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生活习俗史-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祷,赞颂他的美德和业绩。在这种场合一般要宰牲。 

     在伊拉克的其他地区,亡者入殓,灵柩被抬到清真寺,为亡灵祝祷,然 

后再送殡到墓地。灵柩朝向克尔白方向,毛拉在靠近亡者头部处诵念《古兰 

经》的一些章节,祷毕后落土安葬。此后治丧持续三天或七天。请前来吊唁 

的人用晚餐,送上苦咖啡和烟。妇女们则另居一室,她们一边号丧一边批颊。 

按照礼俗,亡者家属中的男子七天内留须不剃,在亡者去世后40天或稍长的 

时间内,举办圣会,诵念经文,赞颂先知。 


… Page 84…

                        七、拉丁美洲——一个整体 



     在大洋彼岸有这样一片广袤的大陆,勤劳、智慧的人民世世代代在那里 

生息和劳动,在从事生产和社会斗争的漫长岁月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为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这个大陆就是拉丁美洲。 

     文化领域的错综复杂,古代文明的各个分支令人眼花缭乱,历史经历包 

括了不同阶段,殖民统治的长期存在,各个移民群体的出现,许许多多的表 

面现象都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这是一个分散的大陆。的确,拉丁美洲的这 

一整体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并非规则地分布于所有国家和这些国家的所有地 

区,但这些都犹如光谱上的各种颜色,最终组成了拉丁美洲文明这个统一的 

光束。异彩纷呈的生活习俗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 

     首先印第安人做为拉美最早的居民,他们的生活习俗是由于特定的自然 

环境而产生的。300年的殖民地的历史,欧洲文化大量涌入,尤其是葡萄牙 

和西班牙,以后是北美,在政治和经济上成为主体,又不可避免地在生活习 

俗方面,带来了一些变化。 



                          1。墨西哥和中美洲各国 



     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之一,它地处北美大陆,但在历史命运、 

语言和文化上都与中南美各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1910—1917年,爆发了一场反帝、民主的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国家正式 

命名为墨西哥合众国,但墨西哥的生活习俗却应从它复杂的历史中去追根溯 

源。在生活中,在一切文化现象中,表现出的是西班牙成份和印第安成份交 

织在一起,这种交织现象产生了某种新的东西——这就是独特的墨西哥文 

化,它既不同于印第安各族的文化,也不同于西班牙的文化。 

     资产阶级国家建立之后,农业仍决定着墨西哥的经济,所以它的居民, 

居民的生活习俗都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土地相连。 

     玉米不仅是墨西哥的传统作物,而且一直是最多和最重要的农业作物, 

使墨西哥人形成了以玉米为其特色的饮食习俗。玉米几乎在各处都是食物的 

基础。玉米小饼,墨西哥人称为“托尔蒂利亚”。是墨西哥食品中历史最悠 

久,食用最普遍的大众食品。无论是印第安人,还是农村和城镇的居民均以 

此为主食。这种饼用玉米面烘烤而成,碗口大小,厚薄约二三毫米,传统的 

制作工具是:一只长方形,中间微凹,带有3只撑脚,放在地上略向前倾的 

石磨盘,称为“梅塔特”;一根中间略粗于两端的石面杖,称为“梅特拉尔 

皮尔”;一只圆形扁平的土质烤盘,称为“科马尔”。制作方法是这样的: 

先把干玉米粒放在石灰水或草木灰水中浸泡一夜,以易脱皮,然后把玉米粒 

放在石磨盘上,用石面杖碾磨,通常由妇女跪在地上磨面,最后抓一团磨好 

的玉米面用两手掌来回拍打做成薄饼,放在烤盘上烤熟。这种制作方法给妇 

女们带来了繁重的劳动。最普通的食用方法是用小饼包上各种菜肉或奶酪 

馅,加拌辣椒,卷成筒状,称为“塔科”,很多印第安人和农村贫苦居民经 

常一日三餐只有菜豆糊和辣椒做馅;在城镇,人们则用玉米小饼包着各种荤 

素馅料,有的还经过油炸,做成形状各异的风味小吃。除了玉米小饼还有多 

种玉米食品,玉米棕子也是人们喜爱的家常食品,是以拌油的玉米面为主料, 

内夹肉块或其它熟菜为辅料,外面用玉米苞叶或芭蕉叶做皮包扎而成,形状 


… Page 85…

多为长方形,隔水蒸或用水煮熟后食用。“阿托莱”也是一种玉米食品。把 

玉米面用水或牛奶调和,煮沸即成。可以放入糖做成甜糊,用桂皮增加香味, 

用淀粉凝固成豆腐状。“波索菜”,是一种玉米汤菜,把玉米粒和猪肉放入 

调好味的汤里烧煮,直至玉米爆成花。“波索尔”,一种玉米冷饮。把玉米 

面掺入凉水调匀,用瓜瓢做成的匙舀着喝。除玉米外,豆类也在饮食中起着 

很大的作用。在北方牧区,奶酪在居民的食谱中占有首要位置,在沿海地区, 

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海产生活的,除了鱼之外,各种海生动物都被作为食 

物,炸小虾,章鱼肉切小煮等均为美味。总的来说,墨西哥菜肴是在印第安 

传统菜基础上,吸收西班牙烹饪技术后发展起来的,味道以辣为主,玉米、 

菜豆和辣椒是膳食的三大基本原料。仙人掌食品是其最为独特的一种。其叶 

片和嫩牙可作为蔬菜,配制各种凉菜,还可清煮、干炒、或加入胡椒、大蒜 

红焖。仙人掌的果实称为“图纳”,大如鹅蛋,汁多味甘,是有些地区人们 

的主要水果。 

     墨西哥最普通的民族饮料是“普尔克”,是一种十分淡的酒精饮料,白 

色,略浊,有怪味,当地居民大量饮用,对健康有很大害处。有些地方则把 

 “普尔克”蒸馏为“特基拉”(类似伏特加酒)。用龙舌兰叶粕酿造的这种 

特基拉酒被列为国酒,价格昂贵。 

     龙舌兰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作物,不但可以提取饮料和糖汁,还可以 

用于各种用途。嫩的叶子作为食物,较老的叶子用来盖屋顶,从根部提取治 

梅毒的药剂,过去还用它的刺作箭镞。 

     墨西哥的现代民族服装是印第安式样和西班牙式样长期混合的结果。墨 

西哥男子穿棉布衬衣和裤子。在南部地区,通常是白色的,往往还在肩上披 

一块专门的斗篷——“萨拉佩”,有多种色彩,并配有丰富的图案,中间还 

有一个套头的孔,白天做斗篷,晚上就当被子。宽边草帽是男子服装中不可 

缺少的部分,既可遮阳,也可当作雨伞。构成女子服装基础的是薄棉布短衫 

和很窄的裙子。外衣叫“雷博索”,是一种特别花色的,通常是小条纹的, 

多用披巾,天气炎热时,遮在头上挡阳;也用来背孩子和各种东西。妇女用 

项珠串和耳环为装饰。居民中的富有者,特别是住在城市中的,更多的是欧 

美的摩登款式。“恰罗”,一种骑士的服装,则是一种相当华丽和纯粹民族 

形式,只有富人穿着。这种服装包括:紧身的黑皮裤,高跟的圆头黑皮靴, 

白色的软衬衣,黑领带,以及短礼服或饰有银扣子和银丝带的上衣。头上戴 

着有刺绣或皮花装饰的大帽子。整套服装合乎西班牙风格的特有华丽和东方 

奢侈的色彩,价格自然昂贵。 

     1918—1945年,这一段时期的墨西哥人大多还是住在乡村和小城镇中。 

乡村基本上是同一种面貌,面积不大,排列紧密。中央通常是一个广场,矗 

立着教堂,有一个类似街心花园的地方,设有水井和喷泉,还有集市。广场 

的附近有乡机关、学校和最富有的人家的住房。广场到四郊均有街道和胡同 

相接,总之,谁家富裕,谁就住得离中心最近。别的形式的居民点,多依自 

然环境。在尤卡坦,有分散在森林中的独家院,房屋四周为耕地。地主大院 

一般都筑有石头围墙。建房材料多样,如泥、土坯、石头、木料、稻草等等, 

大多是根据各地的不同条件。穷人家的茅屋是单间,陈设极为简陋,往往用 

席子铺床,南方则只有吊床,常见的日用品有:大水壶、必备的谷磨、若干 

木制器皿等。富人的房屋,则宽大舒适,建设风格是由殖民者从西班牙带入 

的,并在印第安人的建筑方式下有所改变。 


… Page 86…

     生活的艰苦,使节日和娱乐成为广大群众暂时回避的唯一方式。墨西哥 

信奉天主教,自然其中的宗教节日活动最多。 

     每一个地方公社都有自己的年节——“菲耶斯塔”,这是当地神灵的节 

日。经过长期准备的节日,除了有宗教的祈祷仪式、请客、音乐和舞蹈之外, 

还要举行各种各样的古老仪式,表演戏曲、哑剧。 

      “波萨达”是圣诞节墨西哥民间开展的一项宗教活动,通常在每年12 

月16日至24日举行,“波萨达”意为投宿。在节日期间,村民们每天晚上 

举行宗教游行,人们抬着何塞和玛利亚的圣像,手持蜡烛,唱着圣母颂,挨 

家挨户“找寻客店”。到了第九户,主人才启门迎接,人们一拥而入,把圣 

像安放在早已搭好的圣坛上,布置了一个圣婴诞生的场面。这样的活动要连 

续进行9天,象征何塞和玛利亚的9天之行。 

     每年的6月29日,是天主教的圣彼得和圣保罗日,各地的天主教徒均要 

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在墨西哥纳亚里特州梅斯卡尔蒂坦湖区,当地渔民以古 

老的圣船节为庆典,主要内容为举行象征性的“圣徒”划船比赛,比赛的结 

果总是渔民守护神圣彼得胜利。圣像上岸后,由当地市长将带有金色大虾的 

红绸带披挂在圣彼得像上,两座圣像被抬回到教堂门口时,还要举行欢迎仪 

式。晚上居民上街游行,庆祝圣彼得的胜利。 

     无论什么样的节日,墨西哥人都是以他们特有的欢乐、热闹而五光十色 

的场面,游行、焰火等加以庆祝。 

     其它的民间娱乐最具特色的是斗牛。这个风俗是西班牙人在墨西哥出现 

后立即从西班牙传入的,现代,则早已演变为墨西哥民族传统表演了。斗鸡 

盛行于整个墨西哥。墨西哥人还喜爱普通赛马、魔术赛马以及特技马术。 

     墨西哥还有一种特有的音乐文化现象,那便是流动的民间乐队,被称为 

 “马里亚契”,一般由3~12名乐师组成,流浪于各个城市和乡村,一般到 

集市、婚礼上演奏,所使用的乐器有吉它、竖琴、提琴等。所演奏的歌曲各 

种各样,但大部分曲调带有西班牙民间音乐的痕迹。 

     中美其它国家均为农业国,玉米都是他们的基本粮食,在饮食习俗上与 

墨西哥基本相似。 

     危地马拉人的服装,特别是节日服装,颇具特色。印第安农民在节日中 

穿着传统的印第安服装,是用自家织的布做成,但十分美丽,条纹的花布长 

裙和有鲜艳刺绣的短上衣,是妇女们的主要服装,图案的风格和色彩,条纹 

的配置,不仅不同的印第安民族不同,而且每个不同的村落也有其与众不同 

之处。这一点在男子的服装上更具特色。穿着最漂亮的是契契卡斯特南戈的 

男子们:黑色短上衣和特种剪裁的长及膝下的黑裤,边上镶宽宽的红缨穗, 

背上和胸前均有红色的绣花,用一条宽红布做腰带。据1950年的一项调查, 

四分之三以上的危地马拉的居民是打赤脚的。 

     洪都拉斯也是个落后的农业国,香蕉的种植面积占中美七国之首。乡村 

的居住状况还象印第安人的村落,房屋用禾草盖成双斜面的屋顶,通常是在 

编成的篱笆上涂泥为墙,也有用土坯砌墙和用瓦盖屋顶的房屋,房屋的前面, 

通常是用三根柱子支成的一个廊檐。 

     萨尔瓦多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于美国,是一个工业不发达的农业国,咖啡 

几乎占了共和国出口额的84%。城市建筑受现代欧洲和北美风格的影响很 

大。许多印第安民族的部分生活习俗已西班牙化,而且在乡村地区可以看到 

的古老节日,也保留着西班牙古老文化的一些很独特的传统。例如,农民们 


… Page 87…

一直表演着古老台词的神秘剧,而同时,许多农民的舞蹈和表演甚至在没有 

土著居民的乡村里,也带有印第安人的痕迹。共和国传统的节日是圣诞节以 

及在12月12日和7月末至8月初举行的狂欢节。除了在全国举行的狂欢节 

之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节日,是为了纪念城市或省区历史上的某个事件, 

象每年在首都的“青年俱乐部”举行“咖啡舞会”,选举“咖啡王后”,所 

有的姑娘们在这时都穿着印第安服装,用咖啡的叶子、种子和花朵做装饰。 

印第安居民虽然也庆祝天主教的节日,但其中的有些内容明显地与西班牙入 

侵之前的习俗有些不同了。 

     尼加拉瓜象其它拉美国家一样,城市生活受美国的影响很大。在穿着上 

民族服装与欧式服装混杂。 

     哥斯达黎加曾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839年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 

国势力占了优势。在哥斯达黎加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富人有救穷人的义务, 

救济的办法也很特殊——每星期二为乞丐日,每逢这一天,富人们要向乞丐 

施舍。如果不给钱,也可用实物代替,所以富人们为了应付乞丐,都准备了 

大量的零钱、火柴、香烟、蜡烛等不值钱的东西。所以,尽管有这么个乞丐 

 日,乞丐们得到的东西仍很少。 

     巴拿马的饮食与其它各国有所不同,粮食主要是大米,其次为玉米、豆 

类等。最为有名的民族饭菜是“瓜乔”(大米和肉煮赤豆)、玉米面烙饼、 

腊肉大米饭。 

     巴拿马农村生活习俗中有所谓“佩奥纳达”和“洪塔—德—恩瓦拉”。 

 “佩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