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本草纲目拾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23-本草纲目拾遗-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或亦松蕈之类也。乍浦九山补志∶松花蕈,山之有松者皆产,惟陈山东麓为多。三月间松 
花入土,至四、五月经雨后即生,至八、九月又生,鲜肥滑嫩,素品之上味也。 
味甘性平,生津消痰,治溲浊不禁。 

卷八诸蔬部
葛乳
内容:一名葛花菜,名山皆有,亦产高州。粤志∶高州多种葛,雷州人市之为 。秋霜时, 
有葛 
乳涌生地上,如芝如菌,赤色,味甘脆、微苦,乃葛之精华也,亦曰葛蕈。濒湖仅据太和山 
志载其醒酒、与酒积成疾,他皆未及,故特补之。 
性凉,解肌热,散风火及阳明风热 疹。 

卷八诸蔬部
鲜草果
内容:粤志∶人多种之为香料,即杜若,非药中草果也。其苗似缩砂,三月开花作穗,色白微 
红, 
五六月结子,其根胜于叶。 
味辛温,能除瘴气,久服益精明目,令人不忘。 

卷八诸蔬部
真珠菜
内容:六安有真珠菜,如真珠; 益部方物略记∶真珠菜,戎泸等州有之,生水中石上,翠缕 
纤蔓 
首贯珠,蜀人以蜜熬食之,或以醯煮,可致千里不坏。 黄山志∶真珠菜藤本蔓生,暮春发 
芽,每芽端缀一二蕊,圆白如珠,叶翠绿如茶,连蕊叶腊之,香甘鲜滑,他蔬让美。 
利水,通淋结,消腹胀,下气癃闭。 

卷八诸蔬部
鹧鸪菜
内容:连江志∶生海石上,色微黑。 漳州府志∶鹧鸪菜散碎花,微黑,出漳浦。 
疗小儿腹中虫积,食之即下如神。 

卷八诸蔬部
葛仙米
内容:生湖广沿溪山穴中石上,遇大雨冲开穴口,此米随流而出,土人捞出,初取时如小鲜木 
耳, 
紫绿色,以醋拌之,肥脆可食,土名天仙菜,干则名天仙米,亦名葛仙米。以水浸之,与肉 
同煮,作木耳味。大约山洞内石髓滴石所成。性寒,不宜多食。四川亦有之,必遇水冲乃得 
,岁不常有。他如深山背阴处,大雨后石上亦间生,然形质甚薄,见日即化,或干如纸,不 
可食矣。 梧州府志∶葛仙米出北流县勾漏洞石上,为水所渍而成,石耳类也。采得曝干, 
仍渍以水,如米状,以酒泛之,清爽袭人。此原非谷属,而名为米,传云∶晋葛洪隐此乏粮 
,采以为食,故名。 岭南杂记∶韶州仁化县丹霞山产仙米,遍地所生,粒如粟而色绿,煮 
熟,大如米,其味清腴,大抵南方深山中皆有之。 宦游笔记∶出粤东葛仙洞外,有流泉喷 
薄石上,遂生苔菌之类,其状如米粒,青色, 以为羹,味极鲜美,土人呼为葛仙米。有未 
识者,疑是青螺。按韶州府志∶丹霞出仙米,颇与此相类,但一生沙土,一生水石,为异耳 
。陆祚蕃粤西偶记∶道书宝圭洞天,即今北流县勾漏山;洞口前后产葛仙米,采而干之, 
粒圆如黍,揉面酿酒,极芳香,性寒,味甘爽,解热清膈,利肠胃。 
按∶葛仙米本属石耳之类。忆庚子岁曾于刘明府席间食之,时以为羹,俨如青螺状,翠 
碧可 
爱,味极甘鲜,滑脆适口,入蔬为宜。药性考云∶清神解热,痰火能疗;或云,久服延年, 
盖亦能清脏热者。 

卷八诸蔬部
黄矮菜
内容:一名黄芽菜。咸淳临安志∶冬间取巨菜覆以草,积久而去其腐,叶黄白鲜莹,故名黄菜。 
万 
历杭州府志∶杭人讹为黄雅菜。戒庵漫笔∶黄矮菜,杭州呼为花交菜。 群芳谱∶燕京圃人 
以马粪入窖,壅培菘菜,令不久见风日,长生苗叶,皆嫩黄色,脆美无滓,谓之黄芽菜,乃 
白菜别种,茎叶皆扁。 
甘温无毒,利肠胃,除胸烦,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冬汁尤佳。 食物宜忌∶ 
味甘 
按∶黄矮菜有南、北二种,南产者,惟杭城太平门外沙地产者为最,他处悉高硕粗松, 
绝无 
卷心密叶,味亦较逊;北产粮艘带来者,味更美,质更细,且无粗筋,有重至十余斤一颗者 
,南中亦不易得也。陈确斋云∶食之润肌肤,利五脏,且能降气清音声。惟性滑泄,患痢人 
勿服。 

卷八诸蔬部
白茄
内容:x叶、蒂x 
汪连仕方∶一名玉盘茄,有大、小两种,大者如鸡卵,小者如指头,初生色白,老则皮 
黄; 
能入骨追风,治一切瘫痪。根名白风藤,合酒蒸服,茄实蘸硫黄,擦白癜风,除大麻风。东 
粤茄园产者良,名茄丸。 
叶 治肠红大便下血。刘羽仪验方∶用白茄子叶,经霜方采,刷净毛,去焦黄叶,阴干, 
取 
三、四叶,煎浓汤,如此吃三、四次,其血即止,永不复发。此方,曾经邪犬咬过之人勿服 
。 
蒂治发背及一切毒痈初起。味水轩杂记∶用白茄蒂七个、生首乌等分,酒煎服,即消。 

卷八诸蔬部
天茄
内容:出广中,如大拇指,其形如茄而有棱,坚如石,击之不得碎,其蒂黄黑如酱色。一种牵 
牛花 
嫩子,苏人采为蜜饯入食品者,亦名天茄,大能破气,与此迥别。 
胃脘痛 救生苦海∶水磨服之,每服一枚见效。 
蝎毒 五杂俎记∶关中有天茄,可治蝎毒。 

卷八诸蔬部
牛心茄子
内容:产琼州,一核者入口立死,两核者可以粪清解之。入外科膏药用、麻药用,此药只可外 
敷, 

卷八诸蔬部
缅茄
内容:高濂珍异药品云∶缅茄,一作沔茄,形如大栗,上有罩帽,如画皮样,出滇南缅甸地方, 
坚 
如石。 滇略∶缅茄枝叶皆类家茄,结实似荔枝核而有蒂,土人雕刻其上而系之,拭眼去翳 
,亦解疮毒。 滇南杂记∶缅茄出缅甸,大而色紫,蒂圆整,蜡色者佳。 粤志∶广东高州 
府出木茄,上有方蒂,拭眼去昏障,即缅茄也。水磨涂,治牙痛,抹眼眶,去火毒,又能解 
百药毒。 
治疔疮走黄 良朋汇集∶此方出宝坻张相公,百发百中,真神效方;凡疔疮走黄,毒攻 
入内 
,不知人事,但有气者可救。用缅茄一枚以瓷碗盛黄酒,将茄放碗内,磨得下磨不下,只管 
于酒内磨一钟,约熟茶时,将酒装入长颈锡壶内;再入连须葱两根(牙咬不令断),白豇豆 
七 
粒,如荞麦开花时,加荞麦七粒,别时不用;又用小麦,令众人口嚼成面筋,封固壶口,放 
水锅内,煮一炷香取出,热服,出汗即愈。 

卷八诸蔬部
酱茄
内容:x糟茄x 
此即人家酱中食茄,入药宜陈年者佳。 
治耳痒出脓 妙药方∶酱茄挤汁滴之。 
治牙痛周氏家宝方∶酱茄烧灰存性为末,掩患处。 
腹内鳖瘕 寿域方∶陈年酱茄烧存性,入麝香、轻粉少许,脂调贴之。 

卷八诸蔬部
糟茄
内容:山海草函∶烧灰存性,治鹅口疳。 

卷八诸蔬部
玉瓜
内容:即广昌土瓜,出江西。常中丞宦游笔记∶广昌土瓜,本草不载,形甚拙,圆者如瓠,或 
磊 
如赘疣,无瓣无瓤,长沙土中,外污内洁,细肌密理,剖之白如冰玉,入口清甘无滓,消烦 
释滞,或熟食之,亦佳,殆瓜中异品也;其性蔓生,春种而秋成,冬初始入市。无种,春深 
后,切瓜连皮成小块,用沙土覆于室内,久之芽生,于是就沙地为窖,令深而宽,借以茅, 
欲其中通而根可旁达;既长,密叶蔓生累累,插竹引之上行,培以鸡粪,乃繁硕,土人又名 
玉瓜。抱朴子云∶五原蔡诞入山而还,语家人曰∶予至昆仑得玉瓜,以玉瓜井水洗之,乃软 
可食,是岂其遗种耶。江西他县亦有产者,然小而渣多,惟广昌附郭五里内为佳。予食于元 
宵后,喜其味美,至郡觅之,东风送暖,瓜即不可留矣。 
味甘性平,调中益气,舒郁化滞消食,清大小肠火,生津滋血,和营卫,熟食补脾健胃。 

卷八诸蔬部
节瓜
内容:粤草志∶节瓜乃冬瓜中一种小者,白皮,蔓地生,一节生一瓜,得水气最多,故解暑毒。 
止渴生津,驱暑健脾,利大小肠。 

卷八诸蔬部
穿肠瓜
内容:吉云旅钞∶穿肠瓜乃大便解出甜瓜子,生苗结实,土人名粪甜瓜,不拘大小,皆可入药。 
采 
来晒干,新瓦焙焦为末,乳钵研极细,摊地上,出火毒,收贮听用。但此瓜不易有,须以人 
力制造,其法∶将烂熟甜瓜与七、八岁小儿空心带子食之,令其勿嚼碎子,次日解出大便, 
子裹粪内,带粪曝干,时早即于本年下出;倘时晚不及生瓜,花亦可用,否则藏于次年下种 
更好。大人便出者,子亦可种。此瓜生在夏秋,若春冬要用,必须预备。 
治痔漏 吉云旅钞∶有秘授消痔神方,不论远年近日痔漏,三服除根。用穿肠瓜焙存性 
为末 
,每末一两,加蝉蜕末三钱五分;以金银花五钱,浸酒一、二日,煎数滚,调药末,每服二 
钱七分,空心金银花酒下。外以白海南花并根叶煎汤,不时先熏先洗,三日即愈。海南花春 
冬无鲜者,预收阴干备用。盖痔漏乃大肠郁火,脏腑积热,发而为肿为痛为疮,久而成管, 
今用此药以散火消毒,去积除壅,其管自退,不问新久,屡试屡验。忌房事恼怒、煎炒辛辣 
物并发气之类,百日永不再发。此方传自西洋僧,有洋客患痔漏痛甚,不能上海船,其僧出 
此药与服,三日即愈。求其方,送洋布十匹、黄金五两,始得此方,用无不效。 

卷八诸蔬部
天骷髅
内容:此乃乡野村中桑树及屋篱上所挂霜打丝瓜也,其子名乌牛子。 
治妇人白带血淋,臌胀积聚,一切筋骨疼痛,并宜服之(汪连仕方)。 

卷八诸蔬部
鬼骷髅
内容:汪连仕云∶乃残老之向日葵,其子性烈,通气透脓,合麝香、急性子捣烂为膏,贴脐, 
能落 
胎。 
敏按∶冬日桃园中有树上干枯残桃,亦名鬼骷髅,与此名同物异。 

卷八诸蔬部
白鼓钉
内容:宦游笔记∶口外白鼓钉,即内地蒲公英,叶有锯齿,婆娑铺地,与内地生者迥殊。内地 
者, 
花早开单瓣;生沙漠者,花开于夏至前,宛似黄菊,一望灿然满地,其蕊瓣重叠,颜色娇媚 
,暮春草甫萌芽。口外啖此味,用之不竭,不啻春韭秋菘也。采食之,清火,亦为通淋妙品 
。其茎中折断有白汁,诸虫盛夏孕育,人手触之成疾,百药难效,取汁浓涂,即愈。郑方升 
云∶一茎两花,高尺余者,掘下数尺,根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服,治噎膈如神。 
按上所载,皆纲目未及言者。且口外所产,又与内地异,纲目蒲公英入柔滑类,归草部;今 
沙漠所产,人以作菜茹,故入菜部,亦各从其类也。 
清火毒郁热,通乳通淋,消肿,治膈噎,疗一切毒虫蛇伤。 

卷八诸蔬部
三宝姜
内容:香祖笔记∶产台湾凤山县,相传明初三宝太监所植,治百病有效。 

卷八诸蔬部
弯姜
内容:滇南记,产云南百夷中,饵一刀圭,终其世断绝人道,土人以饲牧马,不之宦也。 

卷八诸蔬部
川姜
内容:出川中,屈曲如枯枝,味最辛辣,绝不类姜形,亦可入食料用。 包汝楫南中纪闻云∶ 
扶丛 
乡人,携木姜土茶饷余,受其木姜,作羹,味如茱萸酱,即此物也。 
味辛性热,治胃寒,散冷积寒 痰气。 

卷八诸蔬部
沙葱
内容:西北游记∶口外沙石中生野葱,一名楞葱,一名沙葱,石楞中所产,故名楞;沙碛中所 
产, 
故名沙。其叶与家葱同,大更过之,味辣于家葱。根绝似蒜头,大更过之,味亦辣于蒜,善 
食辣辛者,不能罄一枚。虽细如草莛,拈生于沙碛甚密。腌之调羹,胜如韭,雉羹 
兔羹尤宜。又有沙葱草,与沙葱相似,人食之,心迷乱;马食之,腹隐痛,惟宜于橐驼。采 
者折以辨之,沙葱本脆折易断,此草柔韧难折。入药取根。 西域闻见录∶丕雅斯类野蒜, 
头大如鸡子,叶如葱而不中空,味辛,甘肃人呼为沙葱,回人嗜之。 
宽中下气,消食解肌,活血发汗,表风寒,涤宿滞。 

卷八诸蔬部
风葱
内容:台志∶出台湾。疗风疾。 

卷八诸蔬部
番蒜
内容:徐昆柳崖外编∶番蒜出台湾番地,外形似木瓜,中似柿。有浮山张氏,宦于闽,一婢食 
鳖肉 
后误食苋,遂病面黄腹胀, 欲死者数矣。半载后,有馈番蒜者,婢偶食之,遂大泻,有 
物如小鳖者数十,少顷,爽然疾若失,方知番蒜可治鳖苋毒也。 
治鳖瘕,解食毒水毒。 

卷八诸蔬部
蒜梗
内容:此大蒜近瓣处中心短梗也,干者入药用。 
治疮成管年希尧集验方∶用大蒜梗烧灰存性,搽患处,其管自消。 
坐板疮 黄氏医抄∶用蒜梗烧灰为末,先洗净去靥,将药末搽上。 
洗漏立验 良朋汇集云∶夏应遴试效过,防风、荆芥、地骨皮、川椒、蕲艾、瓦松各五 
钱, 
槐条一两,陈蒜梗二两,共入麻布袋内,熬滚热荡,止痛神效。 
熏痔疮救生苦海∶蒜梗阴干,以火盆置微火,将梗投入,移火盆于木桶中;令患者坐熏 
之, 
四围以衣被塞紧,勿走泄烟,三次自愈。 
冻疮 种福堂方∶大蒜煎汤洗之。 

卷八诸蔬部
刺儿菜
内容:西北游记∶即内地之紫花地丁,俗呼刺儿菜。叶如柳,有刺毛,夏开紫花,生平地者起 
茎, 
生沟壑者起蔓,内地在在有之。生口外沙漠者,花开于夏至后,大如蒜头,色紫可爱,人多 
采食之。暮春萌芽之际,挖其根,状如大枝人参,色较微白,巨者如芦菔,烹调适口,诚塞 
外鲜品。然干其根,带回内地入药,其清火之功,胜于金银花;解毒之用,更捷于山慈菇, 
一物而兼二物之用如此。 
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如神。 

卷八诸蔬部
波斯菜
内容:即今红菜,一名洋菜。汪连仕云∶生长海阳者佳。根本红艳,色鲜丽。 
止血。治刑杖瘀血攻心,捣汁冲酒服,即散,可理跌打。 

卷八诸蔬部
干冬菜
内容:x陈冬菜卤 陈芥菜卤 粪金子x 
冬菜乃白菜。杭俗小雪前后,居人率市白菜,以盐腌之作齑,藏为御冬及春时所食,名 
曰冬 
菜。颇利膈下气,其卤汁煮豆及豆腐食,能清火益肺,诚食中佳品也。至春分后,天渐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