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得有章有法。
5 月22 日; 志愿军总部为避免转移时部队拥挤; 令原担任第三
兵团预备队的第三十九军提前于22 日黄昏转移。
而第三兵团又令第十五军提前于22 日黄昏转移。
现在看来; 这样的部署的确有些考虑欠妥; 显然没有把怎样应
付“联合国军”的疯狂反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来衡量。如果让预备
队迅速在二线阵地展开; 与后撤部队进行有组织的交替掩护; 对于
遏止“ 联合国军”方面攻击的初始势头可能更为有利。
5 月23 日; 在中朝军队主力转移行动尚未开始之时;“ 联合国
军”有计划的猛烈反扑即汹涌而来。
“ 联合国军”这一次攻势组织得非常高明。
范佛里特青出于蓝; 比李奇微的招法更胜一筹。
李奇微在2~3 月间的“ 雷击行动”、“ 屠夫行动”和“ 撕裂者行
动”; 是一种带有战略侦察性质的攻势作战; 采用的都是比较谨慎
的直线攻击战术; 即以火力进行打击; 以坦克夺取阵地; 由步兵进
行固守; 从这座山峰到那座山峰; 由这条调整线到那条调整线向前
推进。
汲取分析了李奇微的侦察试探成果; 也学习借鉴了彭德怀的
穿插分割战术; 范佛里特慧眼独到; 将李奇微步步为营的直线平
推; 演化为大刀阔斧的机动跃进; 进攻矛头直指已突入“ 联合国军”
阵线的中朝军队后方; 意在断其归路; 折其锋芒。
这就是所谓的特遣队大幅度机动穿插分割战术。
这招法出自于对手; 却比对手具有更雄厚的物质后盾、更猛烈
的冲击力度和更持久的进展弹性。
范佛里特是铁了心要洗雪被彭德怀愚弄的耻辱。
621
第二十六章
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潜伏危机
早在中朝军队攻势正盛的5 月18 日; 范佛里特就下令要在西
线和中线进行反攻准备; 第二天; 就让F?M?罗金厄姆准将的加拿
大步兵第二十五旅配属给罗伯特?索尔少将的美步兵第三师; 以加
强东线太白战线的守备; 并定下了于20 日转入全面进攻的决心。
5 月23 日; 范佛里特在全线调集了4 个军13 个师的兵力; 以
大量坦克和机械化步、炮兵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 在航空兵和地面
远程火炮的支援下; 主要沿汉城至涟川、春川至华川、洪川至麟蹄
公路两侧地区; 多路向中朝军队实施反扑。其部署是:
约翰?奥丹尼尔少将指挥美第一军编成内的美骑兵第一师、美
步兵第二十五师、韩军第一师和由英步兵第二十八旅、英步兵第二
十九旅、加拿大步兵第二十五旅组成的英联邦第一师以及后来加
强的美步兵第三师; 沿汉城———铁原轴线实施主要进攻;
威廉?霍奇少将指挥美第九军编成内的美步兵第二十四师、美
步兵第七师、韩军第二师和第六师; 向春川、华川方向实施辅助进
攻;
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指挥美第十军编成内的美陆战第一师、
美步兵第二师、美空降第一八七团向麟蹄、杨口方向进攻。
白善烨少将指挥韩军第一军团编成内的韩军首都师、第三师
和第十一师沿东海岸北进; 以为策应。
范佛里特一拳打在对手要害。
西线“ 联合国军”特遣队第一天进展就非常迅速。
当天; 战线最西头的韩军第一师向汶山、高阳地区的朝鲜人民
军第一军团发起猛烈进攻。
完全缺乏准备的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措手不及。
他们只能一边招架一边节节后撤; 后撤中又多次被迫改变原
拟定的北撤时间和路线; 结果一天之内就将战线后移至临津江附
近的马智里、斗浦里一线; 处于背水面敌的不利态势。
最关键是把右翼第六十五军给晾了。
还牵一发而动全身; 经多米诺骨牌效应将混乱传递到全线。
622
开
国
第
一
战
美骑兵第一师、美步兵第二十五师、英联邦第一师、美步兵第
二十四师和韩军第二师则在议政府、清平川一线与第十九兵团担
任掩护任务的第六十五军进入激战。
中线亦是如此; 韩军第六师、美步兵第七师、美陆战第一师、美
步兵第二师进至加平、汗谷、正屏山、大龙山、寒溪一线; 威胁第六
十三军和第六十军阵地。
刚刚从汉江南岸归还第六十军建制并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一七
九师在大龙山及其以东地区仓促投入战斗; 与敌人展开激战。
中朝军队整个一个措手不及。
“联合国军”的特遣队沿公路迅猛冲击前进; 插入中朝军队后
方; 而且是多路突击; 见缝插针; 很有些水银泻地的蔓延之势。
由于韩军第一师突破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阵地; 进展甚速; 致
使第六十五军右翼完全暴露; 第三兵团和第十九兵团结合部加平
方向出现缺口。
形势陡然为之一变。
胜利回师的主动行动变成了被动招架的仓促撤退。
24 日;“联合国军”各路部队继续北进。
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的仓促后撤; 一下把杨得志的第十九兵
团的侧翼给亮了出来。
第六十五军猝不及防; 右侧翼暴露给韩一师; 处境甚为危急。
加上一线防御一下子被敌人的特遣队冲乱了阵形; 稳不住阵
脚; 军长肖应棠只好下令向北转移; 至第二线阵地继续组织防御。
结果一退就刹不住车。
第六十五军一天之内退了20~30 公里; 从议政府、清平川一
线收缩至龙岩里、旺方山一线。而按志司给他们的任务; 他们本应
该在这里坚守半个月到20 天。
即使从20 日敌人发起进攻之日算起; 他们也只稳住了4 天。
完全可以想象徒步机动的第六十五军后撤时是多么的狼狈。
笔者在这里完全没有想贬损这些前辈们的意思; 因为以第六
623
第二十六章
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潜伏危机
十五军当时的处境; 不撤显然是不明智的; 不撤必将两面受敌; 有
被敌断绝后路的危险; 处境将更加困难。
就此而言; 第六十五军后撤行动本身应该说并无失当之处。
问题在于这是一种仓促无序的慌忙后撤。没有有效地组织交
替掩护; 为兵团主力和友邻争取宝贵的反应和转移时间。
混乱无序的仓促后撤立即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
多米诺骨牌效应使第三兵团与第十九兵团接合部已出现的缺
口又被进一步扩大。
危机加重了!
这个缺口是刚从北汉江南岸撤回的第六十三军留下的。
第六十三军是担任助攻的第十九兵团各军中南进最远的部
队。
5 月18 日4 时; 第六十三军强渡北汉江; 相继攻占了禾也山、
通方山、罗山、凤尾山、508。7 高地等要地。第一八八师攻占禾也山
后已挺进至天安里、罗山一线; 第一八七师亦渡过洪川江占领吉谷
里、石山里一线; 第一八九师正向佳日里、小理山和并川里线推进。
这个时候; 第六十三军正好处在北汉江和洪川江两江夹成的
三角地区; 也就是说; 两条大江均在第六十三军部队之侧后。
背水作战。
军长傅崇碧心里有点不踏实了。
他当然知道杨得志司令员这样部署的良苦用心; 兵团把第六
十三军这样的主力置于这个位置; 意思就是要坚决阻止“ 联合国
军”由西向东增援。因为第六十三军处在第十九兵团的最左翼; 也
就是与第三兵团的战斗分界线上; 紧靠着第三兵团的第六十军。
可以说是第三兵团的一个屏障。
但傅崇碧却从自己部队和友邻传来的信息中嗅出了不妙。
20 日; 第六十三军当面的战斗越来越激烈。
据报上来的情况看; 当日敌军抵抗异常顽强; 各师前沿均遭到
“联合国军”强有力的反扑; 许多高地历经反复争夺; 战况非常激
624
开
国
第
一
战
烈。
友邻第六十四军在金谷里、磨石隅里也遭到美步兵第二十四
师和土耳其步兵第一旅的顽强抵抗; 双方相持不下。
咦; 这狗日的美国兵今天怎么这么硬气呀?
肯定是有所依仗。
傅崇碧马上联想到; 范佛里特该不会也跟我们一样也来个假
动作; 在西线倾全力猛攻; 以缓解东线之压力? 倘如此; 一旦敌人
从旁边哪一个地段被突破了并迂回侧后; 那背水而战的第六十三
军部队就会孤立无援; 腹背受敌; 处境将非常危险。
这时第一八九师也紧急报告; 敌人已从该师东侧包围上来了。
而且在正面也加紧了对508。7 高地的争夺。
“怎么可能这么快?”精明的四川人傅崇碧感到情况严重;“ 叫
他们抓个俘虏问问; 不要这种没头没脑的报告!”
当晚; 第一八九师抓到俘虏审讯后得知; 从第一八九师东侧包
围上来的“联合国军”部队是美步兵第七师。据俘虏供称; 韩军第
二师已在第六十三军以西占领磨石隅里; 将从外水入里渡江东进;
另一路韩军第六师正分路向北进攻。
从机关枪下爬出的战将傅崇碧知道自己的预感得到了证实。
打还是撤?
打; 肯定是不能打的; 一旦敌人迂回到后面; 自己部队就陷于
敌人的南北夹击之中; 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而且就是这样也仍然保护不了第三兵团的侧翼。
撤吧? 兵团又没有明确指示。
傅崇碧几经权衡; 最后还是觉得应该当机立断:
“撤; 命令各师留下一个团掩护; 主力北撤。将来志司要追究
责任; 我来负责!”
“军党委共同负责; 立即向志司发报; 报告敌情和我们的决
定!”
政治委员龙道权心说这个时候你怎么能把我给忘啦?
625
第二十六章
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潜伏危机
不够意思。
傅崇碧这个非常果断的决定使第六十三军免遭灭顶之灾。
他是对“ 联合国军”攻防转换速度体会最早也是最深的指挥
员。
因为几乎在第六十三军部队后撤的同时; 韩军第二师部队在
占领磨石隅里后; 又疾速向外水入里开进; 企图渡江夹击第六十三
军部队。当第一八八师从清平川汉江桥上北撤时; 望远镜里甚至
能看见韩军的工兵部队也在架设浮桥。
就看谁抢在前头了。
如果敌人抢在前头过了江; 又突破了第六十四军阵地; 从九谷
里沿北汉江西岸直取清平川; 那第一八八师部队的北撤道路将会
被截断。
而且正面掩护部队的第五六三团也必须顶住才行。
万幸的是; 这几个必须都得到了保证。
第五六三团挡住了正面的敌人; 掩护了师主力的北撤。
但他们伤亡非常惨重。
敌人的火力空前密集; 仅第二连第三排一个排的阵地前; 敌人
就出动了38 辆坦克和一个营的兵力。战士们花了一晚上修的工
事; 不到半个小时就被打平。
打了一个多小时; 前沿第二营营长佘小水就扛不住了; 哭喊着
打电话向团长马兆民叫苦:
“ 不行啦团长; 伤亡太大啦; 我们顶不住了呀!”
自己的部下; 马兆民当然明白; 像佘小水这样打起仗来有点二
百五劲头的干部都叫起苦来了; 那阵地上的残酷劲头可想而知。
那眼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去而自己还活着的那种痛彻
心肺的感觉是没有战争经历的人很难想象的。笔者幼时曾听很多
亲历过那场战争的大老爷们儿声泪俱下地侃过这种感觉。
不过马兆民现在可没功夫去细想这个; 他要为全师的安全转
移负责。
626
开
国
第
一
战
“佘小水你听着; 你顶不住也得顶; 影响了师主力转移; 你我都
吃罪不起!”马兆民很恼火; 心说才守了不倒两个小时就顶不住了
那还了得。
“ 那守到什么时候算完呀?”佘小水不死心。
“ 叫你守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 你要怕死就下来; 老子换人
上。”马兆民没好气地骂骂咧咧。
其实他也不知道师主力什么时候才能过完。
被骂得狗血淋头的佘小水当然听不得这句话; 只好把一肚子
气倾泻到敌人身上了。
好在师主力过得很快; 不到中午就过完了。
佘小水后来说这几个小时就像几年那么长。
中午; 兵团司令员杨得志亲自把电话打到第五六三团; 表扬马
兆民他们; 并安排后撤事宜。
这是杨得志的老习惯; 关键时刻非常周密认真; 事必躬亲。第
十九兵团部队后撤中损失相对较小; 跟这个有很大关系。
因要躲过敌机白天的轰炸扫射; 他们又和敌人打了一个下午;
直到把烈士掩埋了; 把伤员转移完了; 才于晚22 时撤出。
没有扔下任何一个战友。
担任掩护的第三营第七连被敌人包围下不了阵地; 干部战士
们都抱定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
“ 不行; 第五六三团一定要全师而退; 一个也不能落下!”
政治委员刘炎田斩钉截铁。
团长马兆民当即命第四连指导员孙辰良率领战士们乘夜色摸
上敌人阵地; 突然开火; 在包围圈中杀开一条血路; 然后一起突围
出来。
悲喜交集的战友们紧紧拥抱; 抱头痛哭!
抢来抢去; 第六十三军和敌人谁也没抢在前头。
他们几乎是齐头并进渡过北汉江的; 使先到江北等着第一八
七师的傅崇碧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敌人的船队和
627
第二十六章
甲车滚进
特遣队来势汹汹
乱云纷飞
志愿军潜伏危机
徒涉的第一八七师的相距不过几百米; 肩挨肩地往汉江北岸冲。
经验丰富的傅崇碧看出徐信他们没发现这伙敌人; 敌人也把
徐信他们当韩军了; 所以近在咫尺的两支敌军彼此相安无事。
傅崇碧没让人通知徐信; 那样的话要是有人一慌; 惊动了敌人
反而更危险。
5 月22 日; 第六十三军全军撤过北汉江。
一过江后; 杨得志即指示傅崇碧们不得停步向铁原方向后撤。
这一撤; 就把第三、第十九兵团的缺口亮出来了; 因为那时谁
也没想到第六十五军那么快就顶不住了; 所以也就没有及时通知
相邻的第六十军第一八○ 师; 或留下与之靠得最近的第一八九师
担任阻击。
美步兵第七师和韩军第六师乘隙插入。
这样压力就顺理成章地落到了第一八○师头上。
最后理论起来; 谁都有责任; 谁都没有责任。第六十三军本来
没有阻援任务; 也没谁安排他们阻援任务。杨得志没有预见到第
三兵团和自己将要面临的危机; 就是预见到了也会认为第三兵团
有自己的阻援部队; 志司也会协调。
第六十军未尝不是如是设想。
恰恰志司没有来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