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考研政治理论单元预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06年考研政治理论单元预测-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A。 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B。 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错误观点    
    C。 夸大了客观条件作用的错误观点     D。 关于普遍联系的正确观点    
    10。 “治世不一道,使国不法古”这种历史观是    
    A。 相对主义的                       B。 古代朴素辩证法的    
    C。 诡辩论的                         D。 古代形而上学的    
    1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唐诗蕴含的哲学原理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能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D。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12。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是一种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13。 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14。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给人们带来巨大灾难。这些挖甘草的人们    
    A。 只看到事物的客观性,没有看到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B。 只看到事物的绝对运动,没有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只看到眼前的直接联系,没有看到长远的间接联系    
    D。 只看到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15。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    
    16。 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工作方法是由于忽视了    
    A。 矛盾的同一性                          B。 矛盾的斗争性    
    C。 矛盾的普遍性                          D。 矛盾的特殊性    
    17。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D。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8。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19。 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20。 区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A。 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 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 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21。 事物的联系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    
    A。 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B。 事物变化、发展引起了物质的运动    
    C。 质变和量变的关系                      D。 事物的多种联系形式组成运动    
    22。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联网本身还不完善,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数据,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邪教组织、贩毒集团、黑社会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新的传媒手段进行新的犯罪活动。这表明    
    A。 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联网也不例外    
    C。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积极和消极的对立统一    
    D。 矛盾的双方的转化总是在无条件地进行着,否则就不会有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23。 “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根据是    
    A。 质和量的统一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    
    C。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                  D。 普遍与特殊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24。 同质的事物也是有区别的,把它们区别开来的依据是    
    A。 事物的度                             B。 事物的属性    
    C。 事物的量的规定性                     D。 事物的特殊矛盾    
    25。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绝对性和相对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斗争性和同一性    
    26。 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B。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C。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27。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A。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 实事求是    
    C。 群众路线                             D。 独立自立    
    28。 “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是一种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相对主义的观点    
    C。 唯心主义的观点                        D。 辩证法的观点    
    29。 有的哲学家说,在大风扬起的尘土中,每一粒尘土的运动状况都是纯粹必然的。这是一种    
    A。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B。 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30。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A。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 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D。 唯心主义非决定论的观点    
    31。 发展的本质是    
    A。 事物量的变化                            B。 一切变化和过程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 事物范围的扩大    
    32。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董仲舒:“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    
    A。 形而上学观点                            B。 唯心论观点    
    C。 辩证法观点                              D。 唯物论观点    
    33。 中国古代哲学家李贽提出“是非无定质”,这种观点是    
    A。 唯物主义的                              B。 唯心主义的    
    C。 形而上学的                              D。 相对主义的    
    34。 假象是    
    A。 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误                    B。 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    
    C。 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D。 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 根据要素的性质系统分为    
    A。 自然系统                                 B。 静态系统    
    C。 物质系统                                 D。 动态系统    
    2。 系统论认为系统的特点有    
    A。 开放性特点                               B。 整体性特点    
    C。 有序性特点                               D。 层次性特点    
    3。 把握可能性这个范畴,要注意区分    
    A。 可能性和不可能性                          B。 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    
    C。 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D。 大的可能性和小的可能性    
    4。 “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可叫手,实已不是手了。”“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这两句话说明了    
    A。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B。 部分与整体是联系在一起的    
    C。 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D。 部分离开整体就失去原来的意义    
    5。 下列命题中,反映事物之间客观联系的有    
    A。 森林覆盖面积的大小影响气候              B。 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C。 天空出现彗星预示社会将要爆发战争        D。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6。 下列选项中,属于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表现的有    
    A。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不同    
    B。 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的不同    
    C。 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的不同    
    D。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的不同、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的不同    
    7。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A。 整体由部分所构成,且整体和部分可以互相转化    
    B。 整体是各部分之和    
    C。 整体具有各个部分所不具有的新的性质    
    D。 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8。 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辩证思想观点的论断有    
    A。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B。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C。 反者道之动                         D。 物极必反    
    9。 系统的功能是    
    A。 各部分的功能和属性的总和            B。 具有新的功能和属性    
    C。 超过各部分的功能和属性的总和        D。 由系统的结构所决定的    
    10。 下列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A。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B。 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由外力推动和引起的    
    C。 同一就是与差别对立并排斥差别的同一   D。 斗争都是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斗争    
    11。 机械决定论和辩证决定论的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因果联系的复杂性    
    C。 是否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D。 是否承认偶然性    
    12。 规律具有    
    A。 客观性                               B。 必然性    
    C。 深刻性                               D。 稳定性和重复性    
    13。 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的有    
    A。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B。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D。 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14。 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斗争性表现的有    
    A。 同事之间对某一问题认识上的差异       B。 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    
    C。 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 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    
    15。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己,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这样做依据的哲学道理有    
    A。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B。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外因和内因并列推动事物发展    
    16。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A。 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前提    
    B。 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C。 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D。 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17。 古语说:“奢糜之始,危亡之渐。”这句话是说,奢侈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A。 质变会引起新的量变             B。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8。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有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 长堤溃蚁穴,君子慎其微    
    C。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D。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9。 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    
    A。 冒险主义                       B。 庸俗进化论    
    C。 改良主义                       D。 激变论    
    20。 以下选项为系统的主要特性的是    
    A。 整体性                         B。 结构有序性    
    C。 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         D。 客观性和普遍性    
    21。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 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 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 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22。 新生事物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