二种形式是“占先型竞争”,即希望被看作是特殊的、独特的或者优越的。那些对饮食或体重抱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就是这样。乌苏拉患有厌食症,她把控制体重、保持体型作为自己比他人强的地方,将其视为自己的优势。爱德佳热衷于网球,他曾是俱乐部里最棒的成员。然而,自从俱乐部来了一个比他打得好的人,爱德佳就变得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如果他的技能比新成员差,他就会拼命自贵。 这种习惯“占先”的人的格言是“只有一十位置,那就是第一名”。当然,有些人会通过欺骗手段获得胜利,尽管他们也喜欢竞争,但他们不是完美主义者。他们会为自己在任何方面的优势而感到满足。识别竞争性完美主义,最重要的标 志是:努力达到标准。
  竞争型完美主义者通常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是为了获得优胜或 为了独树一帜。但他们的表现常常会使人看到这一点。他们不喜 欢屈居第二,他们会因为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表现得比自己好而难 过。与追赶型竞争者相似,他们的标准也可源于周围的人,而不 是他们自己。他们对他人的看法也是异常敏感的。
  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心理倾向。事实上,从进化角度 而言,那些不善于竞争的人无法延续他们的基因。正如我们所看 到的,多数人都希望自己能跟得上他人,能够给他人留下深刻的 印象,能够被他人接纳,成为特殊的人。但是,对于完美主义者 而言,这些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他们认为,未达到标准意味着 可能成为弱者,并丧失他人的赞许与崇拜。这种观念会导致他们 愤怒并进行自我攻击。
  事实表明,爱德佳竞争型的完美主义倾向,不仅仅表现在网 球方面。几年前,他隔壁的邻居重新装修了厨房,在此之前,爱 德佳从未想过自己也应改换一下厨房的结构。你可以设想后来发 生了什么,当他看到邻居的厨房后,不得不也弄一遍,而且弄得 比邻居家的还好。如果达不到自己认定的标准,他很快就会产生 挫折感。当我问他当时的想法时,他说:“我打赌,他一定没花什 么力气就把他的厨房弄好了,我必须做得比这更好,否则我就会 感到他比我强,我是一个无能的人。”
  有些人,尽管达不到仍给自己设定很高的标准。弗兰克是个 艺术家,他认为自己的作品应当被他人另眼相看。如果他人不欣赏他的作品,他就猛烈地谴责自己,同时充满愤怒。如果他听说其他画家(他认为不如自己的)获奖了,或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他就会怒火中烧并陷入抑郁。他经常感到自己被人忽视、遭人贬低、无法得到他渴求的赞美。治疗前,他从未认为自己的画很棒,但他仍坚持要求他的作品必须是伟大的,人们必须欣赏他的作品。
  社会环境常常会诱发完美主义行为,人们常将这种行为视为竞争性行为。一些患社交焦虑症的人认为,他们自己必须是风趣的,乏味或普通被他们看作是可怕的事情。他们经常监控自己的行为,使其保持在风趣的水平上,这加强了他们的焦虑感,使一些简单的对话变得困难。设想一下,你即将参加一个晚会,每次说话前你都告诉自己:cc别人会认为我的话乏味、没意思,我无法吸引他们,他们宁愿与别的人讲话。”久而久之,你会变得焦虑。社交焦虑症正是如此。他们的理想是要求自己成为一个好的社交家,这一理想如此极端,以至于他认为,如果做不到,他就会遭到排斥。
  无论你怎么想,完美主义、追随他人、追求成功,对你并无益处,至少不会令你生活得很愉快。研究结果表明,完美主义者生活不幸福,他们容易抑郁、焦虑、恼怒,并且经常出现厌食、酗酒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他们因挫折和失败而恼怒、自我攻击,他们无法承受失败。
  全力以赴 在深入讨论之前,让我们弄清楚一件事。许多人都承认,尽力而为是个好主意,如果某件事值得做,我们可以为之付出努力。但问题是:付出多大的努力?即使你每天工作20小时,原则上你仍可能说,我本应当每天工作21小时。如果未达到完美主义标准,他们一定会说:我本应当付出更多的努力!问题很明显,人们的目标在不断变化。
  他人定向的完美主义者也是如此,即使你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人定向的完美主义者仍会认为,你本应付出更多的努力。莎拉考试复习非常努力,成绩虽不是最好的,但发挥得仍算理想。尽管她每天复习很长时间,她父母仍然认为她本应当更为努力。莎拉不仅没有认为她父母的要求不合理,自己也接纳了他们的观点,为自己的成绩感到内疚和羞耻。她父母似乎并不注意她付出的努力,而只注意她忙中偷闲。在今后的生活中,莎拉很可能无法正确判断,什么样的努力才是合乎情理的。
  完美主义者的另一‘个问题是,他们不看努力程度,只凭得到的结果判断自己和他人。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再多的努力也会被他们认为是不足的。全部完成
  蒂娜经常因待在家里而感到恐慌:屋子需要打扫,要带孩子上学,她的时间永远不够用,她感到:“我必须做完这一切。”与她交谈曾使我感到很疲惫!她观念背后隐藏着这样的想法:“如果我不把一切都做好,我会令他人失望。他们对我充满期望,其他 女人不仅做家务,还外出工作,如果我连家务都做不完,说明我 很无能。”
  经过几次治疗,蒂娜和我一同找出了更正性观念:
  .我正在把这些标准强加到自己身上。
  ·我应该把需要做的事排出个先后顺序,我要明白,我无须完成全部的工作。
  .坦白地说, 有些家务是枯燥的,我独自在家很孤独,这也是我不喜欢做家务的原因,并非出于我无能。
  .我需要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如看朋友,尽管这样可能使我完不成家务。
  .我应当循序渐进,逐个解决问题,而不是事无巨细、一把抓。
  蒂娜不喜欢丈夫帮她,因为她把家务看作自己的职责范围,尽管丈夫很愿意帮助蒂娜,但当蒂娜接受丈夫的帮助时,她认为他做得完全没有自己要求的那么彻底。她的完美主义决定了,她对任何人的帮助都不会满意。并且,她因自己需要丈夫帮忙做家务而感到内疚。
  害怕令人失望以及避免感到内疚,是一些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的内在动机。此外,企图“控制’’也是追求完美的动机之一。蒂娜认为,如果她不控制局势,“任何事情都会一塌糊涂,灾难会降临”。这种想法使她感到自己很重要,但却毫无益处。“没有我,他们应付不了。”这种想法在完美主义者中并非罕见。丧失快乐
  完美主义者往往将自己与快乐隔绝。他们很少从过程中获得 快乐,他们只在意结果。例如,普通人做画时,也许会将呼吸新 鲜空气、随意地将颜料涂抹在画布上当作一种享受。有时,他们 会努力尝试新技巧,并以此为乐。而完美主义者很少在绘画过程 中获得这种乐趣,他们头脑中经常出现的观念是:“我的画是否足 够好?”画家弗兰克曾告诉我,如果他无法将头脑中的意象表达 在画布上,他就会大为光火。即使是性完美主义者,也常常会因过 分关注自己的动作,忽略享受其中的乐趣。他们经常要求自己“必 须做到”。我的一个病人过去曾习惯远足,他抱怨说他当时应该多 去些地方;其实在他看来,真正重要的是行走的距离。他经常给 自己设定标准:“今天我是否能走20英里?”尽管当时可能天气 晴朗,乡村风光优美,鲜花盛开,但他全然没有注意到,因为他 那时太注意英里数,所以尽可能走得飞快。
  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看作是“从成就中获 取快乐”。在抑郁状态下,人们总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不足,因而 丧失了享受生活乐趣的能力。
  完美主义者所体验的失望和不满,能导致一系列情绪障碍: 内疚、愤怒、挫折、羞耻,嫉妒和焦虑,这些消极情绪给我们的 生活造成了痛苦。完美主义与内部折磨者
  完美主义与竞争意识的问题之一是,内部折磨者会将挫折引起的愤怒指向自我。一个充满竞争意识的人,可能会“采纳”自我苛责观念,从而相信:如果不苛责自己,他们无法获得成功。以贝瑞为例,他明确地知道自己有强烈的自我折磨倾向,他讨厌失败,也知道自我折磨是导致他抑郁以及人际障碍的重要原因,但他不愿面对这一点。当我让他剖析自己的自我折磨倾向时,发现他的自我折磨内容如下:
  贝瑞基本上是个懒惰的人,他需要我催他才肯行动。没有我,他做不了任何事情。他经常会陷入痛苦、绝望,没有人会尊敬他,他是失败者。从根本上说,他是个软弱无用的人。
  当贝瑞思考这些观念时,他感到很吃惊。然而,他仍然认为这些观点是正确的,他被动接受自我苛责。后来,通过反思,他发现其自我苛责的语气与其父亲如出一辙。开始,他想到难以挑战这些观念,通过学习,他产生了如下想法:
  事实上,我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样懒惰。坦率地说,是你,内部折磨者,将我击倒,使我陷入抑郁,而抑郁又给我造成?许多麻烦。我情绪低落时,你常打击我,如果你真的像你自己说的那样渴望成功,最好的办法是在环境恶劣的时候,给我支持与关爱。如果我自信,而不是恐惧、愤怒和失望,我能做更多的事。
  贝瑞最终学会了控制自我折磨。首先弄明白了,很多年来,他一直听信内部折磨者的谗言,从未抗辩过,只是——味地听从它、安抚它。然而正像我经常对我的病人说的那样:千万不要安抚内部折磨者,因为安抚会使它变得更强大。
  如果我们不控制内部折磨者,他们就会在我们失败的时候击倒我们,使我们难以从挫折中恢复斗志。而且,他们阻碍了我们享受生活中的平凡快乐。他们只是告诉我们:“做、做、做,做完后做更多的。”
  贝瑞也越来越意识到:他没有属于自己的动机。他没有什么兴趣或抱负,所有的成功都来自于内部折磨者的督促。这使他非常难过,因为,事实上贝瑞是一个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的人。如果他能够按自己的方式生活,而不是听命于内部折磨者的指挥,他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而事实上,我们常常习惯于在内部折磨者的支配下做事情,而丧失了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乐趣、兴奋点以及成功的欲望。你可以这样设想:你想发生性关系,因为你认为应当这样做,别人也设想你会这样做,那么,你如何能找到自己的性欲望和性乐趣呢?你如何能受自己性欲望的满足所驱动呢?你不能,你所能施展的最大控制力只表现在对自己的欲望说“不”上。
  当人们下决心不想做事时,我们应将之看作是对自我折磨的 反抗,而不是懒惰。许多人毕业后才明白这一点。例如,我不喜 欢英文,我的老师以为我懒惰,我不得不强迫自己努力。后来当 我不再有考试的压力时,我才真正开始学习、写作。这是在我不必再为之努力之后。
  因此,如果你只做那些别人希望你做的,或你的内部折磨者强迫你做的,你就会丧失对事件的兴趣,产生厌烦感。摆脱这种压力(挑战内部折磨者),你就会找到激发你上进的新源泉。
  渴望咸功与害怕失败
  有时,我们的竞争意识会与我们对成功的幻想相伴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