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支持。60年代后期尼日利亚发生的有部族背景的比夫拉战争,是非洲
各国独立后规模最大的内战之一。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国在独立后也发生长
期内战。
苏联从60年代初起与一些非洲国家发展关系,70年代中期积极介入一
些非洲国家事务,先后同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国签订
友好合作条约,向它们提供武器装备,派遣军事人员,并支持古巴派遣数万
军队介入某些国家的内战。美国则向这些国家的反对派武装组织或与其对立
的国家提供军事支持。超级大国的介入使非洲某些地区成为它们争夺势力范
围斗争的场所,也使某些战争和冲突更趋激烈并长期延续。法国也有选择地
介入非洲事务,多次派军队参与非洲的冲突。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由于大国干预而长期延续的若
干冲突先后得到解决或有所缓解。一些国家稳定的政权消失,部族问题更加
尖锐,局势动荡,内战有所增加。但非洲总的军事形势未发生重大变化。
(5)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战后初期,美国与拉美国家签订包含
共同防御内容的《美洲国家间互助条约》,并在许多国家设立军事设施,派
驻军事人员。战后以来,除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以外,拉美多数国家几乎
… Page 25…
未发生战争或冲突,仅发生过为数不多的几起小规模边境冲突。但在许多国
家内部,军事政变较多,并有小规模的反政府游击组织活动。
50年代后期,加勒比海岛国古巴发生反对独裁政权的革命。60年代初,
古巴与苏联建立密切关系。这是对拉美传统的政治和军事格局的强烈冲击。
美国多次策动古巴流亡者袭击古巴,均遭失败。古巴鼓动、支持、参与一些
拉美国家反对亲美政权的游击战,也未成功。1962年,苏联秘密地在古巴建
立针对美国的中程导弹基地,被美国侦知。10月下旬,美国命令全军进入戒
备状态,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除进攻性武器。苏联在美国的压
力下被迫退让。此即古巴导弹危机,是战后美苏两国间发生的最严重的危机。
危机以后,美国长期孤立古巴。
在中美洲的尼加拉瓜、萨尔瓦多等国,民族解放组织为反对亲美独裁政
权进行了长期武装斗争。1979年,尼加拉瓜桑地诺阵线夺取政权,积极发展
与苏联、古巴等国的关系。美国积极支持、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组织,
尼加拉瓜积极支持萨尔瓦多等国的反政府武装组织,苏联、古巴等国支持和
援助尼加拉瓜政府方面。中美洲的战争持续10余年,是战后拉丁美洲最重要
的冲突之一。此外,美国还多次派军队干预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事务,并
曾通过军事入侵直接推翻不顺从美国意志的格林纳达和巴拿马政府。
阿根廷和英国对南大西洋中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和南
乔治亚岛的归属长期存在争议。1982年初阿根廷派军队收复这些岛屿。英国
立即派遣远征舰队前往该地区,重新占领这些岛屿。这是战后历史上规模最
大的以海战和登陆作战为主的战争。
进入90年代以后,拉丁美洲原有的冲突逐渐停息,但边界冲突和国内武
装冲突仍偶有发生,美国仍是这一地区军事格局的主导者。
… Page 26…
三、武器装备发展
1。武器装备发展的趋势
武器是在战争中直接杀伤敌方有生力量和破坏敌方军事设施的作战工
具。武器装备包括武器和与之配套的弹药,还包括其他用于作战和作战保障
的器械与器材,如指挥、侦察、通信、工程、物资、运输、卫生等的器材与
设备。武器装备是军事力量的物质基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第二
次世界大战及其以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武器装备的发展空前迅速,大致
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核武器和导弹为主要标志,第二个阶段以70
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主要标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导弹和原子弹初露锋芒,显示了前所未有的巨
大威力。战后,核武器和导弹迅速发展和完善。50年代中期出现可用作武器
的氢弹,后来还出现中子弹;50年代后期洲际弹道导弹开始装备部队。核武
器具有巨大的杀伤力,仅仅几枚便可摧毁整座城市。它的杀伤机理已不限于
以往的冷兵器和热兵器所能造成的机械性杀伤,而是通过包括物理杀伤(光
辐射)、机械杀伤 (冲击波)、生化杀伤(放射性)、效应性破坏(电磁脉
冲)以及对环境的破坏等的综合效应毁坏敌方的战争潜力。弹道导弹是核武
器的主要运载工具,可将核弹头投射到地球上任何地点。由于它们的出现,
战争的空间范围和时间概念都发生极大的变化,使战争一旦爆发便可以立即
扩大到全球范围。所以,导弹核武器具有以往任何武器都不能比拟的作战效
能和威慑作用,有可能直接达成影响整个战争进程的战略目的,是人类发明
的对战争形态影响最大的武器之一。它们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掌握了严重破坏
和摧毁自身生存环境的能力,对当代世界军事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具有深远的
影响。
导弹技术还应用在其他各个作战领域,成为战后应用范围最广的军事技
术之一。在70年代以前,先后出现地对地战役战术导弹、空对空导弹、空对
地导弹、地对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各种海战导弹,还出现巡航导弹。它
们同原有常规武器相比,具有速度快、射程远、打击准确、杀伤力强等特点,
推动了各种战场的作战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从60年代初起,先后出现用于侦
察、探测、通信、导航、预警等目的的军事卫星。它们可以随时提供全球范
围的作战保障,使保障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并在原有的陆上、海上、空中、
水下战场以外开辟了空间战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的常规武器装备也得到全面的改造,普遍采
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安装更先进的仪器和设备,还出现了
步兵战斗车辆、武装直升机等新的武器装备。经过不断的技术更新,武器装
备的火力显著增强,某些常规弹药的威力已接近小型核弹,命中精度也大幅
度提高,还在许多原有武器装备上增添了导弹或火箭,各类武器装备都开始
具备在各种条件下全天候作战的能力。武器装备的动力系统普遍更新,运动
速度加快,航程或射程加大,机动能力和远程投送能力提高。武器装备的防
护能力增强,许多武器装备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在核战争和化学战条件下生存
与作战的能力。武器装备的操作趋向半自动化和自动化。侦察、探测、定位、
制导、通信等技术空前发展,工程、运输、物资、修理、卫生等的器械更加
专门化,保障作战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些变化使常规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显
… Page 27…
著提高,进而使常规战争的激烈程度和破坏力显著增大。
从70年代后期起,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
海洋技术和空间技术为代表的当代高技术迅速发展,并在军事领域得到日益
广泛的应用。其中有些技术在战后初期就已出现,而在70—80年代更趋成
熟。它们推动武器装备的发展进入以高技术为标志的新阶段。
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用高技术进一步改造原有的作战和保障手段。这方面的变化
主要有:侦察技术更加先进,对情报的传递、处理更加迅速和准确。精确制
导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导弹、炸弹、炮弹等的打击精度进一步提高。电子对
抗技术进一步发展,渗透到作战的各个环节,控制电磁频谱对战争的影响越
来越大,争夺制电磁权已成为军事斗争的新领域。夜视技术渐趋成熟,作战
已基本不受夜暗的限制,可在全时段进行。隐形技术正在兴起,使武器装备
的生存能力进一步提高,它与电子对抗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增加了突然袭击
的可能性,将对未来作战产生重大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初步发展,战场机器
人开始得到开发,无人驾驶的飞机、战车等己可直接承担某些作战任务。空
间技术继续发展,外层空间除被用于提供作战保障以外,还可能被用于部署
可实施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的新型武器系统,包括可能在外层空间较准确地
拦截洲际导弹以及拦截、捕获卫星,从而使外层空间进一步军事化,使争夺
制天权成为军事斗争的又一新领域。对作战的指挥和控制逐步实现自动化,
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处理战场实况信息并适时提出作战方案,使参加作战的
各个部队更紧密地协调配合,军事力量的总体作战能力和应变能力显著提
高。训练手段迅速更新,已经可以使用战斗模拟系统进行更加接近实战条件
的战斗训练。
另一个方面是以高技术为基础开发具有新的杀伤机理的武器系统。其中
包括:定向能武器,即用高能射束杀伤和摧毁目标的武器,如激光武器、粒
子束武器、等离子束武器等,特点是射速可接近或达到光速 (每秒30万公
里),命中率极高,射程可达数千公里,能用于摧毁卫星和洲际导弹,也能
用于防空或反坦克作战,并可部署在空间。动能武器,即以高速弹丸直接碰
撞或常规爆炸为手段毁伤目标的武器,如用电磁力将弹丸加速到每秒数千米
乃至更快的电磁轨道炮,特点是射速大大超过现有火炮,穿甲能力强,可用
于拦截导弹、防空以及地面和海上攻防战斗。次声武器,通过发射频率极低
的次声波,破坏敌方作战人员的平衡感和方向感,使其因强烈不适而暂时丧
失作战能力,主要特点是不造成致命性杀伤,可用于常规地面战斗。生物武
器,即用基因工程拼接出新的超级病毒以传播疾病或破坏敌方生存环境的武
器,特点是病毒一旦被制造出,便具有自我生成能力,传染性极强。
高技术武器装备仍在迅速发展中。它们正在并将继续推动战争形态发生
新的重大变化。进行战争的领域进一步扩展,作战手段更加丰富,战争的激
烈程度和破坏力进一步增加。在高技术常规战争中,传统的近距离前沿作战
正在被超视距全纵深作战所取代,前方与后方的传统区进一步发生变化,作
战行动的重点正在转向直接打击敌方战役战略重心和破坏敌方战争潜力,战
役战术行动因而更易于一举达到战略目的。这意味着高技术常规武器装备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战略核武器那样的直接影响整个战争进程的作用。这类
武器一般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重大破坏,也不会像使用核武器那样造
成极其严重的政治和道德问题,因而更容易在实战中使用。这对于冷战以后
… Page 28…
世界政治与军事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表明:武器装备的发展更加倚重科学技术进
步,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和技术范围更加广泛;武器装备的结构更加复杂。武
器装备的开发更加着眼于相互配套,以便提高整体作战效能;武器装备的更
新速度更快,而研制周期则由于技术日趋复杂而延长;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
采购、维修费用更加高昂。总之,武器装备的发展更加要求把国家军事力量
建立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并且要求使用武器装备
的作战人员具备更高的技术素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两个超级大国在几乎所有种类的武器装备方面都
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其中美国的发展水平更高。它们是各自所在军事集团以
及其他许多国家的武器装备的主要提供者。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
有选择地发展某些种类的武器装备,一些国家在某些方面达到较高水平。绝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具备自行开发和制造武器装备的科技与经济实力,严重
依赖进口。从总体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武器装备方面的差距有加大
的趋势。
2。常规武器发展简介
(1)陆军
陆军使用的主要武器包括轻武器、坦克与装甲车辆、以火炮为主的地面
压制武器和防空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出现的陆战武器主要有全装甲
输送车与步兵战车、战役战术导弹、反坦克火箭筒与反坦克导弹、地对空导
弹,许多国家陆军还装备了大量武器直升机。
轻武器。战后枪的主要发展趋势是自动化、小口径化和标准化。枪普遍
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部件的通用性提高,容易制造、
拆换和维修;射速加快,火力更加猛烈,射击时更加稳定,命中精度提高,
使用更加灵活;随着夜视技术的发展,已开始大量装备小型夜间瞄准器具;
枪弹的结构和性能不断改进,体积更小,重量更轻,飞行稳定性提高,杀伤
力增强,出现了新型无壳枪弹;枪榴弹发射技术改进,弹种增加,各国均普
遍装备,以增强杀伤力对付装甲目标。从50年代末起,苏联发展了卡拉什尼
科夫系列自动步枪,美国发展了M16系列自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