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朝,契丹人早期的真正成功可能是先征服了广阔的草原地区,然后才是东北
地区。契丹的进攻矛头首先指向强大的邻部奚和室韦。奚和室韦被征服后,
契丹牢牢控制了今天长城以外的地区,随即转向更强大的对手,先是辽东富
裕、强大、组织良好的中原式王国渤海,接着就是中国本身。
重要的是撇开中国史家关于“野蛮的”游牧民族与中国的“标准”关系
的骄傲自大的说法——按照这种说法,中国是整个人类世界无可争辩的文
化、政治和道德中心——而应该试图从契丹人的眼光看待这种关系。对契丹
人来说,中国不单单是一个强大的邻居或“先进”文化的源泉,在所有草原
民族看来,中国还有巨大的、令人惊奇的财富,并且是大量各式各样的商品
的生产者。一些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因为游牧民族不能自给自足),一些商
品是契丹贵族需要的奢侈品,还有一些商品则能与邻族贸易或者通过内亚与
西方进行交易。
从安禄山叛乱以来,契丹看到了他们过去的宗主回鹘通过获取唐廷为与
其保持和平而赐与的大量金钱和为装备骑兵而购买他们仅有的财富马匹积聚
了大量财富。成群结队的契丹人以“使者”的名义进入幽州,他们更急切地
盼望有机会得到中国的商品,特别是精美的丝织品,而不是与中国先进文明
的接触;同时,把这些使者的大多数留在幽州的节度使,也确实向他们提供
了贸易机会,首先是购买契丹的名马。在阿保机之前,契丹对唐朝还没有领
土野心。他们要的是中国的财富,中国的产品,以及中国的俘虏,特别是有
特殊技能的俘虏。当这些需求不能通过贸易得到时,他们就越过唐朝边界进
行突袭,将掠取的牲畜、人口和所有有价值的物品带回本部。
在回鹘帝国灭亡后的几十年中,契丹所面临的中国也发生了戏剧性变
化。9 世纪 40 年代的唐朝仍然是一个极强大的帝国,它的军队不断给予契丹
沉重的打击,它的中央军仍能对任何危险的边镇保持足够的威慑力量。契丹
与之保持密切联系的河北诸藩镇,可能享有很大的自治权,但都从未认真尝
试过摆脱唐的控制。
但是,从 9 世纪 70 年代中期开始,面对地方的混乱和大规模起义,唐朝
的秩序迅速崩溃。在 884 年黄巢的致命性起义最终被镇压下去之后,唐廷已
孤立于首都周围地区,帝国被近 50 个藩镇所分割,许多藩镇甚至不再保持对
唐廷的表面忠诚,所有藩镇都是高度军事化的。形势极不稳定,皇帝丧失了
权力。从 9 世纪 90 年代起,皇帝成为一个又一个北方军阀操纵的傀儡。890
年之后契丹在与中国接触和冲突时,面对的已经不是任何中央力量,而是一
跨过边界就遇到的诸藩镇。
但是这并不意味中原的边防突然变得软弱无力。唐朝长期依赖实际上独
立的河北藩镇保卫东北边疆,当中原日益军事化时,各独立藩镇都很注意保
持强大的军队。惟一不同的是面临压力的边疆诸镇在危机出现时不再寻求中



央政府的支持,而是与其他藩镇联合,于是形成了一个经常变化的地方藩镇
临时联合的格局。
10 世纪初,与契丹相邻的边境地区由两大藩镇控制(见地图 1)。在西
面今山西省的北部是以太原为治所的河东镇。这一要地从 883 年以来就控制
在桀骜不驯的统帅李克用手中,此人在最终镇压黄巢起义中起了极重要的作
用。他和他藩镇中的许多贵族是以勇猛和凶残著称的突厥沙陀人,因为 7 世
纪以来,唐廷在这一地区安置了许多出自不同民族的部落。9 世纪 90 年代,
李克用成为中国北方血腥权力争夺中的一个主要竞争者。虽然李克用暂时处
于朱温的庇护之下,但在 10 世纪 20 年代,他的后人还是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后唐。

在东部,契丹面对的是占据了今河北北部大部分地区的卢龙镇。卢龙镇
像其他河北藩镇一样,在世袭首领统治下保持了 150 年的半独立状态,不向
长安的政府交纳赋税,拒绝接受唐廷在其控制区域内任命的官员。以幽州为
中心的卢龙镇独立性更强,因为这一地区的反唐意识已有很长的历史。从 895
年到 907 年,卢龙镇由强悍、好战的统帅刘仁恭统治,他是在李克用的支持
下取得这一位置的。
卢龙镇比其他河北藩镇贫穷并且人口稀少,不能维持一支庞大的正规军
队。为保护其漫长的边疆免受来自敌对的军阀和部族的攻扰,它主要依赖组
织良好的团结兵,特别是在北方边疆地区。卢龙的大多数士兵是本地人,许
多家庭几代在军队中服役。①士兵作战不是为了遥远的朝廷和皇帝,而是为了
他们的房屋和家庭。他们以勇敢著称,不仅挫败了契丹的进犯,还在刘仁恭
的率领下主动出击,跨过边界焚烧契丹人的牧场,掳获人口,驱掠其马、羊
畜群。
9 世纪末,唐朝的衰弱还不足以使契丹能够联合各部建立一个强大的国
家,倒是中央控制转为农业区边陲的河东、卢龙镇控制后,藩镇对契丹邻人
的强硬姿态,尤其是卢龙镇的强硬姿态,加强了契丹人的团结。唐的中央力
量可能永远消失了,但是中国的边境地区还和以前一样强大和军事化。正是
在这样的形势下,阿保机出现了,带领契丹各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朝。





















① '303'松井秀一:《卢龙藩镇考》。



阿保机的兴起

契丹的创建者是阿保机(872—926 年),后来追谥为辽太祖(907—926
年在位),尽管他在世时还没有采用辽的国号。872 年,阿保机出身于迭剌
部。在阿保机死后几年,迭剌部才以耶律为姓氏,但是史料中常将该部以前
各代的成员亦错误地称为耶律氏。他们最初与其他契丹人一样,除了在辽朝
时与耶律氏通婚的萧氏外,没有姓氏。9 世纪末叶,迭剌部在契丹人中已经
上升到显著地位,仅次于可汗的氏族遥辇氏。在迭剌部内部,首领(夷离堇)
的继承不是直接从父亲传给儿子,而是遵循游牧民族的惯例,兄弟比儿子更
常继承夷离堇的名号。图表 1 显示了迭剌部世系和首领的传承,但是他们的
实际传承顺序和时间已无可稽考。迭剌部权力的建立不仅通过战争和掠夺,
还通过一个联盟体制。他们与另一个氏族(后来以萧为姓)建立了复杂的联
姻关系,这个氏族源出回鹘,对中国边疆地区有很深的了解。
阿保机的父亲撒剌的(后来尊谥为德祖)任夷离堇时,契丹人开始从事
更先进的农业,发展冶铁和制盐业,并且鼓励纺织。迭剌部的权力不仅限于
本部,阿保机的伯父(耶律)释鲁已经成为可汗之下契丹人中最重要的官员,
他是于越,类似首相并是所有契丹军队的统帅。
阿保机就是在这样一个游牧部落的指挥官中长大,这些指挥官已经经受
过各种生活方式的磨练,并且在他们的社会中聚集了许多汉人流民、俘虏和
部落民。阿保机是个身材高大和极聪慧的人,他似乎懂汉语,尽管在与他的
契丹部下接触时很少使用汉语,他担心接受汉人的观念会导致他们丧失自己
的特性和尚武精神。阿保机的迅速崛起不仅是因为他的出身,更重要的是他
在经常性冲突和征讨契丹邻族时表现出来的果敢军事行为。9 世纪末,他成
为可汗亲兵的指挥官挞马狘沙里。
901 年,阿保机被选为迭剌部夷离堇。在任期间,他亲自率军多次北征
室韦,东北进攻女真,南讨强大的奚。902 年,他领军大举进攻中国边境的
河东镇。此时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正全力对付朱温的进攻,朱温已经逐步稳定
了他在中国北方的统治,但 901 年和 902 年都在河东被李克用击败。阿保机
的这次进攻带回了 9.5 万名俘虏及大量的驼、羊、马和牛。903 年,他再次
攻入河东镇北部,占领了几个城市,得到大量的战利品。到 903 年年底,阿
保机的注意力转向卢龙镇,攻掠今北京北面的边境地区。当年秋季,他被推
选为统帅于越,年仅 31 岁。
阿保机连续不停地征战。904 年、905 年和 907 年,他连续北征室韦的黑
车子部,906 年两次攻奚。但是他的主要注意力当时集中在中国边境上,与
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的强大力量对抗。905 年,①阿保机与他的更可怕的邻居、
中国北部的一个强大竞争对手、河东镇的沙陀统治者李克用举行了一次和平
谈判。阿保机率领 7 万契丹和其他部族的骑兵,在云州(今大同)与李克用
相会,在这里他们盟誓为兄弟,象征性地交换了战袍和马匹。李克用当然是
急于保证他北方边境的安全,并希望新结成的军事联盟使他在正与朱温进行
的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阿保机则希望李克用在他与卢龙的交战时保持中


① '645'脱脱等撰:《辽史》,卷 1,第 2 页,记为 905 年。但是'568'薛居正等撰:《旧五代史》,卷 137,
第 1828 页,记为 907 年;'573'司马光等撰:《资治通鉴》,卷 266,第 8676—8679 页,亦采用了 907 年
的说法。司马光在考异中引用了今已散佚的支持两个年代的早期史料。



立。这次和约表明阿保机当时已被视为重要的力量,他的个人威望已经超过
了名义上的统治者可汗。至少在沿边的汉人眼中,他已经是契丹人的领袖。
同时,卢龙边境的战争仍在继续进行。从 903 年到 907 年,卢龙边境每
年都受到攻击。在一次战争中,节度使刘仁恭的一个养子被俘。而刘仁恭则
采用每年秋季越过边境焚烧草地遏制契丹人放牧的方法进行报复。在一次行
动中,他们甚至俘虏了阿保机的一个妻兄。这些反击给契丹带来很大困难,
牲畜损耗,饥荒不断,所以软弱的痕德堇可汗不得不用大量的马匹贿赂刘仁
恭,请求他保留契丹人的牧场。907 年,痕德堇应被重选为可汗。各部的首
领耻于他对刘仁恭的妥协,将他罢免,推举阿保机为可汗。①阿保机任命从弟
迭栗底继任迭剌部夷离堇,②并以自己的弟弟剌葛统领耶律家族。
尽管有军事上的成功,阿保机如不对他俘获的民众采取有建设性的策
略,仍不能长久地维系对全体契丹人的统治。他出征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另外
的人力。被征服的部落民成为他的部下并增加了他的追随者。他们中的一些
是纯粹的牧民,但是其他人,尤其是来自奚和室韦的人,则是熟练的冶金工
匠和其他工匠。大多数汉人俘虏定居在阿保机自己的领地中,常住在称为“汉
城”的地方。早在 902 年就第一次出现了有关这种汉城的记载,当时阿保机
还只是迭剌部的夷离堇。③这座东楼(龙化)城建在契丹始祖的传统居地旁,
安置从山西北部来的俘虏。后来,几百个被俘的女真家庭也在此城定居。我
们知道后来又建立了近 40 个同类的城市,有些是阿保机的弟弟安端建的,有
的是由其他贵族成员建的。汉族人口的原籍常被提及,似乎同一战役的俘虏
经常被安排在一起居住。
这些汉城都有城郭(为便于防御居民均住在城内),按照中国矩形城市
模式建造,四边有门,有城楼、街道和带钟鼓楼的市场。一些城中还有孔子
庙和佛寺、道观,以及祖庙和驿站。汉城不是被奴役的殖民地,也不是流放
犯的居所,而是变成充满活力的商业和制造业中心。城中的许多汉人居民不
是俘囚,而是从混乱的和受压迫的中国边疆各镇自愿跑来的流民。这些居民,
不管是自愿的还是不自愿的,对契丹的建国有很大的帮助。①
阿保机的强大不仅来自俘虏,尽管这些俘虏起了重要的作用。来自契丹
各部的许多战士加入了阿保机个人的卫队,他逐渐建立起个人的权力基础,
这个基础潜移默化地破坏了契丹人的传统部落结构和各部之间的权力平衡。
显然,他不仅能够除掉旧统治者,还能埋葬旧的统治制度。





① 这里采用的是欧阳修的叙事,见'572'《新五代史》,卷 72,第 886 页。'568'薛居正:《旧五代史》,卷
137,第 1827—1828 页,称阿保机是通过选举的正常途径上台的。但是'645'《辽史》,卷 1,第 2 页,则
有完全不同的说法。按它的说法,痕德堇死于 906 年年底,契丹群臣奉遗命请立阿保机为可汗。但是,这
肯定是伪造的说法。痕德堇在一段时间里依然是一位有实力的首领。'573'司马光:《资治通鉴》,卷 266,
第 8678 页(考异),引用一条已散佚的史料,记载了 908 年痕德堇与阿保机二人曾纳贡于梁廷。
② '645'《辽史》,卷 1,第 3 页。
③ '645'《辽史》,卷 1,第 2 页。
① 对“汉城”最全面的研究是'825'姚从吾的《说阿保机时代的汉城》。此后'226'札奇斯钦的研究《契丹人
和他们的城市》也很有用,他吸收了蒙古史学家波里对许多辽代城址的考证成果。亦见'782'陈述:《契丹
社会经济史稿》,第 83—109 页。



阿保机称汗与登基

基本史书《辽史》告诉我们,阿保机于 907 年“即皇帝位”并建立起自
己的王朝。其他史料则含糊地把这一事件定在 904 年至 922 年之间。②11 世
纪的《新五代史》对这一事件则给予不同的记载,认为当重新选举到期时,
阿保机拒绝放弃他的于越或可汗位置,并使契丹联盟同他的追随者和汉人臣
民们一起,建立起他自己的“部落”。由《辽史》本身产生了更进一步的混
乱,因为它在别处记述了 916 年的第二次登基仪式。907 年这一时间本身令
人产生怀疑,因为它与唐的正式灭亡时间一致。从人们所熟知的他们强调辽
王朝继承的正统性这一角度而言,这是辽朝史学家选择他们王朝开端的一个
方便的和引人注目的年代。
矛盾也许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