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嵩崖尊生全书》卷十四 经行发热中药方剂 妇科 月经病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胆火郁。
【治法】清肝泻火,活血调经。
【方名】达气养营汤。
【组成】人参3克,黄连3克,当归身9克,白芍9克,川芎4。5克,木香3克,白豆蔻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陆氏三世医验》卷五。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内热。
【治法】行气活血,清热凉血。
【方名】清金养血汤。
【组成】川芎1。8克,当归3克,白芍3克,香附(童便浸)3克,麦冬3克,白术3克,丹皮2。4克,地骨皮2。4克,生地2。4克,五味子9粒,炒甘草0。6克。
【用法】水煎服,不拘时候服。
【出处】《李氏医鉴》卷八 如何摆脱痛经困扰 妇科 月经病
痛经是一种临床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它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妇女最常见的是原发性痛经,它在初潮后即开始,多为功能性,以未婚未育年轻女性多见,缘由很多,如精神因素、剧烈活动、不注意冷暖以及内分泌紊乱等,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子宫1内膜产生的前列腺素F2a过多所致。继发性痛经则在行经一段时间后方出现,多为器质性,常见原因有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或戴节育环引起。下列方法对摆脱痛经困扰大有裨益:1。自月经初潮起,学习一些女性卫生常识,对月经来潮这一生理现象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便消除恐惧及紧张心理。2。经期应注意保暖,忌寒、凉、生、冷刺激;注意休息,减少疲劳,加强营养,增强体质;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平时要防止房劳过度,经期绝对禁止性生活;避免剧烈运动,并保持外阴清洁。3。症状严重时对症治疗,临床常用的药物有复方阿斯匹林、消炎痛、阿托品等。慎用雌孕激素,因其可抑制卵巢正常功能。4。中医治疗痛经有较好效果,下列验方不妨一试:玄灵止痛汤:玄胡、醋炒五灵脂、白芍各10…30克,当归、川芎、甘草各10…20克,为主方。气滞血瘀型加柴胡、香附、桃仁各6…15克;寒凝血瘀型加艾叶、吴茱萸各10…15克;血热挟瘀型加丹皮、炒栀子、黄芩各10…20克;气血虚挟滞型加黄芪、党参、熟地各10…20克。本方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4次服。每次月经前3…5天开始服用,至经净痛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加位少腹逐瘀汤: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延胡索10克,炙没药6克,炒蒲黄10克,灵脂10克,小茴香3克,干姜3克,肉桂3克,益母草30克,泽兰10克。本方的主要功效为:活血祛瘀,温经止痛。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本方水煎内服,忌食生冷。甘橘调经饮:甘松10克,蚕砂10克,荔枝核12克,山楂6克,清橘叶6克。本方主要功效:行气,舒肝,活血,调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本方宜水煎服,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一剂,连服5…7天。
经期延长中药方剂 妇科 月经病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虚损。
【治法】补中健脾。
【方名】归芍二黄汤。
【组成】黄芪4。5克,白术3克,苍术3克,当归3克,白芍3克,陈皮3克,熟地15克,生地9克,炙甘草9克,柴胡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女科旨要》卷四。
中药处方(二)
【辨证】胞宫瘀血。
【治法】通经活血,益气止痛。
【方名】桃仁散。
【组成】桃仁4。5克,生地4。5克,人参4。5克,甘草4。5克,桂心4。5克,蒲黄4。5克,半夏4。5克,当归4。5克,川芎4。5克,赤芍4。5克,牛膝4。5克,丹收4。5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一 宫外孕中药方剂 妇科 妊娠病 中药处方(一)
【辨证】血瘀气滞。
【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方名】膈下逐瘀肠。
【组成】五灵脂(炒)6克,当归9克,川芎6克,桃仁(研泥)9克,丹皮6克,赤芍6克,乌药76克,玄胡素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红花9克,枳壳4。5克。
【用法】水煎服,痛轻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药止。
【出处】《医林改错》卷上。
中药处方(二)
【辨证】瘀血凝滞。
【治法】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名】宫外孕Ⅱ号方。
【组成】丹参15克,赤芍15克,桃仁9克,三棱3…6克,莪术3…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经期水肿中药方剂 妇科 月经病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脾虚。
【治法】活血通经,利水消肿。
【方名】木香调胃散。
【组成】木香4。5克,陈皮4。5克,甘草4。5克,三棱3克,莪术3克,车前子3克,大腹皮3克,红豆3克,砂仁3克,苍术3克,木通3克,山楂3克,川萆解4。5克,生姜皮1。5克。
【用法】上为粗末,水煎服。
【出处】《胎产新书》 妇科闭经中药方剂 妇科 月经病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肝郁气滞,胃失和降,经脉闭阻。
【治法】舒肝和胃,活血通经。
【方名】舒肝活血通经汤。
【组成】炙香附10克,吴萸连6克,姜川朴6克,紫丹参15克,川楝肉10克,炙元胡6克,桃仁6克,枳实6克,当归12克,丹皮10克,半夏10克,赤白芍各6克,焦三仙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瞿文楼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气血两虚。
【治法】调补气血,健脾益肾。
【方名】加减八珍汤。
【组成】党参12克,茯苓9克,白术9克,当归9克,桂枝9克,川芎9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制附块6克,干姜6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朱南荪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解郁,利气调经。
【方名】四物逍遥汤。
【组成】柴胡9克,当归9克,川芎9克,香附9克,延胡索9克,桃仁9克,红花9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青皮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朱南荪方。
中药处方(四)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活血理气。
【方名】活血汤。
【组成】桃仁9克,红花9克,归尾9克,泽兰9克,白芍9克,香附9克,陈皮9克,牛膝9克,益母草12克,丹参30克,柴胡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孙一民方。
中药处方(五)
【辨证】瘀血阻滞。
【治法】活血通络。
【方名】尖花汤。
【组成】两头尖10克,凌霄花6克,茜草根6克,茺蔚子6克,延胡索6克,酒当归6克,酒川芎15克,酒丹参15克,艾叶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施今墨方。
中药处方(六)
【辨证】血虚肾亏。
【治法】养血益阴,补肾填精。
【方名】四二五合方。
【组成】当归9克,川芎3克,白芍9克,熟地12克,覆盆子9克,菟丝子9克,五味子9克,车前子9克,牛膝12克,枸杞子15克,仙茅9克,仙灵脾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刘奉五妇科经验》。
中药处方(七)
【辨证】肝肾精枯,气血亏甚。
【治法】气血双补,兼滋肝肾。
【方名】益气补冲汤。
【组成】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当归9克,熟地12克,黄芪9克,枸杞子9克,菟丝子9克,炙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妇科治疗学》。
中药处方(八)
【辨证】气血虚弱,心脾郁结。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兼清肝热。
【方名】加味归脾汤。
【组成】当归3克,茯苓3克,白术3克,炙黄芪3克,龙眼肉3克,远志3克,炒酸枣仁3克,木香1。5克,炙甘草0。9克,人参3克,柴胡2克,山栀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正体类要》卷下 月经病方八 妇科 月经病
青蒿、丹皮各6克,茶叶3克,冰糖15克。前药洗净,置茶杯中用鲜开水泡浸15…20分钟,入冰糖溶化,当茶饮,不拘时拘量。本方清肝凉血,适用于肝郁血热所致月经提前。
倒经的偏验方 妇科 月经病
验方组成:韭菜头适量用法用量:捣烂取汁,童便冲服附注:此病多因肝郁化火犯肺,或阴虚肺热,络脉损伤,血随火动上逆所致。肝火犯肺者,兼见急躁易怒,头痛胁疼,口苦咽干,心烦等症。阴虚者,兼见午后潮热,咳嗽颧;手足心热等症
验方组成:龙船花根克鲜旱莲草克功能主治:倒经。症见头昏微热、机红目赤、腰背酸痛或腹痛用法用量:以旱莲草克捣取汁浸泡龙船花根天,取出蒸后阴干。如此
验方组成:韭菜头适量。用法用量:捣烂取汁,童便冲服。附注:此病多因肝郁化火犯肺,或阴虚肺热,络脉损伤,血随火动上逆所致肝火犯肺者,兼见急躁易怒,头痛胁疼,口苦咽干,心烦等症。阴虚者,兼见午后潮热,咳嗽颧红,手足心热等症。
倒经治疗偏验方 妇科 月经病
验方组成:韭菜头适量用法用量:捣烂取汁,童便冲服附注:此病多因肝郁化火犯肺,或阴虚肺热,络脉损伤,血随火动上逆所致。肝火犯肺者,兼见急躁易怒,头痛胁疼,口苦咽干,心烦等症。阴虚者,兼见午后潮热,咳嗽颧;手足心热等症
验方组成:龙船花根克鲜旱莲草克功能主治:倒经。症见头昏微热、机红目赤、腰背酸痛或腹痛用法用量:以旱莲草克捣取汁浸泡龙船花根天,取出蒸后阴干。如此
验方组成:韭菜头适量。用法用量:捣烂取汁,童便冲服。附注:此病多因肝郁化火犯肺,或阴虚肺热,络脉损伤,血随火动上逆所致肝火犯肺者,兼见急躁易怒,头痛胁疼,口苦咽干,心烦等症。阴虚者,兼见午后潮热,咳嗽颧红,手足心热等症。
痛经方 妇科 月经病
当归12克、桃仁9克、郁金9克、莪术6克、乳香9克、没药9克、川芎6克、附香12克、乌药12克、延胡索12克、柴胡6克、枳壳12克、失笑散30克(包煎)。
月经来潮前开始服药,至经行后第二天停药,每个月经周期用药5剂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醋炒柴胡、酒炒赤芍、白芍、当归、川芎、炒枳壳、制香附、延胡索,郁金、五灵脂、蒲公英各10克,炙甘草6克。
每日一剂。煎服两次。
功效: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当归10克、川芎5克、赤芍10克、延胡索贿10克、红花6克、肉桂4克、丹参15~30克、制香附10~15克、泽兰10克、广木香5克。
每日一剂,文火煎。水煎取汁350ml,分2次服,4剂为一疗程。
功效:行气活血,调达冲任。 女性倒经中药方剂 妇科 月经病 中药处方(一)
【辨证】肾阴不足,肝气上逆。
【治法】补肾清肝。
【方名】顺经汤。
【组成】当归(酒洗)15克,大熟地15克,白芍(酒炒)6克,丹皮15克,白茯苓9克,沙参9克,黑芥穗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傅青主女科》卷上。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阴虚肺燥。
【治法】养血清热,调经降逆。
【方名】加味麦门冬汤。
【组成】麦冬15克,人参12克,生山药12克,清半夏9克,白芍9克,丹参9克,甘草6克,生桃仁6克,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月经病方七 妇科 月经病
河蚌肉250克,冬瓜500克,调料适量。将蚌肉加少许姜汁浸泡,冬瓜去皮、瓤后切片。取出冬瓜仁(籽)水煮20分钟,去仁留汁,下入冬瓜片,煮5—10分钟,人蚌肉烹黄酒,再沸3分钟,调人精、盐、味精葱花,淋上麻油佐餐服。本方适用于血热之月经提前。
治痛经首辨虚实寒热瘀 妇科 月经病
临床上,在治疗妇女痛经的过程中,首先应辨虚、实、寒、热、瘀即可。就临床体会言之:虚证痛经大多属于功能性者为常见,中药的治愈率较高;实证痛经多有器质性改变为常见,如子宫1过于前屈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等,中药治疗的显著有效率相对较低。治疗痛经的基本方为《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加减,以当归、白芍、延胡索、制香附子为主,视其寒、热、虚、实、瘀适当加味。虚者加黄芪、川断;实者加木香、川楝子、川芎;寒者加木香、小茴香、苏梗;热者加丹皮,白芍改为赤芍;血瘀者加蒲黄、五灵脂;因瘀明显而喜热者则以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制没药、当归、川芎、桂心、赤芍、生蒲黄、五灵脂)为主,多能收到明显的温经、止痛、逐瘀的效果。较轻的痛经,或因学习、工作等关系服煎药不方便者,则一般冲服益母膏(中成药,中药店有售),亦能调达气血而止痛。曾有一28岁王女士,因痛经一年多,请我为之治疗。自诉每次行经之前,小腹痛甚,伴有腰酸、畏寒,尤以背部怕冷明显,经血中夹有少量暗色血块,观其舌,苔光,切其脉,弦。以祛瘀止痛为治。生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干姜5克、当归12克、小茴香5克、白芍12克、川芎9克、制香附子12克,制没药5克,延胡索12克,桂枝8克。每日1剂,煎服5剂。此病的治疗过程中,用少腹逐瘀汤加制香附子,患者服5剂而寒散,瘀去,痛止。虽苔光而未投滋阴生津之品,但瘀去而气机条达,血行畅通,津液上承,苔渐复生。
治滴虫性阴道炎方 妇科 杂症类
组方:苦参70克,桃树叶50克,柳树叶50克,蛇床子30克,贯众50克。用法:将上药加水500毫升,煎煮两次,过滤去渣,将滤液再煮浓缩至100毫升,做14个大棉球,用线扎紧,留线10~15毫米。将棉球高压消毒后浸入上述浓缩液中饱吸,即得。同时每晚用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后,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