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的早期阶段,以佛罗伦萨画派的形成和成就为基本特征。佛罗伦萨是
当时意大利的绘画和雕刻中心,马萨乔、基培尔提、多那泰罗、布鲁涅
列斯奇、乌切洛、安日利科、菲利浦·利比、委罗基奥、安·波拉尤奥
洛、基兰达约、曼坦那、波提切利等艺术家是主要代表。他们在人文主
义思想的主导下,运用自然科学成果,以写实的态度和准确、逼真的艺
术追求,繁荣了意大利的美术创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奠定了意大利文
艺复兴美术的基础。他们所确立的现实主义法则成为整个文艺复兴美术
的主流。15世纪中叶至16世纪中叶偏后是第三阶段,史称意大利文艺复
兴盛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大师,经由佛罗伦萨纷
纷来到罗马,创作出一批可谓空前绝后的力作,并且形成了与其他画派
明显不同的独特风格,因而被称之为罗马画派。他们的作品不像其他画
派那样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而是具有伟大的纪念碑式的特点;他们所
创作的艺术形象真实、生动、洗练,没有任何神秘色彩和宗教气氛,几
乎完全世俗化了;他们都精于对自然的本质和总体的把握,不再拘泥于
解剖、透视的绝对准确,而是使细节服从于整体、真实性服从于艺术法
则,因而是理想和真实的统一。第四个阶段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的晚
期,创作的中心也从罗马转到了威尼斯,并在16世纪中叶进入了“黄金
时代”。乔尔乔内和提香等人将色彩艳丽的绘画风格发展到了顶点,形
成了富丽华美的威尼斯画派。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模仿矫饰风气的漫
延,此后的意大利画坛也就成了强弩之末了。
(1)佛罗伦萨绘画的第三代代表
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期,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便是从这里发端并传播开来的。经过14世纪人
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文艺复兴美术也开始破土发芽,迎着社会变革的风
浪成长起来。乔托(约1266—1377年)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他创
立的现实主义原则,超越了一般技法的意义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观
念,对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公元1420年前后,建筑
师布鲁内来斯基、雕塑家多那泰罗、画家马萨乔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
艺复兴的来临。马萨乔被认为是第二代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和发
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并将解剖学、透视学运用到绘画中来。他的艺术
… Page 15…
原则不仅成为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的典范,而且也对欧洲现实主义绘画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波提切利则是佛罗伦萨画家中的最后一位大师和佛
罗伦萨画派中第3代画家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文艺复兴盛期开始的第
一位画家。
桑德罗·波提切利(1444—1510年),出生在佛罗伦萨的一个鞋匠
之家,幼年被送到首饰作坊学习金银细工;后来又向菲列普·李庇学习
绘画,还在委罗基奥和波拉约诺的作坊里当过助手。他的画作,注重线
条造型,强调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明艳的色彩。题材多取自文学作品
和古代神话传说,但却自由地抒发个性和世俗感情。他汲取古典作品的
精华和佛罗佛萨其他艺术家的特长,加以总结提高以至大成。他在美术
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以异教题材打破了《圣经》题材的限定,并采用裸
体形象入画,赢得了表现人文精神的最大自由权利。 《春》、《维纳斯
的诞生》和《诽谤》是其画作中的典型代表。
《春》作于1478年,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画作长314厘米,
宽202。9厘米。取材于同代诗人波利西安诺的寓言诗《吉奥斯特纳》,
因而《春》也是一幅寓意画:在开满鲜花的林间草地上,端庄文静而略
带羞涩的维纳斯出现在画面中央,她是美和爱的化身,在她的召唤下,
春天降临了。左边的信使之神麦丘利向人间通报这一美好的消息,他身
披红衣,腰间佩带短刀,伸向上方的右手正在用法杖驱赶冬天的残云。
右边的春神芙露娜身着轻薄绸纱,嘴里衔着香草和鲜花;从天而降的风
神塞菲尔穿着象征飘流气体的兰色披风,他鼓起面腮吹动风势,将芙露
娜推向人间;春神在风中飘然而行,花瓣撤落在花神的身上。花神头戴
花冠,身穿绣满丁香花和玫瑰花的绣衣,右手从衣兜里掏出花瓣洒向大
地。倾刻之间,乌云随风散去,百花飘香,万木争荣,果实累累。在维
纳斯的右边是美丽、青春、欢乐3位女神;她们身穿透明的沙衣,跳着
优美轻盈的舞姿。在维纳斯的头上飞来了爱神丘比特,他蒙着双眼;正
向3位女神发射那爱情的魔箭。这幅构思独特,富于想象的画作,用人
物形象来象征春天的景物和美好的理想,画家以典雅优美的装饰造型、
生动的线条和明艳的色彩,创造出一种新颖而又独特的风格,被誉为是
西方绘画史上的空前杰作。
《维纳斯的诞生》作于1485年。现藏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画作
长283厘米,宽175厘米。它也是根据《吉奥斯纳》而作,是《春》的
姊妹篇。同样赞美了青春和生命。维纳斯是古典神话中的美神和爱神,
传说她诞生在爱琴海的波涛之中,出生时即已成年,隐含着天生而又完
美无缺的用意。画面的中间部位,裸体的维纳斯宛如一位珍珠转化的仙
女,从漂亮的大贝壳中舒身站起,漂浮在兰色的海面上;翱翔在天上的
春神和风神展开翅膀洒落着纷飞的鲜花,把贝壳和女神轻轻地吹向岸
边;身着华丽服装的时辰女神快步从林中迎出,张开红色的绣花斗篷正
准备为美神维纳斯穿着;所有的生命都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之中,海洋的
波涛在维纳斯的身后发出阵阵的节奏,好像在为维纳斯祝福和送行。这
幅画具有大气般的澄清感,线条优美纯熟,色彩鲜艳透明;从海中诞生
的女神身材修长,容貌秀美,脸部表情高尚,眼睛凝视着远方,对未来
充满了幻想;她像一位新时代的天使,把美好和幸福带到了人间。因而
它刚一出现,就博得了市民阶层的欢心。古希腊罗马艺术中美丽的维纳
… Page 16…
斯女神,在中世纪被视作“异教的女妖”而横遭焚毁,现在波提切利则
把她作为向宗教神学挑战的光辉形象,奉献给市民阶层和伟大的时代。
这个被认为美术史上最优雅的裸体,并不像后来某些画家所表现的那种
华丽丰艳、生命力过剩的少妇,而是天真无邪、自然优美,特别是那双
出神而又略带忧伤的大眼,更富有纯洁、真稚的美感。维纳斯的塑造基
本上是写实的,但在脖子、头发、手、足等局部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以突出形象的精神美,流露出画家的思想和信念。
《诽谤》是波提切利晚年的作品,约完成于1494年,现藏佛罗伦萨
乌菲齐博物馆。画长91。8厘米,宽61。9厘米。创作的目的显然是为了
伸张正义,但却流露出向宗教回归的情绪。波提切利长时间在美第奇家
族的贵族圈子里从事创作,他目睹了新贵族在权力和金钱面前的道德败
坏,因而产生了内心的忧伤和不安。当1494年法国侵略军进犯佛罗伦萨、
美第奇家族卖身投靠时,波提切利便义无反顾地站在了驱逐美第奇家族
的贫苦穷人一边。维护民族利益和穷人利益的领导者萨伏那罗拉是一位
僧侣,为了纯洁宗教和端正道德,他也排斥古典文化和人文主义的异教
艺术。在民族耻辱和道德危机的灾害面前,波提切利焚毁了自己的一些
作品,选择了萨伏那罗拉及其所从事的斗争,产生了宗教回归的倾向。4
年以后,美第奇家族得以复辟,罗马教皇将萨伏那罗拉判罪,烧死在佛
罗伦萨。在这种背景下,波提切利创作了《诽谤》。题材出自一个寓言
脚本,主题是表现真理正在遭受迫害。画面背景是在一间古典建筑的大
厅里,长着两只驴耳朵的法官坐在左边的审判台上,“无知”和“轻信”
扯着他的长耳朵正在进行诬告;画面中央,“嫉妒”身穿黑服指着法官
的鼻子正控告无辜者,无辜者赤身裸体,被手执火把的“叛变”抓着头
发拖进了大厅;“虚伪”和“欺骗”赶过来给“叛变”梳妆打扮;一个
象征真理的裸体少女,举手仰望苍天,显得十分孤立、脆弱,越发显出
邪恶势力的嚣张;在“真理”的身后是那个身穿黑袍正在溜走的丑恶巫
婆,她就是“诽谤”,阴险的面孔正畏惧不安地斜对着“真理”。整个
画面的气氛显得窒息、紧张,线条和色彩也失去了往昔的光辉。这幅画
作鞭笞了封建势力的虚伪和残暴,展示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追
求,成为波提切利晚年的杰作。
波提切利是15世纪末佛罗伦萨画派的杰出代表,与他同期的本派艺
术家还有画家安东尼奥·波拉约奥洛(约1429—1498年)、底曼尼可·基
兰达约(1435—1488年)、雕塑家、画家和工艺美术家安得瑞尔·委罗
基奥 (1435—1488年)。此外,翁布里亚画派和帕都亚画派也深受佛罗
伦萨画派的影响,出现了弗朗切斯卡和曼坦尼亚等出色画家。
(2)达·芬奇等人的天才绘画
进入16世纪后,佛罗伦萨在剧烈的社会动荡中日渐衰落,意大利的
政治、文化中心也转向罗马、米兰和威尼斯,出现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
度繁荣和鼎盛局面。从根本上说,这个时期的艺术辉煌,是文艺复兴运
动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然,社会环境的某些变化也为艺术的繁荣提
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由于佛罗伦萨的衰落,罗马教皇的权力得以提
高,便广揽人才、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许多著名艺术家应召而至,参与
了梵蒂冈宫殿的建造。
… Page 17…
其次,考古学和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坚定了
人们的科学信念,产生了巨大的创作激情。例如1479年发现的古希腊雕
像“阿波罗”,1506年出土的“劳孔”,1546年发现的“公牛”等等。
这些作品的水平之高令罗马艺术家惊喜不已,而“太阳中心说”的确立
更加坚定了反抗神学的信念。
最后,行会制度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中世纪以来,手工业行
会自发地把工匠们组织在一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行会机构。那时,雕
刻家、建筑师、石匠和瓦匠属于同一个行会;画家则属于医生和药剂师
的行会,因而他们都掌握解剖学的知识,但也容易抑制艺术家个性的发
展。到了16世纪,由于贵族的提倡,行会制度被独立的个人作坊所代替,
艺术(来源于行会,原意指手艺、技巧)才独立出来,艺术家的地位也
大为提高。行会虽依然存在,但已约束不了艺术作坊的发展。在贵族资
助下的个人作坊,为艺术家提供了安身立业之所,集中了达·芬奇、米
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无与伦比的艺术巨匠。
“文艺复兴三杰”的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进入了成熟
时期。他们在全面总结古典美术和15世纪以来的艺术成果的基础上,把
亲身的美术创作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达·芬奇简直是一位“万能天
才”。他的画作博大精深、富于哲理,擅长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人物
感情细腻入微;米开朗基罗称得上是“全能的美术”家,其作品雄浑豪
放、宏伟强劲,充满奋进的激情,绘画也具有雕塑感,被誉为“市民英
雄的创造者”;拉斐尔的画作秀美、典雅、和谐,形象完美,艺术史称
他为“画圣”,但思想性较为逊色。对于3位大师的艺术特色,吴泽义
先生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他说:“有一位美术史家对三位艺术大师的艺
术特色作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他说: ‘如果把达·芬奇的艺术比作
不可知的海底的深度,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则是高山的峻岭。与此相对照,
拉斐尔的画,不是可以说象是广阔展开的明朗的原野吗?’ ……总之,
这三位艺术巨匠的艺术特点,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顺序,
可以概括为精深、宏伟、秀丽六个大字。”
① “万能天才”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
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亚诺河畔的芬奇镇,父亲是一位律师。大约在14岁
那年,芬奇一家迁居佛罗伦萨,少年芬奇也被著名的艺术家委罗基奥收
为弟子。1472年,年仅20岁的达·芬奇便以卓越的绘画才能加入了佛罗
伦萨画家行会,但仍留在老师身边作助手。在创作 《约翰为基督洗礼》
的画作中,芬奇代替老师画了一个小天使,由于超过了老师画的其他所
有人物,竟使著名的老艺术家从此放弃画笔而专事雕塑。芬奇具有强烈
的求知欲,在学习美术的同时还如醉如痴地开拓其他知识领域。他观察
天体,在笔记上写下了“太阳是不动的”判断,几乎与哥白尼(1473—
1543年)同时发现了“太阳中心说”,敢与“神造日月,使之绕地而行”
的圣经相对抗;他无视宗教的禁律,亲手解剖过30多具尸体,并首次发
现了胎儿在母体中的生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