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太保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盖世太保史-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运输队长——一个党卫队军官在接到命令后,应该对列车是否驶往灭绝营以及
应该如何处理这些被押送者作出决定;例如,护送队根据指示,把凡标有“A”或
“M”、“奥斯威辛”、“马伊达内克”字样的人都用毒气来把他们杀死。
    在奥斯威辛,通常采取下列方法;标有特殊指示牌的车厢运送年满十四至十六
岁的孩子、五十岁以上的人,以及病人(或者在刑事犯登记表上的人),一俟他们
到达后,立即被送进毒气室。其他人要在一个党卫队医生的身边走过,由他凭眼力
决定,谁有能力工作或谁没有能力工作。没有能力工作的人进毒气室,其余人均被
分配到各个劳动营里。
    把囚犯安置到劳动营去显然是一种临时措施,因为那些在“挑选”时得以幸免
一死的人必须在非人的条件下干活,所以很快也会精疲力尽,最后还是同其他人一
样进入毒气室。
    在波兰东部使用一种特别残忍的方法,它的发明者是克里斯蒂安·维尔特,一
个由德国中央保安局在卢布林任用的前斯图加特的刑事警官(注)。
    (注)早在那时候,维尔特就在吹嘘他的特别审讯法了,不过这种审讯法引起
了符腾堡州议会的质问。
    维尔特在犹太居民中挑选出一批罪犯并答应他们说,如果他们为各项工作招收
到乐意的“合作者”的话,就给他们以优厚的物质待遇。他用这种办法终于找到了
约五千名男女,这些人的任务是参与毒打犹太人,消灭那些与自己同教派的不幸教
友,以此苟且偷生。
    据康拉德·莫根在纽伦堡供认,在“大行政区”东部的森林和荒野里,兴建了
伪装的灭绝营,那是真正的“波将金村子”(注)。那些注定要消灭的犹太人在到
达这里以后感觉来到了一个大的居住点。列车驶进了一个伪装的车站,等护送队和
列车人员离开之后,才允许犹太人下车。犹太人下车以后,立即被那些招募来的犹
太入团团围住,这时由维尔特或者某个代表向他们训话。他说:“犹太人,你们迁
移到这里来,是为了换个地方。但是在我们为你们组织这个未来的犹太国之前,你
们当然必须学习劳动。你们必须寻找一个新的职业。你们在这里将学会一切。就这
样开始吧,根据规定,每人脱去衣服,这样可以把衣服消消毒,再说你们可以洗个
澡,不至于把流行病带到集中营里来。”
    (注)波将金:俄国国务活动家和外交家,陆军元帅。“波将金村子”是借用
波将金的名字命名的村子。在这里带有欺骗的意思。——译者。
    接着,犹太人排成纵队,朝“过道营”走去。在第一次停步时,男人就与妇女
分隔开来,因为他们必须在不同的“衣帽间”里交出帽子、上衣、衬衫、鞋子和袜
子,每交出一件东西便得到一块号码牌,“因此,这些人认为,他们也许以后可以
拿回自己的东西”。因为这出恶魔似的戏整个儿是由维尔特雇佣的犹太人扮演的,
所以不会引起不幸者的怀疑。
    要是他们的已背叛的教友催促他们赶紧走,“免得他们有所察觉,那么他们也
会乐意地尾随在后。整个进程象条流水带似的,他们在到达最后一站时,就进入一
间大房屋,有人说,这可能是间浴室。当最后一个人进入里面时,各道房门即刻关
闭。接着,有人把毒气放进室内。里面的人死去之后,排风机立即开始转动。当毒
气被排除以后,大门自动开启,犹太辅助工就把尸体一个一个地拖出来(注)。”
    (注)1946年8 月7 日,党卫队法官莫根在纽伦堡的供词。
    维尔特施行这种方法不费吹灰之力,因为他以前的任务就是在颁布无痛苦致死
术的法令之后负责杀害不能医治的精神病患者,而此刻由于他在这方面取得“优异
成果”,因此仍然负责这项任务。   
   盖世太保史        
      第三章 纳粹研究者的“科学实验”
    卡尔登勃鲁纳成为德国中央保安局的头目以后,他的职权大大地扩大了。    
德国中央保安局的权力范围扩大到象盖世太保一样,看守战俘和民工。
    战俘营由国防军进行监督,有人也许会想,最高统帅部对下属军官和士兵进行
适当的保护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此刻这种国际法被恶意地歪曲了,再说,盖世
太保成功地对这个领域进行了干预。最高统帅部不仅不反对,甚至同希姆莱及其间
谍同流合污。事态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是因为它在对待国内的大屠杀和欺诈掠夺,
以及后来又在对待特别行动队方面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这样,最高统帅部终于
在这条下坡路上活了下去,以致它渐渐地容忍了那些最卑鄙的谋杀手段,最后连自
己也采取了这种方法。
    对付苏联战俘是采用第一种措施。一九四一年七月,公共国防局局长赫尔曼·
莱因纳克将军、战俘局的布罗伊尔、谍报局处长埃尔温·冯·拉豪森将军和代表德
国中央保安局的盖世太保头子缪勒之间举行了会谈。根据希特勒指示的精神,这次
会谈的结果是决定在东部发动战争。
    一九四一年九月八日,这项决议上这么写着:“……布尔什维克士兵由此失去
了按照日内瓦条约享受荣誉士兵待遇的任何权利。
    ……因此,对待有一点点反抗迹象的、特别是布尔什维克的煽动者,必须下令
对他们采取无情而有力的措施。抗拒者、积极或消极的反抗者必须立即使用武器
(刺刀、枪托和枪炮)予以全部消灭……
    无论谁在执行下达的命令时,不使用或者不够有力地使用武器,谁就要受到惩
罚。
    对逃跑的战俘不必喊停即可开枪射击。对苏联战俘使用武器,通常被认为是合
法的,绝对不许采用鸣枪警告的方式(注)。”
    那时在盖世太保内部成立了一个战俘特别科,又称第四队,由党卫队突击队中
队长弗兰茨·柯尼希豪斯领导。一九四三年初,它同党卫队突击队大队长汉斯—赫
尔穆特·沃尔夫的第四科合并。
    这个科向战俘营中的盖世太保代表下达指示。实际上,在所有战俘集中营里,
盖世太保和党卫队保安处的间谍大部分是用化名伪装自己的。根据缪勒的一项指示,
明确地命令他们去追踪“所有政治犯和刑事犯,或由于其他任何一个原因而不受欢
迎的分子”以及“所有可用来重建被占区的人士”,其目的是要消灭他们,或者对
他们进行“特殊处理”。除此之外,间谍们应该在俘虏当中发现看来是“可以信任”
的人,这样就能利用他们在集中营内部进行间谍活动,并通过他们去发现必须要干
掉的俘虏。盖世太保的方法总是千第一律的。
    (注)1941年9 月8 日,莱因纳克就苏联战俘待遇的公告。《国际军事法庭文
件》脚注1519。 苏联战俘的命运是个悲剧。在第二次大战中,多数士兵对德国的战
俘集中营有所认识,因而不会忘记那批列队的俄国俘虏,他们于一九四一年秋被押
送到那里,当时面容消瘦、饥肠辘辘、踉踉跄跄地走着。他们走了很多路,经常有
几百公里。他们中的数千人受到百般虐待之后,精疲力竭地倒在公路边上死去。幸
存者被挤在隔离的栏栅里。希姆莱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发布的一项命令中
规定,把逃跑后重新被抓回到集中营的任何苏联俘虏,一律交给就近的盖世太保分
站。这意味着立即进行处死。
    一九四一年被拘禁在弗洛森堡集中营的二千个苏联战俘,其中只有一百人幸存
下来。二万多人被杀害在奥斯威辛。
    一九四二年七月二十日,最高统帅部发布一项命令,必须对那些还倔强地活着
的俄国战俘刺上花纹:“……花纹的标记是一个向下开口的约四十五度的角,一厘
米长,刺在臀部左下方,离开肛门约一手宽的腿上。它采用每个部队都有的那种刺
血针来点刺。务必选用中国的墨汁作为颜料(注)。”
    (注)《国际军事法庭文件》USSR353。凯特尔的女秘书在纽伦堡供认,该
项命令在十天以后已取消。         从一九四零年起,最高统帅部仿效纳粹党,采用政治方法杀人。一九四零年十
二月二十三日,卡纳里斯同三个谍报处的头目和远距离侦察处主任比尔克纳海军上
将举行了会谈,并向他的伙伴们揭露了这一情况:凯特尔曾明确地命令他去干掉当
时在北非的魏刚将军。凯特尔担心魏刚利用那里完整的法国军队建立一个抵抗中心。
因此,慎重地命令凶手把他杀死。但是那时在谍报局内部已经形成了一个反希特勒
的核心,而且卡纳里斯借口技术上的原因不能执行而回避了这项命令(注)。
    (注)在占领法国南部之际,魏刚于1942年11月12日在维希附近被党卫队逮捕,
随即被带往德国。    最高统帅部在得悉季劳德将军从柯尼施泰因城堡脱逃以后,
先是考虑用在维希的一支小型党卫队特别队把他干掉,不过后来于一九四二年四月
还是授权谍报局派人把他杀死了。凯特尔向卡纳里斯下达命令,再由他把这项命令
转交给他处里的一位领导埃尔温·冯·拉豪森将军。拉豪森并不十分忙于采取行动,
因而在八月份受到了凯特尔的警告。这次行动采用“古斯塔夫”代号。拉豪森违反
了凯特尔的命令,“错过”了与缪勒达成协议的机会。事情一开始就对谍报局不利,
他们的这种“鬼主意”给人看来太明显了。然而,卡纳里斯还是顺利地逃避了他应
负的责任。他伪称海德里希在布拉格举行的第三谍报局的会谈中,要求由卡纳里斯
一人处理这件事。因为海德里希死于六月四日,所以卡纳里斯不存在要进行辟谣的
危险,事情还是老样子。但是最高统帅部同盖世太保一样不打算为了报复而受骗上
当。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当季劳德到达北非以后,有人对他的家庭采取了报复措施。
将军的女儿格朗瑞夫人同她的四个孩子一起被捕,其中一个孩子只有两岁,  同时
被捕的还有将军的女婿和格朗瑞夫人的年轻的女佣人。格朗瑞夫人因无人照顾,于
一九四三年九月死亡,因此,人们决定把孩子遣送回家。然而事与愿违:盖世太保
在最后时刻反对释放孩子,半年以后,他们的祖母加入四个孩子的行列。总共有十
七个季劳德的家属遭到逮捕和流放。
    对付法国将军们的两项杀人计划未能付诸实行。有人说,纳粹党人可能要坚持
犯罪,因为他们在一九四四年底恢复了同样的计划。不知什么原因,也许为了吓唬
在战争中被俘的将军和挫败他们的逃跑计划,决定虚构一出企图逃跑的戏,干掉一、
两个法国将军。为了使事情顺利地进行,命令把拘禁在柯尼施泰因城堡里的七十五
个将军中的几个押往远离不到一百公里的科尔迪茨刑事犯集中营;这台“企图逃跑”
的戏应该在去那里的路上演出。卡尔登勃鲁纳受委托与外长里宾特洛甫一起监视这
个谋杀组织,尤其要准备回答行动以后由红十字会或者“受保护国”即法国提出的
问题,这一点已与最高统帅部达成协议,因为他们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卡尔登勃鲁纳委托第四处的前头目党卫队中队长潘青格尔负责行动计划的技术
准备工作。他过去管理战俘的事务工作,奈比死后,作为他的继承人当上第五局局
长(刑事警察)。潘青格尔想起了一种经过多次试验有效的方法:“S载重汽车”!
他脑海里浮现出一种小型“S载重汽车”的设想。勒内·莫特马尔·德布瓦斯将军
被选为第一个牺牲品。
    十一月底,潘青格尔和里宾特洛甫的代表瓦格纳进行了会谈,在给卡尔登勃鲁
纳的报告中,他们对所制定好的这份计划作了如下说明:1 .在由五个人分乘三辆
涂有国防军标记的汽车组成的车队行进途中,最后一辆汽车发生故障,五个人即行
逃跑。
    2 .借助汽车开动的动力,从司机座位后面关着的车厢里放出一氧化碳。有关
器具可用最简便的方法装置,也可立即重新拆除。在克服了巨大的困难之后,那就
可以搞到一辆如上述所要求的汽车了。
    3 .用饮食进行毒杀的方法已作了试验,但是经过多次试验后,未被采纳,因
为这太不安全了。
    象报道、验尸、证书、安葬等善后工作要有条有理地逐项进行解决。
    运输队长和司机由德国中央保安局提名,他们必须穿上国防军的制服,携带士
兵证(注)。”
    (注)《国际军事法庭文件》脚注4048。 因为在打电话时多次提到德布瓦斯将
军的名字,有人担心将军的逃跑可能会引起国外的注意,所以最后决定挑选另外一
个牺牲者。从这个例子可以说明,在纳粹统治下,一个人的生命是毫无价值的。
    万事办妥以后,规定在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九日解送六名将军。用三辆汽车解送
他们:坐在第一辆的是苔纳和德布瓦斯将军,坐在第二辆的是弗拉维尼和比松将军,
坐在第三辆的是梅斯尼和伏蒂埃将军。三辆汽车的行驶时间相隔十五分钟,第一辆
上午六点钟准时离开柯尼施泰因。然而,第三辆汽车的驶出时间在最后一分钟里给
推迟了;突然取消解送伏蒂埃将军,而汽车于七点钟离开了只留下梅斯尼将军一个
人的城堡。
    梅斯尼没有到达科尔迪茨。翌晨,第四军官集中营的司令官普拉维尔少校通知
四名将军说,梅斯尼将军在企图逃跑时被开枪打死在德累斯顿。
    “在德累斯顿,他带着军人的一切荣誉进了坟墓,”普拉维尔补充说道。这个
最后的安排是正确的,这出压台戏没有使纳粹党人感到惊恐。
    与梅斯尼将军一起被捕的同僚不相信他会企图逃跑。
    他们知道,  自从梅斯尼的大儿子因参加反抗活动被押送到德国以来,这位将
军害怕他的儿子被人报复打死,他已经放弃了逃跑的任何念头。直到调查了战后所
缴获的档案材料之后,这些事情的经过情况才算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