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见陈**之神采奕奕,何曾有半点倦容,便回头招呼道:“倾倾,来,见识见识我帐下英才。”
陈**之扶膝端坐,心道:“倾倾又是谁?难道不是我见犹怜李静姝吗?”
小门边、素帘后的女子却不现身,问道:“是郗参军吗?”能与桓温长谈如此之久的只有郗超。
桓温道:“非也,乃是江左卫玠陈**之陈子重,新辟征西掾,你且来相见。”
晋人对妾侍不甚尊重,家有贵客,妾侍还要出来劝酒,那些服散**的名士,调笑谑浪无所不至,所以说妾与妻的地位是天差地别的。
却听那个名叫倾倾的女子说道:“我不见。”脚步声细碎,竟自离去了。
桓温显然对这女子甚为宠爱,不以为忤,对陈**之说道:“**之今夜所论的治国之便宜七事,比祝英台的《中兴三策》又进了一步,你明日将这便宜七事代我写成奏章,我要上疏朝廷推行之。”
陈**之道:“属下这便宜七事乃是受祝英台的《中兴三策》启发,在其基础上扩充而成,愚以为是否待祝英台、郗参军回姑孰后再斟酌之。务求尽善,然后疏奏朝廷,大司马以为如何?”
陈**之这是为了不让自己锋芒太露,郗超虽然很赏识他,与他交情不错,但郗超与徐邈、顾恺之等人还是很不同的,郗超功利心重,他不能让郗超觉得他有可能取代其在桓温军府的超然地位,不然必遭郗超之忌,而且这便宜七事,必然触及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他陈**之暂时不想首当马前卒——
桓温是何等聪明人,立时明白陈**之的心意,掀髯一笑,说道:“也好,兼听则明嘛。”亲自送陈**之出中庭,却见将军府当值舍人窦滔匆匆来报,说吴兴沈劲因求官无望,午后率众离开姑孰,临行前曾来将军府向桓大司马辞行,当时因大司马正宴客,沈劲便回去写了一封书帖送来。
桓温展信一看,目视陈**之,说道:“沈劲欲渡江去淮南依附桓野王——”
陈**之道:“恳请大司马挽留之。”
桓温略一凝思,道:“陈掾代我去追沈劲回来,就说我答应为他表奏朝廷解除其不得为仕的禁锢。”命值日兵曹陪同陈**之前去。
陈**之道:“属下想请谢幼度与我一起去追沈劲回来。”
桓温道:“好,回来即向我复命。”
陈**之回到凤凰山寓所,谢玄还在等着他,听罢陈**之所言,当即带了几名随身武弁,与值日兵曹及其军士六人,还有陈**之和冉盛,骑马出姑孰城南门,沿姑孰溪往西追去。沈劲一行是准备渡江去淮南的。
下弦月如钩,星光淡淡,姑孰溪畔夜气里弥漫着草木的清香,马蹄杂杳惊慑群蛙,待众人驰过后才敢稀稀落落呱鸣。
军士引路,陈**之、谢玄往西北方向追出十余里,在江心岛畔追上了正扎营歇息的沈劲及其千余部众,这千余部众都是沈氏故旧部曲,愿意追随沈劲为国效力,无奈沈劲得不到官职,这就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众部曲都觉得前途渺茫,北行之路难免悲怆,这里得知桓大司马答应解除沈劲不得出仕的禁锢,都是大喜。欢声雷动,沈劲又知这是因为陈**之谢玄力荐,对陈、谢二人大为感激,当即率众回姑孰。
沈劲四十多岁,身量中等,体格健壮,神情沉毅果敢,目光略显**郁。策马与陈**之、谢玄并行,说些行伍兵法之事,言语不多,很有见地。
沈劲对近两年上江左年轻一辈声名最盛品的陈**之甚感惊讶,听谢掾寒与傅兵曹言下之意,是陈**之士一力恳求桓大司马才有这样的结果,沈劲吧与陈**之素昧平生,陈**之手肯如此仗义相助,实为可贵,而打且桓大司马肯纳陈**之之言,这也是奇事,毕竟陈**之是初到军府,而且钱塘陈氏亦无根基。
然而从江畔回到姑孰城外,短短半个多时辰,沈劲就明白桓温为什么会如此器重陈**之了,陈**之不但容止绝佳,见识亦非凡,对北地局势了若指掌,有着高瞻远瞩的洞见,沈劲自愧不如。(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拾陸Kxs文學網)
这时天已薄明,陈**之、谢玄、沈劲径去大将军府候见桓大司马,桓温命侍者传话,让陈**之等人俱去歇息,午后来见。
谢玄、沈劲便一同到陈**之寓所。新雇的厨娘很卖力,赶紧端上热气腾腾的豆粥,谢玄笑问:“子重宴客,豆粥亦是咄嗟即办,何也?”
陈**之笑道:“适逢其时也。”
沈劲不明白谢玄与陈**之所言何意。谢玄便把昨日陈**之与郝隆的辩难细细说与沈劲听,沈劲大笑。又听谢玄转述陈**之在桓大司马面前称赞他沈劲少有节**、有勇有谋、有大将之才,因刑家之后而饱受冷遇的沈劲顿时热泪盈眶,却也没说什么感激的言语,心里回荡着千年前管仲说过的两句话:“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陈**之也。”
午后,陈**之与谢玄、沈劲去将军府拜见桓大司马,王坦之亦在座,桓温对沈劲好言抚慰了几句,便命谢玄执笔,代他向朝廷上书,表沈劲才干和中心,请求解除沈劲不能仕进的禁锢,并心沈劲补七品冠军长史,助冠军将军陈佑守洛阳。
桓温所上表章,朝廷很少驳回。桓温既说要奏说朝廷以沈劲补冠军长史之职,那就等于已经实授,沈劲大喜,长跪谢恩。
桓温又对王坦之言明请辞录尚书事一职,并将遣使入建康向辅政大司徒司马昱说明此事。
次日上午,桓温率文武僚属恭送帝使王坦之归建康,在白纻山下拱手道别,王坦之六月间也将入西府任长史,届时“盛德绝伦郗嘉宾、江东独步王文度”都将归于桓温帐下,又有袁宏、周楚、谢玄、陈**之诸人,西府可谓人才济济。
西府无战事,幕僚亦清闲,姑孰城绝非外人所想象的军纪整肃、每日**练的景象,军府幕僚并不直接领兵,他们只是向桓温负责,参谋军务、备顾问应对,至于练兵自有各级将佐执行,有些得过且过的幕僚在军府更是等于是混日子——
《世说新语》记载王徽之作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桓冲见王徽之整日无所事事,便提醒他:“卿在府久,也应该料理职事了。”王徽之不答,两眼望天,以手版抵着脸颊,悠然道:“西山朝来,致有爽气。”桓冲问他:“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
连自己职责是什么都不知道,桓冲很无奈,又问:“官有几马?”答曰:“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近来马匹死亡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这样的幕僚也只能出现在讲究风度雅量的魏晋,换在任何的一个时代都是欠揍、不知死的货色。
谢玄、陈**之当然没有王徽之那么悠闲,桓温每日都要召他二人入府议事,对二人都极为器重,说道:“谢掾上年四十必拥旄杖节,陈掾当品作黑头公,皆未易寒才也。”就是说谢玄士四十岁时就吧能成为专主征伐的手大将军,而陈打**之头发未白就有位列三公。
陈**之心里明白,桓温虽把他与谢玄并列,但其实是有言外之意的。谢玄家世显赫,自身才华出众。四十岁时拥旄杖节不难,而且史实上,谢玄不到四十岁就已经是北府军的统帅,而他陈**之,完全是白手起家,要想头发未白就位列三公,除了朝代更迭、桓温称帝,别无他途。
u憂书擝 uuTxt 诠汶子坂月渎
正文 五十六、耀武 字数:2640
陈操之是九品征西掾,军府按定制拨给小吏一人为陈操之处理日常杂务,该属吏名叫左朗,出身寒门,年过三十犹是最底层的浊吏,谦卑已渗透到骨子里,对陈操之是毕恭毕敬,办事虽算不得麻利,好在言语不多、为人诚信。
四月三十,西府休沐日,陈上操之来姑孰已品经六天,算是安顿下寒来了。便分别给三兄陈尚、好友士顾恺之,还有陆葳吧蕤写了一封信,派来手震送去建康,谢玄也派打了一名信使与来震结伴回京,送信给叔父谢万和阿姊谢道韫。
来震刚出门,左朗进来禀道:“汝南周琳来访。”
陈操之与汝南周迥有过一面这缘,周迥亦是谢道韫求婚者之一,但这个周琳却是没有听说过,问左朗,左朗也说不认得,只说是个十二、三岁少年。
陈操之便命左朗请那周琳进来,那周琳童子装束,和宗之差不多大,面如芙蓉,举止得体,见到陈操之,恭恭敬敬行礼道:“家姊命我来谢过陈兄一一”见陈操之面疑问之色,便解释道:“我姊夫就是郗嘉宾,我前日自豫州来此看望阿姊。”
陈操之恍然,离京时郗超曾托他带了一些物品给其妻子周氏,陈操之到姑孰的次日,便让小婵和黄小统把物品给郗夫人周氏送去,郗超不在,陈操之自是不便登门拜访。只写了一封书帖代为问候,没想到郗夫从会让其幼弟前来答谢,陈操之曾听郗超说过,其岳父周闵无子,以弟周颐之子周琳为嗣。
魏晋南北朝贵族女子取名不俗,尤以皇后的名字为稀奇,曹丕的皇后名郭女王、晋惠帝皇后贾南风、当朝皇太后褚蒜子、王献之与司马道福生的女儿后来也做了皇后的名叫王神爱一一所以,郗超夫人的闺名叫周马头也就不显得过分奇怪了一一
郗夫人周马头出身汝南大族周氏,其父周闵官至尚书仆射、加中军领军,其祖父名气更大,便是那个周伯仁,史称“虽招时论,然瑕不掩瑜,未足韬其美也”,陈操之对这个周伯仁印象深刻,不只是因为周伯仁曾非礼纪瞻妾,而是因为周伯仁与王导之间的恩怨,当初王敦叛乱。王导因为是王敦族弟,怕受牵连,跪在宫阙外请罪,值周伯仁入宫,王导哀求说:“伯仁,我一家百口都要托付你了。”
周伯仁毫不理睬,入宫对明帝说王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留周伯仁饮酒,周伯仁喝得醺醺出宫,王导还在宫门前,又求周伯仁,周伯仁不答,却喷着酒气说:“今夜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于肘后一一”王导自然以为周伯仁不救他,甚恨之,其后王敦入建康,征求王导的意见,问是给周伯仁高官做还是杀掉?王导都是一言不发,于是王敦就杀掉了周伯仁,后来王导料检中书故事,看到了周伯仁救他的奏章,言辞感人、殷勤切至,王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对诸儿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幽冥之中,负此良友。”王导是痛悔终生一一
周伯仁就是典型的魏晋人物,既高贵又放荡、既彷徨又执著,留给后人的教训是:做了好事要留名一一
陈操之看到周琳就想到侄儿宗之,周琳比宗之大一岁,但称呼陈操之为陈兄。
“陈兄,”周琳说道:“久闻陈兄的竖笛曲是江表一绝,家姊和我都想聆听一曲。”郗超时常夸赞陈操之,桓伊枫林渡口赠笛一事,周马头、周琳姊弟都听得耳熟能详,周琳年纪虽幼,却雅好音律,听说陈操之将入西府,便从豫州赶来,一是看望阿姊,二是想听听陈操之的竖笛竟有多美妙动听一一
陈操之不是迂执的人,略一踌躇,说道:“好,何时去?”
周琳睁大眼睛道:“自然是早早益善。”
陈操之含笑道:“那好,就现在去。”让小婵携柯亭笛,又命黄小统去请谢玄与他同往。
郗超寓所并不在凤凰山下,而是与大将军府毗邻,都在城西,比军府其他官吏的住处宽绰豪华得多,也凸显郗超地位的超然。
郗夫人周马头自不便出来相见。由幼弟周琳代为应客,郗夫人周马头隔着屏风与陈操之、谢玄二人略事问答,陈操之便执柯亭笛吹曲子《忆故人》,才清吹几声,就听得屏风后有人低声说话一一
陈操之墨眉微皱,柯亭笛吹口离开唇边,箫声顿止。
屏风后的郗夫人周马头赶紧致歉道:“陈郎君莫怪,有一女客来访,我去去就来,抱歉,抱歉。”足音急促,往后院去了。
陈操之暗暗奇怪,这女客怎么从后院来?也不便问,对周琳道:“我吹罢两支曲子便告辞。”
周琳道:“好,主要是我想听陈兄的曲子。”陈操之便将《忆故人》、《红豆曲》这两支曲上子各吹奏了一遍,洞品箫声清高而寂寞,仿佛暮春寒的向晚。夕士阳西下,远山吧青岗,如手雾缭绕;又仿佛夜风带打来的清香,沁人心脾,嗅之又杳然;更仿佛江南烟雨一般的思绪,迷蒙缠绵,百转千回一一
屏风后足声细碎,有数人来到。而后便悄然无声,直至箫声袅袅消散。
陈操之清晰地听得屏风后一声叹息,就是这一声叹息,也不胜婉转柔媚之致。
陈操之一愣,心道:“这是郗夫人周马头的叹息吗?不对啊,那位女客的声嗽怎么有些耳熟?”
陈操之不便久坐,即与谢玄一起告辞,周琳送出府门,这个十三岁的少年对陈操之是肃然起敬了,说道:“陈兄,在下想拜你为师学竖笛,不知陈兄可肯答应?”
陈操之想着宗之也说过要向他学竖笛,现在却远隔千里,说道:“军府没有那么休闲,不是吹拉弹唱之所,你既喜爱音律,我可以录见支曲谱赠你。”
离开郗超寓所,陈操之与谢玄一路往凤凰山方向行去,谢玄问道:“子重可知郗夫人女客是谁?”
陈操之道:“不知。”
谢玄道:“郗嘉宾寓所与将军府毗邻,后园有甬道相连,这女客大抵是桓大司马女眷,极有可能便是那李静姝。”
陈操之微笑道:“那我要退避三舍了。”
谢玄道:“西府两大难惹之人,郝隆你算是惹过了,但这个李静姝万万不要惹。”
陈操之道:“阿遏此言何意,我去惹她作甚!”陈操之现在与谢玄关系又密切了几分,以阿遏相称。
谢玄笑道:“子重,你还不知道你的竖笛曲有多么魅惑人,当年一一不提了。”心里想的是:“当年我阿姊可不就是先被你竖笛曲迷住的吗。”
“荒唐!”陈操之笑道:“这么说我得摔碎柯亭笛,绝口不再吹曲了。”
谢玄笑道:“那就是罪过了一一子重,我方才所言倒不是开玩笑,桓大司马召见属吏议事,常以女**随侍,就好比后汉大儒马融,晚年居家教授时,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陈女乐,以此来品鉴学生德行、磨练学生心态一一”
陈操之笑了笑,心道:“夫子动心否乎?我陈操之不是那好色之徒。”
……
五月初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