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磺矸幻嫒允撑疵追鬯卜剑逦陡山感林ぃ俏逦陡山感敛荒芤健H缈榷聿谎鳎挡磺宀患兴任蠓比恕N逦断感粮山ぃ霰匦楹⒁狻
麦门冬汤,金匮原文无咳嗽二字。事实上,上气咽喉不利,即是无痰之嗽。儿病本气篇咳嗽最后一方,重用麦冬,无补中药,因中不虚。此病中虚也,上气咽喉不利六字合看,便是燥嗽,气不顺下,则逆而作嗽,咽喉不利,便是燥嗽的上气。周礼天官疾医,冬时有嗽上气疾,即是此病,有痰为咳,无痰为嗽。
肺为阴根,肺阴足则全身的津液自足。麦门冬汤补肺阴之方也。用糯米稠粥调花生油,不着盐,不着糖,早晚饭后一碗,数日之后,阴生液旺,凡肝肾阴亏,上焦干濇,左尺脉少诸病,皆有显著功效。调法,须调至粥油不分乃止,粥一碗,油二两。如食后胃间觉腻者,不可食耳。秋冬尤宜,比食一切价贵之物好。花生油有通结润枯之功,阴虚最宜。

小建中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此方重用芍药名建中者,中气生于相火,相火降于甲木故也。相火降则中气运,中气运则相火降,交相为用,其机至速。
芍药专降甲木而敛相火。性寒味苦,如不与饴糖姜枣桂枝甘温之味同用,将苦寒之性化合,必伤土气而败相火。
造化之气,地面之上的少阳相火,降于土下,藏于水中,远为一年之根,近为中气之本,人身亦犹是耳。故降甲木以敛相火,为治虚劳之大法,为建中气之关键。胆经与相火,关系全身,可谓大矣。
此病如兼见咳嗽,即入危险之境。如咳嗽不愈,便为难治,因相火下降,全赖肺金收敛之力。如咳嗽小愈,肺金的收力散失。相火永不能降,发热不止,中土无根。肾水不能复生,肝木之气枯竭。五行消灭,不能生也。
此病如兼咳嗽,仍用原方。因肺金收降,本自然的性能。只要甲木能降,相火下行,不伤肺金。中气回复,肺金自能下降而不咳也,如加用治咳之药,必伤津液,咳反加重,叶天士谓芍药入肺经,其义即此。此方乃气化虽病,形质未损之方。如为病日久,形质损坏,此方诸药均不相宜。仲景立虚劳之法,乃形质未损之法。倘或于形质已坏之虚劳,亦用此方,不为无效,病反加重,因形质既坏者,芍药之大苦大寒,不能受用。炙草大枣甘味,亦能聚气而加咳。形质已坏者,咳嗽发热自汗,枯瘦而脉象细数,饮食极少,不能起床也。人身形以生气,气以成形。形质已坏,气无所生,故为难治。
虚劳病三十二岁以前得者,发热不止,必入危险之境。三十二岁以后得者,可不发热,可免危险。因三十二为四八之期,男子四八,肾水固定。水能藏火,故不热。女子则四七之后,肾水固定也。
虚劳之病,至于如此情形,可谓重矣,治法不过降胆经相火以建中气,此五行之妙也,中气在二土之间,胃土喜清降,脾土喜温升。胆经相火下降,则胃土清降而脾土温升。二土升降,中气自旺,尤妙在饴糖白芍合用重用。
虚劳用芍药。一要用辛甘之药和其苦味,二要有干燥烦热之证。否则减轻用。三要右手关上,胜过他脉。关上乃胆胃脉也。冬至后夏至前,不善用之,最败火土。中伏后最易见功。因夏至后太阳南行,中伏地面之上,压力渐增。地面上的太阳热力,遂压入地面下去。以后愈压愈深,愈压愈多,造化的中下,阳气充足,人身胆经降入中下的阳气亦充足。故芍药降胆经之功甚显。处暑后,地面上的阳气正在入地,胃间的阳气更足,故处暑后用芍药,尤易见功。冬至后地面下阳气左升,阳根疏泄。人身此时,亦中下阳泄,根本动摇。芍药苦寒,故用之见过,所以老人与久病之人,冬至后死者较多,中下阳根泄动故也。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日之间,午前宜养阳,午后宜养阴。养阳者,不用寒凉以伤中下之阳也。养阴者,不用燥热以伤中上之阴也。此指大概而言。本书温病篇,温疹各方,均不用芍药。因温疹之时,正天人之气,阳根动摇之时。温疹之热,乃下部微阳上冲所化之气,并非胆经不降相火所化之热。所以温病篇各方见功极速,而皆可靠也。不仅用芍药应研究节气,凡用苦寒之药,与滋润发散之药,与治小儿发热,皆应知节气的关系。冬不冷冻之地,更宜注意。
人身腠理,为气血流通之关键,质系油膜,为胆经相火之所司。虚劳病气血不通,即腠理油膜干濇之故。小建中汤,最通腠理。血痹身体不仁,功效尤着。如左腹似痛非痛,芍药冰糖补身右之阴即愈。右降则左升也。胆经之阴,降入肝经,则肝阳和也。
虚劳病最忌黄芪与当归并用。芪性补阳,最往上升,最伤阴液。当归性湿而窜,败脾滑肠。惟津液不足,用当归党参卧时嚼服一钱,甚效。参补中气之津液,归补水气之津液。胆木右降以生肝木,遂成最圆的运动。失眠尿多,颇有特效。黄芪的妙用,在补卫气。卫气虚陷不起者,非芪不能补回。世误黄芪补卫为补肺,肺主下降,何可用黄芪以升之,黄芪的芪字误为耆老的耆字,遂又误黄芪为补药之长。不可不知。
虚劳之病,脉象浮虚者易治,脉 象弦细而濇者难治。小建 中汤用生姜桂枝之辛散以和芍药之收敛。炙草红枣饴糖 之甘补,以和芍药之克伐。使土木二气的圆运动,舒展调和。细濇之脉,渐转柔和。其所以能转,中气之复也。如姜桂枣草饴糖的份量多少,不适合于调和芍药,必有因用芍药,脉反加弦病反加重者,或仍弦细如故者。弦细之脉,不喜芍药之苦寒收敛也。弦细在左,右不弦细,中气未被木气克完,尚有可为。若右脉亦弦细而濇,便难治矣。可见治虚劳病之难也。
小建中汤,亦治遗精阴头寒。肝主宗筋,阴头寒,肝经寒也。肝经乙木,生于胆经相火,胆经不降,阴头乃寒。芍药降胆经相火,交于肾水,肝木得根,是以阴头不寒。若用热药以温阴头,热药,燥动枯木,不惟阴头仍寒、遗精必更加重。世谓精满自遗。不知饮食化精,积精化气,岂有满时。精之化气、全在肝胆二经,运动之圆。肝胆二经,何以运动不圆。一由中气虚,一由腠理滞。小建中汤,建中气通腠理、降胆经升肝经,遗精第一仙方。梦因肝水升气不遂而成,所谓物质生精神是也。
宇宙造化圆运动之成功,全是由秋金西降,相火下藏成的。人身的圆运动,全是由胆经相火,降入肾水之中成的。故人身一切运动不圆之病、小建中汤,实握重要的原则。以上所列病证,不能完全,吾人准此原理。便可曲尽法外之法,以治一切运动不圆之病。此点宜特别注意。
饮食入胃。先变化成饴糖,储于胃壁后方,以运输于各个脏腑及全体。胃壁后方,即五脏六腑皆系于脊之处。此处饴糖存储者多,身体必壮。存储者少,身体必衰。胆管由十二指肠下降,为全身升降锁钥。内经谓十一脏之气,皆取决于胆。言胆经由十二指肠下降,全身的升降乃通也。小建中汤多用饴糖、重用芍药。酸甘化阴,使左尺脉加多,建中又能补水。左尺脉加,白芍降胆经之能事也。饴糖愈多愈妙,桂枝愈少愈妙。
麦芽消积散气,芍药破结通瘀,力量均大。小建中汤并用之,须藉红枣之补益以济其偏。不然,虚人每有克伐之感觉。则红枣分量应重用也。按各人脉象酌定之。脾湿尿短,忌用饴糖。饴糖即麦芽糖。
鸡肝一个、炒白芍一两,同煮烂,晒干研末。每早晚服一钱胜于小建中之功。凡阴虚胆逆之人,十二指肠形质枯损,不受小建中汤甘味者服之。胆管胃部,即见疏通下降之效。连服数日,失眠尿多并胆胃不降,与肝木燥动种种虚劳之病,有出乎意外之功力。鸡肝大升肝阳,白芍大降胆阴,二味同用、圆运动之力,非常之大而且速。二味多少,随时按证配合。如服后病见减少,而半夜大便者,此为肝热,酌加白芍。此方治遗精特效,通滞之力大也。若胆胃之阳不旺者,白芍减半。此方黄连阿胶鸡蛋黄汤参看。
同学关崇卿,寒露后,交戌时,左鼻出血,数日不愈,脉弦细急数。命服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一剂脉和而愈。寒露阳气下降入土,比秋分多。肝木根气增加、肝阳升的太过,肺金降力受伤,于是左鼻出血。圆运动整个不圆,中气大亏,故脉急数。肝阳化热伤阴,故脉弦细。此病如用补中凉血之法治之,必能见效。但不能如此汤之见效而脉和迅速也。因黄连所降之热,即是鸡子黄所补之虚,鸡子黄所补之虚,即是黄连所降之热。虚即是热,热即是虚。黄连与鸡子黄化合,既不见虚,即不见热。既不见热,即不见虚。鸡子黄润而大热,其性上升。黄连燥而大寒,其性下降。同具中土之色。两下混合,则生中气。中气生的迅速,所以脉象和的迅速而病止也。经方功效,皆是如此。由此旨而推之,黄连鸡子黄化合所治之虚病多矣。生鸡子黄一枚,黄连一钱煎透去渣、调黄,调至极匀。大有再造生命之功且能通调一切气血滞塞不和诸病。中气寒者、加干姜一二钱,中寒者,单嚼食干姜、不甚觉辣。
牛肚一斤生白芍一两或五钱,水六碗煎成一碗,分二次服,兑入饴糖二两或一两。有小建中汤之功,而补损之力独大。半身不遂,久服尤妙。牛肚不可去黑皮,老人日日服之,增寿可靠。淡食。白芍秋后可多用,冬至后宜少用。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疝病有寒者,有热者、有木气积聚者。腹痛有寒者,有热者,有水气滞者、有积聚者。胁痛有寒者,有热者,有木气滞者,有淤血者,有水停者。
此方所治疝病、乃因于肝经寒者。如因于肝经热者、其脉右大左细、沉而有力。或左脉弦实有力。方用归芍地黄丸。归芍以调木气,地黄丸益水养木以清热。因于木气积聚者,归芍地黄丸加苦楝子以泄木气。丸药每次二钱,楝子每次二分。徐徐治愈,不可求速。
此方所治腹胁痛,乃因于肝经寒者。如因于肝经热者、左胁下痛、腹泻金黄、或泻白物。其脉左关尺沉细,或左关鼓指有力。方用归芍地黄丸二钱,加栀仁三枚以清热。因于木气滞者,芍药炙甘草各二钱,加苦楝子五分。因于积聚者,兽炭五分或一钱。甚者大承气汤轻剂下之。此证必腹痛拒按也。其脉皆沉而濇。因于淤血者、痛处不移,按之更痛。八珍丸加桃仁红花少许,或加益母草生首乌。有水者、五苓散加牛蒡子。有水者,胁下必有水声也。孕妇下半夜左腹胁痛不可忍,左尺脉无有。黄芩白朮各三钱多服。左尺脉现,痛即止矣。兽炭兽肉炒焦成炭。
当归生姜并用、辛窜非常。曾见一室女,病腹痛。医用此方、服后甚效。更进一剂,小便次数忽然加多且长,脐内奇痒,脐内有虫爬出。后服清肝凉血养阴之药始愈。盖辛热之剂,温肝经之寒,过服则肝寒已去,肝热复生。尿多虫痒,皆肝热也。大凡偏寒偏热之方,切须中病则止。阴分受伤,补救不易。
肝经秉春木之气、喜温恶寒。但尤恶燥。温则生气充足,上升而化心火,心火因之而足。寒则不升,故冬令多食羊肉,次年精神必能增加。羊肉最能温润肝木,能每早淡食一碗更妙。无盐则不助热也。经验多的大医、治内伤病,慎用桂枝。因其燥肝之故。只要善降肺胆二经、肺经降生肾水,胆经降生肾火、水中火足、肝木之阳遂足。不惟肝木不寒,而且肝木不燥。补肝阳之妙法也。肝阳由水中之火而生,故不燥也。肝木燥,屁必多。燥伤津液、肝木横滞则成屁。治木气病,由无屁而治成有屁、再由有屁而治成无屁,乃能尽治木气之能事。生姜最燥木气,慎用。服生姜而肝木燥者,姜燥肺经之故。肺如不燥,能生水下润,则水气柔和。善治肝燥者,必先润肺金也。广西冬至食羊肉,则病热泻大气热也。

肾气丸证治描论的意义
经方于五行皆有直接治法。惟肾水无直接治法。治肾水之法,薯蓣补肺地黄滋肝之法。补肺金以益生水之源,滋肝木以杜耗水之路也。其实凡润肺滋肝之药,皆能补益肾水。
此方既治小便过多,又治小便不利。可见木气之动,忽而太过,忽而不及,皆水气与水中温气不足,不能养木之故。
此方补金润木滋肾水、又用附片温肾水。凡阴液不足,而肾阳又虚之病、总以此方为大法。
此方药店名桂附八味丸、又名桂附地黄丸。药店的肾气丸,则名金匿肾气丸。于肾气丸中、加牛膝车前以利小便。大伤肾气、切不可用。其意以为小便不利也。其如小便太多者何哉。木气疏泄之理,不知故也。
后人将此方去桂附,名六味地黄丸。专治肾水不足、极有功效。而不知全是补金润木之功。补金以培生水之源、润木以杜耗水之路,肾水有生而无耗、故肾水足也。再于水中补火,水中有火、则生气。此肾气二字之起源也。肾气者,元气也,中气之根也。
此病完全为肝肾病,肝肾病而津液亏伤者,忌用中土甘味之药。所谓土克水是也。况津伤之人、脉络干枯、甘味壅滞,用之必生胀满。六味地黄丸补水、不如归芍地黄丸补水功大而活动。归芍活动木气,不用活动木气之药、必腻胃矣。
肾家水火二气,水气多于火气为顺。缘人身中气,为人身整个运动之枢机,肾气为中气运动之基始。水气多于火气,火藏水中、乃能生气。若火气多于水气、水气不能包藏火气,火气遂直冲上越,运动遂灭。此方附子极少,山药地黄丹皮茱萸独多,即是此理。况卧寐则生相火,一年之秋冬又生相火,一日之申酉以后又生相火。故人身只恐津液不足、不愁火气不足。果病水多生寒之病,用附子以温水寒,一剂便奏全功。若水少补水,一年半年尚难补起也。小便不利,服肾气丸而现口苦者,此肾水较肾火尤虚。宜去附桂、并去茯苓泽泻,加车前草同服。水较火虚、故不用附桂以助火。苓泻以伤水。车前草润而利尿,故以之代苓泽。
但火气虽多,不可用热药加火,亦不可用凉药灭火。只宜润肺滋肝以益水而配火。水火俱多、元气更足。如因火多水少而用凉药灭火。水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