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唯识二十颂述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02唯识二十颂述记-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論。頌曰。極微與六合一應成六分若與六同處聚廣如極微。述曰。次答不成。總有二頌。別破小乘。於中有二。初之二頌。破極微有合無合不成。後之一頌。破極微有分無分不成。就初段中。復分為二。初答合等不成。後結不成。答合等不成中。既有二頌。復分為二。初設答不成。後破救不成。初中二難。上之二句。難極微合應成六分。下之二句難極微合應成六分極微同處聚。應如極微。如阿拏色。合七極微成。中有一極微。外邊有六。中極微若與外六極微合。所合既六。能合極微。應成六分。若以極微。更無分故。不相合者。六對之時。便相糅住。同一處所。既同一處。阿耨色等。各各應如一極微量。
    論曰。若一極微六方各與一極微合應成六分。述曰。釋上二句頌。此設破他。非本宗義。中間極微。四方上下。有六極微。合中間極微。應成六分。
    所以者何。
    論。一處無容有餘處故。述曰。顯成六因。謂中間極微。枺鼧O微處。無理容有餘五方處五極微故。如是乃至。中間極微。下方極微處。非餘五處。中間極微。所合六異故。中間極微。應成六分。應立量云。中間極微應成多分。一處無容有餘處故。如粗聚色。或於頌中。亦成比量。中一極微應成六分。與六合故。如粗聚色與六色合。然頌唯宗因。略無同喻。
    論。一極微處若有六微應諸聚色如極微量。述曰。此釋下二句頌。若言極微。無方分故。不相合者。中間極微既與六合時。既應互相糅同一處所。中一微處。既與六微。同處而住。應阿耨等諸粗聚色。如極微量更不增長。即微處故。
    所以者何。
    論展轉相望不過量故。述曰。顯諸聚色。如微量因。以一與六。展轉相望。量不相過。故諸聚色。如極微量。應立量言。汝諸聚色應如微量。量不過微故。如一極微。或於頌中。亦成比量。汝聚色量應如極微。即微處故。猶如極微。即同無異。然頌下說如極微言。通宗中法。及同法喻。義不摺省;蛭ㄊ欠ā6峭鳌N膭莓惞省F渥谝虻取Ax准應配。
    論。則應聚色亦不可見。述曰。若許聚色量同極微。其諸聚色。應不可見。量如微故。又立量言。汝粗聚色應不可見。量如微故。或即微處故。猶如極微。此中說宗。因如前說。然合與同處。此之二難。皆是設遮。非為本計。
    論。迦濕彌羅國毘婆沙師言非諸極微有相合義。述曰。薩婆多師。既見前破設遮彼義。遂作是言。非諸極微。有相合義。此立宗也。然此本師。亦不相糅。同一處所。定無是事。今於此中。且但遮合。世友說。極微相樱<磻≈玲崮睢4蟮抡f。極微實不相樱5蔁o間。假立樱H舢惔苏摺N⒂虚g隙。中間既空。誰障其行。許為有對。合之與樱C惲x同。迦濕彌羅北印度境毘婆沙論。在此國造。因以為名。顯此論因。如餘處說。毘婆沙者。婆沙說也。毘有三義。一勝義。此論決定勝餘論故。二異義。於一部中諸師異說故。三廣義。於一一義中。諸師廣說故。
    論。無方分故離如前失。述曰。顯不合因。若有方分。可說有合得成六分。既無方分。不得相合。故離前來遮破我失。
    論。但諸聚色有相合理有方分故。述曰。阿耨色以上諸大聚色。可有相合。有方分故。可成六分。聚色亦成。即顯聚合許有方分。極微無合無分義成。俱舍論云。又和合色。許有分故。相樱鼰o失。樱c合。義一名異。此名為聚色。彼名和合色。
    論。此亦不然。述曰。此總非。
    下理顯。
    論。頌曰極微既無合聚有合者誰或相合不成不由無方分。述曰。自下正破極微不成。於中有二。上二句但。正徵詰。下二句。設破轉救。汝說極微既無合義。極微即聚。聚有合者。非微是誰。或若聚色。亦無相合。故知不由無方分故。極微不合。聚有方分。亦不合故。
    論。今應詰彼所說理趣。述曰。將釋上二句頌。先發端標起。此中無難。但有徵詰外人所說無合理趣。理謂義理。趣謂意趣。雙徵義意。故詰理趣。或趣即理。理是能緣。意所趣故。
    論。既異極微。無別聚色極微無合聚合者誰。述曰。初二句牒。下二句詰。若異極微。有諸聚色。可言聚合極微合無。既異極微。諸聚非有。言聚有合。其合者誰。誰者問也。問聚合者體是誰也。助立量云。聚應無合。即極微故。猶如極微。極微應合。即諸聚故。猶如聚色。
    論。若轉救言聚色展轉亦無合義。述曰。此非正救。以彼師宗。許聚合故。言聚無合。是設為救。若諸聚色展轉。但有無間生至。假名為合。不相逼近。名無合者。彼師亦說。
    論。則不應言極微無合無方分故。述曰。此中總破正設二救汝之聚色。既不相合。則不應說以諸極微無方分故。極微無合。
    所以者何。
    論。聚有方分亦不許合故極微無合不由無方分。述曰。此重顯成。破聚無合。汝之聚色。許有方分。亦不許相合。返顯成立極微無合。不由無方分。若由無方分。執極微無合。聚既有方分。聚色應有合。此中乃有法之差別。及有法差別隨一不成。非遍是宗法。同喻能立不成。異喻所立不遣。合有六過。所以者何。彼立量云。如我所說極微無合。無方分故。如心心所。實微無合。非實微無合。是法差別。作實微緣性不作實微緣性。有礙無礙。名有法差別。此因非但能成無合。如是亦能。成無合宗法非實微無合。及成有法作非實微緣性。及無伲K。若說汝實微無方分故。他隨一不成。若說我假微無合。無方分故。因不遍宗法。我說假微有方分故。若以聚色亦無合故。為微同品。能立不成。說諸聚色。有方分故。若以聚色。有方分故。為因異品。所立不遣。以諸聚色。雖有方分。亦無合故。此中亦有如電日等無常同品。勤勇之因。於此無故。同喻之中。能立不成。以電日等。為因異法。有無常故。所立不遣。為例難者。此亦不然。今他但以聚。為極微異法之喻。無合故。便有所立不遣之失。非聲無常宗。電等為異法。故無所立不遣之過。故今此論。但顯他量有此所立不遣之失。自餘五過。今助顯之。非本論意。善因明者。當自詳之。
    論。是故一實極微不成。述曰。此破小乘微不成中。結不成也。是者指前。故者所以。由前我說量過等。所以汝之所執一實微不成。
    論。又許極微合與不合其過且爾。述曰。上來二頌。破諸極微有合無合二俱不成。自下一頌。破外極微有分無分二俱不成。於中有三。初發論端。生不成理。次外返徵。後舉頌下正顯不成。發論端中。初結於前有合無合。後正生下有無分失。此結於前合無合也。汝宗所許一實極微。汝許相合及不相合。其過且如我所說爾。結上所明。捨不論也。
    論。若許極微有分無分俱為大失。述曰。此正生下有無分失。謂說極微更有方分。及無方分。俱有大失。
    論。所以者何。述曰。此外人問。有何所以。俱有大失。
    論。頌曰極微有方分理不應成一無應影障無聚不異無二。述曰。上二句。顯有分失。下二句。明無分過。初之二句。文意可知。下二句中。總有三破。若無方分應無發影。應無為障頌第三句。有此二難。破無方分。頌第四句。破外救義。若諸聚色。不異極微。極微無二。其諸聚色。應無影障。重成前義。至下當知。然舊論頌。乃分為三。初二句為一。下二句各一。
    論曰。以一極微六方分異多分為體云何成一。述曰。釋上半頌。難有方分。正破經部。此亦設遮薩婆多師。今以理逼合有方分。非彼本計。如阿拏色中間一微。所對六方諸分。各異此一能對。體既成多。云何成一。以可分故。如前已難。與六微合。令成六分。故此破一有分為因應立量云。所執極微不應成一。必更可折有方分故。如諸聚色。若微不合。但可無間。無多分者。中間之微。隨不相合。所擬枺帯7俏鞯忍帯A婕仁狻_應成六不成一也。所執極微應不成一。所擬枺幏俏鞯裙省H缰T聚色。無方分故。若所擬枺鞘菛|者。應擬西等亦非西等。若爾。此微應不成色。不可示其枺鞯裙省H缧男乃3晌ㄗR說。又諸極微。隨所住處。必有上下四方差別。不爾便無共和集義。和破古薩婆多師。集破新薩婆多正理論師。又有方分。必可分折。便非實有。
    論。若一極微無異方分。述曰。下破薩婆多無方分義。釋頌第三句中初無字。此敘彼計。彼由極微。極微圓故。能對之枺R喾鞘菛|。餘方亦爾。無異方分。以極微細其相圓故。
    論。日論纔舉光照樱鼤r云何餘邊得有影現。述曰。此下正破。釋頌第三句應影無字。且如日輪纔舉。自體放其光已。照樱葨|邊一面。云何西邊得有影現。此雖理難。義猶未顯。有何所以。不許有影。
    論。以無餘分光所不及。述曰。以微所對。枺菛|等。日照枺鼤r。即是照於西等之處。既無極微。隨有一邊光所不及。故照枺鼤r。西應無影。應立量云。日照柱等時應無有影。無枺鞯戎T方分故。如虛空等。成唯識說。若無方分。則如非色。云何和合。承光發影。承光發影。處既不同。所執極微定有方分。以現量破。
    論。又執極微無方分者。述曰。重牒彼計。釋第三句頌初一無字義。意即顯此一無字。通影及障二難牒計。
    論。云何此彼展轉相障。述曰。此正申難。釋第三句頌應障無字。如以二手相擊樱鼤r。枺确菛|等。云何左右手。展轉得相障。此由未曉不障所由。
    論。以無餘分他所不行可說此彼展轉相礙。述曰。以微所擬枺菛|等。左手之枺<词俏鞯取o此一分非是左手他不行處。以西即枺9蕵鋿|應至西。故二相擊定無相障。行者往也。應立量云。手相擊等應不相障。無方分故。如虛空等。此無方分。亦不相障。故以為喻。成唯識說。又若見樱诘任飼r。唯得此邊。不得彼分。既和合物。即諸極微。故此極微必有方分。
    論。既不相礙應諸極微展轉處同。述曰。前破無分不得相礙。今破不礙。令處應同。此極微處。應即是諸極微處所。不相礙故。既爾。此色應不成粗。皆相入故。
    論。則諸色聚同一微量。過如前說。述曰。若許同處。則汝所言諸聚色法。同一微量。應不成粗不成粗故。過如前說。前說者何。謂若六同處聚。量應如微。則應聚色。亦不可見。比量如前。故不重述。
    論。云何不許影障屬聚不屬極微。述曰。此外人救。我說極微無有方分。汝便難言應無影障。汝宗云何不許我說聚有方分。影障屬聚。極微無分不屬極微。
    論。豈異極微許有聚色發影為障。述曰。論主返詰。汝雖作難。然汝本宗。豈異於極微。許別有聚色。極微無影障。聚發影為障。
    論。不爾。述曰。此外人答。非異極微別有聚色。故言不爾。
    論。若爾聚應無二。述曰。此論主難。若爾者。釋頌第四句。聚不異言。聚應無二。釋無二言爾者。此牒彼計。若聚不異極微。則應聚色無影障二。即極微故。猶如極微。
    此即總答。次下別顯。
    論。謂若聚色不異極微影障應成不屬聚色。述曰。此廣前難。此中四句。上半顯聚不異。下半明無二。謂若汝宗所說聚色。不異汝執一實極微。其影及障。應屬極微。不屬聚色。聚色體即是極微故。比量如前。成唯識中。亦作是說。既和合物。即其極微。發影障等。故知極微。定有方分。
    論。安布差別立為極微或立為聚俱非一實。述曰。明一實微不成之中。上來第二。有合無合有分無分。正答不成此。即第三申我正義。總結不成。此四句中。上三句申正義。第四句結不成答。若吠世史迦。極微實句攝。通常無常。空劫極微體是常住。成劫之微。此所生者。名為無常。其量方大。後大地等。合成一物。唯地水火風。是極微性。色聲香味樱N宕笾隆sw非是微。若順世外道。與勝論同。然所生子微。同本因量。子微別與量德合故。可名為粗。非本極微亦量德合。薩婆多極微。十色處攝。七極微成阿耨。乃至展轉。積小成大。極微實有故五識緣。阿耨以上皆是假有。五識不緣。經部極微隨何處攝。亦是實有積成大物。大物是假。五識所緣。其實極微。唯意識得。然大乘中。極微亦假。法處所收。但從大物拆成於小。名為極微。非從於小積以成大。成唯識說。然識變時。隨量大小頓現一相。非別變作眾多極微。合成一物。為執粗色有實體者。佛說極微令其除拆。非謂諸色實有極微諸瑜伽師。以假想慧。於粗色相。漸次除拆。至不可拆。假說極微。雖此極微猶有方分。而不可拆。若更拆之。便似空現。不名為色。故說極微是色邊際。廣如瑜伽第三。及五十四。顯揚第五。及十六十八等解。故今論言覺慧分拆安布差別立為極微。若不折時。頓現一相。即立為聚。聚色可更拆。微假慧安布故。微與聚俱非一實。遮彼聚微體是實有。非我大乘聚亦稱假。有實色用。別從種生。非諸極微。有此義故。
    論。何用思擇極微聚為。猶未能遮外色等相。述曰。初段之中。第四反破外境實執。合有五頌。上來四頌。初之一頌。合破小乘外道二執。其次三頌。正破小乘。下第五頌。正破外道。設破小乘。於中有八。初勝論師等咸作是言。且置極微。猶未遮我外色等相。二論主問。三外人答。四論主徵。五外人問。六論主難。七正量部等救。八論主破。此即初也。勝論等言。前來極微何用思擇。然汝大乘。猶未能遮我宗等。立外色等相。
    論。此復何相。述曰。此論主問。汝色等相體即極微。極微已破。即破色等。復言未遮我色等相。此諸色等。離極微外。復有何相。
    論。謂眼等境亦是青等實色等性。述曰。此外人答。外色等相。即是眼等諸現量境。此通五塵。亦是顯色。青黃赤等實色等性。即顯二義。外色等相。一顯現量境。二顯實體。故是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