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军事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军事史-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名土耳其妇女被炸死,几百人受伤。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这两起事件都是 

利比亚策划的。6日下午,里根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决定给 

予利比亚以惩罚性打击。4月14日19时整,美第六舰队司令凯索尔中将给 

空军驻英第3航空队和第六舰队珊瑚号和美国号航母下达了立即行动的命 

令。 

     第3航空队首先从费尔福德和米尔登霍尔空军基地先后起飞了20架KC 

—10A、KC—135空中加油机。之后,各载2万多磅炸弹的24架F—111战斗 

轰炸机从拉肯希思空军基地起飞,每6机组成一个编队,由最有经验的飞行 

员任机长;5架EF—111电子干扰机从上赫福德空军基地起飞。分驻英国4 

个机场上的49架参战飞机在一小时内全部升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 

英国上空集合的最大规模的空袭机群。 

     4月15日凌晨,从珊瑚海号航母起飞了8架A—6攻击机和6架F/A—18 

战斗轰炸机,从美国号航母起飞了6架A—6和6架A—7攻击机。不久,海、 

空军机群在指定空域会合,完成了空中协调,攻击的一切准备就绪。 

     攻击开始前,6架F/A—18飞机在距海岸48公里处发射了30枚哈姆高 

速反雷达导弹;A—7攻击机在距海岸16公里处发射了12枚以上的百舌鸟反 

雷达导弹;打击方向是的黎波里和班加西地对空导弹基地;共摧毁利比亚5 

座雷达站,命中率达百分之百,使利军整个防空系统处于瘫痪状态。 

     15日凌晨2时0分至11分,担任主攻的美军飞机同时向的黎波里和班 

加西的5个利比亚目标发动攻击,袭击了的黎波里机场军用区、贝尼纳空军 

基地、一个突击队训练中心和两个卡扎菲可能居住的兵营。攻击持续了 11 

分钟,共投掷炸弹100多吨,基本摧毁了预定目标,包括炸毁14架军用飞机, 


… Page 99…

炸伤多架米格式飞机,重创一架波音747飞机,炸死炸伤700多人。卡扎菲 

幸免于难,他的养女被炸死,2个儿子受重伤。 

     15日2时46分,海军飞机全部返降所属航母。10时10分,除被击落的 

一架飞机以外,从驻英空军基地起飞的美机全部返航。 

     美军在这次空袭中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首先,计划与行动周密突然。 

从调整兵力部署到实施袭击,仅用了5天时间,显示了美指挥系统的高效运 

作能力和部队平时高度戒备的程度。空袭计划体现了尽可能在最短的暴露予 

对手的时间内,对目标投入最多兵力的宗旨。海、空军在计划规定的时间内 

几乎绝对准时会合,并发起攻击。在短短11分钟内完成了全部攻击任务。整 

个空袭行动都是按预定计划进行。第二,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高度自动 



      3                                            3 

化的CI系统充分发挥作用。这次空袭中,美军CI系统由E—2C空中预警 

机、电子侦察机、舰载宙斯盾电子战系统、通信和侦察卫星等组成。特别是 

E—2C空中预警机的雷达具有远距离探测功能,可判明480公里内的对方飞 

机,可自动连续跟踪250个目标,并控制对其中30个目标的截击。这次空袭 

表明电子对抗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第三,美军在空袭利比亚中,采 

用了夜袭、超低空大速度突防、低空快速攻击等具体战术。F—111战斗轰炸 

机以每小时867公里的速度在60米的高度贴海面飞临预定目标,有效地避开 

了利比亚中、高空导弹的攻击。 

     总之,美军空袭利比亚是一次成功的海空军联合、多兵种多机种协调作 

战。 



                                10。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由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起 

的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武装入侵并吞并科威特。这一突发事件立刻使 

海湾局势急剧紧张,海湾周边国家普遍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国际社会一 

片谴责之声,美国和西方国家出于自身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的考虑,反响尤 

为强烈。 

     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其目的主要有二:第一,转嫁经济危机。两伊战争 

使伊拉克国力衰竭,元气大伤,外债达700多亿美元。其中欠海湾国家就达 

350多亿美元,欠科威特120亿美元。面对如此巨额欠款,伊拉克把目光移 

向邻国科威特。科威特是世界最富的国家之一,仅国家总储备金就有800亿 

美元,海外资产1000多亿美元,年石油出口收入约100亿美元。伊拉克吞并 

科威特,既可缓解国内连年征战所导致的经济困难,又可以海湾军事强国的 

优越地位威慑其他海湾国家。第二,伊拉克的长远目标是充当阿拉伯世界的 

领袖。两伊战争结束以后,伊拉克跃居地区军事强国之首,称雄之心渐趋膨 

胀。由于东欧剧变所导致的世界旧格局解体吸引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伊拉 

克认为时机成熟,企图通过采取突然行动一举吞并科威特,造成既成事实, 

迫使国际社会接受。 

     面对伊拉克的入侵行径,美国认为:第一,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如再 

染指沙特阿拉伯,将意味着伊拉克掌握了世界近一半的石油资源,无疑将对 

美国和西方经济构成严重威胁。美国总统布什指出,能源即国家安全,不能 

允许伊拉克搞经济讹诈。第二,伊拉克的行为还将使中东地区的安全增加许 


… Page 100…

多不稳定的复杂因素,尤其使美国感到担心的是该地区核、生、化、导弹武 

器的扩散和地区性军事竞赛不断升级,将破坏地区力量平衡。第三,战后西 

欧政治联合的发展,日本经济的崛起、冷战格局瓦解以及两德统一,这一系 

列变化使美国在西方世界的领导地位发生动摇,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也正由 

主从关系转向伙伴关系。海湾危机在这个时候发生,对美国来讲有两点可以 

充分利用:①危机的出现使西欧、日本仍不得不借助和依靠美国的力量来维 

护它们的利益,表明至少到目前为止,在处理国际危机和突发事件中,西方 

世界仍离不开美国。②世界新格局尚未形成,美国正可利用这次危机为在今 

后新格局体系中获取领导地位增加筹码。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不到一周,美国等西方国家便迅速向海湾地区调兵遣 

将,战争准备历时5个多月。这期间联合国先后作出了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 

12个决议。这些决议在政治、经济和外交上孤立了伊拉克,特别是第678号 

决议授权联合国成员国,在伊拉克于1991年1月15日以前不从科威特撤军 

的情况下,可对伊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使美国和其他国家组成多国部队 

出兵海湾,以武力解决危机获得了合法地位。 

     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战略企图是将战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 

战略轰炸、战术轰炸和地面作战作为三个阶段的主要作战形式。 

     伊拉克则试图以拖待变,力求打成一场“越南式战争”,并设法攻击以 

色列,将战争扩大成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及西方世界的全面对抗。 

     1991年1月17日2时30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开始实施代号为“沙 

漠风暴”的军事行动。行动开始前1小时,美军及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实施强 

烈的电子干扰,造成伊拉克无线电通信中断、雷达致盲;同时出动60余架电 

子战飞机,对伊拉克实施电子轰炸。在电子干扰下,哈姆反雷达导弹摧毁了 

伊军十几部雷达,迫使伊雷达关机,为大机群突防扫清了障碍。 

     战斗正式开始后,多国部队在14小时内实施了三轮大规模空袭,出动飞 

机达1300架次,投掷炸弹1。8万吨,相当于美国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爆炸力。 

在第一天的空袭中,伊拉克击落4架多国部队的飞机。 

     从1月20日开始,空袭以剥夺伊拉克战略反击能力、大量杀伤伊地面进 

攻力量和其他战役目标为主,攻击重点是飞毛腿导弹发射装置、共和国卫队、 

伊军集结地域、交通枢纽、桥梁、港口等。每天出动飞机保持在2000架次左 

右。与此同时,海军也发射了4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经过几天突袭,伊军地 



                                  3 

面指挥通信设施均被摧毁,战略CI系统遭毁灭性打击,绝大多数机场被炸, 

50余架飞机报废,22部飞毛腿导弹发射架被摧毁,核生化设施基地被摧毁。 

     从1月25日至2月24日,空袭以攻击科威特战场的战术目标为主,并 

继续对伊指挥通信系统、空军和防空系统实施打击,攻击重点是伊共和国卫 

队等重兵集团、坦克装甲目标、炮兵阵地、重要防御工事和交通补给线。每 

天出动飞机约2000架次,最高达3000架次。 

     2月24日地面进攻开始。多国部队在地面进攻作战中分为东、西、中三 

个突击集团。东路集团的任务是助攻,目标是科威特,以此转移伊军注意力。 

西路集团则实施穿插迂回,突进到纳西里耶地区,切断伊军退路。中路集团 

发动主攻,直接攻击巴士拉方向,围歼伊军主力。当日凌晨,多国部队在强 

大的空中支援和海军炮火协助下,在科、沙边境发动全面进攻。这次行动被 

称“沙漠军刀”。 

     在多国部队发起地面进攻时,美国两栖部队在海上实施佯攻,海军舰炮 


… Page 101…

轰击沿海伊军阵地,将伊军主力牵制在科沙边境和沿海地区。与此同时,插 

到科威特西部的美第7军发起全面进攻,美第1机步师、英第1装甲师突破 

伊军防线,在伊军雷场中排雷并开辟通道;美第1、2、3装甲师和第24机步 

师实行深远迂回,穿插到侵科伊军后方;法军第6装甲师在美军第82空降师 

一个旅的配合下,攻击伊萨勒曼机场,掩护第7军侧翼;美第101空中突击 

师在纵深地带建立前进基地,向幼发拉底河谷推进。25日和26日,多国部 

队各路全面推进。美第24机步师粉碎了伊军第26和35步兵师的微弱抵抗 

后,夺占3个重要目标,切断了伊军退路。北线联合部队在航空兵直接支援 

下,粉碎了伊军装甲部队的反冲击,前进到距科威特城16公里处。东线联合 

部队在推进中接受了大批伊军士兵的投降。26日,美第24机步师经过激战, 

击败了伊第47和49步兵师以及共和国卫队一个步兵师,占领了杰利拜和泰 

利勒以南地区。当日晚,第18空降军攻占了所有规定目标,切断了幼发拉底 

河谷交通线,完成了对伊拉克南部和科威特境内伊军的包围。第三装甲师和 

第2装甲骑兵团在战斗中摧毁了大量伊军坦克和装甲运输车,美攻击直升机 

压制住伊军炮兵部队,粉碎了伊军抵抗。第1陆战远征部队向北夺取了科威 

特国际机场和穆特拉山口目标。第2陆战师切断了伊军向巴士拉的退路。27 

日,第7军在第18空降军协同下,集中主要兵力攻击伊军3个装甲师;第1 

骑兵师在北面进攻中阻止了伊军向北突围的企图,割裂了伊共和国卫队的防 

御部署,歼灭、重创伊9个装甲师(步兵师),形成了对共和国卫队的包围。 

至此,伊军已基本丧失了作战能力,科威特战场上的伊军所有退路均被切断, 

在毫无制空保障和通信联系、后勤补给中断的情况下,萨达姆于27日宣布科 

威特不再是伊拉克的第19个省,伊拉克致信联合国表示无条件接受安理会关 

于伊拉克的所有12个决议。美国总统布什同日宣布科威特获得解放。海湾战 

争至此结束。 

     海湾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战争。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战 

争中广泛使用大量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采用空地一体作战的战法,形成 

了对伊拉克军队的绝对优势。这是多国部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小的代价 

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海湾战争表明,高技术战争将成为未来战争的主 

要形式。 


… Page 102…

                        七、转换中的世界军事格局 



     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解散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 

久形成的世界政治和军事格局的终结,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结束。世界 

军事也同世界政治一样,进入了新旧格局转换的时期。 

     冷战是在对峙双方未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结束的。冷战结束的方式 

对新旧世界格局的转换具有重大影响。以往的世界格局通常是因发生大规模 

的全面战争而瓦解,战争通常以一方全面胜利、另一方彻底失败而结束,战 

争结束后通常是在全新的局势下形成新的格局,而与旧格局较少直接联系。 

冷战结束以后,尽管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这些变化主要是政治 

上的。就军事而言,旧的世界军事格局瓦解了,却不存在明显的胜利者和失 

败者,原来的军事力量对比未发生根本的变化。这表明,新旧格局的转换将 

需要比以往更长的时间,转换的过程将更加复杂和曲折,未来的新格局将不 

可避免地带有过去时代的痕迹。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唯一具有全球性政治和军事影响的国家,并以 

唯一的超级大国自居。但它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优势已逐渐削弱,政治地位 

也相对下降,不得不在诸多方面受其他国家、包括其盟国的制约,越来越难 

以单凭军事力量在世界各地实现其意愿。俄罗斯处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政 

治地位急剧下降。但它继承了苏联的主要军事遗产,仍然拥有仅次于美国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