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净土大经解演义1-144+净空法师-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桩事情,我在年轻初学佛的时候,我二十六岁才接触佛法,也是那一年才认识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对我非常好,有大恩大德!他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如果有求不应,那哪里是佛菩萨!佛菩萨的数量比人多,我们一个念头一动,所有佛菩萨都感应到,我们自己无法觉察到是自己的业障习气太重。那怎么办?必须把自己的业障化解掉,佛菩萨感应就现前。业障怎么个化解法?大师教给我,忏除业障,普贤菩萨十愿的第四愿,你天天要知道忏悔。怎么忏悔法?老师告诉我,不必要去学那些规矩、那些忏仪,这就讲到方便。那些仪规是做给别人看的,让别人看到感动,启发他回头,是这个意思,这是舞台表演。真正忏悔,没有仪式,只有一句话“后不再造”,你知道这个念头是错的,这个言语是错的,行为是错的,下一次永远不犯这个过失,这叫真忏悔。我ㄧ听,这不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讲的“不贰过”吗?对。孔子赞叹颜回,他的学生当中只有颜回能做到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他明白了,以后不会犯同样的过失。儒家也讲到,跟佛法用的语言不相同,意思完全相同。所以忏除业障就是不贰过,没有任何形式。

  讲到超度亡灵,有没有这回事情?有,真超度了,也不是仪规。我们在倓虚老法师的传记《影尘回忆录》里面看到的,早年老法师没出家的时候,他中年出家的,跟几个朋友开了一个小中药铺。其中有个朋友姓刘的,是个虔诚佛教徒,每天读《楞严经》,一天念一部,念了八年,叫八载寒窗读《楞严》,有一点功夫。所以超度要有超度的功夫才行,没有功夫拿什么超度?他有天中午,店里没有顾客,没有人到店里来买东西,他在柜台上打瞌睡,似梦非梦,就看到有两个人走进来,到他店里来,他就起来招呼他们。一看,这两个人是他的冤亲债主,是为了财务上的事情争执打官司,这两个人输了,判决他们输了,输了之后,这两个人上吊自杀。他也非常后悔,不该为这么一点点小事断送两条人命。现在看他们来了,他心里害怕,可是看他们走进来的态度很温和,好像没有恶意,心里面就稍微平静一点,问他们:你们两个人到这里来有什么事?他们说求超度。这他就放心了,来求超度的。你要我怎么做法?只要你答应就行了。行,我答应你。就看到这两个鬼魂踩着他的膝盖、踩着他的肩膀,升天了,就这么容易,什么仪规都没有。这两个走了以后,过了一会儿又来两个,是他过去的太太跟他的小孩,这都死了,走到面前来也是求超度。同样的这个方法,就答应他,看到这两个鬼魂也是踩着肩膀、踩着膝盖升天去了。没有功夫不行!他这个功力就是八年,佛法里常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力用是这么得来的,八载寒窗读《楞严》成就他的方便力。你看冤亲债主、家亲眷属居然就用上,就能从恶道送他到天道去,那比人好多了。这是说明功力。

  所以菩萨有大悲心、有方便,方便才叫究竟。方便是最适当的方法,最简单的方法,最稳当的方法,最快速的方法,方便为究竟是什么?念佛是方便,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可是也要记住,念念要普利众生,不要为自己,范围要大,念念为十法界、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心量这么大,能做得到吗?做得到,只要你用真诚心,你就做到了。如果这里头掺杂一点自私自利,掺杂一点烦恼习气,那你就做不到,把你的功力全都破坏了,一点都不能掺杂。每天在生活、在工作、在待人接物,练什么?练放下执着、放下分别,练这个,这叫真功夫。放不下怎么办?放不下,马上转归阿弥陀佛。古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无论是善念是恶念,都不必去理会,为什么?善念、恶念都不是真的,都是妄念,立刻转变成阿弥陀佛这叫正念。念念普利群生就是念念阿弥陀佛,我把念阿弥陀佛这个功德回向给一切苦难众生,祝福他们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社会安和、天下太平。这个愿好!要知道每个念头都遍法界虚空界,贤首国师在《还源观》上讲的,每个念头都“出生无尽”,每个念头都“含容空有”,就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种心念才叫大乘菩萨。“随缘妙用”那是最高的原则,“威仪有则”是现前要做的榜样,不是为我,为整个社会做好榜样,凡是不好的样子决定不能做。起心动念自己想想我这个念头行不行,如果整个社会都像我这个念头,这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要想想。如果是自私自利,如果是贪瞋痴慢,那还得了吗?这世界会毁掉。为什么会有这个念头?迷惑!觉悟就不会了。觉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做最好的样子,给社会大众做榜样。那就一定要把《弟子规》做到,《感应篇》做到,《十善业》做到,把《沙弥律仪》做到,这是最基本的。这些东西都能做到,这是好样子。

  我们对一切苦难众生的祝福,那不是口号,真正能够实现。处事待人接物,佛教我们的态度,“柔和质直”。无论对什么人,言语要柔和,态度要诚敬,质直是真诚恭敬,自己要学谦卑有礼,要肯定世间没有坏人,这个心非常重要,这个心就是同体大悲心。那个人造五逆十恶罪是一时迷惑,不是真心,是他那个妄心、不善的习气所造成。他的真心本善,他有菩提心,菩提心是他的真心,没有发出来,被烦恼习气盖覆住了;只要把障碍去掉,他本善的真心就现前,他是佛心,他是佛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不能不知道的。你真正明白了,你就没有冤亲债主,冤亲债主全变成佛菩萨,虽然他还没能变得出来,可是在我心里已经变了。你说我们的心多舒畅,我们的心多美好。经上一再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那我们所受用的环境多美好,与别人有没有关系?没关系。如果有关系,那诸佛如来的环境就不好。为什么?诸佛如来永远住实报土,跟我们在一起,他还是住实报土,决定不会受十法界六道的干扰,这才叫得大自在,这才叫证大神通。所以他具足无量神通方便来教化众生。

  四德末后一句“代众生苦”,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他迷得太重、迷的时间太长,我们跟他在一起和光同尘。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从十九岁出家,到八十岁圆寂,六十年的时间,住世,用什么方式?苦行僧,示现那个样子,苦行僧,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三衣一钵,十二年求学,四十九年教学,这是代众生苦,做出这个样子给大家看,真放下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全放下,边都不沾,他真做出来了。所以他老人家教我们,我们自己衡量,体力不行,他那种生活方式我们做不到,我们要常常生惭愧心,生活需求不能太过分,太过分怎么对得起佛陀!我们有没有想到代众生苦?释迦牟尼佛一生的表演,临走的时候还给学生说法,还给后人交代。知恩才真正懂得报恩,不知恩他不晓得报恩。怎么报法?依教奉行。果觉,无始无明断尽了,证到究竟圆满的果报,《华严经》上称为妙觉位。成就这个地位,他得到大圆满,圆满之后,完全为帮助众生回头,帮助众生像自己一样证得大圆满,这叫究竟处。

  “是故继体性宗趣后,而论本经方便胜妙之大力大用”,这是这一章的由来,这是先把“方便力用”这个名词含义说出来。下面再看本经力用,“如《观佛三昧经》云: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垢,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佛到世间,出现在世间,给世间人带来三种殊胜的利益。第一种利益是什么?是教学,言教,身行言教。身要做出样子出来,做出榜样给众生看;再用言说去教化他,说十二部经。这是佛讲经用十二种不同的方式,现在文学里面所讲的体裁,佛讲经有十二种体裁,这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法施利益,这是法布施,这个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垢,暗垢是烦恼,见思烦恼是垢,尘沙烦恼是暗,无明,这一句里面三大类的烦恼统统包括。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被这三种烦恼缠缚住,没法子超越。《华严经》上跟我们讲的妄想分别执着,执着是垢,分别是暗,妄想是无明,这三样东西害得我们无量劫来搞六道生死轮回,苦不堪言!诸位一定要知道,在六道里面,决定是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这要知道。以寿命来讲,人间时间很短,一生能活到一百岁的人不多;纵然活到一百岁,要跟天上相比,跟忉利天相比,忉利天的一天是人间一百年,人间活一百岁,忉利天一天。如果跟四王天相比,四王天的一天是人间五十年,也不过是两天,四王天的两天。这是跟上面比。跟下面比,跟鬼道比,鬼的寿命长。鬼道里面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所以人间祭祀鬼神,初一、十五去祭祀供养,正好是早餐、晚餐,他十五天一次供养,我们人间一个月他们一天。他们的寿命大概活一千岁很平常,你就晓得在鬼道里头不容易出来。那要是堕地狱更麻烦,地狱时差很大,普通的地狱,不是很严重的,从前李老师讲经的时候给我们说,大概是人间二千七百年,地狱的一天,这还不是最长的,你说你想出来多难。时间实在讲,时间、空间都不是真的,是个抽象概念,都是从你意识心里面变现出来的,不同的感受。我们在苦难的时候,度日如年,在欢乐的时候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怎么一下就过去了。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众生对时间观念都是这种性质,苦日子很难熬。

  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教化众生、讲经说法,能帮助众生断烦恼、生智慧。烦恼要不断,智慧不会生,你学习的东西再多是知识,不是智慧。知识不能解决生死问题,不能提升灵性;智慧能,智慧要从清净心生,要从平等心生。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只生烦恼不生智慧。听经学教也不例外,你是不是真的听懂,真的得利益,高明的这些大德一看就清楚,从哪里看?就像印光大师所讲的标准,“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看你的清净心。从哪里看?看你自私自利的程度,看你对名闻利养这种程度。如果你自私自利看得很淡,名闻利养看得很淡,那肯定你听东西真正听到里面的精髓,你得受用。如果你名利心很重,就是佛在这里讲经说法,你也没听进去,为什么?那个障碍障碍住了。不是佛不平等,是每个人自己业障厚薄不一样,业障轻的很容易入门,他听懂,他真得受用,业障深的不行。像我们这业障深重的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长时薰修,天天听,听到二十年、三十年,懂了,入门了。听上四十年、五十年,慢慢契入了,产生法喜,那得受用。现代这个学生学习的态度不行,他什么都听不进去,你看听经听一遍,这个经我听过了;讲第二遍,这个我不要听,这个我听过了。根本就没听懂!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我们现在要是听经听一千遍,哪有不开悟的道理!为什么?一千遍听下来,他心定了,他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生智慧,他就开悟了,他就真能入境界。能入境界浅深,那就是他清净心的程度,他有一分清净他就入一分,有十分清净他就入十分。为什么?佛所说的一切经是从自性流露的,听懂了是你契入自性,是这么回事情。佛的自性跟自己的自性是一个自性,不是两个自性,佛所行的就是自己,佛所说的也是自己的,一定要用自性清净心才能契入。所以断烦恼开智慧,开智慧,还得要怎样?还得要生佛前,你要想稳当快速成就,生佛前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快速成就。你不需要无量劫,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很快就成就,早得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你看看这个利益,如果不是佛出世在这个世间,你得不到。

  第二个利益,“二者,诸佛如来有身相光明,无量妙好。若有众生称念观察,若总相,若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逆,永背三途”。前面是说,这第一条是佛的口业利益众生,这第二条是佛的身业利益众生。诸佛如来身相光明,现在人讲什么?讲磁场,我们中国人讲氛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磁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氛围。你看有人磁场好,我们接触到他的磁场就感受到祥和,能叫你的心安定,妄念就少,头脑就清楚了,这是磁场摄受人。真正有修行、有德行的人不一样。章嘉大师的磁场好,非常明显感触到,进入他住宅的大门,气氛就不一样,进入他的客厅就感到非常安详,非常的舒适,你就有这种感觉,你就不想离开。纵然他一句话不说,也愿意在这里多坐几分钟,享受他的磁场,这就是佛法里面讲身相光明,气功里面是讲气场,他有个场让你感受到。诸佛菩萨他们的身相确实是有利于一切众生的磁场,磁场也会变化,前面说过,因人、因时、因地、因事不一样,都能叫你感觉得妙好,无量妙好,这是自然的,能摄受一切众生。

  若有众生称念观察。称是称名,像我们念佛菩萨名号,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这是称;念是忆念,没有出声,心里面想着,心里面想佛,《圆通章》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念,心里真有。观察,观察是有佛菩萨形相。若总相,若别相。总相是看到佛菩萨全身的相,别相是看他的一部分,或者看他肉髻相,肉髻的无见顶相;或者是看白毫相,眉毛当中有两根白毫卷在一起,像一个珠子一样;或者是观察佛菩萨手印相,这是看别相。无问佛身现在过去,这都不必问他,现在,是佛菩萨住世;过去,那我们可以塑造佛菩萨形像,或者是彩画,画的佛菩萨形像。现在最方便的用照相,我们看到很庄严的佛菩萨像,看得很欢喜,我们把它做成照片,回家一样供养,把这个道场佛菩萨形像带回家供养。皆能除灭众生四重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