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前期艺术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近代前期艺术史-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形象端庄、造型高大的4位圣徒、深沉、坚毅的目光中充满了对伪善和 

    邪恶的仇视,表达了作者反对教廷的坚定信念。 

         丢勒还是一位肖像画的大师,以刻画精细而著称于世,所作《霍尔 

    苏赫肖像》,人物的眼珠上清楚地反射着对面的窗户。画于早年的《自 

    画像》也是一件杰作。丢勒采取正面构图来表现自己,这是极难处理的 

    一种选择。但是,丢勒却通过深邃的双目、严肃的表情、卷曲的长发、 

    扪心的手指等细节描绘,表现了一个正直,刚毅的艺术家和革命者的气 

    质。 

         汉斯·贺尔拜因(1497—1543年)出生在德国奥格斯堡的一个绘画 

    家庭,18岁时来到德国南部的巴塞尔城。这里是全欧的印刷中心,吸引 



①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 年版,第7 页。 


… Page 40…

了许多思想家和人文主义者。贺尔拜因一面为出版商制作插图,一面吸 

收各种学说和知识。1519年加入了当地的画家公会,创作了大量的壁画、 

肖像画、祭坛画和图书插画。1526年,受鹿特丹著名人文学者埃拉斯莫 

的举荐,来到英国结织了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爵士,进而受到英王 

亨利八世的赏识。1528年回到巴塞尔,继续制作版画。1532年他再次来 

到英国,担任亨利八世的宫廷画家,画了许多皇室和贵族的肖像画。1542 

年因鼠疫死于伦敦。 

     贺尔拜因的主要成就在于肖像画。早期的优秀作品有 《巴塞尔市长 

雅各布·梅耶》、《彭尼瓦希·阿麦巴赫》、《埃拉斯莫》、《托马斯·莫 

尔》、《天文学家》、《抱松鼠的妇女》等。其中,最著名的要属那两 

幅人文主义者的肖像画。 

      《托马斯·莫尔》是以《乌托邦》一书而负盛名的著名空想社会主 

义者莫尔的肖像。莫尔曾出任亨利八世的首相。但莫尔还是一位有理想、 

有骨气的人文主义者,他因厌恶亨利八世的淫欲而辞职,后又因抗议亨 

利八世独揽教权的独裁行为而被砍头。贺尔拜因所作的《托马斯·莫尔》, 

就充分地表现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那富有理想而又坚毅果敢的性格。《埃 

拉斯莫》是荷兰人文主义者埃拉斯莫的肖像,他的长篇讽刺文学《愚人 

颂》,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抨击了教会的虚伪和偏见,对现 

实生活则给予充分的肯定,对西欧反封建的斗争特别是对德国的宗教改 

革运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贺尔拜因采取1/2的角度,描绘了埃拉斯莫 

垂目著书的侧面,表现出他那亲切专注、安祥温厚的学者神情和执著坚 

定、平稳深沉的高雅气派。 

     在第二次去英国之前,贺尔拜因面对亲人创作了 《画家之妻及子女 

像》,表达了画家内心深处的眷恋情怀。在英国所作的《亨利八世》、 

 《王后肖像》、《丹麦公主》等作品,多是珠光宝气或傲慢残忍的形象, 

另如《法国公使》、《商人希斯汉》、《驯鹰者》等画作,则更加出色。 

此外,贺尔拜因的宗教画《墓中的基督》、《达姆斯塔得的圣母》、木 

刻组画《死神的舞蹈》,也是震撼灵魂的力作。 

     马提亚斯·格吕奈瓦尔德(1450—1529年)是活动在阿尔萨斯的画 

家,曾任美因兹红衣主教的宫廷画家,因为同情宗教改革和农民起义被 

解除职务。最著名的作品是 《埃森海姆祭坛画》,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 

督占据了画面的中间部位,他那僵硬的尸体令人惊惧而悲愤,整个画面 

阴沉压抑,具有浓烈的悲剧气氛。 

     卢卡斯·卡拉纳赫 (1472—1553年)主要活动在北部的萨克森州, 

1505年后担任维滕贝格的宫廷画家,并兼任该市市长。他也是宗教改革 

的积极活动家,又是出色的肖像和风景画家,为当时的人文主义者和宗 

教改革领袖画了不少肖像,如 《马丁·路德与麦朗赫顿》和 《约翰·库 

斯宾宁》等等。 

     正当版画和肖像画出奇制胜之时,德国的雕刻也由晚期的哥特式格 

调发展为文艺复兴风格。出现了里门施奈德,克拉夫特等一批杰出的雕 

刻家。 

     蒂尔曼·里门施奈德(约1455—1531年),1483年至逝世都在维尔 

茨堡工作,并在1520至1521年担任该市市长。1525年曾支持农民战争, 

失败后残遭毒打。他是一位坚定的人文主义者和出色的雕刻家,其作品 


… Page 41…

都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精品,《迈德布隆哀悼基督祭坛》被称为 

他创作生涯的永恒的纪念碑。 

     亚当·克拉夫特(约1455—1509年)的雕刻《掌拜师傅》,真实地 

刻画了当时德国商业、文化中心纽伦堡那火热的世俗生活。汉斯·维滕 

 (约1485—?)的 《郁金香布道坛》,以独特的造型,将幻想与现实, 

装饰与人物完美地统一起来,形成优美生动的杰作。彼得·菲舍尔 (约 

1460—1529年)父子所领导的铸铜作坊也有许多传世之作,产生了很大 

的影响。 

     由于宗教改革蜕化为教派混战和农民革命的失败,德国的封建势力 

重新抬头,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的浪潮也逐渐低落,经由丢勒和贺尔拜 

因所达到的艺术高峰也随之衰落了。 



                    4。法国和西班牙文艺复兴美术 



     公元15世纪,法国正处于政治、宗教的动乱之中,英国人又趁机侵 

入北部,使法国分裂为勃艮第地区、布尔日地区和北部的英国占领区等3 

个领地。由于法国人素有热爱艺术的传统,因而在社会动荡中仍沿着塞 

纳河引入了意大利美术和佛兰德斯美术,出现了以第戎、里昂、阿维尼 

翁为中心的法国文艺复兴美术的主流,产生出富盖、古戎、柯隆波等具 

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优秀艺术家和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来。15世纪末 

以后,法国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高利贷和 

国家包税制而与王权相互依附,逐渐走上了资产阶级贵族化的道路,因 

此法国的美术也带有贵族化的倾向,缺少意大利、尼德兰和德国美术那 

样的振撼力量,但又作出了反映本民族时代风情的艺术贡献。 

     让·富盖 (1420—1480年)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画家。他出 

生在法国中部地区的图尔,早年在家乡从事美术创作。1440年至 1445 

年移居巴黎,后来到意大利访问,受到了“巨人”艺术的熏陶。大约在 

1447年,应邀为罗马教皇朱利四世画肖像,显示出特有的才能,从此为 

法王服务,1475年获得“御前美术家”的称号。50年代前后,富盖创作 

了《查理七世肖像》、《首相居文纳·德兹·尤桑肖像》、《财政监督 

官雪佛莱肖像》等大批肖像画,显示出画家在写实和心理刻画上的卓越 

技巧。他创作的油画《圣母和天使》、《祈祷书》和《默伦双联祭坛画》, 

使法国美术别开生面。 《圣母和天使》是画家油画作品最精彩的一幅。 

画中的圣母玛利亚毫无神秘色彩,而是法国上流社会的一位贵妇人形 

象。她容貌美丽,头戴珠冠,身披貂皮斗篷,敞开着的胸衣裸露出细腻 

的胸乳;与意大利和尼德兰人笔下的圣母相比,没有那种理想化的朴素、 

温雅和亲切之感,但具有尊贵和高傲的气质;画家运用严格多变的几何 

形体和抽象化的色彩来表现人物形象,精确的造型本领使人一目了然。 

     富盖的主要成就还表现在微型画上,并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微型画 

派,对法国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微型画的主要形式 

是书籍插图,题材来自于骑士文学宗教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故事。俄罗 

斯的美术史学家阿尔巴托夫对他的微型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 

在描绘风景上“富盖是胜过他的尼德兰和德国的同时代人的。”《宣判 

阿朗森公爵》是画家最著名的微型作品,在狭小的菱形图面上画有近百 


… Page 42…

个人物,个个都栩栩如生,阿尔巴托夫说:“富盖的这幅袖珍画,只有 

凡·埃克的作品才能够同它媲美。” 

     古戎 (1510—1572年)是法国杰出的雕刻家、建筑家和画家。他出 

生在巴黎,1543年前在巴黎工作。后来回到巴黎,为法王完成了不少订 

货。因为他参加了加尔文教而遭到迫害,于60年代逃亡国外,据说死在 

了意大利。古戎善于吸收古典作品、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作品和法国哥 

特艺术的精华,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他是法兰西雕刻艺术 

的代表人物,以其流畅的线条和典雅优美的格调而著称于世。古戎留下 

的作品有《基督入棺》、《四使徒》、《水神喷泉》、《山泽女神》、 

 《无罪者喷泉》等有限的几种。 

      《水神喷泉》是一座石浮雕,与格斯柯共同完成,作于1547年至1549 

年。其中塑造了半人半鱼的海神,乘风破浪的女神,手执瓦罐的火神和 

小爱神丘比特等神话人物。作品表现出神话故事的戏剧性情节,人物形 

态复杂多变,服饰飘逸多褶并有透明感,透过薄薄的衣衫,好像能看到 

丰满圆润的肌肤,这些特征,都是古戎雕刻艺术的基本风格。 

      《山泽女神》又称《泉》,是巴黎喷水池的一组浮雕,分刻在6块 

石碑上,合起来构成完美的作品。雕刻家以超凡脱俗的技能塑造出6位 

少女举起水罐进行冲洗的优美姿态,洋溢着中世纪所没有的娇媚的少女 

身姿,歌颂了青春生命的女性美,表达出艺术家炽热的人文主义情怀。 

     此外,柯隆波(1431—1512年)的雕塑《圣乔治屠龙》以及作于南 

特大教堂和弗朗索瓦两墓地的雕像,都以高雅和强烈的力量表明了法国 

美术从复兴到古典的过渡。 

     西班牙的文艺复兴美术始于15世纪。由于意大利和尼德兰美术的重 

大影响,踊现出费尔列尔·巴索、哈依姆·乌格特、哈依姆·费尔列尔 

等文艺复兴美术的先驱者。 

     16世纪上半期,查理五世大力提倡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艺术,不少西 

班牙画家前往意大利学习深造,同时也有一些意大利画家前来西班牙供 

职。这一时期,是西班牙较为开放的一段岁月,人文主义思想也比较活 

跃。在绘画创作上出现了彼得罗·贝鲁盖特、阿连赫·费尔南德斯、华 

内斯等著名代表,还有优秀的雕刻家阿劳索·贝鲁盖特。但是,西班牙 

的宗教势力和封建制度比意大利顽强得多,因而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思想 

始终未能在西班牙扎根。从1556年开始,西班牙进入保守时期,人文主 

义思想被加以禁止,腓力二世国王也把艺术视为巩固王权的御用工具。 

当时,著名的宫廷画家有桑切斯·科埃里奥(约1531—1588年)及其弟 

子巴道哈·克鲁斯 (1551—1608年),他们的作品具有固定的姿势、外 

形端庄华丽,但内心刻画明显不足。著名的埃斯库里亚尔修道院 (1567 

—1583年)则是显示王权至上的建筑艺术的象征。同时,在意大利的影 

响下,路易斯·莫拉莱斯(约1510—1586年)等人也出现了样式主义的 

艺术倾向。他们的作品强调变形,还带有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16世纪下半期,埃尔·格列柯(1514—1614年)脱颖而出。他来自 

希腊的克里特岛,因而人称“格列柯”,意即“希腊人”。1577年,他 

来到西班牙,在托莱多城定居,开始了新的创作生涯,成为地方画派中 

最出色的著名画家。 

     格列柯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画家,但思想上充满了矛盾。他对西班牙 


… Page 43…

的上层社会深怀不满,但又跳不出贵族的生活圈子,因此作品中常常流 

露出苦闷、沉思、怀疑和骚动不安的情绪。作于1586年至1588年的《奥 

尔加斯伯爵的下葬》,是一幅重要的代表作。题材取自历史上的传说: 

1323年,人们正在安葬已故的奥尔加斯伯爵;突然,从天上降临两位圣 

人,他们身穿金色的衣服,步入人群之中把伯爵的尸体抱起置入石棺; 

在场的人们大惊失色,有的念诵经文,有的举目苍天,有的连声惊叹…… 

这幅作品既描绘了奇迹的出现,但又无人相信奇迹,旨在表现人们复杂 

矛盾的心理活动,极为典型地反映出画家本人的心绪,自然地把人们引 

向对现实社会的怀疑和思考,影射正在崩溃的西班牙旧贵族世界的真实 

面目。这是同时代任何一位样式主义画家都无法作到的,格列柯画作的 

意义也正在这里。 

     另外,1570年至1575年创作的《吹火的孩子》和《把商贩赶出圣殿》, 

1577年的《圣母升天》,1580年的《圣莫里斯的殉教》,1610年至1614 

年的《圣徒彼得和圣徒保罗》和《揭开第五印》、《劳孔》、《托莱多 

风景》,以及1577—1578年创作的《伊罗尼姆·德·库埃瓦斯肖像》, 

1600年至1601年的《宗教法官格瓦拉肖像》等,也是格列柯画作中的优 

秀代表。 


… Page 44…

                         三、莎士比亚与文艺复兴戏剧 

         公元15世纪下半叶,强劲的文艺复兴运动席卷了欧洲各国。以人文 

    主义精神为本质特征的欧洲戏剧也同文艺复兴美术一样呈现出高度繁荣 

    的盛况,成为继古希腊戏剧之后欧洲戏剧史上的第二个表演艺术的高 

    峰。这一时期的戏剧艺术,以意大利为先导,英国和西班牙为主流。主 

    要代表人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