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个,它具有甘草的功能。大家吃过甘草吗?凡苦的中药里面都加上甘草的配方,
你看甘草多妙啊!它可以让苦的中和,让辣的中和,让我们乐於接近。菩萨道就
有这种好处,一个行菩萨道的人,他一定会关怀周遭的人事物,他一定会主动地
去关怀别人,去分享自己所具备的一切,像甘草一样受人家的欢迎。如果我们都
是自闭症,都是自我为中心,都不理会别人的话,人家会欢迎你吗?不会的。你
要当一个甘草,在一个团体里面能够自在,能够大家处得很好,使这个团体愈来
愈好,你就是要行菩萨道,因为它具有甘草的作用。再下来,它具有「预防」的
作用。我们行菩萨道,从世俗的眼光来看,我们就是在种福田,如果我们能够加
进去智慧,那就可以使得菩萨道成为成佛的因缘。所以它可以预防很多很多的祸
患、很多很多的疾病,同时菩萨道还可以让我们「进补」,冬天到了,我们很喜
欢进补,我看进补最好的一帖药就是菩萨道。为什麽呢?我们今天帮助了别人,
不晓得那一天被我们帮助的人就是我们的大恩人。诸位有没有这种例子?你偶然
之间结了这麽一个善缘,将来这个善缘可能就是你的恩人、你的贵人,让你免除
了很多灾难,可以让你的心智愈来愈健康、愈安详,菩萨道会使我们愈来愈坚强,
我们的心性愈来愈健康,我们毫无恐惧,能坦然的在世间行住坐卧。净土就在你
心里菩萨道不是宗教家说:「你行菩萨道就可以成佛。」不只是那样子而已,我
们自身就可以得到立即而明显的利益,当下就可以感受得到。诸位你们如果愿意
的话,等一下大家来实验,对你周遭的朋友、同学多一分关怀,多一分打招呼,
看到师父你们都很欢喜地合掌「阿弥陀佛!师父好!」我们在座的同学都这样子
行菩萨道,布施你的微笑,布施你的爱,布施你的善念的话,我们当下就是净土,
就是佛土啊!佛土不是跑到西方去。当下,你此心有善念,此心正直、不迂曲、
无邪念的话,就是净土世界,就是极乐国土了。这是立即而明显的利益喔!它长
期的利益就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可以让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
界,也可以让我们早日成佛。成佛是什麽?就是觉醒、觉悟,就是快乐,就是智
慧,佛是一个「智慧者」,一个「破迷启悟者」,一个「离苦得乐者」,只有这
八个字而已。成佛就是离苦得乐,以前会苦、会烦恼,现在看起来很欢喜,这个
都是因缘果报,都是必然的法则,都是一定的法则,如是因,如是缘,如是的果
报。智慧生起来了,痛苦就离开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後空空无大千「离苦得乐,
破迷启悟」,过去都在迷之中,迷就好像我们在睡觉,糊里糊涂。诸位你们在睡
觉的时候,如果作梦梦到一只狗往你身上咬,你会不会叫?会喔!为什麽会叫?
因为不知道是在梦中。如果在旁边清醒的人一看:「怎麽这麽笨,哪里有狗?看
四周都没有狗,你害怕什麽,为什麽这样大喊大叫?」你如果作梦,梦到你到迪
斯奈乐园去玩,你会不会高兴?会不会笑?会喔!所以在旁边的人看了「咦!你
在笑什麽?」会哭会笑,为什麽?因为你在梦中,所以你会高兴,会痛苦,都是
在梦中,都是把假当真,眼睛没有擦亮。将假当真的时候,「梦里明明有六趣,
觉後空空无大千」啊!一个觉醒的人哪里有说「你在伤害我,你在误会我,你在
嫉妒我,你在冤枉我」?没有的!这都是因缘在那边造作,因缘在那边移动而已,
只是一个暂时的现象,立刻就会过去的。立即而明显的利益就是这些,长期的、
出世的利益就是让我们具备善根,福德因缘具足,可以帮助我们成就佛道。好,
我们下一堂课就讲「How?」怎麽行?这是最重要的
二心一见
诸位你们听了以後有一个印象,种了一颗种子,将来一定可以用得上,在你
的生命里,绝对对你有帮助的。行菩萨道要具备三个要素:一、「出离心」,
二、「菩提心」,三、「空性正见」,缺一不可。你如果只有菩提心而没有出离
心跟空性正见的话,这个菩萨道不圆满。
(一)出离心:解脱道
观无常:无相解脱
观苦:无愿解脱
观无我:空解脱
观暇满人生
八不暇
外福报
内福报
(二)菩提心:利他道
愿菩提心:十大愿
行菩提心:四摄、六度万行
世俗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
(三)空性正见
人无我:不住於相
法无我:不住於心
空无我:
不住於空这是行菩萨道的次第,当然也可以有其他的解说方式,我是叁考第
四世班禅喇嘛写的「圣道三要」,从出离心开始,再来菩提心,再来空性正见。
这样修,菩萨道可以修行圆满。请大家先看图,有三个圆圈,第一个圆圈代表出
离心,第二个圆圈代表菩提心,第三个圆圈代表空性见。出离心就是我们要从某
一个地方离开,做为一个众生是在苦海里面,我们当然希望要从苦海里面离开,
那就是出离。这种想要离开烦恼、痛苦的心愿,变成我们行菩萨道的动机,出离
心不是跑到深山里面去,不是像《鲁宾逊漂流记》的主角一样跑到荒岛上去,跑
到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那不算出离心,因为即使你跑到那个地方去,你仍然面
临自己的痛苦。我们的苦可分两种,有外面的苦,也有内心的苦,尤其以内心的
苦最为严重。所以,行菩萨道首先要生起出离心。
第二个是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利他,菩萨道就是一种利他道。前面讲佛教的
修行,第一个就是解脱道,就是从出离心开始的,解脱道就是以出离为主要目标,
菩萨道则以利他为主要目标。
再下来要有空性见,空性见是一种能够把一切万事万物都体会透彻是空性的
知见。这种知见非常重要,有的人只有出离心和菩提心,有的人只有出离心,最
糟糕的是这二心一见都没有。一般痛苦的凡夫,已经痛苦不堪了,还不晓得要修
行,还不晓得要怎麽离开这个痛苦,绝大多数的凡夫都是这个样子,一再轮回,
痛苦一次再一次,不能够记取教训,知道喝酒不好还是照样喝,赌博不好还是照
样赌,发脾气不好还是照样发脾气,贪、嗔、痴、慢、疑明明晓得不好,於己於
人都不好,可是还是照样的轮回。一次又一次的,当下每一天每一秒都在轮回,
都在痛苦里面打转,还不肯离开,那就是连出离心都没有。如果能够记取教训,
在佛经里面有这种比喻:如果是一匹好马,骑士根本不必打它,只要鞭子一拿起
来,看到影子它就跑了,也就是说你只要受到一点挫折、一点压力就知道「喔!
我赶快记取教训,赶快学习离开痛苦。」这是第一等好马。第二等好马是鞭子一
打它,这马就会跑了,也就是大家受到一点鼓励、一点刺激,就能够跑。第一等
好马是看到鞭子的影子就跑了,第二等好马要鞭子打下去,第三等马是鞭子打下
去它还不知道要跑,还要用马蹬、马靴踢在马肚子上,很痛很痛,哀叫一声,它
才开始跑,这还算好;第四等马是你再怎样蹬它、戳它,它都不肯跑。这是出离
心。
第三个是空性见,有的人单单只有出离心,如果只有出离心而没有菩提心、
没有空性见的话,这只是实践解脱道,这是阿罗汉的境界,只管自己好,不管世
间。但我们不能说南传佛教只有解脱道而没有菩萨道,我们只能说世间确实有一
批人他们只顾自己解决问题、痛苦,不管别人的问题、痛苦。另外一种是菩提心,
如果二者都有那就更好了;但如果缺少空性正见,有的时候会很痛苦的。因为修
行有难行道、苦行道,还有乐行道、易行道。易行道就是除了自己修持的力量以
外,还加上佛菩萨的加持力量、师父的加持力量。与此相关,有一个是乐行道,
一个是苦行道。苦行道就是修行起来很苦,日中一食,一天拜佛要拜一万拜,持
咒要持多少万遍,这样子的修行就是苦行道,真的是刻苦励己,严谨地约束自己;
有一种修行人是乐行道,看起来不像在修行,像古老师这样跳佛舞,这样唱歌,
其实很快乐,恭敬心会生起,单纯的心、真心会生起,能够戒定慧具足!可是她
却是在一个很快乐的情况之下修行,她跳佛舞身体可以健康,压力可以得到纾解,
可以得到戒定慧,这就是一种乐行道。所以,空性见就是透过这些万事万物了解
一切皆是空性的那种见解,当你在度众的时候,当你在自修的时候,就不会觉得
苦,你会晓得这一切都是空性,你不会执着:「我今天发了一个心要行菩萨道,
可是我今天必须要在学校读书,我该怎麽办?我今天要上课,我该怎麽办?我又
不能够去帮助人家。」你晓得空性见,晓得因缘的和合,机会的和合,菩萨道只
是发心随缘尽分而已,尽其所能的来做而已,三者具足的话,才是菩萨道的圆满,
也就是三者重叠的地方的这个境界。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出离心就是解脱,但不是物理上、物质上的解脱,而是心解脱束缚,解脱痛
苦。
在南传巴利经文里面有这麽一个譬喻,印度牛车和我们台湾牛车不一样,我
们台湾人比较聪明,各位看过牛车吗?我有一个侄儿他是在台北长大的,有一天
我的堂弟带他到南部白河乡下玩,他儿子回去以後就告诉他:「爸爸,你晓不晓
得,乡下人很厉害耶!他们连马路上都种满了青翠的草,绿草油油。」为什麽?
我们乡下的牛车走过都有两条车辙,可是中间左右都有草长得很漂亮,所以他说:
「乡下人比我们台北人还厉害耶!马路(牛车路)上都种草种得那麽好。」这就
是没有看过牛车啊!各位看过牛车喔!台湾的牛车很精巧,是前後两头牛在拉的,
我到印度看见他们的牛车不是前後拉而是并行的,犁田时一头牛就够了,他们却
用两头牛,而且还并行地拉。有一位修行人问:「这两头牛一头是白牛,一头是
黑牛,是黑牛限制了白牛?还是白牛限制了黑牛?」你们的答案是什麽?是白牛
使得黑牛不自由?还是黑牛使得白牛不自由?都不是。是绳子、皮带把它们绑在
一起使他们不自由啊!
这譬喻是说我们有感官、有五根、五官,有外境,「色不迷人人自迷」是不
是?很多种情况,其实外境和我们自己是毫不相干的,「色不迷人人自迷」啊!
我们只是五根、五官在和外境接触之後,产生了认知的作用,这个作用在「我」
的作祟之下,硬要把它牵扯在一起,这使得我们不得自由。各位有没有这种经验?
有啊!朋友说了一句话,做了一个脸色,这本来是他的事情,跟我何干?你只要
用一个超然的态度、客观的态度、看戏的态度就可以化解於无形;两个本来无关
的,我们看到一个形象以後,听到一个声音以後,产生了一个认知的作用,就把
那个认知加上「我」的成分,把它染色之後,我们自己就放不下。别人的一言一
行,别人的一个表示都使得我们不得自由。人家说我们的好话,我们就感到得意;
人家说我们的坏话,我们也难过了半天,像慧律法师说的,要死的时候还在说:
「我的什麽人还欠我会钱。」这样怎麽不会轮回呢?因为你要回来讨钱啊!你如
果在死的时候还记得某一个同学骂我一句话,我还没有骂回来,那你也必定回来
报到,因为你要回来骂人啊!我们硬要把它扯上关系,你如果看过就看过,听过
就听过,一笑置之,「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啊!
各位有没有这种境界,「百花丛里过」在花花绿绿的世界走过了,「片叶不
沾身」片叶都沾不到我的身。如果有空的话,我们可以到百货公司去训练我们的
出离心看够不够,看到美丽的衣服、漂亮的东西,我们看看会不会动心,如果会
动心的话就表示我们是自讨苦吃,我们把皮带给拉上,永远绑在一起。我们如果
能够看过去就算了而不执着,「啊!好棒喔!」「哇!好漂亮喔!」欣赏而不攀
缘的话,出离心就很重,就是已经尝到那种涅盘的境界、涅盘的味道了,已经尝
到那种自由解脱的法味了,那种风味真美啊!因为你不会朝思暮想,你不会牵肠
挂肚,你不会有所障碍。人家骂我,「哈!你念得嘴巴会 会累!」你就这麽看
待,不是用阿 Q的心态去看,而是要有智慧,看得很清楚,用佛陀空性的智慧来
观察这些都是假的,因为它们都是会变化的。我们要观无常,很深刻的观无常,
我自己无常,身心改变无常,周遭的环境一直在变化,好的也是无常,坏的也是
无常,如此我们就得到无相的解脱。
不得解脱的原因第一个不得解脱的原因是因为「着相」,看到一个相,台湾
人说:「看一个影,生一个孩。」我们天天在看影子,结果我们都生了很多孩子,
生了多少烦恼啊!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我们这些感官一直在接触外境,稍微一
个影子,我们就牢牢记住!在我们的八识田中,不肯把它delete(消除)。我们
说读书读得不好,却对别人的闲言闲语记得很牢,跟我们无关的事情也记得很牢,
这是把无常当作常啊!所以,不得解脱。「无相」,相无定相,相是表相,你能
够看到这些表相,因为它是无常、变化。变化,所以没有一个定相,若能了悟相
的空性,我们就能从相上面得到解脱,好的、坏的我们都得到解脱,我们都能够
看得很清楚。
第二个不得解脱的原因是不知道观苦,苦的来源是白牛黑牛中间那个皮带,
那皮带是你自己按上的,我们的大气压力已经够重,地心引力已经够大,我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