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衍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本草衍义-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汤点一二钱服,治肺燥,热渴,大肠秘。其根与贝母、知母、秦艽、黄芩之类,皆治马热。 

卷九
苦参
内容:有朝士苦腰重,久坐,旅拒十余步,然后能行。有一将佐谓朝士曰∶见公日逐以药揩 
齿,得无用苦参否?曰∶始以病齿,用苦参已数年。此病由苦参入齿,其气味伤肾,故使人 
腰重。后有太常少卿舒昭亮,用苦参揩齿,岁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腰疾皆愈,此皆方书 
旧不载者。有人病遍身风热细疹,痒痛不可任,连胸颈脐腹及近隐处皆然,涎痰亦多,夜不 
得睡。以苦参末一两,皂角二两,水一升,揉滤取汁,银石器熬成膏,和苦参末为丸,如梧 
桐子大,食后温水服二十至三十丸,次日便愈。 

卷九
石龙芮
内容:今有两种∶水中生者,叶光而末圆;陆生者,叶有毛而末锐。入药须生水者,陆生 
者又谓之天灸,取少叶揉系臂上,一夜作大泡如火烧者是。惟陆生者,补阴不足,茎常冷, 
失精。余如经。 

卷九
瞿麦
内容:八政散用瞿麦,今人为至要药。若心经虽有热而小肠虚者服之,则心热未退,而小肠 
别作病矣。料其意者,不过为心与小肠为传送,故用此入小肠药。按经,瞿麦并不治心热。 
若心无大热,则当只治其心。若或制之不尽,须当求其属以衰之。用八政散者,其意如此。 

卷九
白芷
内容:白芷, 是也,出吴地者良。经曰∶“能蚀脓。”今人用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 
已,腥秽殊甚,遂至脐腹更增冷痛。此盖为败脓血所致,卒无已期,须以此排脓。白芷一两 
,单叶红蜀葵根二两,芍药根白者、白矾各半两,矾烧枯别研,余为末,同以蜡丸,如梧子 
大。空肚及饭前米饮下十丸或十五丸。俟脓尽。仍别以他药补之。 

卷九
杜蘅
内容:用根,似细辛,但根色白,叶如马蹄之下。市者往往乱细辛,须如此别之。《尔雅 
》以谓“似葵而香”,是也。将杜蘅与细辛相对,便见真伪。况细辛惟出华州者良。杜蘅其 
色 
黄白,拳局而脆,干则作团。 

卷九
紫菀
内容:紫菀用根,其根柔细,紫色,益肺气,经具言之。《唐本》注言“无紫菀时,亦用白 
菀”。白菀即女菀也。今《本草》无白菀之名,盖唐修《本草》时已删去。 

卷九
百合
内容:张仲景用治伤寒坏后百合病须此也。茎高三尺许,叶如大柳叶,四向攒枝而上。其颠 
即有淡黄白花,四垂向下覆,长蕊。花心有檀色,每一枝颠,须五六花。子紫色,圆如梧子 
,生于枝叶间。每叶一子,不在花中,此又异也。根即百合,其色白,其形如松子壳,四向 
攒生,中间出苗。 

卷九
酸浆
内容:今天下皆有之。苗如天茄子,开小白花,结青壳。熟则深红,壳中子大如樱,亦红色 
。樱中复有细子,如落苏之子,食之有青草气。此即苦耽也。今《图经》又立苦耽条,显然 
重复。《本经》无苦耽。 

卷九
蠡实
内容:陶隐居云∶方药不复用,俗无识者。《本经》诸家所注不相应,若果是马蔺,则《日 
华子》不当更言亦可为菜蔬食。盖马蔺其叶马牛皆不食,为才出土叶已硬,况又无味,岂可 
更堪人食也。今不敢以蠡实为马蔺子,更俟博识者。 

卷九
石香
内容:石香 处处有之,不必山岩石缝中,但山中临水附崖处或有之。九月十月尚有花。 

卷十
款冬花
内容:百草中,惟此罔顾冰雪,最先春也,世又谓之钻冻。虽在冰雪之下,至时亦生芽。 
春时入或采以代蔬,入药须微见花者良。如已芬芳,则都无力也。今人又多使如箸头者,恐 
未有花尔。有人病咳多日,或教以然款冬花三两枚,于无风处,以笔管吸其烟,满口则咽之 
。数日效。 

卷十
牡丹
内容:用其根上皮。花亦有绯者,如西洛潜溪绯是也。今禁苑又有深碧色者。惟山中单叶花 
红者为佳,家 子次之。若移枝接者不堪用,为其花叶既多发,夺根之气也。何以知之?今 
千叶牡丹,初春留花稍多,来年花枝并叶便瘦,多是开不成。市人或以枝梗皮售于人,其乖 
殊甚。 

卷十
女苑
内容:一名白苑。或者谓为二物,非也。唐删去白苑之条,甚合宜。陶能言,不能指说性状 
。余从经中,所说甚明,今直取经。 

卷十
泽兰
内容:按《补注》云∶“叶如兰。”今兰叶如麦门冬,稍阔而长,及一二尺无枝梗,殊不与 
泽兰相似。泽兰才出土便分枝梗,叶如菊 
,但尖长。若取其香嗅,则稍相类。既谓之泽兰,又曰生汝南大泽旁,则其种本别。如兰之 
说误矣。 

卷十
地榆
内容:性沉寒,入下焦,热血痢则可用。若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 

卷十
白前
内容:保定肺气,治嗽多用。白而长于细辛,但粗而脆,不似细辛之柔。以温药相佐使,则 
尤佳。余如经。 

卷十
土瓜
内容:体如栝楼,其壳径寸。一种长二寸许,上微圆,下尖长,七八月间熟,红赤色。壳中 
子如螳螂头者,今人又谓之赤雹子,其根即土瓜根也。于细根上又生淡黄根,三五相连,如 
大指许。根与子两用,红子同白土子,治头风。 

卷十

内容:今陕州采为脯,别有法,甚甘美,兼可寄远。古人以谓荠 似人参者是。此解药毒甚 
验。 

卷十
积雪草
内容:今南方多有,生阴湿地,不必荆楚。形如水荇而小,面亦光洁,微尖为异。今人谓 
之连钱草,盖取象也。其叶各生。捣烂,贴一切热毒痈疽等。秋后收之,荫干为末,水调。 

卷十
莎草
内容:其根上如枣核者,又谓之香附子,亦入印香中,亦能走气,今人多用。虽生于莎草根 
,然根上或有或无。有薄皲皮,紫黑色,非多毛也。刮去皮则色白。若便以根为之,则误矣 
。其味苦。 

卷十
恶实
内容:恶实是子也,今谓之牛蒡。未去萼时,又谓之鼠粘子,根谓之牛菜。疏风壅涎唾多, 
咽膈不利。微炒,同入荆芥穗各一两,甘草炙半两,并为末。食后、夜卧,汤点二钱服,当 
缓取效。子在萼中,萼上有细钩,多至百十,谓之芒则误矣。根长一二尺,粗如拇指,煮烂 
为菜。 

卷十
大小蓟
内容:大小蓟皆相似,花如髻。但大蓟高三二尺,叶皱。小蓟高一尺许,叶不皱,以此为 
异。小蓟,山野人取为蔬,甚适用。虽有微芒,亦不能害人。 

卷十
艾叶
内容:艾叶干捣,筛去青滓,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灸家用。得米粉少许,可捣为末 
,入服食药。入硫黄别有法。 

卷十
陟厘
内容:陟厘,今人治为苔脯堪啖,京城市者甚多。然治渴疾,仍须禁食盐。余方家亦罕用。 

卷十
菟葵
内容:绿叶如黄蜀葵,花似拗霜甚雅,形如至小者初开单叶蜀葵。有檀心,色如牡丹姚黄蕊 
,则蜀葵也。唐刘梦得还京云∶唯菟葵燕麦,动摇春风者是也。 

卷十
白药
内容:白药,今为治马肺热药,有效。 

卷十
香子
内容:今人只呼为茴香,治膀胱冷气及肿痛。亦调和胃气。《唐本》注∶“似老胡荽”, 
此误矣。胡荽叶如蛇床, 香徒有叶之名,但散如丝发,特异诸草。枝上时有大青虫,形如 
蚕,治小肠气甚良。 

卷十
郁金
内容:郁金不香。今人将染妇人衣最鲜明,然不奈日炙。染成衣,则微有郁金之气。 

卷十
肉豆蔻
内容:对草豆蔻言之。去壳,只用肉,肉油色者佳。枯白,味薄,瘦虚者下等。亦善下气 
,多服则泄气,得中则和来其气。 

卷十
茅香
内容:茅香花白。根如茅,但明洁而长。皆可作浴汤,同 本尤佳。仍入印香中,合香附子 
用。 

卷十
青黛
内容:青黛乃蓝为之。有一妇人患脐下腹上、下连二阴遍满生湿疮,状如马瓜疮,他处并无 
,热痒而痛,大小便涩,出黄汁,食亦减,身面微肿。医作恶疮治,用鳗鲡鱼、松脂、黄丹 
之类。药涂上,疮愈热,痛愈甚。治不对,故如此。问之,此人嗜酒,贪啖,喜鱼蟹发风等 
物。令急用温水洗拭去膏药,寻以马齿苋四两,烂研细,入青黛一两,再研匀,涂疮上,即 
时热减,痛痒皆去。仍服八政散,日三服,分败客热。每涂药,得一时久。药已干燥,又再 
涂新湿药。凡如此,及日减三分之一,五日减三分之二,自此二十日愈。既愈而问曰∶此疮 
何缘至此?曰∶中、下焦蓄风热毒瓦斯,若不出,当作肠痈内痔,仍常须禁酒及发风物。然不 
能禁酒,后果然患内痔。 

卷十
零陵香
内容:零陵香至枯干犹香,入药绝可用。妇人浸油饰发,香无以加,此即蕙草是也。 

卷十
天麻
内容:天麻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而用之。人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 
用天麻者,深思之则得矣。苗则赤箭也。 

卷十
荜茇
内容:荜茇走肠胃中冷气,呕吐,心腹满痛。多服走泄真气,令人肠虚下重。 

卷十
使君子
内容:紫黑色,四棱高,瓣深。今经中谓之棱瓣深,似令人难解。秋末冬初,人将入鼎、 
澧。其仁味如椰子肉。经不言用仁,为复用皮。今按文味甘即是用肉,然难得仁,盖绝小。 
今医家或兼用壳。 

卷十
密蒙花
内容:利州路甚多。叶冬亦不凋,然不似冬青。盖柔而不光洁,不深绿,花细碎,数十 
房成一朵,冬生春开。此木也,今居草部,恐未尽善。 

卷十一
大黄
内容:大黄损益,前书已具。仲景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用大黄、黄芩、黄连。 
或曰∶心气既不足矣,而不用补心汤,更用泻心汤,何也?答曰∶若心气独不足,则不 
当须 
吐衄也。此乃邪热,因不足而客之,故吐衄。以苦泄其热,就以苦补其心,盖两全之。有是 
证者,用之无不效。量虚实用药。 

卷十一
桔梗
内容:治肺热,气奔促,嗽逆,肺痈,排脓。陶隐居云∶俗方用此,乃名荠 。今别有荠 
,所谓乱人参者便是,非此桔梗也。《唐本》注云∶“陶引荠 乱人参,谬矣。”今详之, 
非也。隐居所言,其意只以根言之,所以言乱人参。《唐本》注却以苗难之,乃本注误矣。 

卷十一
甘遂
内容:今惟用连珠者,然经中不言,此药专于行水攻决为用,入药须斟酌。 

卷十一
葶苈
内容:葶苈用子。子之味有甜、苦两等,其形则一也。经既言味辛苦,即甜者不复更入药也 
。大概治体皆以行水走泄为用,故曰久服令人虚。盖取苦泄之义,其理甚明。《药性论》所 
说尽矣,但不当言味酸。 

卷十一
荛花
内容:今京、洛间甚多。张仲景《伤寒论》以荛花治利者,以其行水也。水去则利止,其意 
如此。然今人用时,当以意斟酌,不可使过与不及也。仍须是有是证者方可用。 

卷十一
旋覆花
内容:叶如大菊,又如艾蒿。八九月有花,大如梧桐子,花淡黄绿,繁茂,圆而覆下,亦 
一异也。其香过于菊,行痰水,去头目风。其味甘苦辛,亦走散之药也。其旋花四月五月有 
花,别一种,非此花也,第八卷已具。 

卷十一
藜芦
内容:藜芦为末,细调,治马疥痒。 

卷十一
乌头、乌喙、天雄、附子、侧子
内容:凡五等,皆一物也,只以大小、长短、似像而名之。后世 
补虚寒,则须用附子,仍取其端平而圆、大及半两以上者。其力全不僭。风家即多用天雄, 
亦取其大者。以其尖角多热性,不肯就下,故取敷散也。此用乌头、附子之大略如此。余三 
等,则量其材而用之。其炮制之法,经方已着。 

卷十一
射干
内容:此乃荀子所说“西方之木,名曰射干”者也。《注》复引《本草》曰∶“不合以射干 
为木”。殊不知五行只以水、火、木、金、土而言之,故儒者以草、木皆木也,金、铅皆金 
也,粪、土皆土也,灰、火皆火也,水、池皆水也。由是言之,即非佛经所说火宅喻之兽, 
及阮公所云临层城者之木。况《本经》亦曰∶“一名草姜”,故知是草无疑。今治肺气、喉 
痹为佳。日华子曰∶“大小似高良姜,赤黄色”。此得之。 

卷十一
半夏
内容:今人惟知去痰,不言益脾,盖能分水故也。脾恶湿,湿则濡而困,困则不能制水。经 
曰∶“湿胜则泻”。一男子夜数如厕,或教以生姜壹两碎之,半夏汤洗,与大枣各三十枚, 
水一升,瓷瓶中慢火烧为熟水,时时呷,数日便已。 

卷十一
蜀漆
内容:常山苗也。治疟、多吐人,其他亦未见所长。此草也。虑岁久,人或别有异论,故预 
云。余如经。 

卷十一
常山
内容:蜀漆根也,亦治疟、吐痰,如鸡骨者佳。 

卷十一
青葙子
内容:经中并不言治眼,《药性论》始言之。能治肝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萧炳可云 
∶“理眼。”日华子云∶“益脑髓,明耳目,镇肝。”今人多用之治眼,殊不与经意相当。 

卷十一
白蔹白芨
内容:古今服饵方少有用者,多见于敛疮方中。二物多相须而行。 

卷十一
草蒿
内容:今青蒿也,在处有之,得春最早,人剔以为蔬,根赤叶香。今人谓之青蒿,亦有所别 
也。但一类之中,又取其青者。陕西、绥、银之间有青蒿。在蒿丛之间,时有一两窠,迥然 
青色,土人谓之为香蒿。茎叶与常蒿一同,但常蒿色淡青,此蒿色深青。犹青,故气芬芳。 
恐古人所用以深青者为胜,不然诸蒿何尝不青? 

卷十二
连翘
内容:亦不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