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txtsk
…
更多TXT小说下载请访问:txtsk
欢迎加入论坛讨论本小说:bbs。4020
…
作品相关 回忆父亲还珠楼主(转自人民日报)
回忆父亲还珠楼主
观贤观鼎
一、虎年惊梦寤生遭嫌
四川省长寿县凤凰街上,有一座雅致幽静的院落,这是当地有名的李家祠堂的一部分
。二十世纪第一个虎年——一九○二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父亲还珠楼主(原名李善基,
后名李寿民)便诞生在这里。
说起父亲的生辰属相,有一件事情,虽不算大,却也算得上是他降生的“序曲”,对
父亲一生的事业都有影响。
那年,祖母怀胎十月,预产期已过了,还不见动静,心中不免暗暗焦虑起来。她每天
求神拜佛,虔诚祷告,还是平静如故。一日黄昏,祖母独坐窗前,只见爬满院墙的爬山虎
枝叶随风飘曳,沙沙作响,使她忽然想起腹中胎儿是一只“虎”。结想成梦,夜间果有一
头斑斓猛虎朝她扑来。祖母在大声呼号中惊醒,一个圆滚滚、肉孜孜、达九斤之重的胖小
子已经破胎而降。在祖母惊恐不安他讲述了她的梦境之后,祖父抱起刚刚出世的“虎崽”
,左右端详着,喜出望外地说:“好嘛,好!你给我生下一个超群出众的娃儿。”并断言
:“这龟儿子将来必定才智横溢,大有作为。”
可是,祖母此刻却别有一种心情。祖母出生于仕宦家庭,条件优裕,从小娇生惯养。
她聪明伶俐,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来得;又是独生女儿,本就任性异常。这次生育的
艰难和突兀,竟使她产生了一种厌恶心理。望着四肢乱动的胖儿子,她暗暗骂道:“恶煞
星!背时鬼!”后来,这种厌恶心理,竟导致了她对父亲生活起居、读书学习的全面苛求
。还在父亲呀呀学语时,祖母就开始惩罚性教育,稍不如意,非打即骂。拿背书来说吧,
规定就很严厉,站背不成跪背,跪背不成杖背(用竹板或棍于边打边背),幸好父亲天资
聪慧,体魄强健,读书既能专心致志,做事也肯吃苦耐劳,祖母的“家法”很少落到他的
身上。
坏事变好事。祖母对父亲的苛求,反倒“玉成”了他。正是在这种苛求之下,父亲锻
炼了意志,增强了毅力,养成了做事做到底的良好习惯。这对于他日后在艰苦环境中奋斗
、成长,在一生的笔墨耕耘中完成近两千万言的写作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联想到我们二
叔祥基、三叔守基,由于祖母的溺爱而终未成器,这一点更显得十分突出。
自然,父亲的成长跟祖父的教诲也有很大关系。祖父李元甫在前清光绪年间曾任苏州
知府,因不满官场黑暗而弃官去职,返回故里,以教私塾为业。说是私塾,却又与众不同
。他的教法注重体味,强调笔耕,所教诗书,不但要求背得滚瓜烂熟,牢记在心,而且要
求心领神会,口述手写。父亲在祖父的悉心调教下,聪明才智与日俱增。他三岁开始读书
习字,五岁便会吟诗作文,七岁时写丈许大对,已能挥洒自如了。九岁那年,他作《“一
”字论》,洋洋五千言,备述“一”的用途、用法,一时在乡里传为美谈。鉴于父亲少年
时代所显露的才华,当时长寿县衙还特制了一块“神童”匾,敲锣打鼓地送到李家祠堂来
呢。
二、青梅竹马聚散依依
父亲一生两次恋爱:一次是青梅竹马未能如愿;一次是历经艰难而终成眷属。
父亲十二岁那年,祖父去世了。祖母带着父亲和他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妹,跋山涉水
,到苏州投奔亲戚,住在养育巷,勤俭度日。
住进养育巷没有多久,父亲便受到乡里间小伙伴的欢迎。就连那些嗲声嗲气的小姑娘
,也很乐意跟他一起玩耍,因为他从不在她们面前摆“男子汉大丈夫”的威风。他说:“
女孩儿看上去就显得软弱,怎好跟她们逞能?”有时,见到男孩子欺侮女孩子,他就上前
打抱不平,三下两下把欺人者赶跑。父亲自小习过武功,身强力劲,俨然成了巷里女孩子
们的保护者。有时做游戏,调皮的女孩子把花头巾或假辫子扎在父亲的头上,叫他打扮成
姑娘的模样。这本是他极不情愿的事,但为了不挫伤人家的热情,他竟强自“忍受”下来
。
在小伙伴里,有一位名叫文珠的姑娘。她面目清秀,性情温柔,还弹得一手好琵琶。
一曲《潇湘夜雨》,竟让自负的父亲潸然落泪了。父亲常去她家里听琵琶,而作为回报,
父亲则给她摆四川“龙门阵”,什么青城山的雾霭,峨眉山的猴群,“摆”得这位小姑娘
心驰神往。文珠年长父亲三岁,原以姐弟相称,不意在朝夕相处之中,琴弦和故事在暗中
交织着一张朦胧的、一时还不易觉察的情感的网,渐渐地,两人形影难离了。当父亲长到
十六岁时,他终于自觉地意识到,自己已经沉浸在人生最圣洁、最美好的感情里了。
祖母教子虽严,却未对父亲的初恋横加阻拦,因为文珠的温柔和聪慧给她留下了很深
的印象。她只是不时地提醒父亲:“莫要耽搁了学业!”父亲当时在有名的苏州中学读书
,为了取得祖母的支持,他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本来父亲与文珠很有可能结为百年之好。可是,家境的败落,迫使父亲过早地挑起了
生活的重担。父亲二十二岁那年,祖母托亲友在天津给他找了一份差事,他不得不和文珠
分手了,这对情侣曾信誓旦旦,别离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保持书信往来。但后来由于种
种原因,文珠竟堕入烟花柳巷。
他们之间不再联系了。这件事在父亲心头留下沉重的创伤,以致此后多年不交女友,
直至他二十六岁那年遇见我母亲孙经洵,爱的心弦才又一次颤动起来。
初恋是难以忘怀的。父亲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后,曾以一部《女侠夜明珠》寄托情思。
他希望女孩子要像书中女主人公那样,不仅聪慧、美丽,而且勇武。坚强。当年的文珠若
能这样,该多好啊!
三、师生相恋轮蹄传情
父亲初至津城,曾在天津警备司令部给傅作义将军当中文秘书。傅将军很欣赏父亲敏
捷的才思,流利的书法,待之不薄。但自幼受诗书、山水陶冶的父亲,却不大适应军旅生
活,不久就辞去秘书工作,转而到天津邮政局任职。邮政局小职员的待遇自然比不上傅将
军那里,为了奉养祖母,父亲经人介绍,又到大中银行孙董事长公馆里兼做家庭教师,教
授国文和书法。谁曾想到,在教习过程中,父亲竟爱上了小他六岁多的二小姐孙经洵,就
是我们的母亲。
当父亲踏进孙公馆——天津英租界马场道那座占地二十余亩的花园洋房时,母亲正值
豆蔻年华,容貌虽然一般,却是气质不凡。初次见面,母亲温和文静的性格,雍容大雅的
风度,便引起了父亲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美好的印象日益深化。而当母亲倾心
于父亲的品貌才学时,他更进一步发现,她的温情并不同于文珠姑娘的柔心弱骨,她是一
位有主见,敢作敢为的女子,柔中有刚,宁折不弯。一次母亲生日,父亲画了一幅兰草相
赠。他还给母亲写了封信,大意说:“……兰草,素心蕴藉,华采风发,既质朴,又光耀
照人,我以为你就是这等‘文质彬彬’的女子!兰草,叶丰泽,花明润,神貌泰然,却绝
无骄矜之气,我以为你就是这样‘泰而不骄’的女子!兰草,不拒简陋,任凭水淡石荒,
只要一株卓立,便能峻影高洁,清芬悠远,足以令石水生香,我以为你就是这种坚贞不渝
的女子!……”父亲欣喜地意识到,此番播种的爱情是可以收获的。后来,他们果然战胜
了外祖父的百般阻挠,结为百年之好。
我们的外祖父也是回川省长寿县人。凭着精明强干,以小本起家,在天津开办大中银
行,分行开遍南北十三大城市。这位富豪的子女多,需要教育,父亲便应聘登门施教。
起初,由于是同乡加才子,父亲颇得外祖父器重。可是父亲和母亲相恋的事被外祖父
知道后,他的脸就全变了。他先唤去母亲,以“门不当,户不对”,且“师生相恋,败坏
家风”为由进行训斥,无效;又“请”去父亲,企图诱之以利:“只要李先生肯与小女一
刀两断,要多少钱不成问题。”父亲则针锋相对:“只要二小姐亲自表示同我断绝关系,
我立即远走高飞,永不登门,又何言‘钱’字呢?请莫要大小看人了!”一番话,“噎”
得这位董事长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第二天,父亲冒着风雪去孙公馆授课,被仆人
拒于大门之外:“李先生不必来了!”
外祖父的阻挠,并没有能够断绝父亲和母亲的交往。他们想出一个妙策来继续感情的
交流,那就是利用外祖父去银行乘坐的汽车传递情书。每天在外祖父上车前,母亲将信用
橡皮膏贴在汽车牌背面;待外祖父在银行门前下车后,父亲便悄悄将信取走。同样,父亲
给母亲写信寄情,也用这个办法。说来可笑,外祖父上下班的汽车,竟成了父亲和母亲传
情递意的“邮车”了。自然,还要感谢三姨孙经仪,这办法的首次运用,全靠她出的主意
呢。人们只知父亲是武侠小说作家,不知他还写过言情小说,其中有一部叫做《轮蹄》,
便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素材提炼而成的。
四、官司打赢《蜀山》问世
轮蹄传情,未能长久。母亲天天绕着汽车转,引起开车师傅的疑心。他把猜疑报告给
外祖父后,矛盾迅速激化了。
一天,母亲又到汽车牌后取信被外祖父当场抓住。外祖父把母亲带到书房,必欲问个
究竟。母亲便索性鼓起勇气表白心迹,并提出与父亲结婚的请求。外祖父听罢,不由怒火
中绕,一记耳光,把母亲打倒在地。母亲自幼丧母,从小到大,还从未受过这样的委屈。
她在自己的房间里,哭了半夜,想了半夜。越想越心酸,越想越气愤,终于横下一条心。
第二天凌晨,她只带一身换洗的衣服和一块钱车钱,就毅然决然离家出走了。
母亲的出走,在孙公馆引起轩然大波,社会上也闹得满城风雨。盛怒中的外祖父,先
是重金买通英国工部局,把父亲投入监狱。这件事被父亲的好友段茂澜得知,便设法营救
。段茂澜是留英学生。经他从中斡旋,父亲很快即被释放。但外祖父不肯罢休,以“拐带
良家妇女”为罪名,又把父亲送进监狱。
一九三○年十一月的一天,天津市地方法院开庭审判父亲所谓“拐带良家妇女”一案
,成为当时轰动津门的新闻。这一天,各报记者蜂拥而至,外祖父顾及身份没有出席,而
由大舅孙经涛作他的代表。原告提讼后,父亲正欲答辩,旁听席前有一、女子突然高喊:
“请等一等!”众人顺着喊声望去,原来是孙二小姐孙经洵出庭作证来了。在众目睽睽之
下,她理直气壮地质问原告:“我今年二十四岁,早已长大成人,完全可以自主;我和李
寿民也是情投意合,自愿结合,怎么能说‘拐带’?”这一问,原告竟成被告,那位孙大
少爷蔫头搭脑,再也说不出话来。
官司打赢了,但我们的父母并没有马上成亲。父亲这样想:母亲敢于走出优裕的家庭
,跟自己过穷苦的日子,确实很不简单。为了报答母亲的深情厚意,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多
攒些钱,把婚事办得隆重些。就这样,婚礼一直拖到1932年才举行。说来也巧,就在这时
机会来了。当时天津有一张《天风报》,每日要连载两部小说,其中一部已经刊载完毕,
一时尚无新作续上。报社社长沙大风正为此事急得团团转,偶然闻知父亲的文笔优美,便
亲自找上门来,问父亲能不能尽快拿出作品来,稿酬可以从优。父亲接受稿约后,连夜赶
写出几十段文字,那就是《蜀山剑侠传》的前几回。《蜀山》问世前夕,父亲和母亲商量
用什么笔名,母亲忽然想起文珠,想到父亲对她的思念,就说:“我知道你心中有座楼,
那里面藏着一颗珠子,就用‘还珠楼主’作笔名吧!”父亲感佩地望着母亲,半天才说出
一句话:“经询,我绝不会辜负你的情意!”
《蜀山剑侠传》连载后,《天风报》发行量成倍增长。本来父亲打算攒够了结婚费用
即行打住的,现在欲罢不能了,热心的读者在天天等着看下文呢,不能以临时观点草率从
事了。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蜀山》共五十五集,后五十集要比前五集严谨得多那正是经
过全面地调整和布置的结果啊。
五、津门赴宴吐著制敌
父亲以武侠小说名世,不少人猜想他必定精通武术,常有一些读者来信请教习武之道
;还有一些武林中人从南北各地赶来,请求切磋武艺,甚至要求父亲同他们一试身手。但
是,朋友们似乎忽略了这样一点:父亲笔下的“剑侠”,主要是大胆的想象和夸张,而不
是写实。
那么,父亲对武术一窍不通吗?倒也不是。他练过太极拳、少林拳、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