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冯氏锦囊秘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97-冯氏锦囊秘录- 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根本,而以填精补血为佐助,补阳以为阴之主,补阴以济阳之用,则心肾交而阴阳和, 
静可养身延年,动则阳壮而生子矣。 
夫阳道为宗筋之所会,肝肾之所钟,元阳之所聚。其有不足者,有肾虚精滑,有精 
冷精清,或临事而不坚,坚即流而不射,坚者肝火强于外也。不射者,真阳弱于中也。 
有盗汗梦遗,有便浊淋涩,有腰惫不能转摇,有好色以致阴虚,有劳热者,有虚寒 
者,是皆精气不足,而治之者,总不外乎肝肾二家,滋补精血元阳,盖乙癸同源也。 
王节斋曰∶男子阴痿不起,古方多云命门火衰,精气虚冷,固有之矣。然亦有郁火 
甚而致痿者。《经》云,壮火蚀气,譬如人在夏暑,而倦怠痿弱,遇冬寒而坚强也。又 
曰∶少年人阳痿,有因于失志者,但宜舒郁不宜补阳。《经》曰∶肾为作强之官,技巧 
出焉。藏精与志者也。夫志从土从心,志主决定,心主思维,思维则或迁或改,决定则 
一定不移,此作强之验也。苟志意不遂,则阳气不舒,惟气者,即真火也。譬诸极盛之 
火,置之密器之中,闭闷其气,使不得发越,则火立死而寒矣,此非真火衰也,乃闷 
郁之故也。宣其抑郁通其志意,则阳气立舒,而其痿自起矣。 
史国信曰∶若欲兴阳,先滋筋力,然筋力之强,由于精血之所养,今人不滋补精 
血,而徒以热药为事者,犹釜中无水而进火也。惟人参能补无形之气,生出有形,实为 
补气壮阳之妙用,胜于热药多多矣。 
凡思想无穷,不获如愿,以致元神萎弱者,当从其所愿,而神自复。若真火之气衰 
弱,不能充发后天元阳,而竭其化生之源者,多加参 、黑附,虽然偏阴偏阳之禀不 
同,所以补阴补阳之论各异,当于脉候辨之,而无误矣。 
《精要》云∶八味丸,久服多服,能令肥健多子。若阴虚甚,则多加熟地;阳虚 
甚,则多加桂附;胃虚甚多加山药;胃虚寒,去丹皮;先天不足,加河车、鹿茸;气 
虚甚参汤送服;脾虚甚米饮送服;虚火甚淡盐汤送服;冬天温酒送服;夏天生脉散送 
服;气虚下陷补中汤送服;心脾不足归脾汤送服。如是久服不间,则五脏平和,脏腑精 
血日长,输归于肾,不壮阳而阳自壮矣。今人厌常喜新,舍近求远,皆未得生精之至 
理,而参透药性之精微者也。 
大抵媾精成胎之法,男子必前数日,调补精力强健,悉戒七情,扰乱真气,临事预 
使女人情动,已则心静神恬,若无其事,惟为收摄固注丹田,俟女人候至,然后任其百 
脉齐到,自然得子,何疑?若心气先时妄动,精气定难坚固,是为妄泄,何能种玉? 
所谓阴先至而成男,阳先至而成女,《经》曰∶阳与之正,阴为之主,阳施正气,万物 
方生,阴为主持,群形乃立,更于女科嗣育门求之,其化生之精微得矣。 
凡手指足指之歧处,犹道路之歧者,而人之来往必稀,手足之歧者,气血之营运难 
及,气血不及之处,便是痿弱无阳之所,所以手足指头,易冷易厥,其前阴之处,更为 
歧之甚者也。非至清真阳之气,不能达而温之,非至精真阴之血,不能荣而养之,故名 
人既立补养之方,内调其阴阳,复设温润之 
药,外导其脉络,如手足寒极,以热水淋洗,宣行阳气而自和缓也。然必内有阳气而 
外导可以宣行,设阴阳内竭,而强导之,徒增燥热为害,或溃肌裂肤,或疳蚀腐烂,重 
则性命有伤,轻则败坏形体,皆因前贤方论既无,以致后入误药误用,今将可采之方, 
具之于后,倘功不掩过者,悉行去之,使后人有所趋向,勿致轻身试药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方脉阳痿
补骨脂丸
属性:治下元虚败,脚手沉重,夜多盗汗,纵欲所致。 
补骨脂(四两,炒香) 菟丝子(四两,酒蒸) 胡桃肉(去皮,一两) 沉香(一钱五分, 
研细) 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中气大虚者,参汤送之。 
夏至日服起,冬至日止,日进一服。唐宣宗时张寿太尉知广州得方于南番,诗云∶三年 
时节向边隅,人信方知药力殊,夺得春光来在手,青娥休笑白髭须。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方脉阳痿
还少丹
属性:治脾肾虚寒,血气羸乏,不思饮食,发热盗汗,遗精白浊,肌体瘦弱,牙齿浮肿等 
症。肾为先天之根本,脾为后天之根本,二本有伤,则见上项诸症。故未老而先衰,二 
本既固,则老可还少矣。 
熟地黄(二两) 山药 牛膝(酒浸) 枸杞子(酒浸,两半) 山茱 茯苓(乳拌) 
杜仲(姜汁炒断丝) 远志(去心) 五味子(炒) 枳实(酒蒸) 肉苁蓉(酒浸, 
一两) 小茴香(炒) 巴戟天(酒浸) 石菖蒲(五钱) 加枣肉蜜丸,盐汤或酒下。一 
方茯苓换茯神加川续断,名打老儿丸。因妇人年过百岁,打其老儿子,不肯服此丸故名。 
此手足少阴太阴药也。两肾中间有命火,乃先天之真阳,人之日用云为皆此火 
也。此火衰微,则无以熏蒸脾胃,饮食减少,而精气日衰矣。苁蓉,巴戟能入肾经血 
分,茴香能入肾经气分,同补命门之不足,火旺则土强而脾能健运矣。熟地、枸杞补水 
之药,水足则有以济火,而不亢不害矣。杜仲、牛膝补腰膝以助肾,茯苓、山药渗湿热 
以助脾,山茱、五味生肺液而固精,远志菖蒲通心气以交肾,大枣补气益血润肺强 
脾,枳实助阳补虚,充肌壮骨,此水火平调,脾肾交补之剂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方脉阳痿
大造固真膏
属性:填补精血,壮固元阳。 
补骨脂(六两,盐、酒浸一宿、炒香) 胡桃仁(酒蒸,去皮,三两,另研) 山药 
(四两,炒黄) 山茱萸(去核、酒蒸,三两,焙) 菟丝子(酒洗,晒干,炒燥,另磨 
细末,四两,不出气) 小茴香(一两五钱,焙) 肉苁蓉(酒洗,去鳞甲,二两,焙) 
巴戟天(酒洗,去心,二两,焙) 鹿茸(去毛骨,二两,酥炙) 五味子(一两五钱, 
蜜酒拌蒸,晒干,焙) 人参(二两,锉片,隔纸焙) 熟地(十二两,酒煮,去渣熬 
膏,四两) 枸杞子(六两,水煮,去渣,熬膏,三两) 于白术(米泔水浸一宿,锉片, 
晒干,六两,人乳拌蒸,炒黄,水煮去渣,熬成膏,三两) 紫河车(一具,酒洗净,酒 
煨,去筋膜,熬成膏) 上前药各制度,共为细末,用后四膏和剂。如干加炼老蜜少 
许,杵千下为丸,如桐子大,每早晚食前各服三钱,白汤温酒任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方脉阳痿
千金方
属性:治阴痿不起。 
雄鸡肝三具,菟丝子一升,为末,雀卵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五六十丸,酒下日二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方脉阳痿
种子药酒方
属性:淫羊霍(半斤) 淮生地(四两) 当归(二两) 枸杞子(二两) 胡桃肉(四两) 五加皮 
(二两锉片浸酒) 重汤蒸透,男女俱服之为良。如遇入房,调服人参细末一钱。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方脉阳痿
壮阳种子神方
属性:何首乌赤白(各一斤,米泔水浸三日, 
竹刀去皮,打碎) 川牛膝(八两,同何首乌、黑豆五升,入砂锅,加水煮三炷香,如 
此三次,原汁收干在内,晒燥为末,其豆拣出,随常另服) 甘枸杞(酒浸,晒干) 
菟丝子(酒浸三日,各八两) 当归(酒浸一宿) 破故纸(酒浸一宿,炒香,各六两) 
茯苓(赤者牛乳浸一宿,白者人乳浸一宿,各一斤) 上七味,为细末,勿犯铁器,炼 
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日进三服,空心用酒,午后姜汤,临卧盐汤各服三钱。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方脉阳痿
千金方
属性:治丈夫阴痿不起,用未连原蚕蛾二升,去头足翅,炒,研为细末,蜜丸,如梧桐子 
大,每夜酒服一丸。 
x一方x 
用人参细末一二钱,临晚食前,好酒,或烧酒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方脉阳痿
合欢保元膏
属性:外用诸方甚多,功少害深者六七,盖不过辛热香窜,敛涩而已。惟此二方,一则温 
润和平,一则监制得所,倘补药得力,久则阳强,亦勿从此外治本病治标,终无济也。 
人参(一两) 当归身(一两二钱) 白术(一两五钱) 枸杞子(一两) 大附子(半只) 
川椒(三钱) 
水煎成膏,入麝二分,藏锡盒中,临事津化用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方脉阳痿
种子金丹
属性:此当湖张虎侯之秘方也。内有桂附倭硫之热,更有黄柏之苦寒以济之,有蟾酥之 
毒,有雄黄之解以除之,复虑燥热苏油润之。昔人立方周匝极矣。士君子苦于阳痿必 
欲外治,惟此二方可无大害。 
川附子(一只) 草乌(一两) 川乌(一两) 母丁香(一两) 紫梢花(一两) 官桂(一两) 
雄黄(五钱) 蟾酥(一两) 良姜(五钱) 五倍子(五钱) 倭硫(七钱五分) 黄柏(一两) 
牡蛎(一两) 蛇床子(二两) 苏合油(一两) 以上制度为末,白术煎膏溶化,蟾酥为锭, 
梦遗水磨涂脐中,种子酒磨润阳,午前用之,临事时洗去。 

杂症大小合参卷十四
疝症大小总论合参
属性:《经》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 
里,上关元,总诸阴之会,故诸种疝症,无不由任脉为之原,诸经为之派耳。)从少腹上冲心而痛, 
不得前后为冲疝。(既上冲心,又不得大小便,能上而不能下也。)肝所生病为狐疝,(卧则入腹, 
立则出腹入囊,似狐之昼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故名狐疝也。盖环阴器,上抵少腹者,乃肝经 
之部分,是受疝之处也。一切疝证,非肝木受邪,即肝木自病,此言狐疝,乃肝经自病 
也。)三阳为病,发寒热其传为癫疝,(三阳者,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也。 
小肠膀胱皆在下部,胆与肝为夫妇,且支脉出气街,绕毛际,故三阳皆能病疝也。 者,顽痹不仁, 
睾丸肿大如升如斗者是也。)黄脉之至也,大而虚,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黄脉,土脉也。 
肝木乘脾,故大而虚也。厥者,逆也,言厥逆上升也。肝部应春,于象为木,皆主上升,怒则气上, 
故为厥疝。)脾传之肾,病名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脾受所不胜之邪,传于所胜,则脾失运化 
之常。又遇寒水之藏,则稽留成有形之瘕,瘕者,即方书所云状如黄瓜者是也。有气不得申曰 
冤,气聚而痛白精自出。《经》曰∶寸口脉沉而弱,疝瘕少腹痛。又曰∶脉急者,疝瘕少腹痛。) 
足阳明之筋病, 疝,腹筋急;又曰∶肝脉滑甚,为 疝。(既曰足阳明病 疝,又曰肝滑为 疝, 
则知此证肝木乘胃也。 者,里大脓血甚,则下脓血也。)脾脉微大为疝气,滑甚为 癃;又曰∶肾脉滑 
甚为 癃。(内则裹脓血,外则小便闭,名曰 癃疝,此亦脾邪传肾也。) 
张子和曰∶凡遗尿癃秘,阴痿胞痹,精滑白淫,皆男子之疝也。血涸不月,足 
咽干癃秘,小腹有块,前阴突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名疝而名瘕。 
疝者,是阴气积于内,复为寒气所袭而发,故《素问》以下论疝,皆以为寒,然不 
可单论曰寒,盖虽为寒郁而作,亦出醉饱无度,内蒸湿热,痰积流于厥阴,木性急速又 
为寒束,是以痛甚,症虽见于肾病,实本乎肝,厥阴肝脉络于阴器耳。可见内积湿 
热,郁于中,外被寒郁束于外,且有痰饮食 
积,死血郁结为病,故谓专主肝经,而与肾绝无相干也。其候睾丸牵引少腹,或无形无 
声,或有形如瓜,有声如蛙,激搏而痛,无有定处,不堪忍者是也。其症有七,寒、水 
、血,气、狐、筋是也。寒疝者,厥阴经中受寒,故筋挛卵缩,其状囊冷,结硬如 
石,阴茎不肖,或控睾丸而痛,此必得之于久坐湿地,寒气郁于外也。水疝者,囊肿痛 
而状如水晶,阴汗时出,痒搔而出黄水,小腹按之而作水声,此必得之于醉酒房劳,汗 
出遇风,湿热乘虚,流结囊中,二便胀秘不通也。 疝者,阴囊胀大如升斗,不痒不 
痛,此因感受湿气,是以阴核气结,亦有 痛者。血疝者,状如黄瓜,在于小腹两 
傍,横骨两端,俗名便痈,此乃得之重感春夏大燠劳动,使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结 
成痈肿也。气疝者,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是或号哭忿怒,气郁急迫而胀疼,此必因父 
精怯阴痿,强力入房成胎,乃胎病也。狐疝者,其状如瓦,卧则入腹,行则乃出。筋疝 
者,阴茎肿胀,或溃脓而痛,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阴不收,白物如精, 
而随溺出,此得于房劳,或邪术所致也。更有木肾者,盖心火下行,肾水自温,真阳下 
降,肾气自和,既温且和,焉有木强者哉!此因嗜欲内戕肾虚,以致阴阳水火不接,乃 
沉寒胀大而痛硬也。然五脏皆有疝症,故曰∶肾脉大急沉为肾疝,肝脉大急沉为肝 
疝,心脉搏滑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脾疝,三阳者,足太 
阳膀胱也。三阴者,足太阴脾经也。盖太阳受寒,血则凝而为瘕,太阴受寒,气则聚而 
为疝,故血为瘕,疝为气,间亦有气血相兼者,于此可见五脏之各有疝也。在小儿多因 
啼怒不止,有动阴气闭击于下,结聚不散而得之,或因胎妇啼泣过伤,令儿生下,小肠 
气闭,亦变此候,凡虎口纹赤者为胎疝,纹青者是啼怒所致也。更有阴肿者,是因少阴 
之经不足,而风冷乘之,少阴之经通于阴,风冷与血气相搏,故结聚成肿,及夫啼怒不 
止,气闭于下,加以水湿外袭,亦令阴肿。更有外肾肤囊赤肿通明,及女阴户肿胀而痛 
者,皆心火移热于膀胱,如光浮而不燥不痛者,此肝虚不能疏达也。若阴丸偏肿,结聚 
一边,独大极痛者,此名偏坠,非怒气伤肝,即寒束内热,或被暑邪所侵,传注膀 
胱,侵凌外肾也。是症专主肝经,治法风则散之,寒则温之,暑则解热,湿则渗水,惊 
怒则调其心气,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