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论痹,四时之令,皆能为邪,五脏之气,各能受病,六气之中,风寒湿居
其半,所谓杂至与合,则知非偏受一气,可以致痹。又云∶风胜寒胜湿胜者,则知但分
邪有轻重耳。皮肉筋骨脉各有五脏之合,初病在外,久而不去,则各因其合,而内舍于
脏,在外者祛之犹易,入脏者攻之实难,治外者散邪为亟,治脏者养正为先。治行痹者
散风为主,御寒燥湿仍不可废,大抵必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也。
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必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
凝寒之害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必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
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病退之后,内节欲以保精髓,慎寒冷以祛外邪,戒
酒面以杜湿热,服补养以生气血,则病不复发矣。
痹之为证,有筋挛不伸,肌肉不仁,与风症相似,但风则阳受之,痹则阴受之,故
多重着沉痛。其三气之中,风气者为行痹,故走而不守,不拘上下,左右关节之间,流
走而痛,或三日五日,又移一处,俗名流火,又名白虎风,言其往来而痛,一如虎咬
之状,日轻夜重也。寒气胜者为痛痹,因血脉寒凝,痛在一处而不移,俗名白虎飞尸。
湿气胜者为着痹,上下脉理滞塞不通,致令肌肉先麻而后木,木而不知痛痒,即所谓不
仁,《经》又以所遇之时,所客筋骨皮肉脉之处而命名,非行痛着三者之外,另有骨筋
之诸痹也。崔紫虚曰∶风寒湿气合而为痹,浮紧兼涩,三脉乃药,则紧涩之脉,重痛沉
着之症,皆纯阴也。当助阳温散之剂,方为对病。
《灵枢》曰∶卫气不行,则为麻木。丹溪曰∶麻是气虚,木是湿痰死血。然则曰
麻,曰木者,以不仁中分而为二也。虽然亦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者,亦有虚而感
湿,麻木并作者。又有因虚而感风寒湿三气乘之,故周身掣痛,麻木并作者。古方谓之
周痹;治法宜先汗而后补也。当以类而推治,然麻木者,不仁之渐也。麻为木之微,
木为麻之甚,古方名为麻痹。《原病式》曰∶麻者亦犹涩也。由水液衰少而燥涩,气血壅
滞而不得滑泽通行,气强攻冲而为麻也,俗方治麻多用乌附者,令气行之暴甚,冲开道
路,得以通利,则中气行而麻自愈也。然乌附止能温行,更必须兼以补益,盖麻木未有
不由于气血两虚也。或谓麻木为风,虽三尺之童,皆以为然,然如久坐而起,亦有麻
木,假如以绳缚系释之,亦觉麻木,久则自已者,此非因风邪,乃气不行也,故不须治
风,当补其肺中之气,则麻木自去。亦有因阴火乘其阳分,火动于中而麻木者,当兼治
阴火则愈,不必去火补阴,而火自息也。大抵诸脉有余,痹在表,诸脉不足痹在里。
风者四时八方之气,从鼻而入乃天之气也。痰者五谷百物之味,从口而入,脾胃之
湿所结乃地之气也。故风胜者先治其风,痰胜者先治其痰,风与疾相等,则治风兼治
痰,此定法也,《经》云∶风之伤人也,先从皮毛而入,次传肌肉,次传筋脉,次传骨
髓,故善治者,先治皮毛,次治肌肉,由此观之。乃从右而渐入于左也。皮毛者右肺主
之,肌肉者右胃主之,筋脉者左肝主之,骨髓者左肾主之,从外入者转入转深,故治皮
毛治肌肉不使其深入也。又曰∶湿之伤人也,先从足始,此则自下而之上,无分左右
者也。从外入者,以渐而驱之于外,从下上者,以渐而驱之于下,此其治也。
十指麻木,丹溪云∶是乃胃中有湿痰死血,宜二陈汤加苍术、白术、桃仁、红花、
附子。
有或腿足或肩背,一块肌肉木者,此阳气不足,不能周及,以致阴寒凝泣也。
身上虚痒者,是血不荣于腠理也。用四物汤加黄芩煎,调浮萍末服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五痹汤
属性:治风寒湿之气,客留肌体,手足缓弱麻顽不仁。
片子姜黄(一两) 羌活 白术 防己(各二两) 甘草(微炙,五钱) 每服五钱,姜水
煎。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羌活汤
属性:治白虎历节风毒,攻注骨节疼痛,发作不定。
羌活(二两) 附子 秦艽 桂心 木香 川芎 当归 牛膝(酒浸) 甘草(炙,各
五钱) 桃仁(去皮、尖,麸炒) 防风 骨碎补(各一两) 每服四钱,姜水煎温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虎骨散
属性:治白虎风,肢节疼痛,如虎啮状。
虎骨(酥炙,二两) 甘草(炙) 全蝎(去毒,各五钱) 麝香(一分) 天麻 防风
牛膝(酒浸) 僵蚕(去丝、嘴,炒) 当归(酒浸) 乳香(另研) 白花蛇(酒
浸,取肉,二两) 桂心(不见火,各二两) 为末,每服三钱,豆淋酒调服。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续断丸
属性:治风湿流注,四肢浮肿,肌肉麻痹。
当归(炒) 川续断 萆 (各一两) 川芎(七钱五分) 天麻 防风 附子(各一两) 乳
香没药(各五钱) 为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温酒米饮任下。
x三痹汤x
方见前中风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麝香丸
属性:治白虎历节,疼痛游走,昼静夜剧。
川乌(大者三个,生用) 全蝎(二十一个,生用) 黑豆(二十一个,生用) 地龙(五
钱) 为末,入麝香少许,研匀,糯米糊丸绿豆大。每服七丸,甚者十丸,夜卧须令膈
空,温酒下,微出冷汗一身便瘥。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虎骨丸
属性:治经络凝滞,骨节疼痛,筋脉挛急,遇阴寒愈痛。
乳香 没药(各另研) 赤芍药 熟地 当归 血竭(五钱) 虎胫骨(酥炙黄)
为末,用木瓜一枚,切破去核,入乳香末在内,以麻线缠定,勿令透气,以好酒六升,
煮酒尽,取木瓜,去皮,研如泥,入熟蜜少许,杵和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看病上下服。
治白虎风历节风肿痛,以酽醋五升,热煎三四沸,切葱白二三升,煮一沸,滤出布
帛色裹患处熨之。以搓为度。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活血丹
属性:治遍身骨节疼痛如神。
熟地黄(三两) 当归 白术 白芍 续断 人参(各一两) 为末,酒糊丸,桐子大,
或作五剂,煎服更效。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痛风五痹合参(附麻木虚痒)
二妙散
属性: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有气加气药;血虚加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辣服。
黄柏(炒) 苍术(米泔浸,炒) 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
气。表实者加酒少许佐之。若痰带热者先以神芎丸下之,次以趁痛散类调治。
治酒湿痰痛风。
黄柏(酒炒) 威灵仙(酒炒,各五钱) 苍术 羌活 甘草(三钱) 陈皮 芍药(各一
钱) 为末,每服一二钱,沸汤姜汁调服。
x活络丹x
见前中风门。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
方脉疠风合参
属性:大风病是受得天地间杀疠之风,古人谓之疠风者,以其酷烈暴悍耳。须分在上在
下,在二者,以醉仙散,取臭涎恶血于齿缝中出。在下者,以通天再造散,取恶物陈虫
于谷道中出,所出虽有上下道路之殊,然皆不外乎手足阳明二经,盖肠胃如市,无物不
受,脾膈二经之腑,脾主肌肉肺主皮毛,乃腑病及于脏也。治此病者,须看其疙瘩与
疮。若上先见,在上体多者,病在上也。下先见,三下体多者,病在下也。上下同得者,
在上复在下也。胃与大肠无物不受,此风之入人也。气受之则在上多,血受之则在
下多,气血俱受者甚重,是非医者神手,病者铁心,罕有得愈。若从上或从下,由渐而
来者,皆为可治。但人易缓忽,不能断味绝色,则难免再发。再发则终不救矣。
风起于八方,应其时则物生,违其时则物杀。凡人中气不足,如持虚受物,乃感受
此杀物之气,变而成湿,久而成热,气浊血污,历传脏腑,生虫溃肌,流行为害,虫食
心则足底穿膝肿,食肝则眉落,食肺则鼻崩声哑,食肾则耳鸣啾啾,耳弦生疮或痹或
痛,如针刺状,食身则皮痒如虫行,自头面来为顺风,自足心起者为逆风,总由湿热之
毒,污结而成也。先以再造散下之,稀粥调理,勿妄动作劳,后以醉仙散,取臭涎恶血
于齿缝中出,或吐或利以泄越其邪,面黑渐白而安。
大风症者所因不一,或色欲当风,或醉卧湿地,或乘热脱衣,或汗出入水,或空心
饥饿山行,感山岚瘴气,或劳役奔走途中,冒寒雨阴露,皆由内伤形体,不知避忌,外
感风湿毒瓦斯,入于皮毛血脉肌肉筋骨之间,当时失于驱散,停积既久,以至营卫不内联
外熏蒸,内则生虫,外则生疮,脏腑经络皆受患矣。眉毛先落者,毒在肺,面发紫泡
者,毒在肝,脚底先痛或穿者,毒在肾,偏身如癣者,毒在脾,目先损者,毒在心,此
五脏受病之重者也。古人谓大风疾,三因五死。三因者,一曰风毒,二曰湿毒,三曰传
染。五死者,一曰皮死,麻木不仁;二曰脉死,血溃成脓;三曰肉死,割切不痛;四曰
筋死,手足缓纵;五曰骨死,鼻梁崩塌,与夫眉落眼盲,唇翻声噎,皆为难治。所以然
者,由邪正交攻,气血沸腾,而湿痰死血,充满于经络之中,热胜则肉腐,故生虫生
疮,痛痒麻木也。治法内通脏腑,外发经络,养荣益卫,补正逐邪,大剂峻药久服,
而虫疮痛痒麻木自愈矣。亦须首尾断酒戒色,忌食发风动气、荤、腥、盐、酱、炙、
爆生冷之物,清心寡欲,方保无虞。
疠疡所患,非止一脏,然其气血无有弗伤,兼证无有弗杂,况积岁而发现于外,须
分经络之上下,病势之虚实,不可概施攻毒之药,当先助胃壮气,使根本坚固,而后治
其疮,盖病有变有类之不同,而治法有汗有下有砭刺攻补之不一。兼症当审重轻,变症
当参后先,类症当详真伪,而汗下砭刺攻补之法。又当量其人之虚实,究其病之源委而
施治焉,盖虚者正气虚也。实者病气实也。再造散治其病在阴者,用皂角刺直达病所,
出风毒于荣血中,肝主血,恶血留止属肝也,且虫亦生于厥阴风木所化,用此以治其
脏气,杀虫为主。白丑者,专入胃与大肠,既走下焦血分,复去气中湿热,追虫取积,
从大小便而利出之。郁金者,因性轻扬,善治郁遏气血之凝滞,因味苦辛,善消阳毒积
热之亢炎,以大黄引入肠胃荣血之分,利出瘀血虫物,醉仙散治其病在阳者,用鼠粘子
解散阳明风毒。偏身恶疮,胡麻遂诸风,润皮肤,蒺藜散恶血而清胃,通鼻气而祛风,
防风为诸风之总司,栝蒌根解烦热之要领,枸杞润肾燥而祛风,蔓荆散风淫而明目,苦
参专攻湿热,扫除溃疡,以祛赤癞眉落之毒,八者祛风散霉,上下内外周而至矣。
风有三十六症,而疠风为最酷,感之难免于死者,以其更多不守禁忌也。《经》曰∶
脉风盛为疠,疠者恶也。脉主血,血热而杀疠之气袭之,则血脉凝结,卫气不行其气不
清,鼻为呼吸之所要,宗气由之出入也。今营运之气不能上升为用,故鼻柱腐坏,肌肉
溃疡也。经文治法,有发汗与刺血二法,汗出以泄荣卫之拂热,刺肿以出恶血之留蓄。
子和曰∶一汗抵千针,盖以刺血不如汗之周偏也。尤宜助胃气以固根本,实卫气养荣血
以继之,盖原其本,皆由嗜欲劳动气血,不避邪风冷湿,使湿气与胃气相干而致,是正
虚为本,而湿热是标也。虽名曰风,不可纯作风治。
一贫妇因无膏粱浓味,故服醉仙散外。又服加减四物汤百余剂,半年之间,月经行
而风症亦愈,故贵薄滋味也。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疠风合参
洗药方
属性:地骨皮 荆芥 苦参 细辛各等分锉片每用二两,水煎熏洗,遍身血出为效,
务要汤宽,浸洗良久方佳。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疠风合参
敷药方
属性:治疮大烂,遍身涂之,不烂不必敷也。
黑狗脊(二两,如无,以杜仲代之) 蛇床子(一两) 寒水石 白矾(枯) 硫黄(各二
两) 朴硝 为末,腊猪油或香油调敷。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疠风合参
柏叶汤
属性:用东南枝上柏叶一秤,水一桶,煎三沸,去渣瓮盛,旋熬蚕砂调服,初服此苦
涩,三五日后甜,十日四肢沉重,便赤白痢,一月后发出疮疙瘩破,用乌龙散搽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疠风合参
乌龙散
属性:乌龙尾(即倒吊尘灰)二钱) 乌鸡子皮 共为末,搽之。
一法用苍耳叶为君,以苦参为佐,更以酒煮乌蠡鱼,细研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六
十丸;加至七八十丸,热茶清下,日三服。一二月而安,入紫萍尤妙。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疠风合参
加减大造苦参丸
属性:治大风疮,及诸风赤白癜风神效。
苦参(一斤) 蔓荆子 牛蒡子 何首乌 禹余粮 黄荆于 枸杞子 蛇床子(各三两)
防风 荆芥 角刺 胡麻子(半生半熟) 苍耳子(各十两) 香白芷(一两五钱) 为末,
用皂角捣烂熬膏,入前药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酒任下。
杂症大小合参卷八方脉疠风合参
醉仙散
属性:须量人大小虚实用之,症候重而急者,先以再造散下之,方投此药,须断浓味盐醋
椒果茄子,煎炒烧炙等物,止可淡物淡粥,及煮淡熟菜,或乌梢白花蛇以淡酒煮熟食
之,以助药力也。
胡麻子 牛蒡子 蔓荆子 枸杞子(四味俱炒黑色,各一两) 白蒺藜 栝蒌根 苦
参防风 上为细末,每一两,入轻粉一钱,拌匀,每服一钱,茶清调,晨午夕各一
服,服后五七日,先于牙缝内出臭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